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南油田地层原油相态及注CO2膨胀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辉 程秀梅 +1 位作者 易明华 陈佳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2期64-67,共4页
金南油田是复杂小断块油藏,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大。开发现状表明其天然能量不足、储层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高压物性分析和注CO2膨胀实验得到金南储层油藏一系列高压物性参数,评价注CO2技术的可行性... 金南油田是复杂小断块油藏,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大。开发现状表明其天然能量不足、储层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高压物性分析和注CO2膨胀实验得到金南储层油藏一系列高压物性参数,评价注CO2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金南油田原油属于低气油比中质中黏度原油,是典型的黑油油藏;CO2对于金南油藏有很强的膨胀能力,使原油体积系数从1.0712逐步上升至1.6636;CO2对原油有很好的减黏效果,降黏幅度达到81.7%。以上成果认识为拟定开发方案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PVT 注CO2膨胀实验 闪蒸分离 恒质膨胀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膨胀性及分散性特征实验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付永强 曾立新 +3 位作者 马发明 黄玲 黄成惠 何亚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51,130-131,共4页
页岩通常含有一定比例的黏土矿物,大液量、大排量压裂施工可能导致黏土矿物膨胀、水化分散,而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的评价体系。为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自吸实验法、吸水膨胀实验法、X射线衍射(XRD)矿物成... 页岩通常含有一定比例的黏土矿物,大液量、大排量压裂施工可能导致黏土矿物膨胀、水化分散,而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的评价体系。为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自吸实验法、吸水膨胀实验法、X射线衍射(XRD)矿物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膨胀、分散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论认为:①对于烃源页岩而言,自吸实验、吸水膨胀实验等可作为页岩气藏膨胀和分散特征评价的有效方法;②具备生、储烃能力的页岩虽然具有较高的黏土含量,但膨胀和分散特征明显不同于常规的泥页岩及黏土含量较高的砂岩;③岩心CST(毛细管吸入时间)实验结果及膨胀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页岩气藏而言,如何有效抑制初期的自吸及膨胀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④对四川盆地的页岩气藏而言,完井及压裂过程中由于化学原因导致的页岩膨胀、分散特征等不属于井壁稳定性及压裂方案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藏 压裂 黏土矿物 膨胀 分散特征 自吸实验 吸水膨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二氧化碳对俄罗斯某油藏稠油的膨胀与萃取作用实验 被引量:7
3
作者 LOBANOV A A SHHEKOLDIN K A +5 位作者 STRUCHKOV I A ZVONKOV M A HLAN M V PUSTOVA E J KOVALENKO V A ZOLOTUKHIN A B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1-868,共8页
利用俄罗斯某油藏稠油样品,通过实验分析稠油与液态CO_2混合后两者之间的质量传递作用以及混合物中重相(稠油和CO_2的混合物)和轻相(纯CO_2)的特性变化。研究表明,当混合物中CO_2浓度为10%时,稠油基本上不发生膨胀;当混合物中CO_2浓度高... 利用俄罗斯某油藏稠油样品,通过实验分析稠油与液态CO_2混合后两者之间的质量传递作用以及混合物中重相(稠油和CO_2的混合物)和轻相(纯CO_2)的特性变化。研究表明,当混合物中CO_2浓度为10%时,稠油基本上不发生膨胀;当混合物中CO_2浓度高于26%时,由于稠油轻质组分的萃取量超过了CO_2在稠油中的饱和量导致重相体积减少,重相黏度呈指数增长,混合物中CO_2的浓度为26%时,有效降低重相黏度的作用最强;重相和轻相密度、体积系数、气体溶解度和闪蒸重相黏度均随着混合物中CO_2浓度的增加而变大;混合物中最佳的CO_2浓度是26%,此时稠油膨胀最大、重相的黏度值最小;混合物中CO_2的浓度为10%~26%时,轻相的体积最小,驱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CO2 稠油 膨胀实验 萃取实验 相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膨胀环动态拉伸碎裂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天密 张佳 +3 位作者 方继松 刘丽芝 郑宇轩 周风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0-827,共8页
