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塑生命正义:智慧教学的主体性价值悖论及其消解 被引量:2
1
作者 许三珍 夏海鹰 +1 位作者 吴南中 赵志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4,共14页
人工智能在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同时,也促逼教育陷入主体性困局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出现智慧教学存在自然质感流失、思维浅化、情感淡退和个性消弭等主体性价值困境,这与AI教育应用的初衷适成悖反格局。而悖论的消... 人工智能在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同时,也促逼教育陷入主体性困局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出现智慧教学存在自然质感流失、思维浅化、情感淡退和个性消弭等主体性价值困境,这与AI教育应用的初衷适成悖反格局。而悖论的消解有赖于智慧教学主体性价值逻辑的澄明,包括回应价值内容、载体与原则等关键伦理问题。生命自然性、思想性、精神性和独特性蕴藏的存在维护效能,是主体性的重要价值表征。这些价值的挖掘与实现,须由自由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完成,并要求个体在实践中遵循“自发-自觉”“为我-我为”“受动-能动”相统一的原则。循此逻辑,智慧教学应重塑感官叙事模式,通过数字化质感创生方式张扬生命的自然性价值;通过媒介选择、信息要素调控与沉浸技术运用,营构深度思维图式,挖掘生命的思想性价值;通过建立智能化情绪激活机制,守护情感本真,涵育生命的精神性价值;通过构筑智能化差异发展空间,激发主体内生动力与创造性,彰显生命的独特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学 主体价值 生命正义 技术悖论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相关利益主体需求的传统村落空间价值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梦琪 张定青 卢泰儒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61-66,共6页
传统村落近年来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旅游开发过程中对政府、企业、村民、游客等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空间资源滥用、原有历史文化价值丧失等问题。基于乡村旅游视角梳理了与乡村旅游活动相关的传统村落空间构成子系... 传统村落近年来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旅游开发过程中对政府、企业、村民、游客等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空间资源滥用、原有历史文化价值丧失等问题。基于乡村旅游视角梳理了与乡村旅游活动相关的传统村落空间构成子系统及其旅游资源要素,通过乡村旅游各相关利益主体空间需求及其矛盾分析,提取归纳体现各类主体主导性需求的传统村落空间价值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德尔菲法等方法构建乡村旅游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价值评价体系,并依据评价结果探讨传统村落旅游适宜的开发模式、开发类型和空间主要利用方式,有助于在空间规划操作层面协调各主体之间的矛盾,为村落空间合理开发提供分析思路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传统村落 价值评价 相关利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思政的主体性审视:价值、风险与治理
3
作者 李金玲 李依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6-78,共3页
数字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之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而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数字思政所蕴藏的主体性价值在于满足数字育人的内在要求、回应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为教育数字异化提供应对可能。人工... 数字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之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而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数字思政所蕴藏的主体性价值在于满足数字育人的内在要求、回应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为教育数字异化提供应对可能。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思政中主体性的缺失风险主要表现为存在论风险、认知论风险、价值论风险。鉴于此,数字思政的主体性复归应从明确主体性原则,加大“可解释性”算法投入,统一教学技术理性与教学价值理性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思政 主体 技术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论语说》的诠释特色及其对主体价值抉择的启发
4
作者 王涵青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0,共9页
苏轼的《论语说》在经典诠释上,就其人性论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色言,仅是“背景”而非论述重心。在《论语说》中,苏轼更多是以儒家为本位的立场,对《论语》文本中出现的各种伦理原则、道德规范以及各实际情境进行辨析,此种诠释特色... 苏轼的《论语说》在经典诠释上,就其人性论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色言,仅是“背景”而非论述重心。在《论语说》中,苏轼更多是以儒家为本位的立场,对《论语》文本中出现的各种伦理原则、道德规范以及各实际情境进行辨析,此种诠释特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儒家做为现代人主体价值抉择之核心与根源性依据的思考,具有正面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论语说》 主体价值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共创视角下乡村建设多元主体参与行为及作用机制探讨——基于梁漱溟民国乡建探索历程的实践进路
5
作者 刘晓东 李俊杰 王永刚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1期128-133,共6页
梁漱溟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乡村建设的实践举措,建立新组织、传播新思想、培育新人才,充分发挥主体优势,凝结各方力量实现价值共创,为乡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从价值共创的视角出发,系... 梁漱溟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乡村建设的实践举措,建立新组织、传播新思想、培育新人才,充分发挥主体优势,凝结各方力量实现价值共创,为乡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从价值共创的视角出发,系统梳理梁漱溟民国乡建的实践进路,运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提炼出31个子范畴、10个主范畴及3个核心范畴,从顶层设计、观念重构、秩序重组3个维度构建乡村建设主体价值共创的运作框架;探究实现主体共创行为的相关要素及作用机制,并将其进行转化,为现代化乡村建设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 价值共创 多元主体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三社”融合优化农业价值链协作与分配机制研究
6
作者 高维 鲍婷 +1 位作者 陈红玉 祝群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47-51,110,共6页
聚焦农业价值链中各主体关系的调整,简述了促进农业价值链升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升级我国的农业价值链,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价值链协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在于信息... 聚焦农业价值链中各主体关系的调整,简述了促进农业价值链升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升级我国的农业价值链,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价值链协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在于信息沟通不畅和协作方式单一且松散,分配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分配缺乏公允性,以及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不匹配。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大数据赋能“三社”融合,调整农业价值链中各主体间关系的对策: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强化协作,加强信息沟通;采用大数据分析和监控手段促进连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应用大数据原理建立农产品价值评估模型合理定价,促进公平分配;应用大数据原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实现风险共担,保障收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价值 利益主体 关系调整 “三社”融合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野下主体性德育的价值反思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艳新 郑永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共3页
