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与演化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洪 薛勇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7,共15页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 SI)是雌雄同花植物广泛采取的一种种内促进异交机制,通常由一个多态且复等位的S位点控制。目前共发现6种不同分子机制的SI,包括由花柱S因子S-RNase和花粉S因子SLFs控制且常见于车前科、茄科、蔷薇...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 SI)是雌雄同花植物广泛采取的一种种内促进异交机制,通常由一个多态且复等位的S位点控制。目前共发现6种不同分子机制的SI,包括由花柱S因子S-RNase和花粉S因子SLFs控制且常见于车前科、茄科、蔷薇科和芸香科的I类、SRK和SCR控制的十字花科II类、PrsS和PrpS控制的罂粟科III类、CYP-GLO2-KFB-CCM-PUM控制的报春花科IV类、TsSPH1-TsYUC6-TsBAHD控制的时钟花科V类及HPS10-S和DUF247I-S控制的禾本科VI类SI,其中I类SI为异己识别体系,而II、III和VI类均为自己识别系统。此外,近年来对其起源和演化机制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其中,I类SI起源于真双子叶植物的最近共同祖先,II~V类则为丢失I类后分别进化产生的新机制,而单子叶禾本科特有的VI类SI则可能是在丢失古老I类SI后演化出的新系统。本文主要总结已报道SI的分子和演化机制,以期为显花植物SI的理论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花植物 自交不亲和性 起源 演化 自交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萍 冯仁军 +1 位作者 袁克华 张银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3984-13986,共3页
介绍了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控制及其2种主要类型: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综述了2种类型的代表性植物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配予体自交不亲和性 S基因 分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解剖特征 被引量:53
3
作者 高超 袁德义 +4 位作者 杨亚 王碧芳 刘冬明 邹锋 谭晓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8,共9页
【目的】比较研究油茶自交与异交授粉后花粉管在雌蕊中生长行为的差异,探明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类型及特征,进一步认识油茶生殖特性的同时丰富、完善其生殖生物学研究资料,为促进油茶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根据花粉管荧... 【目的】比较研究油茶自交与异交授粉后花粉管在雌蕊中生长行为的差异,探明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类型及特征,进一步认识油茶生殖特性的同时丰富、完善其生殖生物学研究资料,为促进油茶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根据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的试验原理并有针对性地结合油茶雌蕊的特点,综合运用荧光显微镜结合经过改良的荧光压片法、荧光切片法和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油茶雌蕊结构特征和花粉管在雌蕊中的生长情况,运用扫描电镜重点观察油茶自交花粉管发生的不亲和反应特征,对油茶自交不亲和性进行解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油茶为开放型花柱,两边贴合的中空花柱道是花粉管生长通道,由一层特化的内表皮细胞构成,多根花柱在基部合生进而形成子房中的空心中轴胎座。自交与异交授粉后,花粉管在柱头、花柱中部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到达花柱基部时,自交花粉管生长减缓,大部分生长停滞,只有少数能够长入子房,但最终也在子房中停滞而未能达到胚珠。生长停滞的花粉管末端荧光异常明亮,并伴随出现膨大、分叉、卷曲、折叠、波浪状等形状,呈现出不亲和反应。扫描电镜观察这些异常现象是由于花粉管壁局部加厚。自交花粉管的不亲和反应伴随花柱道内表皮细胞从花柱基部到子房的逐渐紧贴而出现。异交花粉管可顺利进入子房,经珠柄到达珠孔处转弯90°进入胚囊。【结论】通过解剖学结果可明确油茶为自交不亲和性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发生在花柱基部接近子房处,为合子前期不亲和类型。油茶自交花粉管生长受到抑制的生理、分子机制是今后研究的方向。针对生产中不同油茶品种间座果率不同的现象,探讨各品种间自交不亲和强度存在差异的机制也是研究的重点。油茶自交不亲和性反应发生在中空且花柱道相互贴合较为紧密的花柱基部接近子房处,而却未发生在花柱道间隙相对宽松的花柱中,这一现象是否普遍存在于中空型花柱的自交不亲和性植物中及这一特征是否为山茶属中其他自交不亲和性植物所共有还有待广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自交不亲和性 花粉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蔷薇科果树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绍铃 吴巨友 +2 位作者 吴俊 齐永杰 高永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63,共11页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花粉—雌蕊相互识别,防止其近亲繁殖的重要机制,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蔷薇科果树如梨、苹果、李子等表现出自交不亲和性,该反应由S位点(S-locus)的一对S等位基因,即雌蕊和花粉的S基因控制,分别为S-RN...