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对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止血带相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秦福恩 黄青青 巩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对全麻下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患者术中止血带相关反应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86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18~64岁,BMI 17~28 kg/m^(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对全麻下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患者术中止血带相关反应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86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18~64岁,BMI 17~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全麻组(B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43例。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全麻,C组仅行全麻,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麻醉诱导时(T_(0))、止血带充气即刻(T_(1))、止血带充气后60 min(T_(2))、止血带充气后90 min(T_(3))、放松止血带即刻(T_(4))、放松止血带后10 min(T_(5))的HR和MAP,于T_(1)、T_(5)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和乳酸(Lac)浓度。记录入PACU即刻(T_(6))、术后6 h(T_(7))、12 h(T_(8))、24 h(T_(9))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氟比洛氛酯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神经损伤、寒颤、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5)时两组血清MDA和Lac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2)—T_(5)时B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_(5)时B组MDA和Lac浓度明显降低(P<0.05),T_(6)、T_(7)时B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B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总量明显减少(P<0.05),B组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氟比洛氛酯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T_(8)、T_(9)时两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神经损伤、寒颤、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可减轻止血带相关反应,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MDA及Lac等生成,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 止血带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灌洗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利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2期47-48,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灌洗方法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悬吊式组将灌洗液悬挂于输液架灌洗,灌注泵组采用灌注泵控制灌洗液。结果两组灌洗废液色浊度评分、术... 目的比较两种灌洗方法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悬吊式组将灌洗液悬挂于输液架灌洗,灌注泵组采用灌注泵控制灌洗液。结果两组灌洗废液色浊度评分、术毕水肿程度、手术时间和灌洗中断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采用灌注泵灌洗,可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术野清晰度,降低术毕水肿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巡回护士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损伤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术 灌注 灌注泵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健 王永健 +1 位作者 王海军 敖英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特点。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63例ACL重建,检测术前和术后3、6、12周(23例)双侧膝关节及周围皮肤温度,观察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结果健侧...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特点。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63例ACL重建,检测术前和术后3、6、12周(23例)双侧膝关节及周围皮肤温度,观察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结果健侧膝关节术前膝前方皮温低于膝内侧、膝外侧、髌骨上缘上方10 cm处大腿以及髌骨下缘下方10 cm处小腿皮温(P<0.05)。患侧术前、术后3和6周膝前与膝内侧温差差异有显著性(χ^2=41.608,P=0.000),术后3周患侧膝前和膝内侧温度接近,温差明显小于术前(P=0.000),术后6周温差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69)。不同时间(术前、术后3和6周)膝前、膝内和外侧和大腿患侧皮温明显高于健侧(P<0.05),小腿患侧和健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仅39.1%(9/23)的患者双侧膝前温度差>1℃。术后3、6周膝关节肿胀患者较不肿患者膝前温差明显升高(Z=-3.821,P=0.000;t=-5.181,P=0.000)。结论正常膝关节膝前方皮温较低,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3、6周时皮温高于健侧,12周时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温 交叉韧带 重建术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被引量:16
4
作者 敖英芳 王健全 +4 位作者 胡跃林 崔国庆 于长隆 田得祥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1-232,共2页
为使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定位准确、固定牢固、减小手术创伤 ,能够早期功能康复 ,于 1997年 11月开展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至 1999年 4月共治疗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 7例 ,近期观察效果良好。结果表明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 ... 为使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定位准确、固定牢固、减小手术创伤 ,能够早期功能康复 ,于 1997年 11月开展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至 1999年 4月共治疗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 7例 ,近期观察效果良好。结果表明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 ,骨道定位准确 ,能够做到等长重建。应用自体髌腱 (中 1/ 3)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 ,两端带有骨块 ,重建的韧带最终可达到牢固的生物学固定 ,是较为理想的自体重建材料。根据实践 ,结合具体病例 ,介绍了膝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异体肌腱Inlay重建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华 韩晓锐 白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8-,967,共2页
报告56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异体肌腱Inlay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认为术前准备充分、仪器设备完好,术中配合熟练、敏捷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和临床护理对于患者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玉霞 徐玉芳 张小苗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期61-62,共2页