在强动载作用下,脆性材料的碎裂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脆性材料在冲击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匮乏.提出了一种动态拉伸断(碎)裂的液压膨胀环实验技术,可用于准脆性/脆性材料的动态拉伸.利用该技术对有机玻璃(PMMA)... 在强动载作用下,脆性材料的碎裂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脆性材料在冲击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匮乏.提出了一种动态拉伸断(碎)裂的液压膨胀环实验技术,可用于准脆性/脆性材料的动态拉伸.利用该技术对有机玻璃(PMMA)圆环试件进行了不同膨胀速度下的动态碎裂实验研究.从回收碎片的断口形貌和碎片内部残余裂纹观察可知试件的破碎由环向拉伸应力造成,碎片断口处发出的稀疏波会将周围的拉伸应力卸载,从而抑制其他裂纹的进一步发展.利用超高速相机记录了试件的膨胀碎裂过程,利用DISAR激光速度干涉仪获得了试件外表面粒子的径向膨胀速度历史,通过试件上的应变片获得了试件的应变历史和断裂应变.实验结果表明:在拉伸应变率150~500 s^(-1)范围,材料的动态断裂应变低于准静态加载下的断裂应变,体现出"动脆"现象;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提高,PMMA材料的碎片尺寸减小;无量纲化的PMMA圆环的平均碎片尺寸介于韧性碎裂模型和脆性碎裂模型的预测数值之间,反映出材料的准脆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玻璃 液压膨胀实验 高应变率拉伸 碎片尺寸 脆性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在链状烷烃中的溶解性能及膨胀效应 被引量:26
5
作者 韩海水 袁士义 +2 位作者 李实 刘晓蕾 陈兴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3,共6页
选取原油中含量普遍较高的5种链状正构烷烃与不同比例的CO2组成油-气体系。通过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恒质膨胀实验,研究CO2在5种链状正构烷烃中的溶解性能及体系膨胀效应。研究表明,链状正构烷烃-CO2体系的压力-体积关系曲线并非是严格意... 选取原油中含量普遍较高的5种链状正构烷烃与不同比例的CO2组成油-气体系。通过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恒质膨胀实验,研究CO2在5种链状正构烷烃中的溶解性能及体系膨胀效应。研究表明,链状正构烷烃-CO2体系的压力-体积关系曲线并非是严格意义的两段直线,弯曲程度受温度、压力、CO2含量、正构烷烃类别等因素影响。体系的泡点压力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大趋势,随CO2含量的增加大幅度增大。当压力较低时,CO2在不同链状正构烷烃中溶解度近似相同,而高压时溶解度随烷烃碳原子数增大而减小。CO2溶于链状正构烷烃中可造成体系不同程度的体积膨胀,膨胀系数的大小受温度、压力影响不大,随CO2含量的增加快速增大,随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大直线下降。体积膨胀作用对油井增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状正构烷烃 二氧化碳 恒质膨胀实验 溶解度 体积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含量对天然气性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锦昌 杜建芬 +2 位作者 曾铮 郭平 袁立鹤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采用室内研究的方法,对CO2含量分别为10%,30%,50%,70%,90%,100%的天然气样品做了3个不同温度(20℃,30℃,40℃)下的恒组成膨胀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CO2含量由10%增大到100%,天然气样品的临界温度由-69.86℃增高到31.4℃,临界压力由4... 采用室内研究的方法,对CO2含量分别为10%,30%,50%,70%,90%,100%的天然气样品做了3个不同温度(20℃,30℃,40℃)下的恒组成膨胀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CO2含量由10%增大到100%,天然气样品的临界温度由-69.86℃增高到31.4℃,临界压力由4.85MPa增高到7.38MPa;温度不变,压力一定时,随着天然气中CO2含量的增高,天然气样品的相对体积呈增大的趋势,不同CO2含量的天然气样品随压力降低其体积膨胀规律表现出了类似CO2超临界状态的特征。以上认识对CO2和天然气混合气体驱油施工及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膨胀实验 相对体积 超临界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对重质链状烷烃的膨胀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晓蕾 王正东 韩海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1,共4页
