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嵌入与社会自主——乡村产业项目治理的异质性探析
1
作者 李晨行 史普原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阐释乡村产业项目治理的异质性,并在总结产业扶贫经验的基础上启示和展望产业振兴,应当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把握,而国家嵌入性和社会自主性则是其中的两个核心维度。循由这两个维度的高低配置,乡村产业项目分别呈现出脱耦模... 为阐释乡村产业项目治理的异质性,并在总结产业扶贫经验的基础上启示和展望产业振兴,应当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把握,而国家嵌入性和社会自主性则是其中的两个核心维度。循由这两个维度的高低配置,乡村产业项目分别呈现出脱耦模式、增能模式、偏重模式和协作模式四种理想类型。这些类型突出体现于资产收益扶助、农户分散单干、龙头企业帮带、集体经济和合作社的实践运作过程中,它们和自身条件嵌套,运作模式及绩效各异,并有动态演进空间。在具体的经验呈现上,研究基于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的再分析,使不同产业实践模式得以更明晰地展开,有助于厘清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过渡过程中,多重组织机制的匹配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项目 产业振兴 国家嵌入性 社会自主性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转型中的社会自主性:缘起、困境与回归 被引量:15
2
作者 金太军 鹿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88,共7页
社会自主性的建构并非完全是在"国家——社会"互动结构中的叙事,其自身成长发育的"故事"似乎更为值得发现。本文试图突破社会自主性理论分析中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解读,从社会自身发展的角度审视改... 社会自主性的建构并非完全是在"国家——社会"互动结构中的叙事,其自身成长发育的"故事"似乎更为值得发现。本文试图突破社会自主性理论分析中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解读,从社会自身发展的角度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自主性的发展缘起、现实困境和回归预设,以期从社会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寻求自我、完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自主性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嵌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自主性的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100
3
作者 王名 张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7,共9页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社区"的双向嵌入关系,这种双向嵌入的关系对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自治性有何影响成为本文的核心问题。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其自主性主...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社区"的双向嵌入关系,这种双向嵌入的关系对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自治性有何影响成为本文的核心问题。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其自主性主要表现在政治活动自主性、志愿活动自主性以及管理活动自主性三个方面。法团主义、公民社会以及权变理论均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自主性的研究贡献了自己的研究视角,而从"嵌入性"理论出发,在"政府-社会组织"互动中的"政治关系嵌入""政治结构嵌入"以及"社会组织-社区"互动中的"邻里嵌入""社区文化嵌入"均是影响社会组织自主性的主要因素。为保障自身的自主性,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已经形成以"专业性"为主导的政府互动逻辑,以及以"对话性"为主导的社区互动逻辑的行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自主性 嵌入性 双向嵌入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自主性审思 被引量:5
4
作者 鹿斌 金太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5,共6页
社会自主性是实现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则应时性地赋予了社会自主性以新的内容,并且会在空间、角色、动力、行为、策略等方面为其提供得以发展扩张的条件。但是,社会自主性扩张也具有限度,否... 社会自主性是实现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则应时性地赋予了社会自主性以新的内容,并且会在空间、角色、动力、行为、策略等方面为其提供得以发展扩张的条件。但是,社会自主性扩张也具有限度,否则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要以公共理性确立为引导、以制度建构为保障,以期实现社会自主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社会自主性 公共理性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自主性与政府形塑——基于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的政社关系阐释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家良 季曦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92,共9页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是连接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理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相关研究先后产生了双重赋权、分类控制和行政吸纳服务等概念,并分化为两个维度:一是政府管控如何形塑政社关系的总体轮廓;二是社会组织自主性如何推动政...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是连接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理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相关研究先后产生了双重赋权、分类控制和行政吸纳服务等概念,并分化为两个维度:一是政府管控如何形塑政社关系的总体轮廓;二是社会组织自主性如何推动政社关系的边界调整和权责重构。综合两大维度关于政社关系的总体讨论,从政府形塑的整体性与社会组织自主性视角,基于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改革的具体过程,发现政社关系以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分为“依附”关系下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控制“、服务”关系下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赋权以及“分工”关系下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三种基本类型。