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征与大学生自伤自杀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霞 刘磊 +3 位作者 安静 童永胜 刘涛 李献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索有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2所大学的二、三年级所有专业共491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4797名大学生完成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arratt... 目的探索有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2所大学的二、三年级所有专业共491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4797名大学生完成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Chinese versions,BIS-CV)、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s,AQ-CV)、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及自伤或自杀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有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质差异。结果 4797名大学生中自伤或自杀行为报告率为3.75‰(18/4797),自杀意念报告率为38.42%(1843/4797)。与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组相比,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组BIS-CV量表总分更高(P<0.01),非计划性和行为冲动性的分量表分也更高(P<0.05)。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组AQ-CV量表总分更高(P<0.01),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分量表得分也更高(P<0.01)。结论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均高于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组,因此在自杀预防工作中有必要对高冲动性和攻击性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自杀行为 冲动性 攻击性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行为的伦理审视与干预建议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春娟 文炳龙 +2 位作者 周莉娜 宋平 高成阁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为从伦理学角度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行为进行审视,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干预建议。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发作患者,对其中具有自伤自杀行为和不具有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进行... 为从伦理学角度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行为进行审视,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干预建议。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发作患者,对其中具有自伤自杀行为和不具有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进行心理、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分析和比较,找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共纳入23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其中男性88例(38.26%),女性142例(61.74%)。性别、人际关系、诱因、病程在具有自伤自杀行为和不具有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且是否为独生子女和PHQ-9得分是青少年抑郁症自伤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由此得知,复杂的心理矛盾、精神类障碍、周围人的不理解甚至指责是目前导致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及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引导其对存在的精神类障碍树立正确的认识,尽早干预和治疗是目前伦理学认可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自杀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伦理审视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学校联结和抑郁症状的链式中介作用
3
作者 徐涛 韩政颖 张天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6,85,共9页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及学校联结和抑郁症状的链式中介作用,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运动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学校联结量表,患者健康问卷,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量表对1480名青...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及学校联结和抑郁症状的链式中介作用,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运动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学校联结量表,患者健康问卷,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量表对148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和Mplus8.3进行统计学检验,运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0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体育活动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体育活动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直接预测效应显著;(2)体育活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校联结,体育活动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学校联结也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抑郁症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3)学校联结与抑郁症状在体育活动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三条中介路径中,体育活动→学校联结→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路径1),体育活动→抑郁症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路径2),体育活动→学校联结→抑郁症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路径3)分别占总效应的15.2%,11.1%和24.7%。结论:(1)体育活动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2)体育活动可以分别通过学校联结和抑郁症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简单中介效应;(3)体育活动可以通过学校联结和抑郁症状的链式中介效应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活动 学校联结 抑郁症状 自杀自伤行为 链式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应对方式在强化敏感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系中的作用
4
作者 许红燕 施景阳 +1 位作者 姚庚华 汪永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应对方式在强化敏感性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4462名中学生。通过问题“在过去的1年里,你是否有过故意伤害自己的行为(但不是为了结束生命)”了解被调查对象是否在过去12... 目的:探讨青少年应对方式在强化敏感性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4462名中学生。通过问题“在过去的1年里,你是否有过故意伤害自己的行为(但不是为了结束生命)”了解被调查对象是否在过去12个月存在NSSI行为,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估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采用强化敏感性量表(RSS)评估奖励敏感性和惩罚敏感性。结果:全部被调查者中有506人(11.3%)报告在过去的1年内有NSSI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S惩罚敏感性总分(OR=1.26,95%CI=1.10~1.46)和TCSQ消极应对总分(OR=2.23,95%CI=1.92~2.60)与NSSI行为发生呈正向关联,TCSQ积极应对总分(OR=0.70,95%CI=0.62~0.80)和NSSI行为发生呈负向关联。中介效应分析显示,TCSQ积极应对总分(β=0.15,95%CI=0.10~0.20)和TCSQ消极应对总分(β=0.53,95%CI=0.43~0.64)在RSS惩罚敏感性总分与NSSI行为发生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NSSI行为发生与惩罚敏感系统过度激活有关,不良应对方式是惩罚敏感性过度激活导致NSSI行为的可能心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自伤行为 强化敏感理论 惩罚敏感性 应对方式 中介作用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董晓杰 王鹏 +2 位作者 马俊华 王牮 鄢传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48-2853,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增进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风险的理解。