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方便面的非膨化挤压生产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季旺 张瑞忠 +1 位作者 余小兵 周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23,共4页
采用DSC、布拉班德粉质仪和双螺杆挤压机研究燕麦方便面的非膨化挤压生产工艺,具体分析燕麦粉添加量、混粉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机筒温度对方便面糊化度和复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膨化挤压生产燕麦方便面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燕麦粉添加量... 采用DSC、布拉班德粉质仪和双螺杆挤压机研究燕麦方便面的非膨化挤压生产工艺,具体分析燕麦粉添加量、混粉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机筒温度对方便面糊化度和复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膨化挤压生产燕麦方便面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燕麦粉添加量40%(燕麦粉与混粉的质量比)、混粉水分含量40%、螺杆转速210r/min,以及机筒温度Ⅱ区90~95℃、Ⅲ区110~115℃。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燕麦方便面的糊化度为94.6%、复水时间为8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方便面 膨化挤压 双螺杆挤压 复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化挤压油菜籽浸出工艺 被引量:3
2
作者 左青 谢冬冬 周农长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7,共3页
论述了油菜籽膨化挤压技术,介绍了油菜籽膨化预榨浸出工艺和油菜籽膨化浸出工艺。在油菜籽膨化预榨浸出工艺中使用国产EX-350膨化机,在油菜籽膨化浸出工艺中使用巴西EXP-400型膨化机,对两种工艺进行对比,并对油菜籽膨化挤压后得到的产... 论述了油菜籽膨化挤压技术,介绍了油菜籽膨化预榨浸出工艺和油菜籽膨化浸出工艺。在油菜籽膨化预榨浸出工艺中使用国产EX-350膨化机,在油菜籽膨化浸出工艺中使用巴西EXP-400型膨化机,对两种工艺进行对比,并对油菜籽膨化挤压后得到的产品品质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膨化挤压 预榨浸出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赴美对大豆膨化挤压机的考察报告
3
作者 王普锁 杨文学 +1 位作者 陈立祥 葛万春 《黑龙江粮食》 1994年第2期20-21,共2页
本文对美制大豆膨化挤压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功能和应用效果,做了考察研究并提出推广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 膨化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添加量及挤压参数对米粉基膨化食品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洪滨 山珊 +3 位作者 张竞一 范小兵 沙迪昕 任传英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I0008,共9页
以产品的质构和感官特性为指标,系统研究黑木耳添加量、挤压温度和物料水分对黑木耳-大米挤压膨化食品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各参数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均对产品质构性质、膨化度和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 以产品的质构和感官特性为指标,系统研究黑木耳添加量、挤压温度和物料水分对黑木耳-大米挤压膨化食品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各参数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均对产品质构性质、膨化度和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黑木耳添加量、挤压温度、物料水分。最优工艺条件为:以黑木耳与米粉总质量计,黑木耳添加量为26%、物料水分为17%、挤压温度为136℃。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品质优异,品质参数为:硬度3 234 g、脆裂度3 317 g、膨化度3.57、感官评分84.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挤压 质构 品质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对棉籽粕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
5
作者 徐美 李月明 +3 位作者 宋佳琳 张信 闫闯硕 李宏军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9,36,共6页
以棉籽粕、面粉为原料进行挤压膨化,将蛋白消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挤压温度、螺杆转速、水分含量、面粉含量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对挤压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挤压条件。结果表明,最... 以棉籽粕、面粉为原料进行挤压膨化,将蛋白消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挤压温度、螺杆转速、水分含量、面粉含量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对挤压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挤压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挤压参数为挤压温度106℃、螺杆转速207 r/min、水分含量23.50%、面粉含量18.50%。在此条件下,蛋白消化率达84.40%。与未挤压原料相比,蛋白消化率提高了4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粕 挤压 酱油 蛋白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处理对3种小米全粉结构和功能及其面团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刘艳兰 刘建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51,共6页
