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滑舌鳎膜孕激素受体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史宝 李晓晓 +4 位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王珊珊 刘芝亮 王妍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7,共7页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首次获得全长为1319bp的半滑舌鳎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cDNA序列;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mPRα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存在7个跨膜区域。使用MEGA4.0临位相联法和ClustalX方法对mP...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首次获得全长为1319bp的半滑舌鳎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cDNA序列;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mPRα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存在7个跨膜区域。使用MEGA4.0临位相联法和ClustalX方法对mPRα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和序列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半滑舌鳎mPRα与漠斑牙鲆、大西洋绒须石首鱼以及青鳉等鱼类的mPRα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较高,分别为94%、93%和90%;而与高等哺乳动物人和牛相似性均为53%,亲缘关系较远。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mPRαmRNA在性成熟雌性半滑舌鳎不同组织的表达,结果表明,mPRαmRNA组织表达具有广泛性,但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脑、肾、脾和卵巢等组织表达丰富,在肝、胃和肌肉组织表达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膜孕激素受体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新型膜孕激素受体基因(mPRL)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宝 柳学周 +3 位作者 徐涛 李晓妮 徐永江 张金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7,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人工育苗技术的水平,对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mPR-like,mPRL)基因的表达特征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PRL mRNA在卵子形成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发现半滑舌鳎mPRL m... 为进一步提高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人工育苗技术的水平,对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mPR-like,mPRL)基因的表达特征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PRL mRNA在卵子形成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发现半滑舌鳎mPRL mRNA相对表达量的最高值出现在性成熟阶段卵巢的Ⅴ时相卵母细胞。原位杂交分析mPRL mRNA在繁殖相关组织的细胞学定位,发现mPRL mRNA分布在半滑舌鳎性成熟阶段卵巢的卵母细胞膜上;在脑的神经元和垂体内分散的细胞中,mPRL mRNA阳性信号较强。制备半滑舌鳎mPRL的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半滑舌鳎mPRL蛋白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发现mPRL蛋白的表达量在卵巢、脑、垂体中相对较高,在肝脏、头肾、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半滑舌鳎mPRL蛋白在卵巢、脑和垂体的细胞学定位与mPRL mRNA定位一致。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促性腺激素调控下半滑舌鳎不同时相卵母细胞mPRL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促性腺激素对半滑舌鳎卵母细胞中mPRL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都有一定的上调作用,特别是对Ⅴ时相卵母细胞中mPRL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提升明显;发现表达量与促性腺激素调控作用具有剂量依存关系。半滑舌鳎mPRL在繁殖相关组织的表达特征表明其通过脑–垂体–卵巢轴参与繁殖调控,同时也揭示了mPRL介导卵母细胞成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新型膜孕激素受体 卵母细胞成熟 MRNA表达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孕激素受体(mPRα)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妮 柳学周 +2 位作者 史宝 徐永江 张金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雌性性成熟不同时期、不同时相卵母细胞中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表达,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促性腺激素(HCG)对成熟期半滑舌鳎卵母细胞mPRα表...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雌性性成熟不同时期、不同时相卵母细胞中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表达,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促性腺激素(HCG)对成熟期半滑舌鳎卵母细胞mPRα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雌性性成熟半滑舌鳎mPRα mRNA和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对半滑舌鳎性成熟不同时期、不同时相卵母细胞中mPRα mRNA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成熟时期半滑舌鳎Ⅴ时相卵母细胞的mPRα mRNA表达量最高。HCG对成熟期半滑舌鳎卵母细胞mPRα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 IU/ml HCG比10 IU/ml HCG对成熟时期半滑舌鳎卵母细胞mPRα mRNA和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证明mPRα介导孕激素参与了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对mPRα组织表达的定量和定位研究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半滑舌鳎的卵巢、垂体、脑、头肾、肾、肝脏组织中均有mPRα蛋白表达,且在脑、垂体和卵巢中表达量较高,表明mPRα在不同组织中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且在内分泌相关组织如脑、垂体和卵巢中的作用更明显。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PRα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定位在卵母细胞膜上,且在其他组织的外周和管腔结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PRα在膜上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孕激素受体 半滑舌鳎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TING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成熟雌性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新型膜孕激素受体(mPRL)的定性定量表达分析
4
作者 史宝 柳学周 +3 位作者 徐涛 李晓妮 徐永江 张金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4,共7页
