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几点感想
1
作者 陈思和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共4页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当下的热点问题,可从历史角度加以切入,以此反照当下。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知识体系建构,第一次建构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是孔子,他对上古知识体系进行整理挖掘,最终形成了以“经学”为代表的儒家知识...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当下的热点问题,可从历史角度加以切入,以此反照当下。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知识体系建构,第一次建构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是孔子,他对上古知识体系进行整理挖掘,最终形成了以“经学”为代表的儒家知识体系。随着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儒家知识体系影响中国两千余年。第二次建构发生在近代,以严复对西学的引入为开端,20世纪知识体系建构的突出特点是西方先进思想理论跟中国具体经验实践的结合,也因此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实验状态。当下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重新思考自主和原创的含义,以原创问题为核心展开,并从中国问题走向人类问题,积极地继承全人类的传统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儒家 严复 原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人类学思维范式
2
作者 孙彩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1,共12页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首先解决研究范式这一元理论问题,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其适切选择。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对哲学和人类学两个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的综合,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德育理论知识生产的思考起点、方法的整体理论框架。哲...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首先解决研究范式这一元理论问题,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其适切选择。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对哲学和人类学两个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的综合,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德育理论知识生产的思考起点、方法的整体理论框架。哲学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强调理论源于人类生活与实践,是将人类生活本身作为理论的最终依据,为人类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基本的理性立场;人类学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关注人类具体的生活与文化实践形态,重视深入现实生活和文化内部发展机制的扎根研究,为人类学思维范式提供了文化立场和方法路径。这种思维范式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都有所体现,只是成熟程度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德育研究中的人类学思维呈现出寻求本土文化特殊性的朴素形态、关注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发展形态和构建生活德育论的彰显形态。在人类学思维范式下,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三个方向的努力,首先要运用反思性平衡策略处理好中国德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其次是深化传统德育概念的本源性诠释,彰显中国伦理文化的人类学立场,最后要深入中国德育实践现场,提高当代德育中国问题的整体性把握,积极探索解决德育问题的中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思维范式 中国德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理性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与“历史”中我国民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中缘 潘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8,共8页
聚焦近现代法律史领域,基于传统民法的社会伦理、民商合一、公私法融合知识传统,通过“实践”与“历史”视角,针对我国法律崇公抑私、重财产轻主体现状,演绎出中国法律现代性转型的知识前提与知识动力。基于中国民法自身传统和司法基因... 聚焦近现代法律史领域,基于传统民法的社会伦理、民商合一、公私法融合知识传统,通过“实践”与“历史”视角,针对我国法律崇公抑私、重财产轻主体现状,演绎出中国法律现代性转型的知识前提与知识动力。基于中国民法自身传统和司法基因,消除结构与行动二元对立,将“实践”置于中国民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对民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进行历史性反思与现代性重建。中国民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超越“形式理性”与“实质非理性”二元对立,基于“实用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突出传统司法道德性表达和实用性行动的结合,在认同多元传统、共同形塑现实基础上,完成允许移植和本土并存法律制度的自主性知识建构,形成多元价值共识,实现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转型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历史主体 实践主体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现代性问题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关于沃勒斯坦“否思”的“否思”
4
作者 崔延强 陈孝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3,共11页
现代性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绕不开的研究主题。沃勒斯坦作为一位颇具创见的社会学家,对于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否思”。他指出,社会科学的起源和制度化同现代世界体系息息相关,现代世界体系在形塑社会科学的同时,也导致社会科学... 现代性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绕不开的研究主题。沃勒斯坦作为一位颇具创见的社会学家,对于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否思”。他指出,社会科学的起源和制度化同现代世界体系息息相关,现代世界体系在形塑社会科学的同时,也导致社会科学天生带有民族国家分析单位的束缚、经典式分科的藩篱、偏狭的欧洲中心主义以及虚假的“价值中立”等典型的现代性问题。为此,必须以世界体系为分析单位,采用一体化学科方法,重建历史社会科学,从而超越现代性。沃勒斯坦的主张虽不具有现实性,却迈出了具有启发性的一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对沃勒斯坦的“否思”进行再“否思”,以摆脱“学徒”模式为首要前提、以重大问题为学科导向、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基本理念、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目标,为破解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现代性问题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沃勒斯坦 “否思”的“否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逻辑转换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选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7-187,216,共12页