方法研究于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共纳入138例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将患者分为无自伤自杀...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增进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风险的理解。方法研究于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共纳入138例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将患者分为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25)、非自杀性自伤(NSSI)组(n=78)和自杀未遂(SA)组(n=35)。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以及其他心理评估工具,收集一般资料和神经质人格得分、负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社会心理因素等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研究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无自伤自杀行为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和自杀行为组在内外倾向、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等人格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和自杀行为组的评分普遍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P<0.05);自伤行为评分在这三组中也有显著差异,尤其是自杀行为组评分最高,但在生活事件评分方面则无显著差异;焦虑、抑郁、童年期创伤、应激生活事件和自尊方面的评分在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自杀行为组在焦虑、抑郁、童年期创伤和应激生活事件评分上最高,但在自尊评分上最低(P<0.05);内外倾向、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显著相关,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以及焦虑、抑郁、童年期创伤、应激生活事件和自尊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内外倾向的最佳预测阈值为-10.5%。结论研究揭示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对于临床实践和干预策略,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识别高风险群体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人格特征 自杀自伤行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莉 唐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6月本院收治成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评估其孤独感、挫败感及自伤动机,统计分析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6月本院收治成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评估其孤独感、挫败感及自伤动机,统计分析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及动机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影响因素(P<0.05)。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丧偶/离异)、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LS-8评分是患者以“情绪调节”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DS评分、就业情况(无业)是患者以“人际界限”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及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临床应通过详细调查明确患者实施NSSI的主要动机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为患者拟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动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婚姻状况对中学生消极情绪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晓虹 岑雨 +5 位作者 罗静 周玉玲 何金龙 林岑 吴大鹏 罗家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08-1715,共8页
背景父母婚姻状况对青少年负性心理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现有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目的探究父母婚姻状况与中学生消极情绪和NSSI的关联,为中学生NSSI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3—4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南... 背景父母婚姻状况对青少年负性心理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现有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目的探究父母婚姻状况与中学生消极情绪和NSSI的关联,为中学生NSSI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3—4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南充市及周边20个乡镇、67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员将问卷输入问卷星平台生成二维码,学校发放二维码给家长或学生监护人。问卷包括一般信息问卷、渥太华自残量表(OSI)和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ASS-21)。统计中学生NSSI、抑郁、焦虑、压力检出率,并分析影响中学生NSSI、抑郁、焦虑和压力的相关因素。结果本调查共对23所中学的8785名学生发放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8606份,有效回收率98.0%。8606名中学生中男4540名(52.8%)、女4066名(47.2%);初中5937名(69.0%),高中1028名(11.9%),职业高中1641名(19.1%);双亲家庭7274名(84.5%),父母离异单亲787名(9.1%),父母离异再婚545名(6.4%)。本次调查的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5.6%(486/8606),抑郁检出率为21.9%(1884/8606),焦虑检出率为26.8%(2305/8606),压力检出率为12.3%(1060/86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中学生中,与男生相比,女生发生NSSI、焦虑的风险较大(OR=2.363,95%CI=1.946~2.868;OR=1.195,95%CI=1.086~1.315);与初中生相比,职业高中生发生NSSI、抑郁、焦虑、压力的风险较大(OR=1.847,95%CI=1.494~2.284;OR=1.886,95%CI=1.667~2.134;OR=1.857,95%CI=1.141~1.532;OR=1.527,95%CI=1.309~1.781);与双亲家庭的中学生相比,离异单亲、离异再婚家庭的中学生NSSI、抑郁、焦虑、压力的风险较大(离异单亲:OR=2.194,95%CI=1.699~2.834;OR=1.563,95%CI=1.326~1.843;OR=1.573,95%CI=1.346~1.839;OR=1.417,95%CI=1.153~1.741;离异再婚:OR=2.207,95%CI=1.638~2.975;OR=1.863,95%CI=1.543~2.249;OR=1.796,95%CI=1.499~2.153;OR=1.821,95%CI=1.453~2.282);与长期由双亲照顾的中学生相比,长期由父亲单独照顾、母亲单独照顾、祖父母照顾发生NSSI、抑郁、焦虑的风险较大(父亲单独照顾:OR=2.045,95%CI=1.366~3.062;OR=1.633,95%CI=1.289~2.145;OR=1.373,95%CI=1.069~1.762;母亲单独照顾:OR=1.772,95%CI=1.141~2.751;OR=1.435,95%CI=1.095~1.882;OR=1.513,95%CI=1.174~1.951;祖父母照顾:OR=2.465,95%CI=1.918~3.168;OR=1.783,95%CI=1.513~2.100;OR=1.843,95%CI=1.577~2.154),由母亲单独照顾、祖父母照顾发生压力的风险较大(OR=1.604,95%CI=1.166~2.207;OR=1.678,95%CI=1.375~2.049)(P<0.05)。结论中学生的NSSI、抑郁、焦虑、压力与父母离异及照顾者有关,因此,需要对处于这些情况的中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情绪困扰 自杀自伤行为 父母婚姻状况 负性情绪 中学生 心理学 青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段登艾 张志雄 +3 位作者 王维 张勇辉 张轶杰 谷樟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期虐待问卷对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期虐待问卷对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期虐待对NSSI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95%CI)=0.112(0.076~0.148),P<0.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弹性存在负向预测作用[β(95%CI)=-0.459(-0.629~-0.289),P<0.001],对抑郁情绪存在正向预测作用[β(95%CI)=0.100(0.027~0.172),P<0.001];儿童期虐待、心理弹性、抑郁情绪同时对NSSI行为存在预测作用[β(95%CI)=0.047(0.012~0.082),-0.064(-0.093~-0.034)和0.201(0.127~0.275),P<0.001]。