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繁殖周期,新型膜孕激素受体基因(mPR-Like,mPRL)在脑–垂体–性腺轴的表达变化规律与性腺发育成熟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牙鲆mPRL作用机制,本研究对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应用实时定量PCR... 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繁殖周期,新型膜孕激素受体基因(mPR-Like,mPRL)在脑–垂体–性腺轴的表达变化规律与性腺发育成熟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牙鲆mPRL作用机制,本研究对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PRL mRNA在卵子形成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发现牙鲆mPRL mRNA相对表达量的最高值出现在性成熟阶段卵巢的Ⅴ时相卵母细胞。原位杂交分析mPRL mRNA在繁殖相关组织中的细胞学定位,发现mPRL mRNA主要分布在牙鲆性成熟阶段卵巢的卵母细胞膜上;在脑组织的神经元附近区域mPRL mRNA阳性信号也较强。制备牙鲆mPRL的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牙鲆mPRL蛋白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发现mPRL蛋白表达量在卵巢和脑组织中相对较高,在肝脏、头肾、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鲆mPRL蛋白在卵巢和脑组织的细胞学定位与mPRL mRNA定位一致。牙鲆mPRL在繁殖相关组织的表达特征说明其参与卵母细胞成熟的过程,并通过内分泌方式参与牙鲆的繁殖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新型膜孕激素受体 MRNA表达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膜受体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纪术峰 吴爱国 杨华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检测60例乳腺癌PGRMC1的表达,并评价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化疗敏感性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乳腺... 目的探讨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检测60例乳腺癌PGRMC1的表达,并评价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化疗敏感性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乳腺癌组织PGRMC1表达阳性37例,阴性23例。PGRMC1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P=0.004)、肿瘤大小(P=0.03)和临床分期(P=0.039)密切相关;与年龄(P=0.196)和肿瘤病理分级(P=0.526)无关。PGRMC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Log-rank=15.638;P=0.0001)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4.443;P=0.035)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GRMC1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子(P=0.002)。结论 PGRMC1的表达乳腺癌随转移和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强,可能是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孕激素受体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在乳腺癌发生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颖 阮祥燕 +2 位作者 田玄玄 张俊丽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96-500,共5页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现在对于相关标志物及治疗靶位点的研究非常重要。妇女健康启动项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研究10年随访结果,单一雌激素治疗组妇女的乳腺癌风险没有增加,反而有降低,雌孕激素联合治...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现在对于相关标志物及治疗靶位点的研究非常重要。妇女健康启动项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研究10年随访结果,单一雌激素治疗组妇女的乳腺癌风险没有增加,反而有降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乳腺癌风险增高。此结果表明,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中孕激素对乳腺癌风险具有负面影响,许多体外研究发现某些合成孕激素对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s,PGRMC1)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促增生作用。那么,WHI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治疗组乳腺癌风险的增加是否可以用PGRMC1来解释?是否PGRMC1可以作为HRT乳腺癌易感者的潜在标志物?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受体组分1 乳腺癌 孕激素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促进雌孕激素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生的研究——雌二醇与周期序贯及连续联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雪 阮祥燕 +3 位作者 谷牧青 蔡桂举 赵越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研究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对激素诱导的乳腺癌细胞的促增生作用,采用单用雌二醇(estradiol,E2)/周期序贯(sequential combination)/连续联合(continuous combination)不同的治疗... 目的研究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对激素诱导的乳腺癌细胞的促增生作用,采用单用雌二醇(estradiol,E2)/周期序贯(sequential combination)/连续联合(continuous combination)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47D稳定转染后,对转染空质粒(T47D-HA-vector)或转染PGRMC1(T47D-HA-PGRMC1)的T47D乳腺癌细胞系,分别用E2(0. 1、0. 01、0. 001 nmol/L),或周期序贯/连续联合方案刺激6 d后,采用CCK-2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生。结果单用E2(0. 1、0. 01、0. 001 nmol/L),T47D-HA-vector细胞未出现明显增生(P> 0. 05),T47D-HA-PGRMC1在E2浓度为0. 1 nmol/L时与对照组(56%,P <0. 05)及与T47D-HA-vector(36%,P <0. 05)比均出现明显增加的细胞增生;周期序贯方案,T47D-HA-PGRMC1在E2/炔诺酮(norethisterone,NET)(E2=0. 001 nmol/L)刺激时与对照组(82%,P <0. 05)及与T47D-HA-vector(63%,P <0. 05)比均显著地促进细胞增生。T47D-HA-vector在E2/NET(E2=0. 1nmol/L)刺激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促进细胞增生(37%,P <0. 05),T47D-HA-PGRMC1在E2/屈螺酮(drospirenone,DRSP)或E2/NET(E2=0. 1 nmol/L)刺激时与对照组(105%,170%,P <0. 05)及与T47D-HA-vector(84%,133%,P <0. 05)比均显著地促进细胞增生;采用连续联合方案时,T47D-HA-PGRMC1在E2/DRSP或E2/NET(E2=0. 001 nmol/L)刺激时与对照组(77%,158%,P <0. 05)及与T47D-HA-vector(60%,136%,P <0. 05)比均显著地促进细胞增生。T47D-HA-vector在E2/NET(E2=0. 1nmol/L)刺激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促进细胞增生(44%,P <0. 