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花粉—雌蕊相互识别,防止其近亲繁殖的重要机制,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蔷薇科果树如梨、苹果、李子等表现出自交不亲和性,该反应由S位点(S-locus)的一对S等位基因,即雌蕊和花粉的S基因控制,分别为S-RNase和S-locus F-box/S-haplotype-specific F-box基因。本文综述了蔷薇科果树雌蕊和花粉S基因的鉴定及其结构和进化的特性、自交亲和性突变机制及自交不亲和性反应发生过程中花粉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等,以期为深入系统研究蔷薇科果树自交不亲和及亲和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科果树 自交不亲和性 花粉 雌蕊 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自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卫东 刘公社 +5 位作者 刘杰 刘凡 齐冬梅 李芳芳 董贵俊 赵晶晶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7-292,共6页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羊草自交、异交结实性实验。采用 FDA染色法检测羊草小孢子活力 ,观测雌、雄蕊发育的时空特点。结果表明 ,在草原上羊草异交结实率远大于其自交结实率。在成熟花药中有生活力的花粉平均达 95 .2 %以上。在发育时间顺序...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羊草自交、异交结实性实验。采用 FDA染色法检测羊草小孢子活力 ,观测雌、雄蕊发育的时空特点。结果表明 ,在草原上羊草异交结实率远大于其自交结实率。在成熟花药中有生活力的花粉平均达 95 .2 %以上。在发育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上 ,雌、雄蕊并不妨碍自体授粉。另外 ,利用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SI)有关的硫氧还蛋白 h基因设计的引物在羊草 DNA中检测到预期片断。因此 ,笔者认为 ,羊草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基因控制下的自交不亲和反应机制 ,硫氧还蛋白 h基因可能与羊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有关。这仅为初步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自交不亲和性 结实率 花粉活力 自花授粉 硫氧还原白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华清 张绍铃 +1 位作者 李晓 吴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9-126,共8页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拒绝自花或亲缘关系很近的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该特异性受S基因座控制。S-RNase介导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在被子植物中分布最广泛,在茄科、蔷薇科和玄参科植物上研究比较深入。研究表明,雌雄双方的...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拒绝自花或亲缘关系很近的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该特异性受S基因座控制。S-RNase介导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在被子植物中分布最广泛,在茄科、蔷薇科和玄参科植物上研究比较深入。研究表明,雌雄双方的特异性决定因子分别是S基因座中具有多态性的核酸酶和含有F-box结构域蛋白基因,但其他修饰基因也参与其中。本文概括了该类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就其工作模型作进一步探讨,同时简要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S基因座核酸酶 S基因座F-box蛋白 工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自交不亲和性基因型及其鉴定方法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绍铃 曹生民 吴华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8-363,共6页
系统介绍了应用田间授粉试验、花柱离体培养、花柱S糖蛋白电泳及自交不亲和(S)基因特异性PCR分析等来鉴定果树品种S基因型的方法及其特点与应用前景;全面地列出了迄今国际上应用这些方法鉴定出的苹果、梨、甜樱桃、杏4个树种近300个品种... 系统介绍了应用田间授粉试验、花柱离体培养、花柱S糖蛋白电泳及自交不亲和(S)基因特异性PCR分析等来鉴定果树品种S基因型的方法及其特点与应用前景;全面地列出了迄今国际上应用这些方法鉴定出的苹果、梨、甜樱桃、杏4个树种近300个品种的S基因型,探讨了品种来源与S基因型的联系,为果树合理配置授粉品种及在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研究中合理选择试材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自交不亲和性 S基因型 授粉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期喷盐水结合蜜蜂授粉克服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性试验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锐 余阳俊 +4 位作者 徐家炳 陈广 张凤兰 孙继志 孙天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7-81,共5页
