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在主动脉瓣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文 刘永春 +2 位作者 郑晓宇 叶世高 石俊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828-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病变的疗效。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对15例主动脉瓣狭窄病变采取了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治疗。术后观察主动脉瓣跨瓣压、主动脉瓣跨瓣流速、主动脉瓣返流、左心室大小情况。...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病变的疗效。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对15例主动脉瓣狭窄病变采取了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治疗。术后观察主动脉瓣跨瓣压、主动脉瓣跨瓣流速、主动脉瓣返流、左心室大小情况。结果术前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为(75.2±26.4)mmHg、平均主动脉跨瓣流速(427.9±90.1)cm/s,术后1周、3、6个月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降低至分别(13.5±6.0)、(11±3.5)、(10±2.0)mmHg,而术后平均主动脉瓣跨瓣流速降至(169.3±48)、(160.5±60.1)、(145±15.2)cm/s,左心室较前明显缩小,无明显主动瓣返流。结论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使主动脉瓣有良好的开放及关闭性从而具有良好血液流动学效应,其近中期结果是优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修复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 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手术效果的评价
2
作者 王尔松 李卫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评价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HP-1000型彩色多普勒心动图仪于术后第10天至2年对9例施行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患者自体心包瓣的厚度、活动度、开瓣幅度、瓣口面积、瓣口返流量、跨瓣压差及左心室功能进行动... 目的:评价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HP-1000型彩色多普勒心动图仪于术后第10天至2年对9例施行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患者自体心包瓣的厚度、活动度、开瓣幅度、瓣口面积、瓣口返流量、跨瓣压差及左心室功能进行动态测量和分析。结果:术后第10天患者上述各项指标与正常人已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年随访,自体心包瓣的厚度、活动度、开瓣幅度、瓣口面积、瓣口返流量、跨瓣压差与术后第10天相比无显著性变化,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缩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及每分钟输出量均正常。结论:自体心包瓣瓣膜置换术后2年,心包瓣结构与功能状态良好。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该手术效果的评判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 心包 自体移植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支架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术后左心功能评价
3
作者 宋智钢 徐志云 +4 位作者 张宝仁 朱家麟 郝家骅 王尔松 王连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评价无支架自体心包瓣植入后血液动力学特性。  方法 :观察无支架自体心包瓣 (自体心包瓣组 )置换主动脉瓣病人 10例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近期左心功能变化 ,并与双叶机械瓣 (双叶机械瓣组 )置换主动脉瓣病人比较。  结... 目的 :评价无支架自体心包瓣植入后血液动力学特性。  方法 :观察无支架自体心包瓣 (自体心包瓣组 )置换主动脉瓣病人 10例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近期左心功能变化 ,并与双叶机械瓣 (双叶机械瓣组 )置换主动脉瓣病人比较。  结果 :自体心包瓣组病人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优于双叶机械瓣组 ,而且术后瓣膜有效开口面积大 ,跨瓣压差小 ,病人左心室功能和构型恢复较快 ,2年心包瓣膜功能良好。  结论 :无支架自体心包瓣具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特性 ,手术近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支架自体心包 主动脉瓣置换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心包修复儿童主动脉瓣狭窄9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单亚平 贾兵 +2 位作者 张惠锋 叶明 沈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以自体心包修复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方法和早期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术前、... 目的总结并分析以自体心包修复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方法和早期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和随访时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9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6例,女3例,年龄4月龄至9岁。术前超声提示,三叶式和二叶式主动脉瓣分别为3例和6例;重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1例,重度狭窄伴中度返流2例。9例均以自体心包再造或扩大主动脉瓣瓣叶。术后即刻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比较: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31.6±9.4)mm Hg vs(73.0±22.2)mm Hg,P=0.000]和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15.8±18.3)mm Hg vs(35.8±18.3)mm Hg,P=0.004]均下降。术后随访24~48(32±8)月,无死亡和再干预病例,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未见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重度反流、升主动脉狭窄或扩张、主动脉瓣瓣环狭窄与扩张、瓣膜脱垂或瓣膜赘生物病例;3例患儿分别在随访18、24和12个月时出现瓣叶活动僵硬,瓣叶开放不完全。术后左室后壁厚径均呈下降趋势;末次随访时,8例患儿左室后壁厚径Z值(Z-LVPWd)均下降至正常水平(<2)。结论以自体心包修复主动脉瓣可改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手术风险低,术后早期疗效可,避免或延缓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减少施行ROSS手术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成形 自体心包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窦部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尧 卢平方 +7 位作者 李华鹏 任荣 庄贤勉 张文 陈枫杰 王湘 李刚 郭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窦部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接受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术的1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窦部患者,其中男性16例... 