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妇不同膳食模式下膳食炎症指数与妊娠期贫血的关联研究
1
作者 董称仙 邵健将 +7 位作者 姚腾 翟金婵 马娇龙 胡云华 刘文 牛强 李小菊 闫贻忠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74-3683,共10页
背景据WHO估计,孕妇中有37%患有贫血。孕妇贫血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炎症性贫血较常见,且妊娠期机体有慢性低度炎症,饮食质量在此期间极为关键,其关联着炎症水平与妊娠状况,膳食炎症指数(DII)可评估饮食炎症潜力,多种膳食模式也对炎症有... 背景据WHO估计,孕妇中有37%患有贫血。孕妇贫血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炎症性贫血较常见,且妊娠期机体有慢性低度炎症,饮食质量在此期间极为关键,其关联着炎症水平与妊娠状况,膳食炎症指数(DII)可评估饮食炎症潜力,多种膳食模式也对炎症有不同影响。目的利用DII评估孕妇的饮食炎症潜力,并提取个人主要膳食模式,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下DII与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定期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的≥18岁孕妇参与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生活行为习惯、膳食摄入等信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和生活行为信息。使用食物频率问卷(FFQ)收集孕妇饮食信息,计算DII,并根据DII三分位数将孕妇分成:最低三分位(T1)组、第二三分位(T2)组、最高三分位(T3)组。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食物组,并提取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II及膳食模式与妊娠期贫血的发病风险,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分析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纳入653名孕妇,孕妇的DII为-4.87~3.37,平均值为(0.36±1.94),其中T1组217例,T2组218例,T3组218例。172名(26.3%)孕妇被诊断为妊娠期贫血,其DII为(0.64±1.95)。研究共提取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多样性、鱼虾豆类、牛奶蛋类及加工食品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DII与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之间呈正相关(OR=1.21,95%CI=1.05~1.39,P<0.05);总体孕妇中,T3组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是T1组的3.05倍(95%CI=1.62~5.75,P<0.05);在以牛奶蛋类和加工食品模式为特征的孕妇中,T3组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分别是T1组的7.69倍(95%CI=1.67~35.45,P<0.05)和5.17倍(95%CI=1.29~20.63,P<0.05)。RCS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当DII>0.7,膳食炎症会增加妊娠期贫血的发病风险。结论饮食的炎症倾向与妊娠期贫血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尤其是在以牛奶蛋类和加工食品为特征的孕妇中。因此,应当减少摄入促炎食品,注重均衡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贫血 膳食炎症指数 膳食模式 剂量-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水平与妇科恶性肿瘤风险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峰莉 王中显 +2 位作者 冉薇 冯小希 莫春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水平与妇科恶性肿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的52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的3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填写个人史...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水平与妇科恶性肿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的52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的3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填写个人史问卷和食物频率问卷(FFQ25)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膳食摄入情况,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版)计算膳食成分含量,计算个人DII值,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的方法使队列的基线资料相似,Logistic回归评估DII值与妇科恶性肿瘤风险的相关性。调阅研究对象体检报告,分析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PR)水平。结果:运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未调整混杂变量、调整Ⅰ及调整Ⅱ方案均显示DII值、DII高分值(0.62~4.82)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与未进行PSM前比较,结论一致。运用平滑曲线拟合发现,DII值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呈曲线关系;通过阈值分析发现,DII值拐点为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炎症指标(NLR、PLR、CP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阈值分析,将DII分成2组,DII≥1组炎症指标水平均高于DII<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II值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呈曲线关系;DII值可用于预测妇科恶性肿瘤风险,当DII值大于1时,需要高度警惕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可利用DII值指导居民膳食结构和进行相关营养教育,以预防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炎症指数 妇科恶性肿瘤 炎症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膳食炎症指数与其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一波 刘亚婷 +3 位作者 陈猛猛 梁冠冕 马巧平 谢玲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与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胃肠道相关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指导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科学饮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555例...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与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胃肠道相关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指导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科学饮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55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简化版膳食频率问卷、安德森症状量表-胃肠道肿瘤模块收集患者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探索DII与患者胃肠道相关核心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根据三分位法将DII分为三个等级,低DII患者184人(DII<167.82),中DII患者186人(DII为167.82~233.08),高DII患者185人(DII>233.08);DII与核心症状呈负相关(P<0.05),与症状困扰无相关性(P>0.05),与量表总分呈负相关(P<0.05);DII与腹泻或造口水样便症状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DII与症状存在相关性,基于DII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饮食指导,有望改善其胃肠道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造口 膳食炎症指数 症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膳食炎症指数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