本文提出了“多元化双向互嵌”这一政社关系在新历史发展时期的路径机制,为政社关系研究提供新的类型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社关系 社会组织自主性 国家治理 行业协会商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社会理念与社会自主性发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瑜青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分析了市民社会理念的传统含义及其在当代的变化 ,认为它实际反映了人们对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过程中社会自主性问题的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经济体制的转型、民主政治的建设对社会自主性发展的意义 ,揭示了... 本文分析了市民社会理念的传统含义及其在当代的变化 ,认为它实际反映了人们对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过程中社会自主性问题的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经济体制的转型、民主政治的建设对社会自主性发展的意义 ,揭示了社会自主性发展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念 社会自主性发展 传统含义 表现形式 历史演变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主性的秩序构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以国家—社会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姚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5-198,共4页
西方国家社会管理变迁的历史经验表明,社会管理的本质是构建以社会自主性为基础、社会自主与国家自主合作互动的社会秩序。我国在从全能型国家—总体性社会过渡为转型国家—分化性社会的过程中,社会过于依赖国家,社会自主性不足,国家又... 西方国家社会管理变迁的历史经验表明,社会管理的本质是构建以社会自主性为基础、社会自主与国家自主合作互动的社会秩序。我国在从全能型国家—总体性社会过渡为转型国家—分化性社会的过程中,社会过于依赖国家,社会自主性不足,国家又兼具自主性过度和不足的问题,难以较好协调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因此,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构社会自主性的基础;二是修正国家自主性过度与不足。国家应致力于建构创新的社会基础、民主形式、行政环境和组织条件,应把自身建设成为规范和规则的实践领域,形成社会管理组织化的秩序环境,同时应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坚持行政分权的改革,从基层汲取社会自治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国家自主性 社会自主性 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葛镇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洪生 周延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13,共7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惠农工程,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是其两面。应用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以江西省葛镇的新农村建设状况为例,实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的关系,从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惠农工程,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是其两面。应用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以江西省葛镇的新农村建设状况为例,实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两者是辩证的关系,此消彼长,不能同时消失。并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持续重视新农村建设,但阶段重点不一样;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素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此,提高乡村社会自主性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长久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政府主导 乡村社会自主性 葛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的社会性、自主性及二者的契合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来平 《哲学分析》 2011年第6期133-146,194,共14页
默顿学派在科学的社会性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阐发了科学体制内部微观社会因素与科学知识进步的关系,并对宏观社会因素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科学的自主性研究方面最先提出并阐发了科学界的社会规范、科学奖励制度和科学界... 默顿学派在科学的社会性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阐发了科学体制内部微观社会因素与科学知识进步的关系,并对宏观社会因素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科学的自主性研究方面最先提出并阐发了科学界的社会规范、科学奖励制度和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等科学运行机制,有力地从科学体制角度揭示了科学的自主性,并强调了基础研究领域里的科学自由的重要性。此外,默顿通过对多重发现现象和科学天才的社会学分析表明,科学发展既非完全自主因而勿需社会因素的参与,也非完全社会性的因而全部由社会因素支配,而是社会因素和科学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科学的社会性和科学自主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较之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所呈现的无比丰富性和复杂性,默顿学派关于科学性质的研究仅只是初步的,但该学派所取得的成就是公认的;从科技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角度说,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1."从精神气质分析入手"研究科学与文化的关系;2.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的社会 科学的自主性 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自主性的三种提升路径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6-172,共7页