目的:评价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窦部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接受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术的1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窦部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17±16.06)岁。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29.22±56.8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70.44±48.21)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0.06±4.72)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8.29±100.45)h,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220.55±162.46)h,术后住院时间(23.88±7.65)d。平均随访(4.56±3.42)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术前、术后出院前、随访中主动脉窦部直径分别为(38.47±2.80)mm、(36.20±3.28)mm、(36.00±3.27)mm,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院前、随访中主动脉窦部均无夹层残留。术前主动脉瓣大量反流1例、中大量反流2例、中量反流1例、少中量反流1例、少量反流7例、微量反流2例、无反流4例;术后出院前、随访中主动脉瓣均为少量及以下反流。结论:创新性应用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术处理累及窦部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期效果满意,远期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自体心包 外科手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与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曦 王晓武 +5 位作者 马涛 袁彬彬 张本 杨博 林钊明 张卫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4-629,共6页
目的比较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与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中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接受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的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6(5.22±4.12)岁,男11例、女7例,... 目的比较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与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中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接受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的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6(5.22±4.12)岁,男11例、女7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7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狭窄4例、永存动脉干3例、永存动脉干合并右肺动脉缺如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完全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术中采用完整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11例(牛颈静脉管道组),采用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7例(自体心包管道组),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术后随访4~5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评估疗效。结果牛颈静脉管道组11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自体心包管道组7例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牛颈静脉管道组右心室压/桡动脉压比值、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均小于自体心包管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停机后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牛颈静脉管道组无再次手术病例,自体心包管道组1例因严重右心功能不全于术后2年行机械瓣膜带瓣管道植入术。超声测量结果显示,牛颈静脉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与出院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1±7.31)mmHg(1 mmHg=0.133kPa)vs(20.45±6.70)mmHg,P>0.05],自体心包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高于出院前[(29.20±18.09)mmHg vs(16.14±4.02)mmHg,P<0.05];牛颈静脉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发现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3例,自体心包管道组发现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超声检查显示牛颈静脉管道内瓣叶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但未见钙化,瓣叶活动良好,无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自体心包管道未见钙化、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术后随访期间心脏CTA检查发现牛颈静脉管道有1例中段、1例近端吻合口出现瘤样扩张情况,自体心包管道均未见扩张。结论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适用于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期随访显示牛颈静脉管道抗反流性能良好,无严重梗阻或钙化发生,优于自体心包管道。但部分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术后中期随访有瘤样扩张发生,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自体心包管道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
7
作者 李文芳 常万和 +3 位作者 张宜明 赵越 周威 郑斯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272-272,共1页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有显著疗效。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8年3月间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手术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17~54岁,平均36.5岁。瓣膜损害:单纯狭窄9例,关闭不...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有显著疗效。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8年3月间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手术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17~54岁,平均36.5岁。瓣膜损害:单纯狭窄9例,关闭不全6例,混合病变30例。心功能Ⅲ、Ⅳ级者38例。二尖瓣替换术3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替换术 二尖瓣替换 二尖瓣双瓣替换 瓣膜替换 心脏瓣膜病 瓣膜损害 主动脉根部 心脏自动复跳 自体心包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