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体聚四氟乙烯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倩 胡守龙 +6 位作者 刘雯 樊云葳 曹文红 王媛 蔺琪 张诚玥 于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7-1001,共5页
背景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易引起弱视的儿童眼病,及时进行手术并寻找理想的额肌悬吊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常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作为额肌悬吊材料对低龄儿童的先天性上睑下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 背景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易引起弱视的儿童眼病,及时进行手术并寻找理想的额肌悬吊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常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作为额肌悬吊材料对低龄儿童的先天性上睑下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中国尚缺乏相关的临床资料. 目的 应用e-PTFE材料进行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儿童,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2年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年龄为2.8 -6岁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6例45眼,所有患儿均行额肌悬吊术,术中采用e-PTFE为额肌悬吊材料.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5年进行复查,观察指标包括上睑缘至角膜光反射点距离(MRD)、睑裂高度、额肌与睑板关联度、眼睑闭合情况以及上睑迟落情况、术后外观评分,记录术后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 结果 术后1.5年患儿的MRD为(2.8±0.8) mm,明显高于术前的(1.8±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1,P=0.000);术后眼睑闭合度为(1.3±0.5) mm,与术前的(1.1±0.5)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7,P=0.061);术后额肌与睑板关联度为75%±20%;术后外观改善满意.本组患者中术后1例1眼欠矫,出现轻度角膜炎者1例1眼,角膜炎患儿系术后护理不当,经指导家长术后正确点用上皮生长因子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后痊愈;术后发现额部伤口肉芽肿1例1眼,局麻下将肉芽肿切除,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1个月后无复发;眼睑内翻1例1眼,考虑与术中上睑位置过高有关,经观察于术后3个月上睑位置部分地回落,上睑内翻自愈;术后3个月16例20眼可在额部切口缝合部位局部触及皮下小硬结,至随访末自行消失.复发1例1眼,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e-PTFE作为额肌悬吊材料对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儿童性额肌悬吊术效果和安全性好,术后患儿上睑功能恢复较好,外观改善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下垂/先天性 眼睑下垂/手术 眼睑整容术/方法 假体植入 膨体聚四氟乙烯 儿童 疗效 额肌悬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薛红宇 李东 +4 位作者 秦荣生 陈育哲 尤维涛 朱力 张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评估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国产ePTFE,以进口ePTFE作为对照,根据不同需要分别置于额部、颞部、鼻部、颏部、鼻基底及上颌部,矫正面部软组织缺损及凹陷畸形,比较2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反应... 目的评估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国产ePTFE,以进口ePTFE作为对照,根据不同需要分别置于额部、颞部、鼻部、颏部、鼻基底及上颌部,矫正面部软组织缺损及凹陷畸形,比较2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 结果试验组16例18个部位,术后随访6~9个月,其中1例(鼻部)因埋置过浅、过于接近切口继发感染而取出;1例(颏部)伤口愈合不良,假体外露,经换药后术后2周Ⅱ期愈合;其余病例临床观察未见明显过敏反应、炎症反应及排异反应,外形保持良好,满意率94.4%(17/18).对照组10例12个部位,术后随访6~9个月,1例(鼻部)假体外露取出,其余病例未出现异常情况,满意率为91.7%(11/12).2组在伤口愈合情况(χ2=1.109,P=0.574)、不良反应(P=1.000)和临床疗效(P=1.000)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国产ePTFE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适合充填软组织,可作为安全而廉价的替代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面部凹陷 高分子材料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心脏瓣膜体外加速疲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海波 王武军 +3 位作者 梁勇 蔡开灿 邹小明 王振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测试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心脏瓣膜(ePTFEAHV)的耐久性。方法以TH-2200型瓣膜体外加速疲劳寿命测试仪对6个ePTFEAHV进行体外加速疲劳实验,总计4亿次。以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测试瓣膜于疲劳实验前后的流体力学参数,... 目的测试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心脏瓣膜(ePTFEAHV)的耐久性。