主体性德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既具有重大的正面价值,又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的负面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和拓展主体性德育的正面价值,限制和克服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我们应... 主体性德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既具有重大的正面价值,又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的负面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和拓展主体性德育的正面价值,限制和克服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我们应根据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现代"主客二分法"、"主体性"范式向"主客一体化"、"交互主体性"新范式转换的必然趋势,积极推进现代单子式、占有式的主体性德育范式走向和谐交往、共生互利式的主体际性德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体性德育 价值反思 范式转换 主体际性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价值链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维胜 董立平 姜传松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主要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高校构成,它们在高等教育评估活动中因责权利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性质、任务和特点的不同,构建理想的价值链模型,是提高高等教育评估绩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 政府 高校 中介机构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理性: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海霞 秦国柱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4,共3页
公共理性在现代大学管理中的运用在于使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达到良好秩序,从而缓解各主体间固有的利益分歧与矛盾冲突,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与共识。罗尔斯"公共理性"理念作为一种阐释,为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与... 公共理性在现代大学管理中的运用在于使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达到良好秩序,从而缓解各主体间固有的利益分歧与矛盾冲突,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与共识。罗尔斯"公共理性"理念作为一种阐释,为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作出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理性 多元主体治理 价值诉求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人民主体性: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导向 被引量:36
10
作者 陈丛刊 王思贝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8,共6页
坚持人民主体性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人民主体性具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种内涵,从权利维度、实践维度和创造维度对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民主体性”进行了维度考量... 坚持人民主体性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人民主体性具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种内涵,从权利维度、实践维度和创造维度对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民主体性”进行了维度考量,提出了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中落实人民主体性原则的具体建议,包括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实现为国争光为民谋福;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多元消费需求;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体育文化生活;深化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增强国民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 体育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价值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房地产企业价值网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维跃 刘凯歌 +1 位作者 周秀秀 王海龙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359-364,共6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项现代信息化技术,它的应用将使房地产产品具有更好的顾客吸引力.然而目前BIM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推广应用,其推广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通过构建房地产企业的价值网解构模型,进行房地产价值网主体的角色定位.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项现代信息化技术,它的应用将使房地产产品具有更好的顾客吸引力.然而目前BIM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推广应用,其推广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通过构建房地产企业的价值网解构模型,进行房地产价值网主体的角色定位.应用博弈理论,研究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消费者与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解出博弈模型不同情况下的纳什均衡解,并根据纳什均衡解得出相应结论,为BIM技术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价值主体 价值网解构模型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主体定位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成利 王明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年第5期41-42,共2页
新时期应从新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社会个体与主流意识形态沟通的平台,从社会与个人的辩证关系出发,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提升至完善个体生命的高度。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个体价值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隐蔽性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庄建国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4-65,68,共3页