以山西3个品种小米为原料(鑫谷4号、晋谷21号、长杂333号),将其粉碎后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并对比分析挤压膨化3种小米全粉的结构和功能及其面团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小米全粉经挤压膨化后,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大致相似,均以短链为... 以山西3个品种小米为原料(鑫谷4号、晋谷21号、长杂333号),将其粉碎后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并对比分析挤压膨化3种小米全粉的结构和功能及其面团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小米全粉经挤压膨化后,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大致相似,均以短链为主;在糊化特性方面,鑫谷4号小米全粉的峰值黏度较其他小米全粉高,且崩解值、糊化温度和回生值均最低;流变特性表明挤压膨化后的鑫谷4号小米全粉弹性模量最高,其破裂力和破裂距离均高于晋谷21号和长杂333号,且体外消化后的慢性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高。面团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鑫谷4号小米全粉与小麦粉混合的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最长。总体表明鑫谷4号小米全粉加工特性较好,其加工的成品易成型,且容易维持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全粉 挤压 特性 流变学特性 特性 粉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对富硒平菇片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丁艳芳 赵俊芳 +1 位作者 秦令祥 高愿军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为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富硒平菇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富硒平菇粉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挤压膨化工艺,同时研究膨化富硒平菇片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膨化富硒平菇片的最佳挤压膨化条件为:水分含量22%,喂料速... 为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富硒平菇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富硒平菇粉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挤压膨化工艺,同时研究膨化富硒平菇片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膨化富硒平菇片的最佳挤压膨化条件为:水分含量22%,喂料速率110 kg/h,螺杆转速340 r/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膨化富硒平菇片的膨化度为3.63。挤压膨化后富硒平菇片的水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和糊化度显著升高(P<0.05),产品容重显著降低(P<0.05),硒含量变化不明显,产品感官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膨化食品》的要求。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在改善产品品质方面优于微波膨化。该研究为富硒平菇挤压膨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平菇粉 挤压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区温度及螺杆转速对挤压膨化牛肉制品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根生 田阳 +2 位作者 李思锦 韩冰 费英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3,91,共7页
利用挤压膨化技术加工高粱-山药-牛肉混合物料,以水溶性、吸水性、色差值、粒度、质构、膨化度、糊化度及红外光谱各基团峰值为指标,分析V区温度和螺杆转速对挤压膨化产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V区温度能够提高产品的红度值、... 利用挤压膨化技术加工高粱-山药-牛肉混合物料,以水溶性、吸水性、色差值、粒度、质构、膨化度、糊化度及红外光谱各基团峰值为指标,分析V区温度和螺杆转速对挤压膨化产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V区温度能够提高产品的红度值、黄度值、硬度、脆度和咀嚼度,吸水性、水溶性、粒度、膨化度、糊化度及红外光谱各基团峰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亮度值显著下降(P<0.05);同时,随着螺杆转速的提升,产品的红度值、黄度值和糊化度显著下降(P<0.05),吸水性、水溶性、粒度和膨化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硬度、脆度、咀嚼度及红外光谱各基团峰值先下降后上升,亮度值显著下降(P<0.05)。综合理化指标确定V区温度最佳值为150℃,螺杆转速最佳值为16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性质 V区温度 螺杆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鲣鱼肉挤压膨化工艺研究
9
作者 顾赛麒 杨浩东 +4 位作者 杨鹏 郑雅丹 吴满满 金丽敏 丁玉庭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0-408,共9页