方法以TH-2200型瓣膜体外加速疲劳寿命测试仪对6个ePTFEAHV进行体外加速疲劳实验,总计4亿次。以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测试瓣膜于疲劳实验前后的流体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研究,以测试ePTFEAHV的耐久性。结果疲劳实验前后ePTFEAHV的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无明显改变,返流量及返流率较疲劳实验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TFEAHV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人工心脏瓣膜 加速疲劳实验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的预处理及其细胞毒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丽君 虞渝生 +3 位作者 刘友山 谈伟强 钟明强 张桂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4-656,660,共4页
在评价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的细胞毒性和预处理方法的优劣的基础上,寻找国产替代材料,并比较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与进口材料的细胞毒性。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经过不同方法预处理的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和进口材料的细胞毒性,按细... 在评价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的细胞毒性和预处理方法的优劣的基础上,寻找国产替代材料,并比较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与进口材料的细胞毒性。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经过不同方法预处理的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和进口材料的细胞毒性,按细胞毒性分级的国家标准对其进行分级,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以上各组材料毒性级别均为1级,即无细胞毒性。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以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预处理可获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细胞毒性 预处理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自体血管组织化提高抗菌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佳 樊东力 +1 位作者 雷泽源 刘晓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自体血管组织化后抗菌能力的变化。方法(1)ePTFE片随机埋植在20只大鼠腹壁皮下自体血管组织化12周,观察组织长入材料情况;②每只大鼠各距背部中线2CiTI处皮下左... 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自体血管组织化后抗菌能力的变化。方法(1)ePTFE片随机埋植在20只大鼠腹壁皮下自体血管组织化12周,观察组织长入材料情况;②每只大鼠各距背部中线2CiTI处皮下左、右分别作切口,各注入表皮葡萄球菌(SE)菌液10μL(10^5-10^8CFU/L),随机埋植ePTFE片和自体血管组织化ePTFE片,1周后取出材料,ePTFE片为对照组、自体血管组织化ePTFE片为实验组,计数表面粘附细菌量并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体内血管组织化ePTFE内部已有细胞浸润及组织长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而普通ePTFE内部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材料表面可观察到类似肉芽肿样组织增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体内血管组织化ePTFE表面可见少许、分散呈簇集状生长的葡萄球菌菌落,且见血管组织覆盖材料表面,而普通ePTFE表面覆盖大面积葡萄球菌,可见大量圆形、椭圆形菌体表面突起,呈簇集状生长,材料表面未见血管组织覆盖。实验组菌落粘附数量为(4.73±0.62)×10’CFU/L,对照组菌落粘附数量为(15.46±1.33)×10^7CFU/L,术后1周实验组粘附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体内血管组织化后再次植入机体靶向部位,可快速与周围组织建立微循环结构,且材料表面粘附细菌数量减少,从而提高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抗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血管组织化 抗菌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补片移植后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文 时德 赵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观察犬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补片移植 ,在不同时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用e -PTFE补片修补 16条犬的腹主动脉 ,在植入后 2、4、8、12、2 0、2 8周采集标本 ,作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①内皮细胞 2周已在材料上出... 目的 :观察犬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补片移植 ,在不同时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用e -PTFE补片修补 16条犬的腹主动脉 ,在植入后 2、4、8、12、2 0、2 8周采集标本 ,作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①内皮细胞 2周已在材料上出现 ,8周时完全覆盖材料面 ;②内膜增生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 ;③在 8周以前内膜增厚较快 ,12周以后逐趋缓和 ;④补片与血管吻合处增生明显 ;⑤增生的内膜容易与材料分离。结论 :内皮细胞可以覆盖e -PTFE材料表面 ,其内膜增生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引起 ;主要原因可能是内皮细胞慢性损伤 ,血小板聚集 ,血流动力学改变 ,材料与血管顺应性不一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重建 人工血管 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心脏瓣膜体外流体力学的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梁勇 王武军 蔡开灿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10-911,共2页
