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邢侯簋铭文论先秦时期的“君臣之盟”
1
作者 黄国辉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4,共9页
邢侯簋铭文记载周康王命人对邢侯的职事加以确认并进行赏赐之事。铭文记录了周王与诸侯间的互动细节,是探析上古君臣关系的重要史料。铭文“昭朕福盟”之“盟”指君臣之盟,即周天子以命服、赏赐等方式与臣下订立的盟约。邢侯簋铭文反映... 邢侯簋铭文记载周康王命人对邢侯的职事加以确认并进行赏赐之事。铭文记录了周王与诸侯间的互动细节,是探析上古君臣关系的重要史料。铭文“昭朕福盟”之“盟”指君臣之盟,即周天子以命服、赏赐等方式与臣下订立的盟约。邢侯簋铭文反映了周代册命金文在某种意义上均具有“盟”的属性。相关盟约被存于盟府,需要时可随时调用。君臣之盟是双向的,君主做出许诺,臣下则表示效忠。臣下的效忠之辞亦被记入文书,是盟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文书被藏入盟府象征着君臣间责任、义务等关系的最终确立。君臣之盟一方面反映了早期君臣关系尚未形成森严的等级;另一方面,君臣间以盟誓来确立并巩固双方关系,也反映了早期政治中尚存有朴素的信义观念,后世所谓“愚忠”之观念在当时并未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侯簋 册命金文 盟誓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逆归顺:《魏书》对入北南臣的形象构建及评价
2
作者 马翊恬 王琪琳 《保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入北南臣是指原本仕于东晋南朝,后归附北朝,政治立场发生转变的南方臣子。《魏书》从维护北朝正统性的角度出发构建入北南臣形象,主要书写内容包括“复仇形象”和“扬武抑文”两个方面。塑造“复仇形象”是为了凸显北南统治者的霄壤之别... 入北南臣是指原本仕于东晋南朝,后归附北朝,政治立场发生转变的南方臣子。《魏书》从维护北朝正统性的角度出发构建入北南臣形象,主要书写内容包括“复仇形象”和“扬武抑文”两个方面。塑造“复仇形象”是为了凸显北南统治者的霄壤之别,在对比中巩固北魏的正统地位。强调“扬武抑文”则是史家奉北为正朔的观念投射,同时也蕴藏着鲜卑统治者缄之于心却无法宣之于口的自卑感,而南臣的投效恰逢其时地满足了鲜卑政权被认可的需要。因此,在《魏书》的评价体系中,“归诚之功”也取代其他功业成为评价入北南臣的核心标准,入北南臣的形象构建最终成为彰显北朝“膺箓受图”正统所在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入北南 历史书写 正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常州理学名臣徐问研究
3
作者 张武英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徐问,常州府武进县人,明中叶理学名臣。徐问幼承家学,受父亲徐玉影响至深。他于弘治十五年(1502)得中进士,仕至南京户部尚书。徐问清节自励,廉介不苟,位居脂膏要职却不私取一钱。他爱养百姓,救灾恤患,悉尽心力。巡抚贵州期间,他抚剿并用... 徐问,常州府武进县人,明中叶理学名臣。徐问幼承家学,受父亲徐玉影响至深。他于弘治十五年(1502)得中进士,仕至南京户部尚书。徐问清节自励,廉介不苟,位居脂膏要职却不私取一钱。他爱养百姓,救灾恤患,悉尽心力。巡抚贵州期间,他抚剿并用,平息数起苗民煽乱事件,对武胄之地贵州的治理有真知灼见。徐问还是明代重要的理学家,他倡明理学,以礼让振扬士风,治内创办书院和儒学射圃亭,引导风俗归于教化。他学宗朱熹,粹然造道,批评王守仁心学,时与一众理学名贤质究义理。徐问是朝廷嘉纳、士林推重、乡人钦慕的学官,他的政与学通过其传世著作得以呈现。徐问是廉政学习的典范,他粹然向进、勤笃精研的理学志趣与实践对后世学者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问 理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风格和艺术特色研究
4
作者 潘星妤 《艺术家》 2024年第11期71-73,共3页
弗朗茨·李斯特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钢琴之王”,他的钢琴改编曲在音乐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艺术内涵,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其中他对歌剧《弄臣》的改... 弗朗茨·李斯特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钢琴之王”,他的钢琴改编曲在音乐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艺术内涵,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其中他对歌剧《弄臣》的改编,不仅体现了对原作的深刻洞察,更通过钢琴这一乐器的独特表现力,赋予了作品全新的艺术生命。《弄臣》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创作的一部著名三幕歌剧,剧本由弗朗切斯科·玛利亚·皮亚韦根据维克多·雨果的戏剧《国王的弄臣》改编而来。歌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6世纪意大利曼图亚的悲剧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改编曲 李斯特 《弄 悲剧故事 玛利亚 创新精神 维克多·雨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仲舒《春秋繁露》臣道观与传统政治文化的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学辉 《管子学刊》 1999年第2期38-46,共9页