以鲣鱼碎肉为对象,以硫代巴比妥酸值、氮溶解指数、质构、色差和感官评分为指标,探究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样品品质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挤压膨化工艺:物料水分质量分数为25%、末端温度为130℃、螺杆频... 以鲣鱼碎肉为对象,以硫代巴比妥酸值、氮溶解指数、质构、色差和感官评分为指标,探究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样品品质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挤压膨化工艺:物料水分质量分数为25%、末端温度为130℃、螺杆频率为15 Hz。据此参数制得样品的感官总评分最高,为8.4分。从鲣鱼碎肉和挤压膨化样品中共检出了36种挥发物,确定了以己醛为代表的14种气味活性物质。经挤压膨化后鲣鱼碎肉中挥发物总质量分数从666.46 ng/g提高至2646.13 ng/g,以己醛为代表的不良风味物质质量分数显著下降,而以呋喃类为代表的熟化风味物质开始生成。研究成果可为金枪鱼肉加工企业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鲣鱼 挤压 正交试验 感官评价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辅助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栗程程 张雁 +4 位作者 邓媛元 唐小俊 刘光 李萍 张名位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4-234,共11页
挤压膨化技术集送料、混合、熟制、杀菌、成型、干燥于一体,具有连续、高效、环保等优点,在谷物加工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应用。其产品在糊化程度、可消化性、生物利用率及储藏稳定性等方面优于烘焙、蒸煮等传统加工技术,但仍然存在糊粉... 挤压膨化技术集送料、混合、熟制、杀菌、成型、干燥于一体,具有连续、高效、环保等优点,在谷物加工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应用。其产品在糊化程度、可消化性、生物利用率及储藏稳定性等方面优于烘焙、蒸煮等传统加工技术,但仍然存在糊粉类食品不易冲调、热敏性营养及活性成分损失以及过度褐变等问题。酶反应可降解谷物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有助于缩短挤压膨化加工时间,进一步提高营养活性成分的保留率,提高淀粉、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同时缓解大分子导致的不易冲调分散,改善产品的营养感官品质。文章综述了谷物加工中常用的酶制剂种类及其作用、酶解与挤压膨化联用的3种方式,分析了该技术对谷物食品理化、营养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酶解辅助挤压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谷物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酶解 谷物加工 营养品质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紫甘薯全粉挤压膨化圈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少颖 孙健 +5 位作者 朱红 岳瑞雪 张毅 张文婷 李慧 马晨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5,共9页
本实验以6种紫甘薯全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制备紫甘薯膨化圈,测定基本组分、膨化、糊化及质构等指标,评价挤压膨化对紫甘薯膨化圈品质的影响,以期预测不同品种紫甘薯全粉原料挤压膨化加工适用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后淀粉含量... 本实验以6种紫甘薯全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制备紫甘薯膨化圈,测定基本组分、膨化、糊化及质构等指标,评价挤压膨化对紫甘薯膨化圈品质的影响,以期预测不同品种紫甘薯全粉原料挤压膨化加工适用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后淀粉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与紫甘薯全粉相比,膨化圈的水溶性指数和吸水性指数均显著增加,其中徐紫薯8号、徐紫薯13号和徐薯D6-24增幅倍数最高;不同品种紫甘薯膨化圈的径向膨化率差异显著,徐紫薯8号、徐紫薯13号、徐薯D6-24具有更高的径向膨化率;徐紫薯13号和徐薯D6-24的糊化度、冷糊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较好,表明其具有更高的熟化度和更优质的口感;徐紫薯8号、徐紫薯13号、徐薯D6-24具有较小的硬度和咀嚼度,黏度适中。综合评价,挤压膨化能明显改善紫甘薯的加工性能和食用特性,其中徐紫薯13号、徐紫薯8号、徐薯D6-24膨化圈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全粉 挤压 品质特性 加工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鹿茸菇-大麦复合粉的理化特性、胃肠消化和酵解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怡炜 范松涛 +2 位作者 白娟 顾耀军 肖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8-209,共12页
通过挤压膨化制备大麦粉(BF)、鹿茸菇-大麦复合粉(DLR)、鹿茸菇副产物-大麦复合粉(DBY),分析添加鹿茸菇组分对产品理化特性和营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LR和DBY的淀粉糊化程度明显降低。采用标准化INFOGEST 2.0方法模拟胃肠消化发现,DB... 通过挤压膨化制备大麦粉(BF)、鹿茸菇-大麦复合粉(DLR)、鹿茸菇副产物-大麦复合粉(DBY),分析添加鹿茸菇组分对产品理化特性和营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LR和DBY的淀粉糊化程度明显降低。采用标准化INFOGEST 2.0方法模拟胃肠消化发现,DBY组因鹿茸菇副产物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其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BF和DLR组(P<0.05)。模拟结肠酵解发现,在0~24 h,BF、DLR和DBY组促进乙酸生成,显著降低pH值(P<0.05);在24~48 h,3组的丁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在72 h,DBY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高于DLR组。肠道菌群分析表明,DLR和DBY的菌群调节作用主要受到个体差异影响,但均能显著促进Dorea和Anaerostipes生长;相关性分析表明DBY通过作用Bifidobacterium增加乙酸和丙酸含量(r>0.5,P<0.05)。综上,添加鹿茸菇组分有效改善复合大麦粉产品品质和功能特性,且DBY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鹿茸菇-大麦膨化产品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大麦 鹿茸菇 体外消 酵解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抗原性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永锋 陈屹轩 +3 位作者 布冠好 高雪丽 赵青青 罗琼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9,共7页