05),T47D-HA-PGRMC1在E2/DRSP或E2/NET(E2=0. 1 nmol/L)刺激时与对照组(129%,174%,P <0. 05)及与T47D-HA-vector(97%,131%,P <0. 05)比均显著地促进细胞增生。结论PGRMC1能够明显促进周期序贯/连续联合方案诱导的乳腺癌增生,与周期序贯方案相比,连续联合方案对T47D增生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孕激素受体组分1 周期序贯方案 连续联合方案 乳腺癌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在乳腺癌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颖 阮祥燕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3-587,共5页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但目前为止关于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唯一一项全球大型安慰剂对照研究,妇女健康启动项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指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乳腺癌风险增高,单一雌激素治疗组妇女...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但目前为止关于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唯一一项全球大型安慰剂对照研究,妇女健康启动项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指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乳腺癌风险增高,单一雌激素治疗组妇女的乳腺癌风险没有增加,反而有降低,说明在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治疗中孕激素对乳腺癌风险具有负面影响。针对此结论开展了很多体外研究,发现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的增生。针对此结论,北美绝经学会官方科学杂志Menopause对此给予特别的编者按:"WHI研究中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妇女乳腺癌风险增加是否可以用PGRMC1的作用来解释?PGRMC1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乳腺癌风险潜在的标志物?PGRMC1高表达者是否可确定为乳腺癌易感者?"本文将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受体组分1 乳腺癌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莫昔芬治疗转染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乳腺癌裸鼠模型对乳腺肿瘤组织Ki-6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凌燕 阮祥燕 +2 位作者 蔡桂举 谷牧青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转染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乳腺癌模型MCF-7乳腺肿瘤组织增生指数Ki-67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培养、孵育及传代后转染含...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转染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乳腺癌模型MCF-7乳腺肿瘤组织增生指数Ki-67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培养、孵育及传代后转染含有PGRMC1(MCF-7-HA-PGRMC1)或空质粒(MCF-7-HA-vector),去势小鼠(共48只)包埋雌激素(estradiol,E2)缓释片48 h后,然后分别将以上两种细胞接种至裸鼠,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再分别用安慰剂、黄体酮、他莫昔芬、他莫昔芬联合黄体酮处理,种瘤56 d后实施安乐死,无菌操作下完整摘除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荷瘤体中Ki-67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与单独E2相比,E2+TAM可降低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E2+黄体酮并未促进Ki-67的表达(P>0.05)。与E2相比,E2+黄体酮+TAM组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GRMC1可增加Ki-67表达、加快细胞增生,他莫昔芬治疗后可通过降低Ki-67表达拮抗PGRMC1导致的乳腺肿瘤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莫昔芬 孕激素受体组分1 乳腺癌模型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在绝经后激素治疗中乳腺癌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桂举 阮祥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769-1773,共5页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常见和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女性死亡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相关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已成为研究热点。绝经后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是防治绝经相关症状及绝经相关慢性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有增加乳...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常见和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女性死亡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相关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已成为研究热点。绝经后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是防治绝经相关症状及绝经相关慢性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有增加乳腺癌风险的可能,其机制尚不清楚。妇女健康启动项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研究10年随访结果显示,单一雌激素治疗组妇女的乳腺癌风险没有增加,反而有降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乳腺癌风险增高。前期研究发现某些合成孕激素对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近期研究也发现,血液PGRMC1浓度在乳腺癌患者中升高。PGRMC1如能发展为激素治疗前常规筛查的乳腺癌风险标志物将有重要意义。PGRMC1是否可以作为激素治疗中乳腺癌易感者的潜在标志物,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受体组分1 绝经后激素治疗 乳腺癌 激素 孕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RMC1:绝经激素治疗中乳腺癌风险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11