儒学,尤其是荀子和汉初儒家的政治理论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悖论。他们都强调只有“分”,即将社会成员区别成贵贱尊卑的不同层次,才能实现“群”,也就是形成较为合谐的人类社会。并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赋予君主以凌... 儒学,尤其是荀子和汉初儒家的政治理论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悖论。他们都强调只有“分”,即将社会成员区别成贵贱尊卑的不同层次,才能实现“群”,也就是形成较为合谐的人类社会。并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赋予君主以凌架于社会成员之上的、较强有力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繁露》 道观 传统政治文化 董仲舒 儒士政治 道有为 君尊 《天人三策》 传统儒学 个人独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的君臣观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裴传永 孙希国 《管子学刊》 1998年第1期4-8,共5页
《管子》的君臣观初探裴传永孙希国《管子》一书,内容广博,思想深刻精到,但由于其具体成书年代一直众说纷纭、悬而不决,致使关于《管子》思想的研究迟迟不能得到深入、系统的开展,使《管子》的许多创见迟迟不能得到合理、准确的历... 《管子》的君臣观初探裴传永孙希国《管子》一书,内容广博,思想深刻精到,但由于其具体成书年代一直众说纷纭、悬而不决,致使关于《管子》思想的研究迟迟不能得到深入、系统的开展,使《管子》的许多创见迟迟不能得到合理、准确的历史定位,此诚为古代思想史研究的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关系 兴利除害 思想品德 进步性 中共山东省委 《大匡》 商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淳化阁帖》君臣卷编次辨析——兼论卷五《诸家古法帖》
7
作者 王冬亮 《大学书法》 2024年第6期76-83,共8页
《淳化阁帖》君臣卷的内容编次,自明清以来颇受诸家诟病,至清高宗时期出《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并释文,以史书编纂之体例纠正其中乖舛。但是《淳化阁帖》君臣卷编次,虽有不精当之处,而其作为类书的形式本有自身的辑录逻辑,且大体并无不妥... 《淳化阁帖》君臣卷的内容编次,自明清以来颇受诸家诟病,至清高宗时期出《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并释文,以史书编纂之体例纠正其中乖舛。但是《淳化阁帖》君臣卷编次,虽有不精当之处,而其作为类书的形式本有自身的辑录逻辑,且大体并无不妥。而卷五《诸家古法帖》虽然驳杂,亦有习惯上之通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化阁帖》 编次 类书 《诸家古法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还是“国家”:西周春秋君臣秩序的演变--基于称名方式的考察
8
作者 宣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7,共12页
从称名方式的角度观察,周代君臣秩序存在变化,并非完全等同于家族秩序。西周时期,王命称名方式以私名和官名为主,此时君臣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家族秩序。春秋时期,王命多见亲属称谓,君臣秩序中“家”的因素大大加强。这一变化的动力... 从称名方式的角度观察,周代君臣秩序存在变化,并非完全等同于家族秩序。西周时期,王命称名方式以私名和官名为主,此时君臣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家族秩序。春秋时期,王命多见亲属称谓,君臣秩序中“家”的因素大大加强。这一变化的动力在于权力下降的周王室面对新的政治环境,借用亲属关系加强其与地方诸侯国的联系,凝聚周人共同体和区分华夏、戎狄。将血缘视作一种“策略”,为进一步深化先秦家族组织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名方式 秩序 血缘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臣辰诸器新考
9
作者 夏虞南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陕西近年新出“臣辰”铭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商晚期风格。通过重新梳理分析臣辰诸器纹饰、器型并明确断代,结合铭文及传世文献,可推断“臣辰”所属族群在商周之际的世官性质和作为史官、小臣的历史地位。在铜器纹饰、器型风格、铭文所见... 陕西近年新出“臣辰”铭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商晚期风格。通过重新梳理分析臣辰诸器纹饰、器型并明确断代,结合铭文及传世文献,可推断“臣辰”所属族群在商周之际的世官性质和作为史官、小臣的历史地位。在铜器纹饰、器型风格、铭文所见历史活动和政治地位等方面皆体现出商周之际的连续性与传承性,该类型青铜器当为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产物。臣辰或为商周之际活跃于洛阳等地区,具有一定地位及影响力、直接听从于王命、履行史官职能的世官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饰 器型 士上卣 殷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与戏剧的统一——歌剧《弄臣》“承上启下”的第二幕之音乐戏剧性分析
10
作者 张雨龙 《当代音乐》 2024年第8期95-98,共4页
三幕歌剧《弄臣》作为威尔第创作风格成熟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用音乐写成的戏剧”。剧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强烈的戏剧冲突与多样的音乐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统一。其中,位于歌剧中间位置的第二幕在戏剧发展、... 三幕歌剧《弄臣》作为威尔第创作风格成熟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用音乐写成的戏剧”。剧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强烈的戏剧冲突与多样的音乐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统一。其中,位于歌剧中间位置的第二幕在戏剧发展、角色形象塑造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并且凭借多样的音乐形式成为本部歌剧的“轴心所在”。笔者立足于歌剧脚本和乐谱,从第二幕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谈起,以“词乐关系”分析、场景分析为主要方法来探究歌剧第二幕中所体现的音乐戏剧性,旨在挖掘威尔第实现音乐与戏剧统一的具体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第 《弄》第二幕 音乐戏剧性 词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创造力--以《弄臣》《魔王》为例