旨在为开发大豆蛋白的脱敏技术提供参考,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对不同挤压膨化温度下SPI的抗原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氨基酸组成、溶解度、紫外吸收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及表面疏水性进行分... 旨在为开发大豆蛋白的脱敏技术提供参考,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对不同挤压膨化温度下SPI的抗原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氨基酸组成、溶解度、紫外吸收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及表面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挤压膨化温度的升高,SPI抗原性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145℃时SPI的抗原性下降最为显著;SPI中抗原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α′、β亚基以及大豆球蛋白的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均发生明显降解;SPI的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无明显变化,营养性保持良好;SPI溶解度降低;氢键、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均是维持SPI空间结构的分子作用力,其中氢键起主要作用;SPI的紫外光谱和内源荧光光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移,紫外吸收强度及荧光强度发生变化,表面疏水性显著下降,SPI的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综上,挤压膨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PI的抗原性,并影响其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挤压 抗原性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粕和膨化双低菜粕及添加比例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张彬彬 李星 +5 位作者 钱广宇 杨洁 邬本成 张玉柱 李俊 李军国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6,共9页
研究膨化处理对双低菜粕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双低菜粕和膨化双低菜粕不同添加比例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得出不同类型双低菜粕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选择双低菜粕进行膨化实验,测定膨化前后营养成分... 研究膨化处理对双低菜粕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双低菜粕和膨化双低菜粕不同添加比例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得出不同类型双低菜粕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选择双低菜粕进行膨化实验,测定膨化前后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养殖实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共864只,随机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实验饲粮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5%、10%、15%、20%的双低菜粕和膨化双低菜粕,进行为期28 d的养殖实验(预饲期7 d,正式实验21 d),实验前期饲喂常规饲粮。结果表明:1)膨化处理可显著提高双低菜粕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硫苷、芥子碱等抗营养因子含量(P<0.05),显著降低蛋白质溶解度(P<0.05)。2)随着饲粮中双低菜粕添加比例的提高,肉鸡的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末重显著下降(P<0.05),料重比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下降(P<0.05);甲状腺滤泡逐渐出现增生、弥漫性水肿现象。3)随着饲粮中膨化双低菜粕添加比例的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末重显著上升(P<0.05),料重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上升(P<0.05);甲状腺滤泡同样出现增生现象,并伴随着间质水肿现象。4)在相同添加比例下,膨化双低菜粕组肉鸡的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总体上优于双低菜粕。双低菜粕在肉鸡饲粮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不宜超过10%,膨化双低菜粕不宜超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双低菜粕 挤压 生长性能 血清生指标 抗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挤压膨化工艺对豆粕蛋白质综合利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嗣禹 张硕 +6 位作者 张宏亮 李珮琪 王显立 吴敏 孙承国 何阳 苏华维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36-4049,共14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三步法探究不同挤压膨化工艺对豆粕瘤胃发酵和小肠消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制备豆粕[对照组(CON组)]、挤压膨化豆粕(E组)、膨化前添加3%大豆毛油豆粕(AO组)、膨化后添加3%大豆毛油豆粕(CO组)、膨化...