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金融周期、跨境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自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郗静 卞志村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37,共22页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中,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存在差异化影响;第二,全球金融周期处于不同波动区制时,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第三,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内,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高波动区制内其作用受限,故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跨境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第二代”货币制度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2
作者 陈超 李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共9页
为什么有的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而有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第二代"货币制度理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近十年的相关先行研究,大致可分为"国家中心"与"社会中心"两大类分析框架。以... 为什么有的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而有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第二代"货币制度理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近十年的相关先行研究,大致可分为"国家中心"与"社会中心"两大类分析框架。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框架,将汇率体系看作解决时间不一致性问题的一种承诺机制,并主张汇率体系是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特定结构位置的产物。以社会为中心的分析,则主要包括三种理论模型:制度-选举模型、党派模型与部门模型。超越"三元悖论"、重新反思资本流动性问题、打破完全信息假设,则是迈向"第三代"理论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体系 国家中心 社会中心 货币政策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可行框架:1981—2006 被引量:3
3
作者 方红生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3,共6页
经过修正的财政主导型制度和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可以分别对1981—1994年和1995—2006年两个时期的通货膨胀史进行解释,其中前者源于对既有经济学文献的综合分析,后者源于以事实为基础的逻辑推理和最新正式经验研究。一个重要的现实... 经过修正的财政主导型制度和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可以分别对1981—1994年和1995—2006年两个时期的通货膨胀史进行解释,其中前者源于对既有经济学文献的综合分析,后者源于以事实为基础的逻辑推理和最新正式经验研究。一个重要的现实政策含义是,要实现价格稳定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中国务必要进行第二次制度变革,其方向是以积极型货币政策与被动型财政政策搭配为基础的货币主导型的李嘉图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主导型制度 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 自主性货币政策 货币主导型的李嘉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