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巨噬细胞极化及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维伊 钟山亮 +3 位作者 闫林萍 庞吉 朱淼琳 赵建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和浸润,及其对于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卵巢癌细胞系A2780和SKOV3与THP-1来源巨噬细胞,在体外构建共培养模型,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 目的探讨卵巢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和浸润,及其对于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卵巢癌细胞系A2780和SKOV3与THP-1来源巨噬细胞,在体外构建共培养模型,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培养基中M-CSF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比例。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2种卵巢癌细胞系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卵巢癌(52例)及同期卵巢良性肿瘤(18例)石蜡组织切片中M-CSF、CD68^+、CD163^+和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M-CSF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2780和SKOV3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其上清中M-CSF浓度明显高于2种癌细胞单独培养组(t分别为14.315、12.338,P均<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升高的M-CSF来源于共培养后卵巢癌细胞的分泌(t分别为29.915、36.826,P均<0.01)。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在A2780和SKOV3共培养组的极化比例分别为(6.14±0.50)%和(7.32±0.67)%,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组(1.8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289、12.711,P均<0.01)。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2种卵巢癌细胞共培养后其侵袭能力增强(24.00±4.81 vs 75.20±6.42,t=11.058;18.40±2.31 vs 61.60±9.66,t=7.537,P均<0.01)。卵巢癌组织中M-CSF的表达与CD68^+、CD163^+阳性细胞数正相关且均高于对照组(r分别为0.690、0.596,P均<0.01),而E-cad阳性表达则与之呈负相关且低于对照组(r=-0.566,P<0.01)。M-CSF表达在不同肿瘤FIGO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240、6.612、4.544,P均<0.05)。结论卵巢癌微环境中M-CSF的表达升高诱导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和浸润,进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极化 M2细胞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2型细胞因子、M-CSF、BA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俊生 刘晓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2期4059-4062,共4页
目的研究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封闭抗体(BA)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被明确诊断为URSA的1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未发... 目的研究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封闭抗体(BA)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被明确诊断为URSA的1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未发生过自然流产的150例早期正常妊娠患者作为正常妊娠组,选取正常孕龄期150例未孕妇女作为正常未孕组。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观察组免疫治疗前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未孕组的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ɑ)、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和BA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CSF,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治疗前,观察组IL-2、IFN-γ、TNF-ɑ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未孕组,IL-4、IL-6、IL-10、M-CSF水平和BA阳性率低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正常妊娠组IL-2、IFN-γ、TNF-ɑ的水平低于正常未孕组,IL-4、IL-6、IL-10、M-CSF水平高于正常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正常妊娠组和正常未孕组B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免疫治疗后,观察组中可正常妊娠的患者IL-2、IFN-γ、TNF-ɑ的水平低于治疗前,IL-4、IL-6、IL-10、M-CSF水平和BA阳性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仍发生URSA的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M-CSF、BA水平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h1/Th2型细胞因子、M-CSF、BA与复发性流产(RSA)密切相关,通过联合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M-CSF和BA的水平对URSA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TH1/TH2细胞因子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封闭抗体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SF及其剪切体对淋巴细胞白血病Ram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马翠花 种靖慧 +3 位作者 廖金凤 林永敏 卫佳 郑国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M-CSF)及其剪切体(mM-CSF-Δ)对淋巴细胞白血病Ram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Overlap PCR法构建带有m M-CSF的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mM-CSF,再进一步构建胞内区截短30个氨基酸的表达质粒p TA... 目的探讨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M-CSF)及其剪切体(mM-CSF-Δ)对淋巴细胞白血病Ram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Overlap PCR法构建带有m M-CSF的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mM-CSF,再进一步构建胞内区截短30个氨基酸的表达质粒p TARGET-m M-CSF-Δ,并进行PCR及DNA双向测序鉴定。将空载体p TARGET、p TARGET-mM-CSF、pTARGET-mM-CSF-Δ质粒分别转染Ramos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并用RT-PCR、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成功构建了m M-CSF和m M-CSF-Δ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稳定转染细胞株Ramos-V、Ramos-M和Ramos-Δ。Ramos-M、Ramos-Δ、Ramos-V细胞增殖能力的OD值分别为0.413±0.014、0.384±0.019、0.463±0.037,Ramos-M细胞与Ramos-Δ细胞比较,Ramos-M、Ramos-Δ细胞分别与Ramos-V细胞比较,P<0.05或<0.01。Ramos-M、Ramos-Δ、Ramos-V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分别为41.54%±1.22%、45.60%±1.09%、39.20%±1.53%,Ramos-M细胞与Ramos-Δ细胞比较,Ramos-M、Ramos-Δ细胞分别与Ramos-V细胞比较,P<0.05或<0.01。结论 mM-CSF、mM-CSF-Δ均能抑制淋巴细胞白血病Ramos细胞增殖,且后者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Ramos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剪切体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伟 李继俊 +1 位作者 陈子江 李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6期1-3,共3页
