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法生产饮用水过程中纳滤膜生物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甜甜 黄丹 +2 位作者 班允赫 刘蕊 张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2,共3页
研究了在地表水生产饮用水过程中纳滤膜上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其纳滤膜在不同过滤时间的主要污染生物种类。通过对膜的水通量、进出水的水质变化等条件进行膜污染的研究,其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生物去除效率很高;通... 研究了在地表水生产饮用水过程中纳滤膜上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其纳滤膜在不同过滤时间的主要污染生物种类。通过对膜的水通量、进出水的水质变化等条件进行膜污染的研究,其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生物去除效率很高;通过对提取不同时期污膜上微生物DNA进行PCR-DGGE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发现,在污染的纳滤膜上,变形菌纲、杆菌属的细菌则成为了优势细菌。研究为减轻膜生物污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污染 生物 纳滤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膜生物污染的生物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沈昊 郭晓燕 +1 位作者 柴萍 黎岭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8,共7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其具有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剩余污泥少、运行控制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然而,膜生物污染是制约MBR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些研究者已尝试多种方法控制膜的生物污染,但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其中,... 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其具有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剩余污泥少、运行控制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然而,膜生物污染是制约MBR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些研究者已尝试多种方法控制膜的生物污染,但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其中,通过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来控制膜生物污染的生物控制策略,正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了生物污染的形成过程,总结了传统物理化学控制方法的缺点,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膜生物污染的生物控制方法研究进展,包括酶降解法、群体感应抑制法、能量解耦法、一氧化氮诱导法、噬菌体法和D-氨基酸法。最后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生物控制方法未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污染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的生物污染控制及其抑菌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熊军 黄肖容 隋贤栋 《陶瓷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陶瓷膜因其具有耐高温高压、耐腐蚀、耐有机溶剂、膜通量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水处理、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以及环保等领域。但陶瓷膜的污染尤其是生物污染成为制约其实际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陶瓷膜的抑菌改性... 陶瓷膜因其具有耐高温高压、耐腐蚀、耐有机溶剂、膜通量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水处理、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以及环保等领域。但陶瓷膜的污染尤其是生物污染成为制约其实际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陶瓷膜的抑菌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论述了陶瓷膜生物污染过程及其控制方法,介绍了常见的无机抑菌材料和目前抑菌陶瓷膜的相关研究现状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膜生物污染控制 抑菌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兰素改性超滤膜的制备及抗生物污染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冰倩 陈新语 +4 位作者 耿茹 王丹妮 周向同 吴智仁 韦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45-3553,共9页
采用群体感应抑制剂香兰素对聚丙烯腈超滤膜进行改性,制备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水处理膜;对改性膜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组分、亲水性、表面电荷和透水性进行系统表征;以大肠杆菌为代表菌种考察香兰素对菌落生长的影响,检测香兰素改性对膜... 采用群体感应抑制剂香兰素对聚丙烯腈超滤膜进行改性,制备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水处理膜;对改性膜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组分、亲水性、表面电荷和透水性进行系统表征;以大肠杆菌为代表菌种考察香兰素对菌落生长的影响,检测香兰素改性对膜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效果;采用生物反应器出水为料液测试香兰素改性膜的抗生物污染性能.结果表明,香兰素对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香兰素改性的膜表面大肠杆菌初始粘附和繁殖较未改性膜减缓,在菌液中培养48h后未形成完整的生物膜.膜污染过滤实验进一步表明,香兰素改性膜可减少15.6%的水通量下降,膜表面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含量减少15.9%,抗生物污染性能有效提高.改性膜可减少系统中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分子的积累,抑制料液中优势菌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在膜表面参与形成生物膜,从而影响生物膜的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污染 群体感应抑制 香兰素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PA RO复合膜材料接枝APD/TOB抗菌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汪心雨 胡淑恒 +2 位作者 许子牧 兰彦 程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6-784,共9页
文章采用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技术,在芳香聚酰胺(PA)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复合膜表面接枝了3-氨基-1,2-丙二醇(APD)和妥布霉素(TOB),制备了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改性膜(PA x)。随着TOB质量浓度的增加,改性膜对大肠杆菌(E.coli)... 文章采用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技术,在芳香聚酰胺(PA)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复合膜表面接枝了3-氨基-1,2-丙二醇(APD)和妥布霉素(TOB),制备了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改性膜(PA x)。随着TOB质量浓度的增加,改性膜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扩散杀菌、接触杀菌和抑制微生物膜形成能力都有明显提升。当TOB质量浓度为10 g/L时,PA 10改性膜对E.coli的抑菌圈(zone of inhibition,ZOI)最大可达10.4 mm,对S.aureus的ZOI最大可达20.0 mm。此外,PA 10改性膜对2种细菌的接触杀菌率均超过99.0%,抑制生物膜形成率分别为67.4%和85.3%。该等离子体方法和改性膜的抗菌机制为RO膜表面改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 膜生物污染 等离子体改性 3-氨基-1 2-丙二醇(APD) 妥布霉素(TO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在反渗透膜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黄万抚 李睿涵 +1 位作者 黄李金鸿 李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0,15,共5页
膜生物污染问题一直是限制反渗透分离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生物污染性反渗透膜的制备成为膜领域的研究重点。两性离子聚合物由于独特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抗蛋白质吸附反渗透膜的理想材料之一。就两性... 膜生物污染问题一直是限制反渗透分离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生物污染性反渗透膜的制备成为膜领域的研究重点。两性离子聚合物由于独特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抗蛋白质吸附反渗透膜的理想材料之一。就两性离子聚合物的抗蛋白质吸附机理及其在反渗透膜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两性离子聚合物直接引入反渗透表面,以及与纳米粒子联用引入反渗透膜表面两种手段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两性离子聚合物在反渗透膜领域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污染 两性离子聚合物 生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