大白菜花期喷NaCl溶液,结合蜜蜂授粉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试验结果表明,喷3%NaCl溶液效果最佳;于上午9:30喷结籽最多;每天早晨喷3%NaCl后在不同时间进行人工授粉均可结籽;NaCl处理株的花粉授粉效果好于未处... 大白菜花期喷NaCl溶液,结合蜜蜂授粉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试验结果表明,喷3%NaCl溶液效果最佳;于上午9:30喷结籽最多;每天早晨喷3%NaCl后在不同时间进行人工授粉均可结籽;NaCl处理株的花粉授粉效果好于未处理株,用于授粉的蜜蜂在使用前需隔离4天,以使身上的花粉失活。NaCl处理后的柱头乳突细胞胼胝质含量的变化与亲和性变化有相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蜜蜂授粉 NACL溶液 自交不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梨自交不亲和性与花柱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齐国辉 徐继忠 张玉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自交不亲和梨品种鸭梨及其亲和变异品种金坠梨为材料,测定了鸭梨和金坠梨自花授粉、鸭梨异花授粉后花柱激素含量的变化,以期阐明内源激素与自交不亲和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坠梨大气球期花柱中促进生长的激素IAA、GA3、ZR含量均极显... 以自交不亲和梨品种鸭梨及其亲和变异品种金坠梨为材料,测定了鸭梨和金坠梨自花授粉、鸭梨异花授粉后花柱激素含量的变化,以期阐明内源激素与自交不亲和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坠梨大气球期花柱中促进生长的激素IAA、GA3、ZR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鸭梨,而ABA含量极显著低于鸭梨。2个品种自花授粉后72 h内,花柱内IAA、ZR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授粉后24 h时内GA3含量下降,随后上升;金坠梨花柱ABA含量授粉后24h内上升,然后下降;鸭梨花柱ABA含量变化在自花授粉24 h内处于下降趋势,然后上升;鸭梨异花授粉的花柱内激素变化与自花授粉的不同,授粉24 h后花柱内IAA、GA3、ZR含量与金坠梨自花授粉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鸭梨 亲和变异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品种S基因型及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晓 张绍铃 +1 位作者 吴俊 吴华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28-33,共6页
系统介绍了樱桃S基因型鉴定的主要方法,全面列出上百个已知甜樱桃品种的S基因型,其中共涉及16个S基因;着重讨论了樱桃S基因座内S-RNase和SFB基因的研究概况、结构特点及位置关系,并提出该领域善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樱桃 自交不亲和性 S基因型 S-RNASE基因 SF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及其分子机理 被引量:34
11
作者 徐义流 张绍铃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综述了梨(Pyrus)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梨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雌蕊自交不亲和基因(S基因)的表达特性与克隆,S基因蛋白产物(S糖蛋白)的分离、特性鉴定,S糖蛋白的晶体结构与功能,梨S基因型的确定等方面的研究成... 综述了梨(Pyrus)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梨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雌蕊自交不亲和基因(S基因)的表达特性与克隆,S基因蛋白产物(S糖蛋白)的分离、特性鉴定,S糖蛋白的晶体结构与功能,梨S基因型的确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梨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中尚待阐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子体型 自交不亲和性 分子机理 S基因 S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桂玲 王超 温四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过处理的甘蓝自花授粉花期柱头和蕾期柱头 ,发现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的生长情况有很大差异。自交不亲和系花期柱头有少量的花粉粒萌发 ,并在柱头表面发生严重的胼胝质反应且花粉管的形...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过处理的甘蓝自花授粉花期柱头和蕾期柱头 ,发现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的生长情况有很大差异。自交不亲和系花期柱头有少量的花粉粒萌发 ,并在柱头表面发生严重的胼胝质反应且花粉管的形态不正常 ,要么弯曲、要么背向生长 ,不能穿越乳突细胞壁 ;而自交亲和系花期、蕾期和自交不亲和系蕾期的柱头上 ,花粉粒几乎都能萌发长出花粉管 ,并能穿过花柱到达子房。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柱中的花粉管数量可以省时、省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自交不亲和性 测定技术 荧光显微镜 柱头 蕾期柱头 乳突细胞壁 花粉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药剂处理克服香梨自交不亲和性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慧民 牛建新 党小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76-1079,共4页