作者 王月姣 阮祥燕 +4 位作者 谷牧青 魏芸 管煜伟 赵越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9-593,共5页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属于膜相关孕激素受体(membrane-associated progesterone receptor,MAPR)家族,与激素治疗密切相关。前期大量的体外实验、在体动物实验、乳腺癌患者临床组织样...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属于膜相关孕激素受体(membrane-associated progesterone receptor,MAPR)家族,与激素治疗密切相关。前期大量的体外实验、在体动物实验、乳腺癌患者临床组织样本及血液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孕激素(不包括天然孕酮和地屈孕酮)能促进过表达PGRMC1的乳腺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在乳腺癌组织中PGRMC1表达越高则乳腺癌肿瘤分级越高、乳腺癌转移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乳腺癌患者血液中PGRMC1水平与乳腺癌组织中PGRMC1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血液中PGRMC1在预测早期乳腺癌方面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CA153等,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对照研究探索PGRMC1预测乳腺癌风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PGRMC1作为绝经激素替代治疗乳腺癌风险的预测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受体组分1 孕激素受体组分1(PGRMC1) 绝经激素治疗 乳腺癌风险 乳腺癌 激素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受体作为乳腺癌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颖 阮祥燕 +3 位作者 蔡桂举 苏雅洁 李娜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9-485,共7页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现在对于相关标志物及治疗靶位点的研究非常重要。不同亚型乳腺癌其药物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是不同的。例如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现在对于相关标志物及治疗靶位点的研究非常重要。不同亚型乳腺癌其药物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是不同的。例如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均为阴性,完全缺乏可用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预后,其治疗反应也较差。近年来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不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展及预后中的预测作用如何,PGRMC1是否有可能成为新型乳腺癌预后标志物?在本篇综述中,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孕激素受体组分1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对不同PGRMC2表达的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发生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傅优 郑洪 +1 位作者 黄佳佳 陶贵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讨孕激素对不同孕激素受体膜成分2(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2,PGRMC2)表达的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发生机制。方法体外应用不同浓度孕激素对SKOV3(PGRMC2低表达)、HO-8910(PGRMC2高表达)两株卵巢癌细... 目的探讨孕激素对不同孕激素受体膜成分2(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2,PGRMC2)表达的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发生机制。方法体外应用不同浓度孕激素对SKOV3(PGRMC2低表达)、HO-8910(PGRMC2高表达)两株卵巢癌细胞进行干预。每株细胞均分4组:对照组(0μmol/L)、实验组(10、20、40μmol/L)。运用CCK-8法检测SKOV3、HO-8910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SKOV3、HO-8910细胞转移能力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HO-8910细胞的PGRMC2、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孕激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降低,且对HO-8910细胞抑制增殖的作用较SKOV3细胞明显(P<0.05)。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孕激素相同浓度及时间作用下,SKOV3细胞转移能力较HO-8910细胞强,且细胞的转移能力均随着孕激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此外,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HO-8910、SKOV3细胞中实验组的PGRMC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O-8910细胞PGRMC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KOV3细胞(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细胞株各实验组的β-catenin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孕激素可能通过PGRMC2介导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影响卵巢癌SKOV3、HO-8910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孕激素 孕激素受体成分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对弓形虫入侵细胞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王生辉 龚海燕 +7 位作者 孙天聪 米荣升 黄燕 阿曼古丽·斯拉依 张艳 贾海燕 赵权 陈兆国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3,共8页
当前,流浪猫狗已成为公共卫生的一大隐患:它们携带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种类繁多,其中弓形虫尤为突出,极易传染给人类。为了解人用避孕药左炔诺孕酮(LNG)对犬猫携带和传播弓形虫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LNG作用于弓形虫来分析其对弓形虫... 当前,流浪猫狗已成为公共卫生的一大隐患:它们携带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种类繁多,其中弓形虫尤为突出,极易传染给人类。为了解人用避孕药左炔诺孕酮(LNG)对犬猫携带和传播弓形虫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LNG作用于弓形虫来分析其对弓形虫入侵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LNG对弓形虫孕激素受体膜组分(PGRMC)、微线体蛋白3(MIC3)、棒状体蛋白5(ROP5)编码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LNG在体外可抑制弓形虫入侵HFF细胞,且随着LNG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LNG可促进弓形虫的pgrmc基因的转录,同时下调MIC3和ROP5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提示LNG可能通过抑制入侵相关蛋白MIC3和ROP5的表达而阻碍弓形虫的入侵。研究结果为LNG在犬猫中的潜在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弓形虫 入侵 孕激素受体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σ-2受体对神经精神疾病影响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吴艳琴 江沛 +3 位作者 谭亲友 徐萍 李焕德 蔡骅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中枢σ-2受体可能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型σ-2受体选择性配体的问世,其神经生物学相关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最新研究发现,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可... 中枢σ-2受体可能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型σ-2受体选择性配体的问世,其神经生物学相关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最新研究发现,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可能是σ-2受体的一部分,这为σ-2受体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因此,本文就σ-2受体在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功能,以及σ-2受体对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σ-2受体 孕激素受体组分1 神经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RMC1介导的肝癌细胞自噬降低^(125)I粒子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平平 王琛禹 +4 位作者 肖云华 何闯 熊俊儒 邓良余 黄学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5-1023,共9页