目的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人工心脏瓣膜,并对其体外流体力学特征作出评价。方法将片状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缝制于弹性支架上做成人工心脏瓣膜,以Baxter人工双叶机械瓣作对照,对新型瓣膜进行了静态泄漏和定常流测试。结果两种瓣... 目的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人工心脏瓣膜,并对其体外流体力学特征作出评价。方法将片状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缝制于弹性支架上做成人工心脏瓣膜,以Baxter人工双叶机械瓣作对照,对新型瓣膜进行了静态泄漏和定常流测试。结果两种瓣膜静态泄漏率无显著差异(P>0.05),定常流下高分子瓣膜跨瓣压差更低,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新型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体外流体动力学性能优于Baxter机械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 流体动力学 人工心脏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聚丙烯与膨体聚四氟乙烯修补腹壁缺损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蒲庆华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 Mesh,PPM)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用Wistar... 目的: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 Mesh,PPM)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手术造成腹壁缺损,分别采用ePTFE和PPM修补,术后分期进行腹壁抗张强度测定、腹腔内粘连评分以及组织学检察。结果:两种补片周围炎症反应均轻,无肉芽组织过度增生。ePTFE引起的纤维增生反应较PPM弱,周围炎症细胞密度在术后14天后低于PPM(P<0.05)。ePTFE组腹壁抗张强度在术后7天弱于PPM组(P<0.05),嗣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ePTFE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较PPM低。结论:两种补片都具有理化性质稳定、异物原性小的优点,术后均能维持足够的腹壁抗张强度。ePTFE在组织相容性、抗腹腔粘连方面优于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 腹壁缺损 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瓣膜行绵羊二尖瓣置换的血流动力学 被引量:2
9
作者 袁义 蔡开灿 +3 位作者 王振康 赵意 张振 吴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18-2320,共3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无支架二尖瓣(UPMV)在体动物实验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方法:选择健康绵羊8只,在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切口显露二尖瓣,切除瓣叶、腱索及部分乳头肌,保留乳头肌根部。将带腱索的人工柔性...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无支架二尖瓣(UPMV)在体动物实验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方法:选择健康绵羊8只,在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切口显露二尖瓣,切除瓣叶、腱索及部分乳头肌,保留乳头肌根部。将带腱索的人工柔性无支架瓣膜置入二尖瓣位置,人工腱索固定在乳头肌上。术中测定心率、血压及心排血量(CO)等循环指标,用导管直接测定左房压(PLA)、左室压(PLV),计算出平均跨瓣压差,用心脏彩超测定瓣膜的平均跨瓣压差,对两种方法测定的平均跨瓣压差进行比较。实验羊术后3周,用不同剂量的多巴酚丁胺模拟不同的运动状况下,分别测量以上指标。结果:计算出的平均跨瓣压差为(3.25±0.77)mmHg,心脏彩超测得平均跨瓣压差为(3.43±0.54)mmHg,两种方法测的平均跨瓣压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多巴酚丁胺模拟运动状态下,心排血量(CO)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随心排血量的变化,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返流百分比随心排血量(CO)增加而减少,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平均跨瓣压差显著小于国家人工瓣膜标准(<10mmHg),有效开口面积显著大于国家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标准(>1.5cm2),返流百分比显著低于国家质量检测标准(<10%)。结论: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人工柔性无支架二尖瓣血流动力学指标满意,与体外脉动流测试结果一致,UPMV在体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国家质量人工瓣膜检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二尖瓣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 血流动力学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亮梅 王锐兰 钟明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研究使用国产聚四氟乙烯在自制试验仪上采用多向拉伸高温烧结法制备膨体聚四氟乙烯,所制备的膜制品在结构和性能上均与进口产品相近。经初步动物试验证明该制品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好。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膜材料 制备方法 医药行业 摩擦系数 PTFE树脂 冷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颌面部软组织填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为民 张恒术 果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42-343,共2页