前后交叉韧带的命名是由他们在胫骨上的附着点决定的,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保持向后稳定性的主要结构,提供95%的控制力限制胫骨后移。其损伤后将极大地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术 护理配合 前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稳定 稳定性 控制力 胫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红霞 舒辉 郭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1-472,共2页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镜下 围手术期护理 膝关节交叉韧带 前后交叉韧带 临床资料 运动创伤 P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床负重训练时间窗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何娜娜 潘丽英 +2 位作者 洪宗元 王婷 潘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不同时间窗下床负重训练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ACL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1例)和C组(29例),在骨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开始下床负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不同时间窗下床负重训练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ACL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1例)和C组(29例),在骨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开始下床负重练习,在术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评价三组膝关节功能(HSS)、屈伸活动度(ROM)、功能分级。结果三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HSS、ROM和功能分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两两比较,出院时B组HSS、ROM、功能分级显著优于A组与C组(均P<0.05),出院后1个月B组HSS、ROM显著优于A组与C组,且功能分级显著优于C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第5天开始下床负重训练有利于提高膝关节功能及屈伸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训练 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44
9
作者 蒋拥军 李克军 王雪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3,267,共4页
目的:研究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全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2周,术后第12周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训练组62例),训练组在第12周开始进行平... 目的:研究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全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2周,术后第12周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训练组62例),训练组在第12周开始进行平衡促进训练,持续至第16周;对照组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和步态训练,持续至第16周。采用专业平衡功能评定系统,分别在术后第12周和第16周对两组进行平衡功能测定。结果:术后第16周测定结果:①睁眼状态下,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指标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②闭眼状态下,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指标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促进训练对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恢复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术 平衡促进训练 膝关节本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宁 敖英芳 +3 位作者 田得祥 于长隆 崔国庆 胡跃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影响 ,寻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在股骨和胫骨上的最佳止点。方法 :对 39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病人摄膝关节正侧位片 ,测量移植物止点的位置。以术后 3周膝关节的主动活动... 目的 :通过研究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影响 ,寻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在股骨和胫骨上的最佳止点。方法 :对 39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病人摄膝关节正侧位片 ,测量移植物止点的位置。以术后 3周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进行分组。结果 :①术后 3周有 30例病人主动屈曲达 90° ,其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s线后 15 .6 2~ 48.48% (平均 31.5 1% ) ;未达 90°的 9例病人的止点位于 2 9.0 3~ 75 .76 % (平均 5 7.32 %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②术后 3周有 7例主动伸直未达 0°,其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的前 18.87~ 34.5 0 % (平均 2 4.14% ) ,32例伸直达 0°者的止点位于 2 5 .81~ 44 .83% (平均 36 .0 3%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功能与移植物的上止点关系密切 ,伸直与下止点相关。最佳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s线后 2 0~ 40 % ,髁间窝顶点的外侧部 ;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的前 30~ 40 % ,两个髁间棘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移植物 止点 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微创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6
11
作者 敖英芳 王健全 +5 位作者 余家阔 崔国庆 胡跃林 于长隆 田得祥 曲绵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为使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定位准确,固定更加牢固和早期功能康复,同时减少手术创伤。1997年10月至1999年4月应用膝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骨-髌腱(中1/3)-骨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新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74... 为使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定位准确,固定更加牢固和早期功能康复,同时减少手术创伤。1997年10月至1999年4月应用膝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骨-髌腱(中1/3)-骨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新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74例,并取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手术创伤小,骨道定位准确,能做到等长重建。由于充分利用了髌腱这一较为理想的自体材料,两端带有骨块,重建的韧带最终可达到牢固的生物学固定。作者根据临床实践,结合全部病例,重点总结介绍了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微创外科 功能重建 膝关节交叉韧带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春礼 丁明 杜天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7-580,共4页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看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ACL)重建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从关节外到关节内,从开放手术到关节镜手术,从非解剖到解剖重建,目前的成功率达到85%左右。在失败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看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ACL)重建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从关节外到关节内,从开放手术到关节镜手术,从非解剖到解剖重建,目前的成功率达到85%左右。在失败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由于隧道位置错误,特别是股骨隧道错误,当然还有例如移植物张力不足、康复不当等其他方面原因,另外还有7%没有任何已知技术错误的病例逐渐发展出现残余轴移现象。传统单束重建后对旋转控制存在不足,因此,改良为双束重建意图减少旋转不稳定,但没有很强临床和生物力学证据显示其优越性。 Mcguire等建议关节外重建治疗前外侧不稳定。有学者采用三维MRI研究显示,ACL重建后膝关节由伸至屈时内旋较ACL 正常膝增大。这种现象显示单纯重建ACL并没有完全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学,推测增大的屈膝内旋可能是由于损伤的膝关节前外侧韧带( anterolateral ligament of the knee ,ALL)未获得诊断和治疗。由于关节内ACL重建不能完全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是旋转稳定,最近,国内外特别是国外,掀起ALL的研究热潮,对于ACL研究陷入迷茫的今天,似乎出现一线曙光,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全面总结,以便对未来的走向做出客观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 外侧韧带 价值 解剖重建 ACL 关节手术 旋转不稳定 外侧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移植物和异体移植物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斌 曾昭池 +1 位作者 阳波 朱志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0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物和异体移植物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每组各75例。