4
作者 王先耀 施荣杰 +1 位作者 字颖 龙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5-1780,共6页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人群中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人群中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2017—2018年的数据,纳入1 686名参与者,按是否患骨质疏松症将参与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按照DII 3分位数分组,基于NHANES推荐的权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来分析DII和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相关来分析DII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非骨质疏松症组,骨质疏松症组中的参与者年龄更大、BMI更低、女性占比更高、DII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II与NAFLD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风险相关(调整所有潜在混杂因素后OR=1.34,95%CI:1.07~1.68,P=0.010);与T1组相比,T3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调整所有潜在混杂因素后OR=3.19,95%CI:1.34~7.58,P=0.009)。相关性分析发现,DII评分与股骨颈BMD、腰椎BMD及全髋BMD呈负相关(r=-0.066 1、-0.064 9、-0.132 9,P=0.032、0.049、<0.001)。结论 较高的DII评分所代表的促炎饮食与NAFLD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相关,DII评分与骨密度呈负相关,高DII评分是NAFLD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炎症指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老年病人膳食炎症指数、年龄与衰弱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毅 侯韦莲 汪兰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3,19,共7页
目的:探究住院老年病人膳食炎症指数与衰弱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中科大附一院老年科住院的部分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病人衰弱发生状况、膳食频率问卷(FFQ)调查膳食状况,计算膳食炎症指数(DI... 目的:探究住院老年病人膳食炎症指数与衰弱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中科大附一院老年科住院的部分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病人衰弱发生状况、膳食频率问卷(FFQ)调查膳食状况,计算膳食炎症指数(DII),并将其值由小到大分成平均三组(T1、T2、T3),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膳食炎症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衰弱发生率为49.38%(80/162),衰弱组病人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较非衰弱组低。年龄、DII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衰弱发生风险越大(OR=1.235,95%CI:1.155~1.473);膳食炎症指数越大,衰弱发生风险越大(T3 vs T1:OR=63.307,95%CI:8.431~474.850;T2 vs.T1:OR=3.947,95%CI:1.074~14.512)。结论:年龄、膳食炎症指数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年龄越大、膳食炎症指数越大,衰弱发生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膳食炎症指数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食物频率问卷的农村老年人膳食炎症指数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吕兄兄 陈莉 +4 位作者 宁艳花 郭浩乾 姜婷 陈可心 李美曼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32-1737,共6页
目的:基于简化食物频率问卷分析农村老年人膳食炎症指数。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月—2020年12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农村地区599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饮食习惯问卷及简化食物频率问卷... 目的:基于简化食物频率问卷分析农村老年人膳食炎症指数。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月—2020年12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农村地区599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饮食习惯问卷及简化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调查,计算膳食炎症指数。结果: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农村老年人共有6种膳食模式,即奶蛋模式、粮谷模式、加工肉制品水产品模式、薯类豆制品模式、甜饮料水果模式、坚果酒类模式,每日固定3餐、就餐时间固定、每餐荤素搭配、口味清淡的饮食习惯可提高农村老年人膳食的抗炎倾向,且6种膳食模式因子得分越高农村老年人抗炎倾向组所占比例越大。结论:基于简化食物频率问卷的膳食炎症指数与农村老年人饮食习惯、膳食模式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老年人膳食质量的简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食物频率问卷 膳食炎症指数 膳食模式 老年人 农村 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与超重和肥胖及腹型肥胖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纪新 邱林杰 +3 位作者 任燕 王文茹 李美洁 张晋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4089-4097,共9页