目的:探讨在颌面部软组织填充的临床效果。ePTFE方法:依据患者不同的颌面部凹陷情况选择不同规格及形状的进行填充。ePTFE结果:从年月至年月,应用于颌面部软组织填充例患者,个部位,术后随访1998620013ePTFE465612~30个月,例个部位效果... 目的:探讨在颌面部软组织填充的临床效果。ePTFE方法:依据患者不同的颌面部凹陷情况选择不同规格及形状的进行填充。ePTFE结果:从年月至年月,应用于颌面部软组织填充例患者,个部位,术后随访1998620013ePTFE465612~30个月,例个部位效果满意,例个部位失败。445422结论:是一种组织相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的医用生物材料,是一ePTFE种理想的颌面部软组织填充组织代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软组织填充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焊接机理
12
作者 王永军 郭玉海 +3 位作者 张建春 郝新敏 陈建勇 任钟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7,共4页
针对传统方法通过调整制膜参数控制PTFE微孔薄膜孔径的局限性,采用双层PTFE基带共拉伸的方法制备薄膜.在一定温度和拉力下,通过双层未脱脂基带同时脱脂、横向扩幅和固化的方法,研制出小孔径PTFE薄膜.系统研究了脱脂拉力和温度对基带和... 针对传统方法通过调整制膜参数控制PTFE微孔薄膜孔径的局限性,采用双层PTFE基带共拉伸的方法制备薄膜.在一定温度和拉力下,通过双层未脱脂基带同时脱脂、横向扩幅和固化的方法,研制出小孔径PTFE薄膜.系统研究了脱脂拉力和温度对基带和薄膜焊接牢度的影响,并从材料结晶结构和机械嵌合的角度揭示焊接机理.结果表明,PTFE晶粒的部分熔融和机械嵌合导致原纤纠缠和结点融合是形成薄膜焊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 共拉伸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修补与替代胆管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任为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3-395,406,共4页
目的  为临床胆管缺损的处理探索新的选材。方法  通过切除部分胆管壁、整段切除胆总管的方式建立胆管损伤的犬模型,分别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管形材料替代胆管;观察动物在手术后的大体活动状况和造影了解胆管的通畅情况,... 目的  为临床胆管缺损的处理探索新的选材。方法  通过切除部分胆管壁、整段切除胆总管的方式建立胆管损伤的犬模型,分别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管形材料替代胆管;观察动物在手术后的大体活动状况和造影了解胆管的通畅情况,并在不同的时间段切取胆管修复处的组织观察胆管组织的愈合过程及对材料的排异情况,两种修复方式对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 采用补片修补组,胆管上皮能够覆盖材料表面,通畅率可达75%(9/12),胆汁引流通畅肝脏无损害;而整段替代胆管的通畅率只有40%(4/10),有不同程度的肝脏形态结构改变。结论  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胆管缺损的结果比整段替代胆管满意(单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修复 胆管缺损 胆管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在家兔体内的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海波 王武军 +3 位作者 蔡开灿 王振康 梁永 邵亚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UePTFE)在家兔体内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并与临床常用的牛心包生物瓣材料(BP)进行比较,以阐明其作为新型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设计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牛... 目的观察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UePTFE)在家兔体内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并与临床常用的牛心包生物瓣材料(BP)进行比较,以阐明其作为新型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设计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牛心包生物瓣材料裁成适合大小埋植于新西兰幼兔皮下,分别于0、1、3、6月时取出材料,测定钙含量及生物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较牛心包生物瓣材料钙化慢且程度轻,各项力学指标优于牛心包生物瓣材料。结论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可以作为制作人工心脏瓣膜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生物瓣 钙化 生物力学 人工心脏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在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强 封兴华 +3 位作者 蒋威 陆斌 张浚睿 魏建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索理想的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方法。