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三步法探究不同挤压膨化工艺对豆粕瘤胃发酵和小肠消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制备豆粕[对照组(CON组)]、挤压膨化豆粕(E组)、膨化前添加3%大豆毛油豆粕(AO组)、膨化后添加3%大豆毛油豆粕(CO组)、膨化前后均添加3%大豆毛油豆粕(AO-CO组)、膨化前添加4%葡萄糖豆粕(GE组)、膨化前添加4%葡萄糖和3%大豆毛油豆粕(GAO组)、膨化前添加4%葡萄糖和膨化后添加3%大豆毛油豆粕(GCO组)和膨化前加4%葡萄糖和膨化前后均添加3%大豆毛油豆粕(GAO-CO组),共9组样品。通过测定挤出物性质(色差、褐变程度以及纤维和蛋白质组成),探究挤压膨化工艺对豆粕蛋白质美拉德反应程度的影响。进一步选用3头体重600 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安格斯阉牛,采用体外三步法(瘤胃液-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测定挤压膨化后豆粕瘤胃降解特性和瘤胃不可降解蛋白质(RUP)的体外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1)挤压膨化后的色差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红度(a*)、黄度(b*)、色差(ΔE)和420 nm吸光度(OD)值相较于CON组显著提高(P<0.05),亮度(L*)值(AO组除外)显著降低(P<0.05)。GAO组294 nm OD值显著低于只添加1种反应物的AO组和GE组(P<0.05),a*和ΔE值显著低于GE组(P<0.05)。除GCO组外,GE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NDICP)含量相较于CON组和其他试验组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的过瘤胃率、体外小肠消化率、体外全消化道消化率以及RUP和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IDCP)含量显著提高(P<0.05)。GE组DM和CP的过瘤胃率以及RUP和IDCP含量(E组除外)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3)体外发酵16 h后,各试验组瘤胃液pH和氨态氮(NH3-N)含量相较于CON组显著降低(P<0.05);挤压膨化未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改变了瘤胃液的挥发性脂肪酸组成,其中各试验组瘤胃液中异丁酸、异戊酸和总支链挥发性脂肪酸(TBCVF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葡萄糖能够提高挤压膨化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程度,促进豆粕优质蛋白质的过瘤胃而转向小肠消化吸收,但添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毛油会抑制挤压膨化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因此,推荐挤压膨化过程中添加葡萄糖来提高膨化效果,且不建议添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毛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压 挤压豆粕 美拉德反应 葡萄糖 大豆毛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化预处理及不同菌剂接种对玉米秸秆生物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宇婷 艾比布拉·伊马木 +1 位作者 于琴 张建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8,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膨化预处理及不同菌剂接种对玉米秸秆生物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膨化玉米秸秆微生物发酵处理组:即植物乳杆菌为A1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A2组、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为A3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 试验旨在探究膨化预处理及不同菌剂接种对玉米秸秆生物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膨化玉米秸秆微生物发酵处理组:即植物乳杆菌为A1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A2组、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为A3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为A4组、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纤维素酶+蛋白酶为B1组,揉碎未膨化玉米秸秆+植物乳杆菌为对照组(CK组)。密封发酵21 d,开袋检测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瘤胃发酵参数及体外产气参数。结果显示,各组玉米秸秆生物饲料的pH值均低于4.2以下,B1组的乳酸(LA)含量最高,且B1组NH3-N/TN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3组和B1组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B1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并且其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降解率均为最高;B1组的48 h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同时其乙酸(AA)/丙酸(PA)值最低。研究表明,玉米秸秆膨化后添加菌酶复合制剂最有利于促进纤维降解,提高饲料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挤压 生物发酵 饲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红米挤压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消化与营养特性研究
17
作者 孙武飞 汪卓 +2 位作者 钟赛意 邹文韬 胡嘉康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172,共9页
