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选择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来自自主神经反应的证据
1
作者 卢柳柳 刘颖 +2 位作者 吕佳 王芹 白学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6,共9页
为了探究自主选择对积极和消极情绪主观体验及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情境选择范式,随机招募41名天津某大学在校生,在自主和强制两种选择下先后观看积极图片和消极图片。结果发现,在积极情境中,自主选择的积极情绪体验显著高于... 为了探究自主选择对积极和消极情绪主观体验及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情境选择范式,随机招募41名天津某大学在校生,在自主和强制两种选择下先后观看积极图片和消极图片。结果发现,在积极情境中,自主选择的积极情绪体验显著高于强制选择,高频心率变异性边缘大于强制选择,低频与高频心率变异性比值显著小于强制选择;在消极情境中,自主选择的消极情绪体验边缘低于强制选择,高频心率变异性边缘大于强制选择,低频与高频心率变异性比值显著小于强制选择。研究表明,自主选择增加了被试的积极情绪体验,降低被试的消极情绪体验,同时降低了被试的生理唤醒水平,从而维持最佳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选择 情绪调节 自主神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及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易欣 葛列众 刘宏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84,共13页
情绪可以唤醒自主神经系统,伴随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看,正负性情绪可以诱发心血管系统(如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皮肤电系统(如皮肤电导水平)、呼吸系统(如呼吸阻力、每分通气量)和其他系统(如瞳孔直径、胃肌电等... 情绪可以唤醒自主神经系统,伴随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看,正负性情绪可以诱发心血管系统(如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皮肤电系统(如皮肤电导水平)、呼吸系统(如呼吸阻力、每分通气量)和其他系统(如瞳孔直径、胃肌电等)的活动及其变化。在应用研究方面,正负性情绪诱发的自主神经反应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主要包括用户体验中的情绪测量、基于生理信号的人?机情感交互系统的开发,以及消费者态度和偏好的测查等。对于现有研究结果中存在的分歧,从被试的个体差异、诱导范式的不一致性和诱导效果的可靠性,以及刺激材料属性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未来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性情绪 自主神经反应 用户体验 人-机情感交互 消费者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军校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一新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佳佳 彭李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68-227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军校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scale for adults,RSA)对重庆某军校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共144名,再从中选取愿意参加本实验的心理弹性...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军校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scale for adults,RSA)对重庆某军校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共144名,再从中选取愿意参加本实验的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各27名,其进行自主神经反应(心率、皮电、皮温、指端血容振幅)特点的实验研究。结果①静息状态下,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的自主神经反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悲伤情绪诱导下,心理弹性高分组在皮电上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t=-2.077,P=0.043)。③悲伤情绪诱导后,心理弹性高分组和心理弹性低分组的各个指标的恢复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弹性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的自主神经活动模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自主神经反应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基本情绪的心肺系统生理反应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烨 王思睿 傅小兰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6-725,共10页
情感交互是自然人机交互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理计算为感知和识别用户的生理和情感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阅读文字情境,14名被试分别体验悲伤、喜悦、惊奇、恐惧、愤怒5种基本情绪和中性情绪,并以相应的情绪语调说出与情境有关的特定话语... 情感交互是自然人机交互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理计算为感知和识别用户的生理和情感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阅读文字情境,14名被试分别体验悲伤、喜悦、惊奇、恐惧、愤怒5种基本情绪和中性情绪,并以相应的情绪语调说出与情境有关的特定话语,考察了人们在上述5种基本情绪下的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反应.使用BIOPAC MP150生理仪和可穿戴式感受器终端记录被试在言语过程中的心电和呼吸数据,并据此分析12项心肺活动指标.结果表明:除悲伤外,其他4种基本情绪下的生理反应与中性情绪存在显著或边缘显著差异;5种情绪所引发的生理反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该研究表明,基本情绪所引发的心肺系统反应模式存在差异,为基于用户的生理反应模式对用户的情感状态进行识别提供了实验支持证据,通过捕捉心电和呼吸信号可以有效地监测用户的情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情感交互 自主神经反应模式 心肺活动指标 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梢血管收缩反应预测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宝蓉 周晓莉 +1 位作者 王保国 吴一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43-745,共3页