目前CO2对烃类纯组分膨胀效应研究主要针对碳数小于16的轻质中质烷烃,对碳数大于16的重质烷烃并未涉及,为此,选取碳数为20~32的3种重质链状烷烃,分别与CO2组成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二元体系,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恒质膨胀实验,获取重... 目前CO2对烃类纯组分膨胀效应研究主要针对碳数小于16的轻质中质烷烃,对碳数大于16的重质烷烃并未涉及,为此,选取碳数为20~32的3种重质链状烷烃,分别与CO2组成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二元体系,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恒质膨胀实验,获取重质链状烷-CO2体系膨胀系数的基础数据,探究CO2对于重质链状烷烃的膨胀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状态时,不同碳数的重质链状烷烃-CO2体系的膨胀程度影响几乎相同;在CO2含量较高时,温度和压力对膨胀程度有一定影响,温度越高、压力越小,体系膨胀程度越大;膨胀系数随CO2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增大。研究结果对于水驱后重组分含量较高的原油开展CO2驱相态计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后油藏 重质链状烷烃 CO2 恒质膨胀实验 膨胀系数 相态计算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留异常高压油藏注天然气驱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余传谋 陈奕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文88区块的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平均孔隙度为13.9%,平均渗透率为7.4 mD,储层温度为145℃,原始地层压力64.98 MPa,压力系数1.7~1.8,属异常高温高压油藏,衰竭采收率较低,且注水效果差。为了研究该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可行性,在室内进行了... 文88区块的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平均孔隙度为13.9%,平均渗透率为7.4 mD,储层温度为145℃,原始地层压力64.98 MPa,压力系数1.7~1.8,属异常高温高压油藏,衰竭采收率较低,且注水效果差。为了研究该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可行性,在室内进行了注气膨胀和长岩芯驱替实验,得到了注天然气改善原油物性的效果以及不同注气方案下的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注天然气能明显改善原油的物性,对原油的降黏效果和膨胀效果较明显;两种注气方案中,原始地层条件下注气的驱油效率较好,达到82.97%,目前地层条件下注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异常高温高压 天然气 驱替实验 膨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对轻油油藏流体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江涛 杜建芬 +3 位作者 郭平 王仲林 孙玉凯 刘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33-35,共3页
通过研究油藏注气前后地层流体组成、密度、粘度和体积系数等物性的变化,揭示注气前后地层流体相态行为变化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气后原油的膨胀系数变化较大,降粘效果较明显,泡点压力和原油体积系数上升较多,同时原油密度的降... 通过研究油藏注气前后地层流体组成、密度、粘度和体积系数等物性的变化,揭示注气前后地层流体相态行为变化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气后原油的膨胀系数变化较大,降粘效果较明显,泡点压力和原油体积系数上升较多,同时原油密度的降低较明显。根据国内外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现场应用情况,认为吐哈盆地鄯善油田采用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油油藏 注气 膨胀实验 鄯善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金属圆环高速膨胀碎裂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磊 周风华 汤铁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1-870,共10页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韧性金属圆环的自由膨胀碎裂过程.采用Johnson-Cook热黏塑性本构模型描述材料的动态变形和热软化特性,采用包含内聚力失稳断裂准则的Johnson-Cook型损伤断裂模型描述材料的破坏和分离过程,采用结合单元消去技术的A.BAQU...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韧性金属圆环的自由膨胀碎裂过程.采用Johnson-Cook热黏塑性本构模型描述材料的动态变形和热软化特性,采用包含内聚力失稳断裂准则的Johnson-Cook型损伤断裂模型描述材料的破坏和分离过程,采用结合单元消去技术的A.BAQUS/Explicit程序进行分析.在特定膨胀速度下对多个圆环进行碎裂数值实验,获得碎片样本集合.研究证实,Grady-Kipp基于塑性卸载波传播机制的韧性碎片尺寸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碎片的平均长度.模拟再现了圆环碎裂过程中塑性卸载波的传播,揭示了Grady-Kipp公式合理性的物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金属 膨胀实验 碎裂 碎片尺寸 Grady—Kipp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膨胀抑制剂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建刚 孙鹏 +2 位作者 王琪 陈延滨 吴迪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2,45,共3页