6种化学药剂处理香梨柱头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对克服香梨自交不亲和性有一定效果。不同的化学药剂其效果差异为,氯化钠+硼酸、鸭梨和砀山梨花粉浸提液处理效果较好,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差异极显著;而GA、IBA、NAA与对照(蒸馏水)处理相比... 6种化学药剂处理香梨柱头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对克服香梨自交不亲和性有一定效果。不同的化学药剂其效果差异为,氯化钠+硼酸、鸭梨和砀山梨花粉浸提液处理效果较好,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差异极显著;而GA、IBA、NAA与对照(蒸馏水)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化学药剂浓度的处理效果亦不同,以氯化钠5%+硼酸0.3%、鸭梨和砀山梨花粉1∶10(M∶M)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化学药剂 自交不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丽娜 张赛群 +2 位作者 张丽芳 陈德海 周涵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40-143,共4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5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对应的自交亲和系的基因组进行指纹差异分析.采用10个10mer随机引物和5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5kb...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5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对应的自交亲和系的基因组进行指纹差异分析.采用10个10mer随机引物和5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5kb之间,指纹图谱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经过3次以上重复发现,ISSR4引物扩增图谱中,自交亲和系比不亲和系多扩增出3800bp片段;ISSR6引物扩增图谱中,除第3组外,不亲和系比亲和系多扩增出1100bp片段.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并可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育种筛选的分子标记.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和ISSR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花椰菜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自交不亲和 分子标记技术 简单重复序列 基因组DNA 扩增图谱 PCR扩增 SSR引物 SSR技术 随机引物 差异分析 扩增片段 指纹图谱 选育过程 遗传机制 分子量 重复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硼溶液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庆红 曾勇军 +1 位作者 杨寅桂 李成琼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8-51,共4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盐硼溶液处理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开花当天的柱头,处理后的不同时间自交授粉,同时对盐硼溶液处理后的柱头进行了荧光观察。结果表明:5%NaCl+0.3%的硼酸溶液处理效果最好,处理后的花期亲和指数平均可达4.5以上;处理效果与处... 采用不同浓度的盐硼溶液处理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开花当天的柱头,处理后的不同时间自交授粉,同时对盐硼溶液处理后的柱头进行了荧光观察。结果表明:5%NaCl+0.3%的硼酸溶液处理效果最好,处理后的花期亲和指数平均可达4.5以上;处理效果与处理后授粉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处理后半小时左右授粉效果最好,处理时间超过1 h自交亲和指数下降;通过荧光显微观察,经5%NaCl+0.3%的硼酸溶液处理的柱头自交授粉后其表面乳突细胞中胼胝质含量呈明显减少趋势,部分乳突细胞受损,花粉大多数能萌发,花粉管生长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自交不亲和性 盐硼溶液 胼胝质 乳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药剂处理克服芸芥自交不亲和性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万仓 刘自刚 +5 位作者 孟亚雄 张涛 曾秀存 王鹤林 王保成 邵登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6种化学药剂处理芸芥柱头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对克服芸芥自交不亲和性有一定效果。