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外敷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挥武 刘蓓 +2 位作者 赵大仁 罗小兵 张世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1-53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度)患者,采用中药外敷结合运动疗法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度)患者,采用中药外敷结合运动疗法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Lysholm评分治疗前23.85±1.87分、治疗后94.67±1.92分,VAS评分治疗前6.52±1.06分、治疗后2.11±0.61分,两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达94.87%。结论:中药外敷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中药外敷 运动疗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T2000定量分析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关节稳定性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亮 蒋青 +2 位作者 陈东阳 徐志宏 翁文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评估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对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影响并介绍一种新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对收治的42例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使用KT2000 Knee Ligament Arthrometer分别测量... 目的:评估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对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影响并介绍一种新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对收治的42例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使用KT2000 Knee Ligament Arthrometer分别测量健患侧膝关节,得出其在15磅、20磅、30磅应力时胫骨股骨之间的移动距离,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患侧与健侧在15磅、20磅时胫骨前移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磅时胫骨的前移,15磅、20磅、30磅时胫骨后移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前后稳定性有所降低,且KT2000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手段用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简单,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膝关节 内侧韧带 诊断 KT2000 KNEE LIGAMENT Arthro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与MRI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表现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俞国有 阮建江 +3 位作者 陈浩军 唐海标 何国梁 田家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X线与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双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特征性,分析两者在诊断分级上的差异。结果 3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X线与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双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特征性,分析两者在诊断分级上的差异。结果 3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中,X线诊断Ⅰ级损伤15例,Ⅱ级损伤8例,Ⅲ级损伤9例。MRI诊断Ⅰ级损伤11例,Ⅱ级损伤12例,Ⅲ级损伤9例。结论 MRI能够较清晰显示内侧副韧带的解剖学特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X线与MRI分级基本符合,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韧带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X线与MR分级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学权 邱丽芹 +2 位作者 黄越 田颖 韩洪军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X线与MR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总结分析24例临床手术及关节镜检查证实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双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及MR资料,寻找两者在分级上的相关性。结果:2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中,X线诊断的...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X线与MR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总结分析24例临床手术及关节镜检查证实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双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及MR资料,寻找两者在分级上的相关性。结果:2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中,X线诊断的Ⅰ级损伤15例,Ⅱ级损伤6例,Ⅲ级损伤3例。MR诊断Ⅰ级损伤11例,Ⅱ级损伤10例,Ⅲ级损伤3例。结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X线及MR分级是基本符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韧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扣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铭 张峰 +2 位作者 杨学桥 潘洪阁 韩焕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79,共1页
2005年6月至2008年1月.笔者采用钛卡扣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6~48岁。平均29岁,左膝6例,右膝15例:伤后1~8h入院者为12例,伤后3... 2005年6月至2008年1月.笔者采用钛卡扣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6~48岁。平均29岁,左膝6例,右膝15例:伤后1~8h入院者为12例,伤后3~7d者为9例;合并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者为4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者为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9d。1.2治疗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操作,首先常规行膝关节镜检,如果有半月板损伤及前交叉韧带先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韧带损伤 膝关节内侧 前交叉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 手术时间 硬膜外麻醉 膝关节镜检 固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2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夏亚一 吴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膝关节检查,发现伴随有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各1例,选择骨-腱-骨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胫骨内侧鹅足肌腱部位游... 目的观察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膝关节检查,发现伴随有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各1例,选择骨-腱-骨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胫骨内侧鹅足肌腱部位游离半腱肌进行内侧副韧带重建术。结果12例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6个月内10例膝关节稳定,应力位拍片内侧比健侧张开均<5mm,挤压螺钉位置良好。11例关节屈曲0°~120°,1例伴股骨外髁骨折者关节活动度90°。结论自体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副韧带损伤能提供足够的张力,达到坚强固定和关节囊缝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腱肌 内侧韧带损伤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恩 周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20-221,共2页