社会自主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维,社会自主性对市场侵蚀的抵抗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有利于形成均衡性的治理结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维度、关系范畴的相对维度和治理现代化的功能维度构成理解社会自主性的3种视角。中国经由长期历史沉... 社会自主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维,社会自主性对市场侵蚀的抵抗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有利于形成均衡性的治理结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维度、关系范畴的相对维度和治理现代化的功能维度构成理解社会自主性的3种视角。中国经由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是国家本位主义传统,改革开放打破了国家—社会的同构状态并塑造了一个相对自主的社会。中国社会缺乏自治机制的文化土壤和理念基础,社会自主性的提升需要国家以主动塑造方式,通过输入路径、合作路径和培育路径进行治理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主性 国家 社会 现代化 输入路径 合作路径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自主: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以国家自主性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霞 王彩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4,共5页
中国过去30多年所创造的经济持续增长奇迹与中国独特的央地模式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地方自主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命题,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经济剩余分享者和政治权力竞争者的双重... 中国过去30多年所创造的经济持续增长奇迹与中国独特的央地模式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地方自主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命题,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经济剩余分享者和政治权力竞争者的双重身份构成中国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内在驱动力。伴随着分权化改革,市场机制的引入促使地方政府从一种封闭性自主向约束性自主转变,而这种受市场引导和中央适度控制的约束性自主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但经济绩效导向的片面发展主义和地方自主性失衡附带的社会代价提醒我们,必须考虑地方自主性的限度问题。国家要改变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组合,实现政府与社会互相塑造的嵌入式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地方自主性 社会自主性 分权 嵌入式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发展:自主性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上海市郊9个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文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8-60,共13页
内生发展理论认为,农村要想摆脱“内卷化”的困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发展路径,提高农民的自主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基于在上海进行的农村发展抽样调查数据,我们将农民在经济、政治参与、社会参与上的自主性和... 内生发展理论认为,农村要想摆脱“内卷化”的困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发展路径,提高农民的自主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基于在上海进行的农村发展抽样调查数据,我们将农民在经济、政治参与、社会参与上的自主性和农民家庭收入做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农民的经济自主性和社会参与自主性对其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且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而农民的政治参与自主性对其家庭收入没有影响。研究认为:赋予农民经济上的自主权,并积极支持农民的社会参与活动,促进农民个体化的发展,同时,改善乡村政治的氛围可以显著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从而实现农村的内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发展 经济自主性 政治参与自主性 社会参与自主性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自主的澳门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发展在澳门》序
13
作者 邓正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8,共4页
澳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提升,是澳门社会取得长久进步和发展的保证,尤其对澳门的和谐共存理念及其制度安排进行研究,很有可能在既有的理论框架和观点之外开放出一条新的理论路径;而这种“深度研究”,须以澳门社会科学发展的自主性为依凭... 澳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提升,是澳门社会取得长久进步和发展的保证,尤其对澳门的和谐共存理念及其制度安排进行研究,很有可能在既有的理论框架和观点之外开放出一条新的理论路径;而这种“深度研究”,须以澳门社会科学发展的自主性为依凭。澳门社会科学的发展,以澳门社会背景因素为起点,由澳门基金会引领,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为组织依托和机制载体,并受实证主义社会科学观的支配。要建构澳门社会科学真正的自主性品格,还必须对澳门问题做深入的理论思考,并做出研究上的知识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社会科学 文化多元观 社会科学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社会学三题三议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景萍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5-160,共6页