11
作者 徐子钧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58-61,共4页
舒伯特对于艺术作品的拓展与深度发掘,促使早期浪漫主义风格上升至高潮阶段,不但将歌词、曲调有机融合为艺术歌曲,还为后期舒曼等音乐家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李斯特在对舒伯特艺术作品《弄臣》《魔王》加以改编与创作,有机结合钢琴... 舒伯特对于艺术作品的拓展与深度发掘,促使早期浪漫主义风格上升至高潮阶段,不但将歌词、曲调有机融合为艺术歌曲,还为后期舒曼等音乐家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李斯特在对舒伯特艺术作品《弄臣》《魔王》加以改编与创作,有机结合钢琴演奏方式,为听众描绘出一个优美、宏观的艺术图像,促使歌唱与音乐伴奏、歌词与创作者音乐理想相互融合,构建出一个和谐的音乐曲目,同时生动灵活地运用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能够烘托出音乐情景,构建出浓厚的艺术氛围,还能将二者结合为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钢琴改编曲 《弄 《魔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文“目”字可能存在的方向性——兼论甲骨文“臣”字
12
作者 付严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本文从甲骨文目字及带有目字构件的字形入手,结合人体实际状态及其他象形文字体系,分析了甲骨文之“目”字为侧面形象,并且带有方位指向的特征。并讨论了甲骨文“臣”字,认为“臣”字初形为目视下方,由此会“臣服、服从”之意。商周时... 本文从甲骨文目字及带有目字构件的字形入手,结合人体实际状态及其他象形文字体系,分析了甲骨文之“目”字为侧面形象,并且带有方位指向的特征。并讨论了甲骨文“臣”字,认为“臣”字初形为目视下方,由此会“臣服、服从”之意。商周时期下事上者均可称“臣”。及至君主社会,“臣”成为与“君”相对的行政职员的统一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视角下武则天《臣轨》官德思想新探
13
作者 赵洪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1期65-69,共5页
基于美学视角对武则天《臣轨》中“利人、守道、公正、至忠、诚信”官德思想进行细致解读,探索其“仁民”之美、“无为”之美、“中和”之美、“忠信”之美的美学意蕴,以提升新时代领导干部的道德审美素质,净化心灵、养性淑性、陶冶高... 基于美学视角对武则天《臣轨》中“利人、守道、公正、至忠、诚信”官德思想进行细致解读,探索其“仁民”之美、“无为”之美、“中和”之美、“忠信”之美的美学意蕴,以提升新时代领导干部的道德审美素质,净化心灵、养性淑性、陶冶高尚情操,还能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轨》 官德思想 美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艺术特色研究
14
作者 常乃士 《乐器》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是改编于意大利语原名歌剧,该部钢琴作品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内涵,演奏人员在实践表演该钢琴作品时,不仅要熟练掌握运用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还必须科学把控音乐作品演奏风格,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本文将... 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是改编于意大利语原名歌剧,该部钢琴作品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内涵,演奏人员在实践表演该钢琴作品时,不仅要熟练掌握运用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还必须科学把控音乐作品演奏风格,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本文将进一步对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艺术特色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人们欣赏及演奏《弄臣》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钢琴作品 《弄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斯特与钢琴改编曲《弄臣》
15
作者 李妍槿 《黄河之声》 2024年第6期29-34,39,共7页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最著名音乐家之一,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以及演奏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李斯特在追求钢琴作品演奏中的璀璨炫技的同时,李斯特将变奏的手法融入曲式结构中,运用调性的张力来打破常...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最著名音乐家之一,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以及演奏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李斯特在追求钢琴作品演奏中的璀璨炫技的同时,李斯特将变奏的手法融入曲式结构中,运用调性的张力来打破常规构架,这种全新的音乐语汇,使演奏技巧与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在作品中达到一个极致的展现。