比较...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物和异体移植物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自体移植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异体移植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异体移植组(P<0.05)。术后1天和术后2天,异体移植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自体移植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估表主观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体移植物和异体移植物在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均具有积极意义,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意愿选择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自体移植物 异体移植物 膝关节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子体操运动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肌力康复个例报道
14
作者 王洪耀 任满迎 赵小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0-451,共2页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北京体操队现役运动员,男,18岁,身高167cm,一级运动员。2006年11月,在练习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度"动作落地时发生损伤。损伤原因为第二腾空过程中腾空高度不足,以及转体时身体不紧造成转动动力...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北京体操队现役运动员,男,18岁,身高167cm,一级运动员。2006年11月,在练习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度"动作落地时发生损伤。损伤原因为第二腾空过程中腾空高度不足,以及转体时身体不紧造成转动动力不足,落地时身体未完全旋转完毕而造成膝关节侧向过伸。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并于半个月后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 体操运动员 交叉韧带重建术 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个例 康复 肌力 男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测试(附140例结果分析)
15
作者 陈鸿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7-70,共4页
分析14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临床检查及Stryker膝关节测量器检查结果。108例(77.13%)自觉术后膝关节稳如健侧或偶有失稳感;105例(74.80%)抽屉试验阴性或阳性+;114例(81.43%... 分析14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临床检查及Stryker膝关节测量器检查结果。108例(77.13%)自觉术后膝关节稳如健侧或偶有失稳感;105例(74.80%)抽屉试验阴性或阳性+;114例(81.43%)LachmanTest阴性或阳性+;Stryker膝关节测量结果121例(86.43%)胫骨前移值<3mm;Stryker膝关节测量器使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测试客观化和量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 重建术 稳定性 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手术配合
16
作者 夏会娥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5期274-276,共3页
关键词 交叉韧带断裂 膝关节 外科手术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牛力洁 王元新 熊小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65-1469,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肌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分析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肌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伸膝肌力评分、膝关节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低于对照组,伸膝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股四头肌萎缩的发展,有助于股四头肌肌力的增强,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医融合模式 运动护理干预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 四头肌萎缩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术后康复效果 被引量:11
18
作者 顾羊林 王予彬 +1 位作者 王惠芳 朱国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0-1171,共2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膝部各韧带中最易受损,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不但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1-3].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膝部各韧带中最易受损,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不但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1-3].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的ACL需要进行重建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已经成为共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ACL 32例,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自体半腱肌 关节 康复效果 术后 膝关节交叉韧带 膝关节结构 系统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罗哌卡因在膝关节镜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09-I0009,共1页
膝关节损伤是指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外界碰撞、长期劳损或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膝关节软组织和骨/软骨的损伤。从解剖学上讲,膝关节是人体全身最大的屈戍关节,但不稳定,因此,膝关节的韧带结构在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中起很大的... 膝关节损伤是指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外界碰撞、长期劳损或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膝关节软组织和骨/软骨的损伤。从解剖学上讲,膝关节是人体全身最大的屈戍关节,但不稳定,因此,膝关节的韧带结构在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中起很大的作用。在膝关节损伤中,以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韧带结构 膝关节 骨质疏松 玻璃酸钠 罗哌卡因 重建交叉韧带 屈戍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虎 张春礼 +3 位作者 裴国献 李明全 朱庆生 韩一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096-1098,110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AM)建立股骨隧道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ACL)移植重建手术的改良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10月采用改良AM方法完成ACL重建20例(实验组),2009年1~12月采用传统A...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AM)建立股骨隧道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ACL)移植重建手术的改良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10月采用改良AM方法完成ACL重建20例(实验组),2009年1~12月采用传统AM方法完成ACL重建20例(对照组),比较2组股骨隧道的长度,股骨隧道斜度,股骨外髁后壁爆裂和后外侧管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股骨隧道长度为(41.8±4.1)mm,显著长于对照组(37.2±4.4)mm(t=3.421,P=0.002)。实验组股骨隧道冠状角度为51.9°±7.7°,显著大于对照组39.1°±5.8°(t=5.938,P=0.000)。对照组1例出现股骨隧道后壁爆裂,2组其余患者未发现后壁爆裂和后外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改良AM方法可以增加ACL重建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关节 膝关节 重建术 前内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