背景膳食炎症指数(DII)作为定量评价膳食炎症潜力的新指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病研究中,但DII与不同类型肥胖之间的相关性尚无统一定论。目的系统评价DII与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的相关性,为不同类型肥胖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 背景膳食炎症指数(DII)作为定量评价膳食炎症潜力的新指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病研究中,但DII与不同类型肥胖之间的相关性尚无统一定论。目的系统评价DII与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的相关性,为不同类型肥胖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DII与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相关性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01-10;运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及研究机构(AHRQ)的偏倚风险评价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运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计算汇总数据的OR值及其95%CI评估DII与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根据性别、研究地域、调查方式、DII成分数量、样本人群是否健康、诊断标准、DII分组类型的差异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个国家的20项研究,共21480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DII可能是超重[OR=1.12,95%CI(1.03,1.22),P=0.005]、肥胖[OR=1.56,95%CI(1.34,1.82),P<0.00001]及腹型肥胖[OR=1.42,95%CI(1.14,1.78),P=0.002]的危险因素。针对原始研究的性别、研究地域、调查方式、DII成分数量、样本人群是否健康、诊断标准、DII分组类型的差异进行亚组分析,DII与超重相关性的各亚组内未发现组间异质性存在(P>0.05);DII与肥胖相关性的各亚组中,男性人群[OR=1.79,95%CI(1.13,2.85)]相较于其他性别人群肥胖所占比例更高;北美洲人群[OR=1.57,95%CI(1.27,1.83)]相较于其他地域的人群肥胖所占比例更高,24 h回忆的结果[OR=1.83,95%CI(1.39,2.42)]相较于其他调查方式的研究结果中肥胖所占比例更高;DII与腹型肥胖相关性的各亚组中,北美洲人群[OR=1.87,95%CI(1.44,2.44)]相较于其他地域的人群腹型肥胖所占比例更高,其他组间未发现明显异质性存在。本研究漏斗图分布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高DII膳食可能为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该影响在北美洲人群中更为显著;高DII膳食与肥胖的相关性在男性中更为显著;增加抗炎膳食成分摄入对于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腹型肥胖 膳食炎症指数 膳食记录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与上消化道肿瘤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翟蕾蕾 赵书鹏 姚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86-2292,2300,共8页
背景食物成分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维持人体内低度炎症状态,并参与肿瘤微环境形成。膳食炎症指数(DII)是量化膳食炎症潜力的新指标,高水平DII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但与上消化道肿瘤(UGIC)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估DII与UGIC发生... 背景食物成分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维持人体内低度炎症状态,并参与肿瘤微环境形成。膳食炎症指数(DII)是量化膳食炎症潜力的新指标,高水平DII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但与上消化道肿瘤(UGIC)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估DII与UGIC发生风险的关系,为膳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2-10-10。由2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病例对照研究,包括9051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DII增加UGIC发生风险〔OR=1.81,95%CI(1.65,1.97),P<0.05〕。高水平DII增加食管癌、胃癌发生风险〔OR=2.20,95%CI(1.69,2.86);OR=1.79,95%CI(1.44,2.24),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欧洲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31%UGIC发生风险〔OR=2.31,95%CI(1.78,3.00),P<0.05〕,亚洲人群高水平DII增加98%UGIC发生风险〔OR=1.98,95%CI(1.55,2.53),P<0.05〕;女性高水平DII增加161%UGIC发生风险〔OR=2.61,95%CI(1.79,3.79),P<0.05〕;幽门螺杆菌(Hp)阴性人群高水平DII增加47%UGIC发生风险〔OR=1.47,95%CI(1.08,1.99),P<0.05〕,Hp阳性人群高水平DII增加90%UGIC发生风险〔OR=1.90,95%CI(1.33,2.71),P<0.05〕;采用面试官管理的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95%UGIC发生风险〔OR=2.95,95%CI(1.96,4.43),P<0.05〕,采用自我管理食物频率问卷(FFQ)的人群高水平DII增加68%UGIC发生风险〔OR=1.68,95%CI(1.53,1.85),P<0.05〕;DII成分数量>30个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01%UGIC发生风险〔OR=2.01,95%CI(1.57,2.57),P<0.05〕;DII成分数量<30个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25%UGIC发生风险〔OR=2.25,95%CI(1.58,3.22),P<0.05〕;总能量摄入调整的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23%UGIC发生风险〔OR=2.23,95%CI(1.85,2.68),P<0.05〕,未进行总能量摄入调整人群高水平DII增加70%UGIC发生风险〔OR=1.70,95%CI(1.53,1.88),P<0.05〕。纳入文献漏斗图不对称,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高水平DII代表的促炎饮食可能会增加UGIC的患病风险,尤其在食管癌及女性群体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膳食炎症指数 膳食 食管肿瘤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中老年人膳食炎症指数与睡眠不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舒艳铃 吴明洋 +2 位作者 王佳婷 吴晓聪 李华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美国中老年人群中膳食炎症指数与睡眠不足的关联。方法采用2007~2014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NHANES)资料,通过24 h膳食回顾法所得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膳食炎症指数;自报睡眠时长低于7 h定义为睡眠不足。采用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美国中老年人群中膳食炎症指数与睡眠不足的关联。方法采用2007~2014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NHANES)资料,通过24 h膳食回顾法所得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膳食炎症指数;自报睡眠时长低于7 h定义为睡眠不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老年人膳食炎症指数与睡眠不足之间的关联,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两者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结果该研究共纳入8027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睡眠不足发生率为38.9%。