方法: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加强患侧鼻翼软骨强度的方法对120例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行鼻畸形矫正术。结果:120例患者鼻翼塌陷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76例随访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排异反应... 目的:探索理想的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方法。方法: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加强患侧鼻翼软骨强度的方法对120例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行鼻畸形矫正术。结果:120例患者鼻翼塌陷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76例随访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排异反应。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是一种理想的植入材料,运用这种材料可以使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鼻畸形 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奔 朱光明 李素琴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综述了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的几种制备方法,包括拉伸方法、成孔剂方法以及纺丝方法,详细介绍了ePTFE在化工、纺织、医学、机械与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拉伸 成孔剂 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体外脉动流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勇 王武军 +2 位作者 蔡开灿 王振康 李海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0-662,共3页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25#和27#四瓣叶、无支架、带腱索人工二尖瓣-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心脏瓣膜(UPMV)进行体外脉动流检测,了解其体外脉动流力学特征。方法连续制作的25#UPMV和27#UPMV各6例使用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25#和27#四瓣叶、无支架、带腱索人工二尖瓣-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心脏瓣膜(UPMV)进行体外脉动流检测,了解其体外脉动流力学特征。方法连续制作的25#UPMV和27#UPMV各6例使用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检测,循环率为70cycle/min。结果在流量为2、3、4、5、6L/min时,25#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2.488±0.378)、(4.427±0.240)、(5.460±0.449)、(6.776±0.391)、(8.327±0.490)mmHg;有效瓣口面积分别为(1.430±0.333)、(1.993±0.208)、(2.260±0.477)、(3.204±0.174)、(3.652±0.158)cm2;返流百分比分别为(5.731±0.643)、(5.431±0.312)、(5.059±0.708)、(3.545±0.097)、(2.615±0.125)%。27#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1.618±0.497)、(3.448±0.440)、(4.825±0.434)、(5.494±0.446)、(7.482±0.455)mmHg;有效瓣口面积分别为(1.773±0.364)、(2.113±0.305)、(2.409±0.295)、(3.326±0.417)、(4.522±0.445)cm2;返流百分比分别为(5.357±0.509)、(5.407±0.110)、(4.999±0.182)、(4.010±0.254)、(2.584±0.114)%。结论25#和27#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和返流百分比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二尖瓣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 脉动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过滤用高容尘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朝军 刘俊杰 +3 位作者 丁伊可 马少锋 张秀琴 张建青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为提高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的容尘性能,拓展ePTFE膜复合材料在净化领域的应用,通过将不同厚度、不同纤维直径以及驻极处理后的聚丙烯熔喷过滤材料作为容尘层与ePTFE膜复合制备ePTFE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容尘性能以及微观结构进... 为提高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的容尘性能,拓展ePTFE膜复合材料在净化领域的应用,通过将不同厚度、不同纤维直径以及驻极处理后的聚丙烯熔喷过滤材料作为容尘层与ePTFE膜复合制备ePTFE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容尘性能以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容尘量随容尘层厚度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容尘层厚度为0.45 mm时,复合材料的容尘量达到6.37 g/m^(2),较ePTFE膜提高了266%;复合材料的容尘量随容尘层纤维直径的减小呈增加趋势,容尘层纤维直径为1.462μm时,复合材料的容尘量达7.96 g/m^(2),较ePTFE膜提高了357%;驻极处理后,容尘层纤维直径为3.611μm时,复合材料的容尘量较驻极处理前提高了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玻璃纤维滤纸 聚丙烯熔喷过滤材料 容尘量 空气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缝制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带瓣管道在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19