目的对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选取的5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支具固定,观察组联合栀黄止痛散外敷,观察Lysholm评分、症状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 目的对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选取的5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支具固定,观察组联合栀黄止痛散外敷,观察Lysholm评分、症状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治疗观察组Lysholm评分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能够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黄止痛散 支具固定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运动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3
8
作者 熊俊 徐海燕 +3 位作者 李华南 常晓波 张政 焦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7-869,共3页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外科手术结合功能支具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康复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80例合格受试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40):采用热敏灸,在患侧膝关节周围的血海、梁丘、犊...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外科手术结合功能支具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康复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80例合格受试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40):采用热敏灸,在患侧膝关节周围的血海、梁丘、犊鼻、内膝眼构成的区域内探查热敏穴位,选取热敏灸感最强的敏化穴位施灸,前5天,每日治疗2次,第6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n=40):采用外科手术缝合撕裂治疗。两组均结合功能支具进行康复训练。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Lysholm评分表、VAS评分以及关节间隙。结果: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关节间隙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第6周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运动损伤临床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止痛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运动医学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处理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博 王志为 +8 位作者 曲铁兵 林源 潘江 任世祥 陈彤 温亮 周磊 马德思 赵潇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3-607,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以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 目的回顾性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以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612例(798膝),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患者共10例(10膝)。其中体部损伤患者7例,除1例采取同种异体肌腱加强固定以外,其余患者均采用了断端直接缝合的方法;股骨侧止点撕脱2例,采用双排锚钉桥样缝合进行止点重建;胫骨侧止点撕脱1例,采用单排带线锚钉重建止点的方法。所有MCL损伤的患者均未使用限制性假体,术后康复过程中佩戴下肢膝关节保护支具,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检查患者侧方应力情况,并记录手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以及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患者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2%(10/798,95%CI:0.5%~2.0%),10例MCL损伤的患者中无失访病例,随访时间25~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门诊检查伸直位外翻应力均未见松弛,屈膝30°位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松弛(+);患者KSS由术前的74.5分(52~96分)改善为术后的149.8分(124~172分);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78.5°(65°~95°)改善为术后的105.5°(9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最后一次随访无患者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手术。结论对TKA术中出现MCL的损伤应该积极地进行修复,采用牢靠的固定方法可以避免术中更换限制性假体,降低术后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侧韧带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胫骨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治疗严重膝关节内侧损伤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月 闫增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1,共3页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16例膝关节内侧不稳定患者采用胫骨inlay技术重建内侧副韧带,所有患者均随访9~12个月。术后马上进行以预防膝关节僵硬、提高术后主动及被动膝关节活动的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外翻应力试验证实所有患者重建的...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16例膝关节内侧不稳定患者采用胫骨inlay技术重建内侧副韧带,所有患者均随访9~12个月。术后马上进行以预防膝关节僵硬、提高术后主动及被动膝关节活动的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外翻应力试验证实所有患者重建的膝关节均恢复稳定性。膝关节内侧开口恢复[术前(9.8±1.7)mm,术后(0.7±1.2)mm]。膝关节IKDC评分提高[术前(44.2±9.6)分,术后(85.7±8.5)分]。1例(6.3%)患者有15°的屈曲缺陷,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因此认为,应用inlay技术重建内侧副韧带能够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恰当的术后康复护理能够增强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ay技术 膝关节 内侧韧带 重建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副韧带拉花松解在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朱威宏 唐琪 +3 位作者 廖乐乐 李丁 阳洋 陈游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镜手术中,运用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拉花松解技术处理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紧张的内侧半月板后角(posterior horn of medial meniscus,PHMM)撕裂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镜手术中,运用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拉花松解技术处理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紧张的内侧半月板后角(posterior horn of medial meniscus,PHMM)撕裂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32例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紧张的PHMM撕裂患者,均使用MCL拉花松解技术。