心理弹性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值(95%CI)为0.029(0.015~0.051),占总效应的25.89%;抑郁情绪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值(95%CI)为0.020(0.006~0.040),占总效应的17.86%;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95%CI)为0.016(0.009~0.028),占总效应的14.29%。结论: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对NSSI的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 自杀自伤行为 心理弹性 抑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拉奇分析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中的应用及其对Barratt评分和MOAS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黄俭 程小伟 +1 位作者 朱向阳 李新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目的探究科拉奇分析法(Colaizzi)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NSSI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63... 目的探究科拉奇分析法(Colaizzi)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NSSI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CBT干预,观察组则采用Colaizzi分析法联合CBT干预。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自伤行为、外显攻击行为、生活应激事件、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伤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selfmutilation,FASM)行为问卷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言语、财产、自身和体力攻击评分、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 behavior inventory,AHRBI)评分均明显下降;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FACES II-CV)功能问卷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改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NSSI患者采用Colaizzi分析法联合CBT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自伤行为、生活应激事件等发生率,改善其攻击性和冲动性,提高家庭亲密度,该种心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拉奇分析法 认知行为疗法 自杀自伤行为 青少年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琴琴 张连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8-623,共6页
目的:构建多水平模型探讨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况及相关因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身体组织且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方法:选取某综合性大学三所学院21个班级的644名学... 目的:构建多水平模型探讨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况及相关因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身体组织且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方法:选取某综合性大学三所学院21个班级的644名学生,分别采用传统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父母关系、情绪管理、人格倾向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自伤行为检出率21.0%,最常用的3种形式依次为拽扯头发、故意掐自己、故意打自己。自伤行为在班级水平上具有聚集性,两水平模型结果显示父母经常吵架(OR=1.38,95%CI 1.02-1.87)、消极情绪管理(OR=1.31,95%CI 1.05-1.64)、药物依赖(OR=1.93,95%CI 1.22-3.04)、神经质(情绪稳定性差)(OR=1.42,95%CI 1.04-1.94)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自伤行为存在班级水平聚集,提示该行为可能受班级环境影响。此外自伤行为与父母关系和自身特质(情绪管理、神经质和药物依赖)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自伤行为 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正敏 蒋小剑 +4 位作者 王礼意 王伟月 葛盈琼 谭碧璨 邹书亭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4-1788,共5页
从青少年精神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定义、分类、危害、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少年精神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少年 精神障碍 自杀自伤行为(NSSI)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关联 被引量:64
12
作者 徐慧琼 万宇辉 +5 位作者 许韶君 张诗晨 王伟 曾寒君 杨蓉 陶芳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4-778,共5页
目的:分析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频率、方式和功能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关联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2 74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NSSI、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的差异;采... 目的:分析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频率、方式和功能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关联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2 74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NSSI、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SI频率、方式和功能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关联,并比较性别差异。结果:中学生NSSI、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是7.9%(1729/21831)、17.7%(3867/21831)和5.0%(1083/21831)。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随NSSI频率和NSSI方式严重程度的递增而增高(P<0.001);各NSSI功能(除外"控制自己"条目)均是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无明显组织损伤者中女生的NSSI与自杀未遂的关联强度高于男生(ROR=1.66,95%CI:1.10~2.51)。NSSI功能为"情绪表达"者中女生的NSSI与自杀意念关联强度高于男生(ROR=1.96,95%CI:1.29~2.98)。结论:中学生NSSI可能增加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风险,女生中的关联强度总体高于男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自杀自伤行为 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5
13
作者 阮卓尔 管丽丽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1-695,共5页
目的:分析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青少年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符合DSM-5建议诊断NSSI标准的113名12~25岁青少年患者,通过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将患者分为有自杀意念组(n=49)和无自杀意念组(n=64)。... 目的:分析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青少年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符合DSM-5建议诊断NSSI标准的113名12~25岁青少年患者,通过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将患者分为有自杀意念组(n=49)和无自杀意念组(n=64)。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诊断等一般信息,对所有患者采用渥太华自伤调查、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相关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杀意念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组较无自杀意念组抑郁比例更高,自伤频率更高,最常伤害部位更多,外在情绪调节功能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高自伤频率(OR=2.44,95%CI:1.51~3.96)和更多最常伤害部位(OR=2.24,95%CI:1.23~4.10)和自杀意念相关。结论:高自伤频率和多最常伤害部位是NSSI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自伤行为 自杀意念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6
14
作者 丁寒琴 杨帆 何夏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2-65,共4页