作者 钱涛 黄灿 +4 位作者 卢婷 张鸿 袁浩泳 谢立 吴忠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由于缺乏大口径肺动脉带瓣管道产品,手工缝制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带瓣管道逐渐被国际上众多心脏中心用于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重建。本研究旨在总结e PTFE带瓣... 目的:由于缺乏大口径肺动脉带瓣管道产品,手工缝制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带瓣管道逐渐被国际上众多心脏中心用于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重建。本研究旨在总结e PTFE带瓣管道植入后的早期临床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总结管道的缝制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使用ePTFE带瓣管道进行RVOT重建的21例患者,手术时年龄4.3~43.8(中位数15.1)岁,体重(38.9±4.1)kg。14例为再次行RVOT重建,其中12例为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术后6.3~31.0(中位数13.8)年肺动脉瓣反流患者,2例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ovine jugular vein conduit,BJVC)衰败;7例为Ross手术,其中3例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2例以主动脉瓣反流为主,2例同时存在中度及以上的狭窄和反流。ePTFE带瓣管道均在术中按统一标准缝制,3叶瓣膜等大,瓣窦底缘呈圆弧形;瓣叶游离缘呈直线形,长度比管道直径约长1 mm;瓣窦高度为管道直径的4/5;瓣叶交界高度为瓣窦高度的3/4;裁剪后连续不穿透缝合至Gore-Tex血管内面以制成带瓣管道。直径18、20、22 mm的带瓣管道各使用2例、9例、10例。总结手术结果、术后康复速度和并发症,分析术后心功能状态和管道血流动力学状态变化趋势。结果:在ePTFE带瓣管道重建RVOT术中,2例Ross手术患者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2例TOF术后肺动脉反流患者同期行左右肺动脉加宽成形,1例BJVC衰败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再次RVOT重建手术转流时间为(130.9±16.9)min,仅1例阻断主动脉行室间隔残余漏修补;Ross手术转流时间为(242.7±20.6)min,阻断时间为(145.6±10.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监护室停留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 h~7.7 d(中位数17.1 h)、11.2 h~29.5 d(中位数1.9 d)和6.0~56.0(中位数13.0)d。患者均存活出院,出院后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5.0(13.0~39.0)个月。随访期无死亡;1例患者在行Ross术后2个月因右冠状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1例患者再次RVOT重建术后1年因右肺动脉开口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为NYHA I级;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管道跨瓣峰值压差为(9.4±2.6)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的跨瓣峰值压差为(18.3±6.1)mmHg,随访期间管道压差无明显增加(P=0.134),管道瓣膜均无轻度及以上的反流。结论:手工缝制的ePTFE带瓣管道用于RVOT重建切实可行,可有效填补临床中大口径肺动脉带瓣管道的空缺,是一种非常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RVOT重建材料。笔者设计的ePTFE带瓣管道的制作简单、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在应用ePTFE带瓣管道时应注意植入指征及术后抗凝管理,特别是带瓣管道的制备细节,以使管道植入后获得更好的功能及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右室流出道重建 带瓣管道 法洛四联症术后肺动脉瓣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成型工艺对膨体聚四氟乙烯预制件均匀性的影响
20
作者 张泰然 杨玉良 +2 位作者 石玉东 沈佳斌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1,53,共7页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微孔膜是通过膨体加工方法制备的,其具有高孔隙率、高疏水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其中,预成型是将PTFE糊膏预压形成紧实的预制件坯料。然而,预成型过程中施加的压力会导致润滑油浓度和预制件密度分布不均匀...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微孔膜是通过膨体加工方法制备的,其具有高孔隙率、高疏水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其中,预成型是将PTFE糊膏预压形成紧实的预制件坯料。然而,预成型过程中施加的压力会导致润滑油浓度和预制件密度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ePTFE微孔膜结构均匀性差、力学强度低等问题。因此,文中通过对预成型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发现,预成型压力、持续时间和初始润滑油浓度将显著影响预制件的质量,增加润滑油浓度、延长预成型时间和提高预成型压力可提高预制件密度的均匀性。并进一步通过等静压技术提供的多向力场制备出了密度和润滑油分布均匀的预制件,为高均匀性ePTFE预制件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微孔膜 预成型 均匀性 等静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