在总人群中,膳食炎症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睡眠不足发生风险增加6.3%(OR:1.063;95%CI:1.034~1.094)。在膳食炎症指数的三分位数分层分析中,与最低三分位数组相比,最高三分位数组睡眠不足风险增加29.2%(OR:1.292;95%CI:1.142~1.46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膳食炎症指数与睡眠不足呈"J"型关系。结论膳食炎症指数与中老年人睡眠不足发生风险增高有关,该研究结果提示合理的膳食有助于睡眠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炎症指数 睡眠不足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水平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华荣誉 梁冠冕 杨方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447-4450,共4页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水平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头颈鳞癌)风险的影响,为头颈鳞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浙江省某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121例头颈鳞癌病人为...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水平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头颈鳞癌)风险的影响,为头颈鳞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浙江省某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121例头颈鳞癌病人为病例组,同期在该医院体检部招募健康志愿者24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填写个人史问卷和食物频率问卷(FFQ25)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膳食摄入情况,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版)计算膳食成分含量,最终计算得出个人DI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II评分与头颈鳞癌风险的关系。结果:DII总分为-17.37~6.13(-0.30±4.09)分。经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高DII水平(即促炎饮食)可增加头颈鳞癌发生风险[OR=7.361,95%CI(1.702,31.831),P=0.008];当DII以连续性变量分析时,发现随着DII得分增加,头颈鳞癌的发生风险也逐渐增高[OR=1.296,95%CI(1.092,1.537),P=0.003]。结论:高DII水平可增加头颈鳞癌发生风险,可利用DII指导居民膳食结构干预和相关营养教育,以预防头颈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炎症指数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炎症 膳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与消化道肿瘤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梦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948-2951,共4页
对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的建立、发展、计算方法以及与各种常见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期望从膳食炎症角度探讨消化道肿瘤的预防措施,为消化道肿瘤高风险人群提供饮食指导,为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 对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的建立、发展、计算方法以及与各种常见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期望从膳食炎症角度探讨消化道肿瘤的预防措施,为消化道肿瘤高风险人群提供饮食指导,为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教育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炎症指数 胃癌 食管癌 胰腺癌 肝癌 结肠癌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膳食炎症指数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艳 黄利 +3 位作者 杨国超 刘珊 杜林娜 王敏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24-2326,共3页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逐渐呈低龄化发展态势,包括不良饮食选择在内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其主要诱因之一。但是,目前NAFLD的治疗方案尚不确切,以体质量减轻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干预依然是治疗NAFLD最成熟的...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逐渐呈低龄化发展态势,包括不良饮食选择在内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其主要诱因之一。但是,目前NAFLD的治疗方案尚不确切,以体质量减轻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干预依然是治疗NAFLD最成熟的方法。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贯穿着NAFLD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饮食在炎症级联的发展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膳食炎症指数是用于评估个人饮食结构中的炎症潜能的有效工具,自开发以来不断完善,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探讨了NAFLD与膳食炎症指数的相关性,以期从饮食结构上对NAFLD进行一级预防,降低NAFLD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膳食炎症指数 炎症 膳食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模式、炎症指数与慢性病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耀清 郭丹丹 +2 位作者 苏恩惠 韩世范 朱瑞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7-1933,共7页
目的:探讨山西省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膳食炎症指数(DII)与慢性病代谢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基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CNNHS)项目中的山西省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396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山西省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膳食炎症指数(DII)与慢性病代谢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基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CNNHS)项目中的山西省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396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分析了不同膳食模式及膳食炎症指数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山西省成年居民存在较高的体重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肥胖比例,同时高血压、高血糖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较高;主成分分析法得到谷物模式、肉菜模式、肉类模式和油盐模式4种膳食模式;膳食炎症指数与腰围呈正相关;中心性肥胖与收缩压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高炎症膳食模式可能与慢性代谢障碍有关。