用18号静脉穿刺针于MCL胫骨止点附近进行松解,同时取膝关节外翻位处理PHMM撕裂。术后第1天、4周、12周分别行外翻应力试验及双膝外翻应力位X线片评估MCL愈合情况。术后1,3,6个月随访,之后每半年随访1次,每次采用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Lysholm,Tegner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患侧膝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36(平均28)个月。无1例MCL撕裂、股骨骨折、关节软骨损伤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双膝外翻应力位X线片内侧关节间隙测量:术后第1天健侧为(4.3±1.3)mm,患侧为(6.6±1.6)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健侧为(4.2±1.5)mm,患侧为(5.5±1.2)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健侧为(4.3±1.4)mm,患侧为(4.8±1.5)m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术前4.5±1.5,最终随访为1.7±1.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1,P<0.05);Lysholm评分术前为52.3±5.8,最终随访为93.2±6.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53,P<0.05);Tegner评分术前为4.1±1.1,最终随访为5.5±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2,P<0.05);IKDC主观评分术前为54.5±6.2,最终随访为93.8±4.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53,P<0.05)。结论:MCL拉花松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紧张的PHMM撕裂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损伤 内侧间室 内侧韧带松解 拉花技术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功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海鹏 王友 +1 位作者 容可 钟砚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内侧副韧带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膝关节韧带用金属丝标记,止点采用钻孔标记,行CT扫描,应用Mimics、Geomagic和Ansy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膝关节5个不同的... 目的通过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内侧副韧带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膝关节韧带用金属丝标记,止点采用钻孔标记,行CT扫描,应用Mimics、Geomagic和Ansy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膝关节5个不同的屈曲角度下模拟膝关节的前后平移、外翻和内外旋运动。结果膝关节在屈曲0°、30°6、0°、90°和120°时,MCL的应力为4.84、3.55、2.17、1.26和0 MPa;膝关节在5个角度下向前平移时,MCL的应力为7.22、5.78、4.07、2.84和1.4 MPa;向后平移时,应力为8.14、6.454、.19、2.92和1.6 MPa;内旋时,应力为6.815、.233、.292、.25和0.97 MPa;外旋时,应力为6.285、.003、.342、.21和0.82 MPa;外翻时,应力为11.00、9.55、7.25、5.94和3.11 MPa。结论通过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膝关节前后移、外翻和内外旋各动作,可以有效地分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韧带 有限元分析 CT扫描 应力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与内侧副韧带粘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朴成东 李鹏 马洪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了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粘弹性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依据。方法对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 目的研究了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粘弹性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依据。方法对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和拟合曲线。结论内侧副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内侧韧带 应力松弛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治疗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杭州 王岩峰 +3 位作者 梁庆威 尤福利 刘向南 闫增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后采用限制性关节假体或非限制性关节假体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膝关节置换术中发生医源性MCL损伤病例19例。术中对MCL损伤均予以缝合修补。术中采...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后采用限制性关节假体或非限制性关节假体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膝关节置换术中发生医源性MCL损伤病例19例。术中对MCL损伤均予以缝合修补。术中采用更换限制性膝关节假体者8例(LCCK组),采用术前计划的假体类型不变者11例(LPS组)。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2组有无差异。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5年。结果在末次随访中(60个月),LCCK组膝关节KSS评分为87.4分,而LPS组为93.3分。11例采用非限制性膝关节假体的患者没有因为膝关节不稳定而翻修;2例采用限制性假体的患者因为关节松动而进行了翻修手术。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发生MCL损伤往往需要修复MCL,膝关节假体类型可能不需要更换为限制性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内侧韧带损伤 限制性膝关节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后内侧副韧带形态及功能的高频超声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凌 刘延青 +4 位作者 崔立刚 孟颖 田华 张克 王金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内侧副韧带进行扫查,探讨超声评估内侧副韧带形态及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38例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A组)和22例明确内侧副韧带损伤而使用限制性垫片的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B组)为研...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内侧副韧带进行扫查,探讨超声评估内侧副韧带形态及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38例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A组)和22例明确内侧副韧带损伤而使用限制性垫片的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B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内侧副韧带长轴切面高频超声扫查,依次测量距离关节截骨面约1 cm处股骨端及胫骨端内侧副韧带的厚度,比较两组间韧带厚度的差异。随后进行外翻应力动态观察,测量股骨侧假体金属部分与垫片之间的间隙,比较两组间隙的分布及构成比。