目的评价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有非自杀性自伤史的抑郁障碍青少年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精神科常规护理实施安全性评估与管理,观察组以面对面形式进行以情... 目的评价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有非自杀性自伤史的抑郁障碍青少年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精神科常规护理实施安全性评估与管理,观察组以面对面形式进行以情绪调节策略为主导的短期住院干预,每周2次,每次1 h,共7次。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自伤频次、对身体最严重的伤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情绪调节策略为主导的短期住院干预有利于提升抑郁障碍青少年的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减少自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障碍 情绪调节策略 自杀自伤行为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2
15
作者 韦臻 王若彤 +3 位作者 胡燕 阮中强 何婷昕 周子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为了探究在新冠疫情期间学生群体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情绪管理能力的调节作用,以线上问卷的形式,采用心理应激反应筛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情绪管理能力量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为了探究在新冠疫情期间学生群体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情绪管理能力的调节作用,以线上问卷的形式,采用心理应激反应筛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情绪管理能力量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功能评估工具,在疫情期间对国内195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和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应激反应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情绪管理能力的调节:情绪管理能力越强,消极应对方式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弱.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反应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存在着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是其中的中介变量,情绪管理能力是其中的调节变量,后者能够降低前者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自杀自伤行为 心理应激反应 应对方式 情绪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与冲动特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爱国 胡晓娟 张许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冲动特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伴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NSSI组)、45例不伴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非NSSI组)、40例正常对照者(...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冲动特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伴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NSSI组)、45例不伴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非NSSI组)、4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入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ASA)检测被试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IL-15、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病情评估;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对患者的冲动性进行评价。结果NSSI组血清IL-2、IL-6、IL-10、IL-15、TNF-α水平较非NSSI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SI组BIS-11运动因子得分、缺少计划因子得分和总分高于非NS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SI组血清IL-2、IL-6、IL-10、IL-15、TNF-α水平与BIS-11运动因子得分、缺少计划因子得分和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伴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患者具有更明显的冲动性人格特征,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冲动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自杀自伤行为 冲动性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张芳 程文红 +1 位作者 肖泽萍 刘文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4,共5页
目的对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的信效度进行评价。方法对163名上海在校学生和20例临床就诊患者应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进行调查,评价该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除抵制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最有效方式中"... 目的对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的信效度进行评价。方法对163名上海在校学生和20例临床就诊患者应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进行调查,评价该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除抵制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最有效方式中"做任何可以让双手忙碌起来的事情"条目外,其他所有条目的重测信度系数均在0.400以上,总体重测信度较佳;功能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52,其4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范围为0.637~0.896。因子分析中共提取6个因子,解释总变异的75.0%。结论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可用于有关NSSI行为特征和原因等内容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自伤行为 自我伤害调查表 重测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基于知识转化模式的健康管理模式构建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18
作者 卢和丽 刘云 +7 位作者 黄泽文 郭明 黄筱琴 徐茜 王碧漪 董香丽 李冠华 胡飞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73-1377,1382,共6页
背景近年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持续上升,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庭对疾病认知度普遍较低,常难以完成全病程治疗。目的探讨基于知识转化模式(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 背景近年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持续上升,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庭对疾病认知度普遍较低,常难以完成全病程治疗。目的探讨基于知识转化模式(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90例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5)和KTA组(n=45)。常规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常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KTA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所有患者入组后持续观察12周。于干预前及入组后12周,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评估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QAPMPU)评估患者手机依赖情况;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评估患者焦虑情绪;以儿童抑郁障碍自评(DSR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后12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KTA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了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手机依赖情况,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较好地应用于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门诊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知识转化模式 自杀自伤行为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