针对在页岩膨胀抑制剂抑制性能测试评价过程中,测试结果重复性和平行性差的难题,对照现有标准实验方法,在样品压制过程中应用不同压力,通过应用求取膨胀量平均误差的方法,对一系列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压制过程... 针对在页岩膨胀抑制剂抑制性能测试评价过程中,测试结果重复性和平行性差的难题,对照现有标准实验方法,在样品压制过程中应用不同压力,通过应用求取膨胀量平均误差的方法,对一系列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压制过程中所加压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长短显著影响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平行性。最后提出了对现有页岩膨胀量标准测试方法进行改进的建议,以期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膨胀实验 重复性 平行性 样品压制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玻璃圆环高速膨胀碎裂过程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5
12
作者 熊迅 李天密 +3 位作者 马棋棋 方继松 郑宇轩 周风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2-632,共11页
采用离散元算法模拟了石英玻璃圆环受到外加动态载荷时的力学行为.首先基于flat-jointed粘结模型,通过标准的单轴拉压、三点弯曲等数值实验来标定了石英玻璃的微观参数.在此模型基础上,数值模拟再现了石英玻璃圆环在不同应变率下的膨胀... 采用离散元算法模拟了石英玻璃圆环受到外加动态载荷时的力学行为.首先基于flat-jointed粘结模型,通过标准的单轴拉压、三点弯曲等数值实验来标定了石英玻璃的微观参数.在此模型基础上,数值模拟再现了石英玻璃圆环在不同应变率下的膨胀碎裂过程.为定量分析数值模拟结果,需要准确确定圆环的碎裂发生时刻.模拟发现:伴随着石英玻璃圆环的断裂,圆环外表面粒子径向膨胀速度的时程曲线会发生突然升高然后下降的跳动;详细分析表明,这种跳动源自周向的脆性断裂诱发的卸载波(周向拉伸应力急剧下降)以及伴随而来的泊松膨胀,这种径向速度跳动现象为实验中检测脆性断裂发生时刻提供了可能.进一步的数值研究表明:(1)石英玻璃圆环的断裂应变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增大,与韧性金属材料的膨胀环实验结果一致;(2)石英玻璃圆环的碎片平均质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减小;(3)数值计算获得的碎片平均尺寸与已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利用液压膨胀环实验装置对石英玻璃圆环进行了验证性实验,回收得到的碎片形貌及碎片个数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石英玻璃 膨胀实验 碎裂 碎片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吸水特征与返排能力 被引量:59
13
作者 高树生 胡志明 +2 位作者 郭为 左罗 沈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76,共6页
中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但页岩储层渗透率极低,为了有效开发页岩气藏,通常采用体积压裂技术以增大渗流面积,但页岩储层压裂后普遍存在着压裂液返排率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全面分析了页岩的组分及其与水的力学作用机理;设计了页岩粉末膨... 中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但页岩储层渗透率极低,为了有效开发页岩气藏,通常采用体积压裂技术以增大渗流面积,但页岩储层压裂后普遍存在着压裂液返排率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全面分析了页岩的组分及其与水的力学作用机理;设计了页岩粉末膨胀和岩心吸水实验,分别研究了页岩对蒸馏水、地层水、压裂液A和压裂液B的吸水能力;同时运用缝网渗流能力等效原理,推导了页岩吸水强度的计算公式,概算了页岩气井体积压裂后的吸水百分比。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受表面水化力、渗透水化力、氢键力及范德华力作用的水分子难以返排,而受重力和毛细管压力作用的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返排;压裂液能够有效抑制页岩的吸水能力,有助于压裂液的返排;通过改变压裂液组分提高压裂液返排率是可行的。该研究成果为认识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液返排的内在机理以及压裂规模与返排率的关系,提供了较为翔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体积压裂 吸水膨胀实验 压裂液 返排率 吸水机理 压裂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注气驱长岩心物理模拟 被引量:20
14
作者 熊健 郭平 +2 位作者 杜建芬 汪周华 李凌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59,63,共5页