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主要分为原创作品与改编作品两大类,改编作品包含的种类极多,创作了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幻想曲、变奏曲、练习曲等700多首改编曲。《弄臣》这首改编曲作品在李斯特的众多作品中非常引人注目。本文主要针对李斯特的生平、《弄臣》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创作手法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弄》改编曲 音乐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儒学对君臣关系与忠君伦理的多元省思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邦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7,共8页
在"三纲五常"的传统纲常伦理中,"君君臣臣"的忠君伦理占据了中国官民道德的首要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它在近代中国批判封建奴隶道德时首当其冲,迅速崩塌瓦解。深入分析忠君伦理兴衰的历史轨迹及其背后动因,... 在"三纲五常"的传统纲常伦理中,"君君臣臣"的忠君伦理占据了中国官民道德的首要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它在近代中国批判封建奴隶道德时首当其冲,迅速崩塌瓦解。深入分析忠君伦理兴衰的历史轨迹及其背后动因,会发现明清政治儒学中诸如"天子皆人"与"天子一位"论、"君臣义合"与"君臣人合"论、君臣师友论以及"杀一不辜而号为忠臣,君子为之乎"等反君主话语,延续了儒学对现实政治的抗议精神。这些君臣(民)关系新论中所表现出的平等、自由意识和公共理性精神,在理论上为传统忠君伦理向"诚信"、"敬业"等现代职业伦理和政治道德的转化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忠君伦理 天子一位 义合 友道 忠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五臣音钩稽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之明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5期37-45,共9页
关键词 《文选》 《文选集注》 音切 注本 奎章阁本 文献价值 注音方式 编纂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店楚简所见儒家君臣观源流论析
18
作者 李健胜 牛杰群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4期78-84,共7页
郭店楚简所见君主因需而生、以“礼”治民,臣下应当效忠君主,君臣关系乃父子关系的延伸等观念,皆源起于商周时期的思想观念。郭店楚简中“恒称其君之恶”、“亲”重于“君”等观念,则是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思想的延续或深化。郭店楚... 郭店楚简所见君主因需而生、以“礼”治民,臣下应当效忠君主,君臣关系乃父子关系的延伸等观念,皆源起于商周时期的思想观念。郭店楚简中“恒称其君之恶”、“亲”重于“君”等观念,则是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思想的延续或深化。郭店楚简所见儒家君臣观在秦汉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要求君主应为天下人之君的观念仍为儒家所传续。“亲”重于“君”观念则演化为“君”重于“亲”,集中反映了儒家独立意志和批判精神的萎顿。郭店楚简所见儒家君臣观是一个复合的思想体系,既有传承而来的思想观念,也有一些儒家特有的思想主张,还有一些观念反映出诸子思想的某些“共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君道观 道观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睿智与迂阔睿智与迂阔:千古名臣马援悲凉结局之叹
19
作者 聂世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3,共4页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军事家和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名垂青史,不仅在于其卓越的功勋和马革裹尸的忠诚情怀,更在于其广泛流传于世的洞悉世情人心的睿智。但少为人知的是,马援虽以马革裹尸的忠心...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军事家和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名垂青史,不仅在于其卓越的功勋和马革裹尸的忠诚情怀,更在于其广泛流传于世的洞悉世情人心的睿智。但少为人知的是,马援虽以马革裹尸的忠心报答光武帝刘秀的知遇之恩,死后却遭刘秀的猜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武帝 著名军事家 隗嚣 刘秀 开国功 窦固 立言不朽 郭皇后 五官中郎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何以能成为晚清名臣
20
作者 蔡建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3,共2页
当我们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以及他彪炳千秋的功业,穿越历史的时空,仍然激励着后人。一、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任学政、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 当我们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以及他彪炳千秋的功业,穿越历史的时空,仍然激励着后人。一、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任学政、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名 张之洞 为官之道 军机大 风云人物 大学士 历史 仕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