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假体及内侧副韧带。两种术式后的内侧副韧带纤维结构连续,其中B组胫骨端内侧副韧带厚度为(0.25±0.06)cm,较A组的(0.32±0.14)cm明显变薄(t=2.12,P=0.040);但B组股骨端内侧副韧带厚度[(0.37±0.09)cm]与A组[(0.42±0.12)cm]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P=0.110)。外翻应力条件下扫查,B组患者中11例可以测出股骨侧假体金属部分与垫片之间的间隙,而A组患者中仅1例可测出间隙;B组患者出现间隙的比例较A组明显增高(Fisher确切检验,P=0.000)。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及内侧副韧带,术中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可以愈合但是厚度明显变薄。外翻应力条件下,根据假体与垫片之间的间隙可以评价关节置换术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韧带 高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副韧带松解技术在内侧室狭窄的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明 张春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由于退变或先天发育等因素使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关节镜下对发生在该部位的病损进行检查及手术时视野受限,操作空间狭小,容易发生漏诊及医源性损伤。内侧副韧带松解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通过对内侧副韧带部分纤维松解,可... 由于退变或先天发育等因素使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关节镜下对发生在该部位的病损进行检查及手术时视野受限,操作空间狭小,容易发生漏诊及医源性损伤。内侧副韧带松解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通过对内侧副韧带部分纤维松解,可以有效扩大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避免医源性软骨损伤及漏诊的风险,是解决膝关节内侧室狭窄时关节镜检查、镜下操作难题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内侧韧带 半月板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附3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跃林 田得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8-151,共4页
本组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病人30例。其中陈旧性断裂5例。受伤机转主要为膝关节屈曲外翻外旋伤。损伤程度均为Ⅲ度,即内侧副韧带浅深层完全断裂,部分病例内侧关节囊同时撕裂。手术方法依韧带断裂部位不同而异。上止点及中间部... 本组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病人30例。其中陈旧性断裂5例。受伤机转主要为膝关节屈曲外翻外旋伤。损伤程度均为Ⅲ度,即内侧副韧带浅深层完全断裂,部分病例内侧关节囊同时撕裂。手术方法依韧带断裂部位不同而异。上止点及中间部断裂采用先重叠缝合断裂韧带,同时取股薄肌或半腱肌肌腱加强。下止点断裂修复方法有3种,其中以凿骨隧道方法较好。术后用石膏托将膝关节固定于屈曲30°位,4周后换用膝关节活动支具继续固定4周(仅允许膝关节在30°-60°范围内屈伸活动),同时开始逐步负重行走和进行康复训练。术后8周去除支具。术后3-6个月恢复专项训练有20例。作者认为: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应早期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妥善固定,后期积极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韧带断裂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薄层断面与MRI解剖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伟 杨柳 +11 位作者 唐康来 文亚名 张绍祥 陆明 丁仕义 王健 张恩全 谢兵 张永克 何强 王成波 王祥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0期912-914,共3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薄层断面表现及其正常和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分析内侧副韧带薄层断面标本解剖特点,对120例正常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25例损伤病例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薄层断面清晰显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解剖特点,MRI与薄... 目的研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薄层断面表现及其正常和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分析内侧副韧带薄层断面标本解剖特点,对120例正常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25例损伤病例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薄层断面清晰显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解剖特点,MRI与薄层断面具有很好对应性。MRI能够对内侧副韧带损伤进行准确分级。结论薄层断面与MRI能够清晰显示内侧副韧带的解剖学特点。横轴位MRI分级评价对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内侧韧带 损伤 关节 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内侧副韧带浅层松解(Pie-crust技术)对增大内侧关节间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关阳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1-426,共6页
目的:评估膝关节镜下内侧副韧带浅层松解(Pie-crust技术)对增大内侧关节间隙的有效性及过筛选,最终有3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7±9.2岁(20~55岁)。所有患者经关节镜探查确认膝关节内侧间隙狭窄,遂行关... 目的:评估膝关节镜下内侧副韧带浅层松解(Pie-crust技术)对增大内侧关节间隙的有效性及过筛选,最终有3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7±9.2岁(20~55岁)。所有患者经关节镜探查确认膝关节内侧间隙狭窄,遂行关节镜下内侧副韧带浅层松解(Pie-crust技术)增大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均评估患者主观症状,同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及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此外,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屈膝30度位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及Telos应力像评估膝关节内侧稳定性。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32.2±3.2个月(24~38个月)。松解术前,所有患者股骨内髁最低点至胫骨内侧平台垂直距离平均为3.7±0.5 mm(3~4 mm)。松解术后,该距离增大至平均6.9±0.4 mm(6~8 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膝关节内侧间隙压痛均为阳性,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内侧间隙压痛均转为阴性。所有患者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术分术前平均为3.8±0.4分(3~5分),术后平均为6.2±0.4分(5~8分)(P<0.05)。此外,31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外翻应力试验1度阳性,但未诉主观不稳感。所有患者术前Telos外翻应力像侧-侧差mm(1.2~2.4 mm),术后相比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内侧副韧带浅层组织松解(Pie-crust技术)处理内侧半月板损伤,可以显著改善视野、有效扩大操作空间,术后患者无膝关节外翻不稳定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内侧半月板损伤 内侧韧带松解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部交叉韧带与侧副韧带损伤X线平片拍摄方法
20
作者 张维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8期804-804,共1页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 韧带 损伤 X线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