社会结构转型与现代化进程催生了中国社会工作的恢复重建与快速发展,近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形成了以本土化为根本任务的发展逻辑。深入反思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一命题发现,我们在移植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忽视了中西不... 社会结构转型与现代化进程催生了中国社会工作的恢复重建与快速发展,近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形成了以本土化为根本任务的发展逻辑。深入反思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一命题发现,我们在移植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忽视了中西不平等的现代化脉络下知识移植对中国社会工作主体性关切的阙如,导致其陷入狭隘本土化与以他者为中心的本土化双重陷阱之中。本文尝试从“现代化-主体性”框架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实践特征,阐释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缺乏知识自主性的结构性根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分析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主体性的时空条件,从主体性角度阐释以“中国社会工作”为整体叙事的话语体系重构框架,并从哲学基础、伦理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维度提出中国社会工作知识再生产的多重路径,以为全球治理贡献社会工作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现代化-主体性 中国社会工作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6
作者 杨明全 赵瑶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3,共10页
基础教育学被列为教育学二级学科,为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政策导向、理论自觉与实践诉求三重驱动逻辑的推动下,建构中国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遵循守正创新、知行合一与... 基础教育学被列为教育学二级学科,为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政策导向、理论自觉与实践诉求三重驱动逻辑的推动下,建构中国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遵循守正创新、知行合一与交流互鉴的基本原则,既要实现培根铸魂与推陈出新的辩证统一,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同时在国际对话中平衡自主性与开放性。“三大体系”建设为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行动指南,要通过强化学科体系根基、深化学术体系创新和建构话语体系矩阵,系统推进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学科建设 “三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教育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审思与探索
7
作者 王晶莹 杜蕾 郑永和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中国科学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承载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使命与文明转型的历史责任。科学教育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体现了“科学救国—科学建国—科学兴国—科学强国”的嬗变轨迹,科学教育学知识体系也经历了从被动移植到主动建构的历... 中国科学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承载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使命与文明转型的历史责任。科学教育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体现了“科学救国—科学建国—科学兴国—科学强国”的嬗变轨迹,科学教育学知识体系也经历了从被动移植到主动建构的历史过程。依据知识生产机制的转型需求,现代科学教育需要实现校社协同、跨学科融合及范式整合的系统性变革。针对“道器之辨”的文化取向局限、学科定位的制度约束及理论创新的现实困境,科学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要具备文化根性、时代特征与战略视野,要以本土实践重构理论内核,以数智技术驱动研究范式的革新,同时学科建制要立足协同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学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教育学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代知识财产权的哲学追问:中国自主知识财产权知识建构
8
作者 张文喜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6,共9页
现代西方的知识财产权制度受到作者个人权利尤其是私有制思维的规定。尽管如此,它仍然要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观点来限制知识财产权理论的有效范围,并正因为如此而不应耽于对自然财产权认知、知识财产权化思维的俯首称臣。比把作者个人权... 现代西方的知识财产权制度受到作者个人权利尤其是私有制思维的规定。尽管如此,它仍然要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观点来限制知识财产权理论的有效范围,并正因为如此而不应耽于对自然财产权认知、知识财产权化思维的俯首称臣。比把作者个人权利定义为某个道德原则更为根本的是,它首先定义的是运用于人类的制度性权利。从历史线索、哲学叙事、制度性权利和知识建构等观点审视,知识财产权的源起和发展中贯穿的是以公有制为原型或以私有制为原型间的斗争,它遭遇到的是西方生活方式的霸权和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性知识理论的不同抗争,而作者个人权利不过是现代知识财产权文化中的一个对位点,也需要在制度性权利安排和可用于所谓的集体福祉原则中予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财产权 个人权利 中国自主知识财产权知识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明史: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底座 被引量:11
9
作者 曹顺庆 刘诗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206,共17页
中国自古便有完整的哲学体系、文论体系、史学体系、艺术体系、教育体系、医学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然而,中国原有的自主知识体系在现当代基本上不被承认。这一问题的根源在文明观,文明观是基础,是自主... 中国自古便有完整的哲学体系、文论体系、史学体系、艺术体系、教育体系、医学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然而,中国原有的自主知识体系在现当代基本上不被承认。这一问题的根源在文明观,文明观是基础,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底座。近现代以来支撑各学科知识生产的标准、内涵、体系都建立在西方文明的底座上。文明底座是西方的,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也就必然唯西是从,直接导致了对中国文明的贬低,对中国知识体系的全盘否定,形成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整体性的垮塌,走上了自毁长城之歧途。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首先要“重塑文明观”,重塑文明观则必须“重写文明史”,再从文明底座上建构哲学、史学、医学、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重获各学科知识体系本来的“话语权”,向世界呈现“理论中的中国”“创新中的中国”“文明中的中国”,建构自立自强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明史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文明观 变异学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创新:知识行动者及其多维互动