[目的]探讨挤压膨化技术对海红米理化性质、消化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海红米挤压膨化工艺参数。通过水溶性指数(WSI)、糊化度、淀粉消化特性(包括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及抗营养因子(植酸)含量等... [目的]探讨挤压膨化技术对海红米理化性质、消化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海红米挤压膨化工艺参数。通过水溶性指数(WSI)、糊化度、淀粉消化特性(包括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及抗营养因子(植酸)含量等探究挤压处理对海红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挤压前后海红米粉的微观结构、淀粉晶型和结晶度进行表征。[结果]经过挤压膨化处理,海红米粉的水溶性和糊化度得到改善,其水溶性指数(WSI)为18.48%,糊化度达到了95.35%;海红米粉的淀粉晶型由A型转变为V型,结晶度下降了56.44%(P<0.01),且其黏度系数和糊化峰值温度显著降低。挤压膨化还能降低海红米粉中抗营养因子植酸含量18.83%(P<0.01),提高其快消化淀粉比例,降低抗性淀粉含量,体外淀粉消化率升至74.72%。[结论]挤压膨化技术显著改善了海红米的理化性质,降低了抗营养因子含量并有效保留了其营养成分,提升了淀粉的消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红米 挤压 性质 结构表征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化亚麻籽及其副产物的营养价值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璐瑶 胡祝 +1 位作者 乔汉桢 王金荣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99-5010,共12页
亚麻籽及其副产物亚麻籽饼粕,作为一种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的新型非常规饲料资源,对于缓解我国当前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推进实施豆粕减量替代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亚麻籽及其副产物因抗营养因子含量高、营养物质消化率较低等问题,极大... 亚麻籽及其副产物亚麻籽饼粕,作为一种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的新型非常规饲料资源,对于缓解我国当前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推进实施豆粕减量替代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亚麻籽及其副产物因抗营养因子含量高、营养物质消化率较低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挤压膨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加工措施,在降低原料中的生氰糖苷、植酸等抗营养因子含量,提升原料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善原料的饲用价值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系统综述了挤压膨化技术在改善亚麻籽及其副产物营养价值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深入探讨了膨化亚麻籽及其副产物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挤压膨化技术及亚麻籽与其副产物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亚麻籽饼粕 挤压 营养价值 畜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加工和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仔猪小麦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建 李平 +4 位作者 张建建 吴绮雯 王丽 许安其 范志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94-5607,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加工和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仔猪小麦消化能、代谢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采用全收粪尿法和直接法进行仔猪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8头初始体重为(11.67±1.78)kg的杜×长×... 本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加工和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仔猪小麦消化能、代谢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采用全收粪尿法和直接法进行仔猪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8头初始体重为(11.67±1.7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断奶公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挤压膨化组、酶制剂组),分别饲喂3种小麦饲粮(仅粉碎的小麦饲粮、挤压膨化加工的小麦饲粮、添加外源酶制剂的小麦饲粮),每组6头猪,每头猪作为1个重复。试验共计19 d,分为7 d的消化代谢笼适应期和12 d的正试期(7 d的预试期和5 d的粪尿收集期)。试验2:采用指示剂法、直接法和无氮饲粮法,测定同批次3种处理小麦的标准回肠末端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采用4×6不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4头初始体重为(18.78±2.39)kg、回肠末端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分别饲喂1种无氮饲粮和3种小麦饲粮(仅粉碎的小麦饲粮、挤压膨化加工的小麦饲粮、添加外源酶制剂的小麦饲粮),分别为无氮饲粮组、对照组、挤压膨化组、酶制剂组。试验进行6期试验,每期7 d,包括5 d的预试期和2 d的食糜收集期,共计42 d。结果显示:1)同批次下,小麦经挤压膨化加工后,粗纤维、总阿拉伯木聚糖和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6.30%、12.81%和18.10%,而干物质含量提高了4.65%。