西部某油藏的储层物性为低孔特低渗,平均孔隙度12.32%,平均渗透率2.1×10-3μm2,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困难的问题.为了研究油藏注气可行性,在室内进行长岩心驱替实验,得到了不同气体(CO2、N2及烃类干气)改善原油物性的效果,以及注... 西部某油藏的储层物性为低孔特低渗,平均孔隙度12.32%,平均渗透率2.1×10-3μm2,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困难的问题.为了研究油藏注气可行性,在室内进行长岩心驱替实验,得到了不同气体(CO2、N2及烃类干气)改善原油物性的效果,以及注入不同流体(纯水驱、纯N2驱、纯CO2驱、烃类干气驱、N2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CO2、N2及烃类干气中,CO2能明显改善原油的物性,对原油的降黏效果和膨胀效果较明显,而N2和烃类干气对原油的膨胀不是很明显.与注水相比,注入4种气体都可以大幅度提高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在4种气驱中,N2泡沫驱的驱油效率最高,达到57.12%,但驱替压差随着驱替进行而一直升高,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注入压力超过了地层破裂压力,且注入量也达到7.10 PV的体积,现场实施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次是纯CO2驱,N2驱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gasflooding膨胀实验 驱替实验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吞吐增油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彬彬 郭平 +2 位作者 李闽 黄琴 李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由于与其他气体相比较,CO2与原油接触达到混相所要求的压力更低一些,且CO2气藏丰富,这使得CO2成为三次采油中优先选用的气体。通过室内注CO2膨胀实验,研究了CO2溶于原油后使其体积膨胀、黏度降低,以及CO2对原油中轻质组分的萃取作... 由于与其他气体相比较,CO2与原油接触达到混相所要求的压力更低一些,且CO2气藏丰富,这使得CO2成为三次采油中优先选用的气体。通过室内注CO2膨胀实验,研究了CO2溶于原油后使其体积膨胀、黏度降低,以及CO2对原油中轻质组分的萃取作用、内部溶解气驱作用、酸化解堵作用等增油机理。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运用广泛被采用的CMG2005数值模拟软件中的Builder储层建模软件对SW油田A2模拟井建立单井地质模型,分析了影响CO2吞吐效果的部分参数,包括周期注入量、焖井时间、注气速度。结果表明,焖井时间和注气速度不是影响该油藏注CO2吞吐效果的最敏感参数,周期注入量则是影响吞吐效果最敏感的施工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从多套吞吐设计方案中优选出适合该油藏注CO2吞吐的最佳施工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膨胀实验 增油机理 数值模拟 吞吐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开发中后期稠油油藏CO2吞吐参数优化及实践 被引量:14
16
作者 武玺 张祝新 +3 位作者 章晓庆 李云鹏 陈子香 汤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80-85,共6页
大港油田稠油油藏水驱开发中后期含水快速上升,开采效果变差。CO2吞吐技术是开发稠油油藏的有效方式,但高含水后期稠油吞吐的参数优化及现场效果亟待研究。利用大港油田某稠油油藏,开展注CO2增溶膨胀和降黏实验。基于实验和测井资料,建... 大港油田稠油油藏水驱开发中后期含水快速上升,开采效果变差。CO2吞吐技术是开发稠油油藏的有效方式,但高含水后期稠油吞吐的参数优化及现场效果亟待研究。利用大港油田某稠油油藏,开展注CO2增溶膨胀和降黏实验。基于实验和测井资料,建立单井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储层参数和CO2注入参数,分析了CO2吞吐增油机理。基于理论研究结果在板桥地区和刘官庄地区进行了CO2吞吐矿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CO2控水增油机理主要为膨胀原油体积、降低原油黏度,黏度降低幅度可达到98%。注入量、注入速度、吞吐周期对CO2吞吐效果影响相对较大,建议单井CO2注入量在600~1000 t(0.22~0.37HCPV),注入速度在40~80 t/d,吞吐周期为3~4次。板桥及刘官庄地区共实施CO2吞吐12井次,平均单井增油3.4倍,综合含水率降低52.2%。因此,CO2吞吐是一种有效的控水增油技术,这对类似稠油油藏注水开采后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控水增油 膨胀实验 单井径向模型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16+)正构烷烃-二氧化碳体系的相变边界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晓蕾 秦积舜 +2 位作者 韩海水 李实 姬泽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选取正二十烷、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八烷、正三十二烷4种C_(16+)重质正构烷烃,分别与CO_2组成二元体系,通过系列恒质膨胀实验,获取各体系的泡点压力,分析了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相变边界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表明,重质正构烷烃-CO_... 