从学生的情感、意志、道德等方面入手 ,对“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隐蔽性价值进行深层次剖析 ,进一步明确其价值归属。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主体地位 隐蔽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他者”的回归与外语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6
14
作者 白臻贤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125,共4页
我国高校外语课程教学实践虽有朝主体间性迈进的趋向,但本质上仍是主体性的。语言的工具化、学生的对象化和教师的主体化遮蔽了外语课程文化自觉的品性,还原其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外语课程应坚持主体间性语言观和走向生活世界语言教学观。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价值取向 外语教学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文化价值认同与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秋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93-95,共3页
大学文化的根本使命在于塑造完整人格。文化育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大学文化传递出的信息进行不断反思和追问的求真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理解与接受思想文化的主体,是自我意识分化与自我认知提升的主体。在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群... 大学文化的根本使命在于塑造完整人格。文化育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大学文化传递出的信息进行不断反思和追问的求真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理解与接受思想文化的主体,是自我意识分化与自我认知提升的主体。在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群体长期处于一种被支配、被管理的从属制度框架内,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与主体地位的持续缺失的矛盾冲突,严重弱化了大学文化育人的效力。反思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尊重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注重培养其主体意识,使其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体悟当代社会共存共荣及主动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大学文化价值认同的有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主体意识 文化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关于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的人民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捷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38,共6页
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是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作为价值主体是指人民是价值的享用者和评价者。过去我们对后者有所忽视,未能找到一条如何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则将人民视为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是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作为价值主体是指人民是价值的享用者和评价者。过去我们对后者有所忽视,未能找到一条如何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则将人民视为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历史主体 价值主体 人民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等教育主体价值观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成昕 安志红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主体价值 构建 教育价值 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即人”的人学价值——论布封的创作主体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海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57-60,共4页
十八世纪中期法国学者布封提出了著名的"风格即人"的观点,强调文学创作主体作家的个体价值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与文艺复兴以来宣扬的人的理性、价值紧密相关。扭转了此前关于作家依附于神性和简单对于生活的摹仿的观念... 十八世纪中期法国学者布封提出了著名的"风格即人"的观点,强调文学创作主体作家的个体价值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与文艺复兴以来宣扬的人的理性、价值紧密相关。扭转了此前关于作家依附于神性和简单对于生活的摹仿的观念。"风格即人"的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人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即人 文艺创作 人文精神 主体价值 布封 创作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体验: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切入口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文华 王晓丽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5,共2页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终极目标,但由于它比较抽象,难以用精确的语言加以界定与量化,实践中更难以深刻理解与具体操作。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第三维目标,首先要对其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三维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终极目标,但由于它比较抽象,难以用精确的语言加以界定与量化,实践中更难以深刻理解与具体操作。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第三维目标,首先要对其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三维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整合点,找到有效落实第三维目标的切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态度价值 标的 主体体验 入口 教育教学实践 三维目标 具体操作 新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与主体重塑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生态破坏性和不可持续性,是造成发展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因此,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新的价值取向既要坚持把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又要建立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发展观,以... 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生态破坏性和不可持续性,是造成发展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因此,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新的价值取向既要坚持把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又要建立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发展观,以规范和约束人的活动,使人类的活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主体和价值取向的转换,必须对旧的主体性进行修正和完善,赋予发展主体以全新的内涵,并对主体性进行全新阐释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主体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