2)同批次下,与对照组相比,经挤压膨化加工后,极显著提高了仔猪小麦消化能(14.94 MJ/kg vs 15.65 MJ/kg,P<0.01)和代谢能(12.70 MJ/kg vs 14.14 MJ/kg,P<0.01),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仔猪小麦消化能(14.94 MJ/kg vs 15.11 MJ/kg)和代谢能(12.70 MJ/kg vs 12.93 MJ/kg)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挤压膨化加工极显著提高了仔猪对小麦的干物质、总能和中性洗涤纤维和有机物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P<0.01);添加外源酶制剂显著提高了小麦干物质全肠道表观消化率(P<0.05)。4)同批次下,与对照组相比,挤压膨化加工后,仔猪小麦苯丙氨酸(Phe)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赖氨酸(Lys)、天冬氨酸(Asp)、半胱氨酸(Cys)和谷氨酸(Glu)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极显著降低(P<0.01)。同时,挤压膨化加工显著降低了仔猪小麦Cys和Glu的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P<0.05),极显著降低了仔猪小麦Asp的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P<0.01);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仔猪小麦除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和酪氨酸(Tyr)以外的所有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以及所有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略有提高(P>0.05)。综上所述,挤压膨化加工降低了小麦中粗纤维和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并显著提高仔猪小麦消化能和代谢能以及常规养分中干物质、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有机物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而添加外源酶制剂可使仔猪小麦有效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等略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小麦 挤压小麦 酶制剂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温度对油莎豆粕理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雷泽田 王金荣 +3 位作者 乔汉桢 杨娜 丑义宣 杨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50-406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挤压膨化温度对油莎豆粕理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以油莎豆粕为原料,使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分别于120、140和160℃温度下对其进行挤压膨化,测定挤压膨化前后的油莎豆粕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特...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挤压膨化温度对油莎豆粕理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以油莎豆粕为原料,使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分别于120、140和160℃温度下对其进行挤压膨化,测定挤压膨化前后的油莎豆粕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1)与未挤压膨化油莎豆粕相比,120和160℃挤压膨化油莎豆粕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140和160℃挤压膨化油莎豆粕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所有挤压膨化油莎豆粕粗灰分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挤压膨化油莎豆粕糊化度均显著提高(P<0.05)。2)与未挤压膨化油莎豆粕相比,挤压膨化油莎豆粕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红度(a*)和黄度(b*)值显著提高(P<0.05);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和膨胀性显著提高(P<0.05);凝胶的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显著降低(P<0.05),凝胶的内聚性显著提高(P<0.05);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及峰值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挤压膨化后油莎豆粕中淀粉晶体结构由A型转变为V型,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显著降低(P<0.05)。3)与未挤压膨化油莎豆粕相比,挤压膨化油莎豆粕淀粉中快速消化淀粉和慢速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显著提高(P<0.05)。4)随着挤压膨化温度的升高,挤压膨化油莎豆粕淀粉含量逐渐降低,颜色逐步加深,糊化度、水溶性指数以及淀粉中慢速消化淀粉含量逐渐提高,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挤压膨化可降低油莎豆粕中淀粉和粗蛋白质含量,改善水合特性,降低凝胶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提高糊化度和热糊稳定性,同时膨化后油莎豆粕淀粉晶体转变为V型结晶,快速消化淀粉含量降低,抗性淀粉含量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推荐140℃作为挤压膨化油莎豆粕的加工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挤压 性质 淀粉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