文章探讨了情感社会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按照关系主义方法论原则,我们认为情感既有个人自主的一面,又有受社会决定的一面;其二,情感的私人运用意味着“为个人、为自己”,因而受社会的限制,而“为社会、为他人”这种情感的公共运用则... 文章探讨了情感社会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按照关系主义方法论原则,我们认为情感既有个人自主的一面,又有受社会决定的一面;其二,情感的私人运用意味着“为个人、为自己”,因而受社会的限制,而“为社会、为他人”这种情感的公共运用则受到社会的鼓励;其三,在理性与情感关系问题上,要注意克服“强理性弱情感论”与“弱理性强情感论”各自的片面性,看到理性与情感既是分化的、对立的,也是融合的、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的个人自主性社会受动性 情感的私人运用与公共运用 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国家、社会三维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以宁波市北仑区基层管理模式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琼欢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0,共6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三位一体"的基层工作体系,通过体制机制的设计,实现了政党、国家与社会三者的良性互动。从政党、国家、社会三维视角对这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进行学理审视,我们发现:政党建设从"内部整合"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三位一体"的基层工作体系,通过体制机制的设计,实现了政党、国家与社会三者的良性互动。从政党、国家、社会三维视角对这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进行学理审视,我们发现:政党建设从"内部整合"走向对社会的"外部整合";服务型政府成为政党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中介环节;社会自主性与政党建设和政府转型互为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区域化党建 服务型政府 社会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多元主体共治:社会逻辑、理论源流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超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6,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独立主体的生成发育对党领导多元主体共治格局构建起到极为关键的支撑作用,它的行动逻辑与利益诉求透露出对治理权利、自主发展、外部环境及党的领导的发展需求。“共治”以文本话语形式正式进入党的社会治理理念,肇...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独立主体的生成发育对党领导多元主体共治格局构建起到极为关键的支撑作用,它的行动逻辑与利益诉求透露出对治理权利、自主发展、外部环境及党的领导的发展需求。“共治”以文本话语形式正式进入党的社会治理理念,肇端于党的十九大,但与其密切相关的思想渊源、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可更早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治理过程。面对“共治”新命题,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领导多元主体共治格局中创新与加强自身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与发展作为元决策主体的若干领导能力,将是党在新时代亟需深刻思考且用心作答的现实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共治 党的领导 社会治理 社会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治理中的“中心工作”:学术进展与理论争辩
17
作者 刘灵 肖唐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5,共12页
作为学术概念的“中心工作”,并不是指某一项具体的中心工作或其内容、方法,而是指一种特定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即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类为基础,集中主要的治理资源于重要领域并驱动各类治理主体协同推进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方式。“中... 作为学术概念的“中心工作”,并不是指某一项具体的中心工作或其内容、方法,而是指一种特定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即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类为基础,集中主要的治理资源于重要领域并驱动各类治理主体协同推进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方式。“中心工作”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治理实践,近10年来已为国内学界高度关注,从概念建构到生成机制的解释,再到其实际效应的分析,研究的面向日益扩张,系统化的学术工作业已展开。但作为一个值得深耕的学术议题,其既有研究仍存在概念建构不力、体制机制与效应的描述和解释各说各话等不足,系统化的理论贡献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其后续研究应强化理论自觉,努力扩展理论与经验的视野和议题,改善经验数据的质与量,积极应用多元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工作” 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情境 治理 社会科学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生活的现代重构:本体论哲学视界的论证
18
作者 陈付龙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4,共5页
公共生活的现代重构既要避免落入西方公共生活建设之窠臼,也要应对中国公共生活建设之困惑,勾勒超越中外公共生活困境的理想图景,实现其理想及现实追求的一致。放眼国家、市场与社会的边界厘定,从本体论哲学视界论证,自主性社会是现代... 公共生活的现代重构既要避免落入西方公共生活建设之窠臼,也要应对中国公共生活建设之困惑,勾勒超越中外公共生活困境的理想图景,实现其理想及现实追求的一致。放眼国家、市场与社会的边界厘定,从本体论哲学视界论证,自主性社会是现代公共生活重构之基,自由的主体是现代公共生活重构之魂,社会自组织是现代公共生活重构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自主性社会 自由的主体 社会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社区居民自治的再建构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琴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100,共6页
实地观察发现,"村转居"社区并不天然地更利于自治,其实际的治理状况经常表现为典型的弱自治特征。由于村转居社区一般是城市化进程对村庄进行了改造、并在行政整合的外力建构下形成的,原来的行政村所实施的村民自治主要基于... 实地观察发现,"村转居"社区并不天然地更利于自治,其实际的治理状况经常表现为典型的弱自治特征。由于村转居社区一般是城市化进程对村庄进行了改造、并在行政整合的外力建构下形成的,原来的行政村所实施的村民自治主要基于村民之间共同的经济联结而不是社会自主性,决定了行政村的自治传统基本不具备可继承性。因此,对于村转居社区的治理方式,应理性地定位于"有限自治",并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以培育居民社会联结和社会自主性为目标的再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自治 社会联结 社会自主性 再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界定
20
作者 董莉 《江淮论坛》 2001年第6期67-78,共12页
关于自我的界定 ,历来是众说纷纭。作者认为自我是一种社会自主性存在 ,自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自我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自我 社会自主性 系统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