选取正二十烷、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八烷、正三十二烷4种C_(16+)重质正构烷烃,分别与CO_2组成二元体系,通过系列恒质膨胀实验,获取各体系的泡点压力,分析了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相变边界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表明,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泡点压力随CO_2含量的增加大幅度升高,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大趋势。CO_2摩尔分数小于等于50%时,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泡点压力随碳数增加略有下降,且CO_2摩尔分数越大降幅越大;CO_2摩尔分数等于75%时,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泡点压力随碳数增加略有增加。CO_2含量小于等于50%时,随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体系的泡点压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减小;CO_2含量等于75%时,随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泡点压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基本不变。从微观尺度分析,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相变边界呈上述变化规律的原因在于重质正构烷烃分子链较长,分子间间隙较大,容纳CO_2分子的能力较强,且易发生蜷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6+正构烷烃 CO2 相变边界 恒质膨胀实验 泡点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体注入对挥发油流体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玉奎 郭肖 +2 位作者 张弦 常鹏刚 王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3期28-32,共5页
挥发性油藏在注气过程中的流体性质变化是决定注气效果以及确定注入气类型的主要因素。为此,以国内某典型挥发性油藏流体为例,在相态实验拟合的基础上通过注气膨胀实验对比了四种气体(CO2、N2、CH4、天然气)注入对挥发油流体性质的影响... 挥发性油藏在注气过程中的流体性质变化是决定注气效果以及确定注入气类型的主要因素。为此,以国内某典型挥发性油藏流体为例,在相态实验拟合的基础上通过注气膨胀实验对比了四种气体(CO2、N2、CH4、天然气)注入对挥发油流体性质的影响,同时为了验证注气膨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建立机理模型模拟了注入不同气体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注入气比例下,CO2对挥发油饱和压力基本没有影响,使体积膨胀和界面张力降低幅度最大,同时降黏效果也较好;CO2是挥发性油藏注气保压开发最理想的气体,若考虑到注CO2在气源获取和管材防腐等方面存在困难,则天然气是另一种可选择的经济有效的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注气膨胀实验 流体性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巷道蠕变与湿度应力场耦合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志亮 高延法 邹银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0,共3页
通过对龙口北皂矿H2101海域工作面矿区煤层底板矿物成分分析、岩样的膨胀性试验以及对巷道底板含水状态和围岩蠕变的实测,得到有关软岩巷道的围岩岩性参数和实际蠕变规律。运用湿度应力场理论的数学模型方法对软岩巷道的遇水软化和膨胀... 通过对龙口北皂矿H2101海域工作面矿区煤层底板矿物成分分析、岩样的膨胀性试验以及对巷道底板含水状态和围岩蠕变的实测,得到有关软岩巷道的围岩岩性参数和实际蠕变规律。运用湿度应力场理论的数学模型方法对软岩巷道的遇水软化和膨胀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湿度应力场理论推导出膨胀软岩本构方程,在实际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应力场 软岩巷道 膨胀实验 蠕变耦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入气体对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原油物性的影响探讨
20
作者 魏长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25期51-51,共1页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实际区块的油样,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中的PVTi相态模拟模块模拟了注气膨胀实验,定性的分析对比了注入CO2、N2、干气、湿气和烟道气后原油的饱和压力、粘度、体积膨胀系数、界面张力等参数随注...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实际区块的油样,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中的PVTi相态模拟模块模拟了注气膨胀实验,定性的分析对比了注入CO2、N2、干气、湿气和烟道气后原油的饱和压力、粘度、体积膨胀系数、界面张力等参数随注气摩尔分数和压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相态模拟 原油物性 膨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