10
作者 陈思宇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6,214,共14页
本文考察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中的知识行动者及各自在当下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环境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研究认为:通过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生产机制和知识产品三个核心概念可以搭建起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总体框架;学术载体与出版从业者不单是... 本文考察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中的知识行动者及各自在当下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环境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研究认为:通过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生产机制和知识产品三个核心概念可以搭建起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总体框架;学术载体与出版从业者不单是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中的思想展台和守门人,同时也扮演了协调者与连接者的角色,是知识生产和创新的当事人与内在动力;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有赖于知识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澄清知识行动者在知识生产中的积极角色,不仅有助于发展更完善的知识社会学理论,也能在实践方面助力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 知识创新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知识行动者 知识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文法修辞理念: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中的表达策略
11
作者 姜利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3,238,共10页
社会学知识的发展史不仅是这门学科得以延续存在的见证史,也是这门学科话语表达走向成熟的规范史。通过对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进行考察发现,该学科所生产的知识潜藏着“如何言说以及怎么言说”的文法修辞表达技巧,即学科知识生产仍没有... 社会学知识的发展史不仅是这门学科得以延续存在的见证史,也是这门学科话语表达走向成熟的规范史。通过对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进行考察发现,该学科所生产的知识潜藏着“如何言说以及怎么言说”的文法修辞表达技巧,即学科知识生产仍没有离开语言表达和观点呈现过程中所运用到的修辞理念。具体而言,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里的文法修辞理念,主要通过修辞表达模式和修辞具象策略两种形式得以呈现出来。其中,修辞表达模式主要侧重知识生产所欲达到的“最佳说服抑或论证方式是什么”而进行的整体谋划;修辞具象策略则关联到局部表述所欲采取的表现手法进而谋划的细节构思。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修辞表达模式和修辞具象策略已成为社会学家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表达理念,其对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甚至整个社会学学科发展都具有特定的经验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 文法修辞 修辞表达模式 修辞具象策略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国家与人性:吴恩裕对马克思政治思想的本土阐释
12
作者 杨洋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1937年后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从概论介绍转入专题研究,吴恩裕对马克思政治思想的研究就是其中的著例。吴恩裕对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阐释主要围绕唯物史观、国家与革命以及人性问题展开。在唯物史观方面,吴恩裕将生产方式确立为首要因素,... 1937年后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从概论介绍转入专题研究,吴恩裕对马克思政治思想的研究就是其中的著例。吴恩裕对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阐释主要围绕唯物史观、国家与革命以及人性问题展开。在唯物史观方面,吴恩裕将生产方式确立为首要因素,突破了机械的生产力决定论。在国家与革命方面,他紧扣马克思意义上的国家二重性,主张通过革命由阶级国家复归公共国家。在人性问题上,他将经济立场与人性进行了清晰的逻辑连接。吴恩裕的上述阐释,虽受到英国马克思主义和导师拉斯基的影响,但能对相关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有所推进,表现了中国学者相对独立的学术思考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术体系的日渐完善。当然,吴恩裕对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阐释注重逻辑自洽,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马克思学说的思辨张力。瑕不掩瑜,吴恩裕的研究成果,对当下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仍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吴恩裕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政治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实证研究的展开、问题与走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光才 孙娜 田家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186,共16页
本文选取了高等教育投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学术职业流动与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等主题,对其相关研究文献略作梳理,大致梳拢了实证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展开轨迹,并探讨其在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意义。本文的基本结论为:当前,实证取... 本文选取了高等教育投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学术职业流动与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等主题,对其相关研究文献略作梳理,大致梳拢了实证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展开轨迹,并探讨其在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意义。本文的基本结论为:当前,实证取向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趋势,其研究的主题关注与国家宏观政策与制度变革紧密相关,因此,不妨称之为具有实用主义色彩的实证取向。围绕制度变迁过程产生的众多问题而展开的实证研究,促成了大量主题性知识的生产,但尚存在本土理论创生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不足的问题。未来实证研究应立足本土意识的借鉴与反思,实现理论创新,并以国际认可的知识和话语体系建构,凸显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 实证研究 文献述评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