不同的化学药剂其效果差异,赤霉素、尿素、硫酸铵处理效果最好,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差异极显著;而蔗糖、食盐、乙醇与对照(蒸馏水)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 6种化学药剂处理芸芥柱头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对克服芸芥自交不亲和性有一定效果。不同的化学药剂其效果差异,赤霉素、尿素、硫酸铵处理效果最好,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差异极显著;而蔗糖、食盐、乙醇与对照(蒸馏水)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化学药剂浓度的处理效果亦不同,以100mg/L赤霉素、15%尿素、20%硫酸铵处理效果最好。不同芸芥品种间对药剂处理的反应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剂 芸芥 自交不亲和性 品种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喷施NaCl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尚伟 王兰菊 +1 位作者 张晓伟 毛光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831-832,共2页
以大白菜的 4个自交不亲和系为材料 ,在花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后进行自交 ,结果表明 :大白菜自交亲和指数比未经处理的显著提高。其中 3个材料以NaCl浓度 5 %处理效果为好 ,亲和指数分别达到 5 .94、7.95和 5 .79;1个材料以NaC... 以大白菜的 4个自交不亲和系为材料 ,在花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后进行自交 ,结果表明 :大白菜自交亲和指数比未经处理的显著提高。其中 3个材料以NaCl浓度 5 %处理效果为好 ,亲和指数分别达到 5 .94、7.95和 5 .79;1个材料以NaCl浓度 3 %处理效果为好 ,亲和指数为 6.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自交不亲和 自交不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自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1-595,共5页
以菊花品种杂交为对照,通过自交亲和指数、受精作用及自交有性过程荧光显微镜观察,对菊花自交不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花自交难以结实,具不亲和性;菊花自交不亲和的反应部位在雌蕊柱头,表现为花粉粒粘附少、萌发率低及诱导胼胝... 以菊花品种杂交为对照,通过自交亲和指数、受精作用及自交有性过程荧光显微镜观察,对菊花自交不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花自交难以结实,具不亲和性;菊花自交不亲和的反应部位在雌蕊柱头,表现为花粉粒粘附少、萌发率低及诱导胼胝质生成,花粉管在柱头上出现各种异常现象而难以进入花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自交不亲和性 亲和指数 荧光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自交不亲和性的荧光测定 被引量:16
19
作者 史公军 侯喜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通过亲和指数法及荧光显微观察对白菜的自交不亲和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菜自交不亲和的反应部位在柱头,自花授粉后柱头表面产生明显的胼胝质反应。两种观测法的结果相吻合,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准确、方便,可应用于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的... 通过亲和指数法及荧光显微观察对白菜的自交不亲和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菜自交不亲和的反应部位在柱头,自花授粉后柱头表面产生明显的胼胝质反应。两种观测法的结果相吻合,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准确、方便,可应用于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的育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自交不亲和性 荧光显微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春雷 赵宪坤 +2 位作者 高季平 叶蕴灵 赵贝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2-1447,共6页
芸薹属包含多种重要农业和园艺作物,并且部分芸薹属作物表现为自交不亲和性。目前已经鉴定出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性雌蕊决定因子和花粉决定因子,明确了不亲和性花粉萌发抑制主要通过MLPK-ARC1-Exo70A1级联反应实现,并且花粉萌发抑制还涉及... 芸薹属包含多种重要农业和园艺作物,并且部分芸薹属作物表现为自交不亲和性。目前已经鉴定出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性雌蕊决定因子和花粉决定因子,明确了不亲和性花粉萌发抑制主要通过MLPK-ARC1-Exo70A1级联反应实现,并且花粉萌发抑制还涉及细胞水平上的相关变化,但是该级联反应在同属十字花科的拟南芥属植物中却没有被验证。本文详细综述了这些因子发现过程,以及相关结构特点;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自交不亲和性 S位点糖蛋白 S受体激酶 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