目的 提高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方法 将机械法获取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 <30岁者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明显高于 >3... 目的 提高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方法 将机械法获取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 <30岁者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明显高于 >30岁者 (P<0 .0 5 ) ;观察组上清液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EGF、VEGF和GM- CSF可提高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成熟 绒毛 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联合重组腺病毒对喉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晓红 韩德民 +9 位作者 马丽晶 邢虎 王琪 黄志刚 房居高 张伟 王鸿 范尔钟 邱兆华 吴祖泽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多基因(抑癌蛋白:p53,免疫共刺激分子:B7–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BB-102)对喉鳞癌原代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和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 目的探讨携带多基因(抑癌蛋白:p53,免疫共刺激分子:B7–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BB-102)对喉鳞癌原代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和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多基因联合(p53,GM-CSF,B7-1)重组的复制缺陷腺病毒BB–102,在体外感染两株喉鳞癌细胞系(LSC-1及L-17),采用免疫组化,流氏细胞术,ELISA等检测目的基因编码蛋白效率,用MTT法观察其对喉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三种目的基因在喉癌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B7-1从平均1.34%提高到57%;GM-CSF在转染后24小时即开始升高,持续两天后低水平维持在一周时间;p53蛋白表达明显,但当50pfu/细胞的相同浓度转染时,其表达效率没有Ad-p53高。BB-102和Ad-p53分别对肿瘤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B-102感染喉癌细胞,目的基因都能有效表达,喉癌原代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感染滴度相同时,单基因腺病毒Ad-p53感染的肿瘤细胞p53蛋白表达丰度比BB-102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因 细胞生长 重组腺病毒 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BB-102 复制缺陷腺病毒 免疫共刺激分子 p53蛋白表达 Factor 基因编码蛋白 生长抑制作用 喉癌细胞 肿瘤细胞生长 AD-P53 表达效率 目的基因 鳞癌细胞 流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M-CSF、HCY、GMP-140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殷建明 罗陆一 +1 位作者 张大创 李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膻中、心俞二穴交替贴敷通心贴,每穴贴敷12h/次,1次/d,治疗3周;... 目的观察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膻中、心俞二穴交替贴敷通心贴,每穴贴敷12h/次,1次/d,治疗3周;对照组39例,采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次2粒(22.5mg/粒),3次/d,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M-CSF、HCY、GMP-14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贴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HCY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通心贴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半胱氨酸 血小板α颗粒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GM-CS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FnBPB共表达质粒的构建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范鑫 郝永清 +1 位作者 张爱荣 陈晓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82,共4页
采用PCR方法对牛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B的D区进行特异性的扩增,并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GM-CSF-FnBPB串联基因,构建了克隆质粒pMD19-GM-CSF-FnBPB。利用表达载体pET-32a(+)对该融合基因片段进行原核表... 采用PCR方法对牛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B的D区进行特异性的扩增,并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GM-CSF-FnBPB串联基因,构建了克隆质粒pMD19-GM-CSF-FnBPB。利用表达载体pET-32a(+)对该融合基因片段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1mmol/L IPTG诱导浓度下,在39ku处出现了与目的蛋白一致的外源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反应原性,进而证明该融合基因成功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纤连素结合蛋白B 重叠延伸PCR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hVEGF121/βhCG与mGM-CSF/βhCG联合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井亮亮 苗梓韬 +4 位作者 李曼曼 叶佳 金亮 曹荣月 龙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探讨m GM-CSF/βh CG(GC)和h VEGF121/βh CG(VC)两种融合蛋白联用对C57BL/6J小鼠RM-1前列腺癌和B16F10黑色素瘤的抑制效果,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含有p ET-28a-m GM-CSF-X10-βh CGCTP37和p ET-28a-VEGF-M2-X10-βh C... 探讨m GM-CSF/βh CG(GC)和h VEGF121/βh CG(VC)两种融合蛋白联用对C57BL/6J小鼠RM-1前列腺癌和B16F10黑色素瘤的抑制效果,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含有p ET-28a-m GM-CSF-X10-βh CGCTP37和p ET-28a-VEGF-M2-X10-βh CG-CTP37的两个重组菌进行乳糖诱导表达,分离纯化融合蛋白。将两种蛋白制备抗肿瘤蛋白疫苗(VC蛋白疫苗和GC蛋白疫苗),并将两蛋白混合制备联合蛋白疫苗(VGC蛋白疫苗),免疫C57BL/6J接瘤小鼠,测量瘤块生长状态;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以及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ELISA检测小鼠体内细胞因子IFN-γ和抗h VEGF抗体浓度。结果发现,在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小鼠移植瘤模型中,与生理盐水NS组相比,各实验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GC组抗肿瘤效果优于GC组和VC组(P<0.01),且对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的抑瘤率分别达到(41.7±0.83)%和(46.4±1.27)%。由此可见,VC和GC两种蛋白联合后,通过发挥抗肿瘤免疫和抗肿瘤血管生成双重作用,高效地抑制了RM-1前列腺癌和B16F10黑色素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 鼠源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 前列腺癌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显微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立冲 李民 +2 位作者 尹春风 王圣 高贵昆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血肿清除率;术后4周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治疗后15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格拉斯哥预估评分(GO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记录术后30 d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2.9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血肿清除率升高(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CAM-1、GM-CSF、RBP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GO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术较去骨瓣减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血清ICAM-1、GM-CSF、RBP4水平,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显微术 去骨瓣减压术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视黄醇结合蛋白4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