目的 通过末梢血管收缩反应预测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提供个体化气管插管所需的麻醉深度。方法 末梢血管收缩反应通过强直电刺激(50Hz、50mA持续5s)诱发的末梢灌注指数(tip perfusion index,TPI)变化进行监测。24例ASA... 目的 通过末梢血管收缩反应预测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提供个体化气管插管所需的麻醉深度。方法 末梢血管收缩反应通过强直电刺激(50Hz、50mA持续5s)诱发的末梢灌注指数(tip perfusion index,TPI)变化进行监测。24例ASAⅠ~Ⅱ级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6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0.25mg·kg^-1·min^-1恒速输注。意识消失后每间隔1分钟电刺激一次,记录每次电刺激前后TPI的减少值(△TPI)和插管前后SBP、DBP和HR的增加值(△SBP、△DBP和△HR)。观察组(n=12),△TPI〈10%刺激前值时行气管插管;对照组(n=11),不考虑△TPI的变化而根据操作者的经验决定插管时机。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1、2和3min时BIS、SBP、DBP和HR的值。结果 插管即刻,观察组比对照组丙泊酚输注时间长(P〈0.01)、用量大(P〈0.01);插管后每一时间点,对照组SBP、DBP和HR都比观察组高(P<0.01)。组内比较:对照组插管前后SBP、DBP和HR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插管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电刺激诱发的△TP1分别与插管引起的△SBP、△DBP和△HR成正相关(r=0.672、0.434和0.236,P<0.01)。结论 电刺激诱发的末梢血管收缩反应性可有效预测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反应 气管插管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在心身疾病和情绪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6
作者 阎克乐 张文彩 +4 位作者 张月娟 封文波 袁立壮 王兰爽 唐一源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1-265,共5页
心率变异性的频谱成分可单独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高频(HF)是由迷走神经单独介导;低频(LF)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调制,但主要反映交感神经的活动性。此指标可对高血压、冠心病和月经前期烦躁等心身障碍进行评价。该... 心率变异性的频谱成分可单独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高频(HF)是由迷走神经单独介导;低频(LF)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调制,但主要反映交感神经的活动性。此指标可对高血压、冠心病和月经前期烦躁等心身障碍进行评价。该文还探讨了它用于情绪研究的价值,并认为在不同情绪体验期间的自主神经活动有多种搭配模式,正常人与情绪障碍者之间以及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恐怖、强迫)患者在自主神经活动方面可能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反应模式 情绪障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恐惧情绪减弱调节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涂静 冯正直 +4 位作者 宋新涛 刘可愚 蒋娟 佗婷婷 杜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在恐惧情绪刺激下采用减弱情绪调节策略时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从驻渝部队官兵中整群抽取841人为被试,根据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评价标准,筛选出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官兵共90名,其中高、中...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在恐惧情绪刺激下采用减弱情绪调节策略时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从驻渝部队官兵中整群抽取841人为被试,根据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评价标准,筛选出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官兵共90名,其中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各30名。采用2份情绪视频材料,诱导被试的恐惧情绪,并利用八通道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记录在情绪减弱调节下自主神经反应及其相应的平均恢复时间。结果 (1)在恐惧情绪诱发条件下,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调节策略时,其指端血容振幅(BVP)变化值[(5.47±6.33)mmHg,1 mmHg=0.133 kPa]大于中、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1.26±2.54;0.94±3.10)mmHg,P<0.05];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调节策略时,其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变化值[(52.23±47.30)ms]大于采用此策略的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3.31±17.69)ms,P<0.05]。(2)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简单观看策略时,BVP的恢复时间[(26.00±43.84)s]长于采用表情抑制策略组[(23.50±34.96)s]和采用认知忽视策略组[(22.00±36.15)s,P<0.05],同时,其皮电(SC)恢复时间[(106.50±20.28)s]也长于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103.00±37.73)s,P<0.05]。(3)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情绪调节策略时,SC恢复时间[(68.50±49.39)s]短于中、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106.50±24.95;118.00±4.22)s,P<0.01]。(4)采用表情抑制情绪调节策略来减弱恐惧情绪,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无明显自主神经反应差异。结论认知忽视情绪调节策略更有利于高心理素质军人降低其恐惧情绪,表现为高心理素质军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能力强于中低心理素质军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 心理素质 军事人员 情绪调节 自主神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