改善膳食模式,特别是增加抗氧化剂和抗炎物质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慢性炎症疾病的风险。建议通过公共卫生干预,促进健康膳食模式,以预防和管理慢性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膳食炎症指数 慢性病 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炎症潜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桂萍 林平 +3 位作者 赵振娟 王旖旎 鄢明强 孙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00-3006,共7页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膳食炎症潜能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估ACS患者膳食炎症潜能,并探讨其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膳食炎症潜能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估ACS患者膳食炎症潜能,并探讨其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309例,依据DII四分位数分为4组:DII-1组(-8.35~-4.56)、DII-2组(-4.55~-0.77)、DII-3组(-0.76~3.02)、DII-4组(3.03~6.81),依据Gensini评分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4~32分)、Q2组(34~52分)、Q3组(54~84分)、Q4组(86~192分)。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ACS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总体DII、营养素DII,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DII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ACS患者文化程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脂蛋白a(LP-a)水平、总体DII及总脂肪、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胡萝卜素DI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文化程度及LDL-C、LP-a水平后,DII-4组是Q2组(OR=15.389,95%CI=1.595~148.432)、Q3组(OR=15.102,95%CI=1.620~140.788)、Q4组(OR=17.319,95%CI=1.901~157.807)的影响因素(P<0.05);总脂肪(OR=3.831,95%CI=1.195~9.094)、饱和脂肪酸(OR=8.562,95%CI=1.519~48.258)、维生素E(OR=0.640,95%CI=0.460~0.890)DII是Q4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膳食炎症潜能及营养素总脂肪、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炎症潜能是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ACS患者的合理抗炎膳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膳食 食品和营养 影响因素分析 膳食炎症指数 膳食营养素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炎膳食模式对睡眠障碍病人常见慢性病共病风险的影响
15
作者 梁墨瑄 毛丹卉 +3 位作者 王梦奇 谷晨萌 何莹 程景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02-2707,共6页
目的:探索抗炎膳食模式对睡眠障碍病人常见慢性病共病风险的影响,为提高睡眠障碍病人生活质量提供饮食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9—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中睡眠障碍病人的数据。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抗炎膳食指数与... 目的:探索抗炎膳食模式对睡眠障碍病人常见慢性病共病风险的影响,为提高睡眠障碍病人生活质量提供饮食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9—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中睡眠障碍病人的数据。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抗炎膳食指数与睡眠障碍病人常见慢性病共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093例睡眠障碍病人,其中58.18%的病人患常见慢性病共病。5093例睡眠障碍病人膳食炎症指数得分为(2.17±3.54)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学混杂因素后,抗炎膳食模式可以降低睡眠障碍病人常见慢性病共病的风险(P<0.05)。结论:睡眠障碍病人的抗炎膳食模式依从性越高,其常见慢性病共病风险越低,可在睡眠障碍病人人群中推行抗炎膳食模式,以预防其常见慢性病共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膳食模式 睡眠障碍 慢性病共病 膳食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炎饮食在慢性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亚茹 朱瑞芳 +3 位作者 张珺 王倩 李若兰 韩世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31-2537,共7页
从抗炎饮食的概述、评价工具、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提供有效的饮食管理依据。
关键词 慢性病 慢性炎症 抗炎饮食 非营养素 膳食炎症指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营养改善肿瘤患者预后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欣 张俊璇 +1 位作者 高健 石汉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营养支持已不再是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段,而是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寿命的一线治疗方式。许多研究显示营养物质不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基础,有些营养制剂更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抑制肿瘤细胞,预防癌症。本文将紧扣"肿瘤免... 营养支持已不再是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段,而是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寿命的一线治疗方式。许多研究显示营养物质不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基础,有些营养制剂更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抑制肿瘤细胞,预防癌症。本文将紧扣"肿瘤免疫"的主题,列举营养治疗成功的实例,如饮食模式、氨基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益生菌等,着重分析营养物质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影响肿瘤的生长、分化、自噬、凋亡等。"免疫营养"术语的提出,让医生考虑更好地设计和优化膳食免疫调节剂的组合和效能,为新型膳食成分和饮食产生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饮食 肿瘤免疫 预后 癌症风险 膳食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