目的 探究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介导的自噬对^(125)I粒子照射肝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肝癌细胞Huh7和LM3分别暴露于不同剂量(0、2、4、6、8 Gy)的^(125)I粒子,利用透射电镜观... 目的 探究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介导的自噬对^(125)I粒子照射肝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肝癌细胞Huh7和LM3分别暴露于不同剂量(0、2、4、6、8 Gy)的^(125)I粒子,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情况。使用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 CQ)、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a)和PGRMC1抑制剂AG-205验证PGRMC1介导的自噬在肝癌细胞对^(125)I粒子照射敏感性中的作用。利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GRMC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Ⅰ,LC3-Ⅰ)、LC3-Ⅱ和p62相对表达量。结果 不同剂量^(125)I粒子照射后Huh7和LM3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与0 Gy组相比,6 Gy组Huh7和LM3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增加(P<0.01),p62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6 Gy组相比,6 Gy+CQ组Huh7和LM3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数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而6 Gy+Rapa组上述结果则相反。与6 Gy组相比,6 Gy+AG205组Huh7和LM3细胞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P<0.05),p62表达显著上调(P<0.05),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数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而6 Gy+PGRMC1组上述结果则相反。结论^(125)I粒子照射诱导的PGRMC1升高可促进细胞自噬,从而增加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减少肝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孕激素受体组分1 辐射敏感性 ^(125)I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石鲷mPRα基因的cDNA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宝 柳学周 +3 位作者 陈圣毅 徐永江 臧坤 李晓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2-650,共9页
采用同源性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首次获得全长为1222bp的条石鲷膜孕激素受体α(mPRα)的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060bp,编码了含353个氨基酸的蛋白,N端前1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存在7个跨膜区域。其... 采用同源性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首次获得全长为1222bp的条石鲷膜孕激素受体α(mPRα)的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060bp,编码了含353个氨基酸的蛋白,N端前1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存在7个跨膜区域。其预测的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存在着多个蛋白结合位点。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表明,条石鲷mPRα与鲈形目鱼类mPRα聚为一支,进化关系较近,相似度达到95%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PRα mRNA表达情况:发现mPRα mRNA在性成熟雌性条石鲷各组织均有表达,并在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较丰富。在条石鲷繁殖周期的脑和垂体组织中,mPRα m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发育的Ⅳ期达到最大值;在繁殖周期的卵巢组织中,mPRα mRNA的表达水平从卵巢发育Ⅲ期到Ⅴ期持续升高并且在Ⅴ期达到最大值(P<0.05)。条石鲷雌鱼血清中雌二醇激素的含量变化在整个繁殖周期中差异显著(P<0.05),在性腺发育Ⅲ期含量迅速升高并在Ⅳ期达到峰值。本研究为条石鲷卵巢成熟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膜孕激素受体 基因克隆 表达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Rα在性成熟雌性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不同组织中的定性定量表达特征
18
作者 李晓妮 柳学周 +3 位作者 史宝 徐永江 李晓晓 张金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雌性性成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第Ⅴ时期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中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性成熟雌性牙鲆mPRα mRNA和蛋白在各组... 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雌性性成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第Ⅴ时期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中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性成熟雌性牙鲆mPRα mRNA和蛋白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qRT-PCR结果显示,在牙鲆卵巢成熟时期的第Ⅴ时相卵母细胞,mPRα mRNA的表达量最高,表明mPRα介导孕激素参与了牙鲆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组织定量定位结果显示,在牙鲆的卵巢、脑、头肾、肾、肝脏组织中均有mPRα mRNA和蛋白表达存在,且在脑、卵巢中表达量较高,表明mPRα在牙鲆不同组织中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且在内分泌相关组织如脑和卵巢中的作用更明显。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PRα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定位在牙鲆卵母细胞膜上,且分布在其他组织的管腔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牙鲆mPRα信号转导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孕激素受体 牙鲆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TING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液中PGRMC1浓度与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越 阮祥燕 +5 位作者 张泉东 王虎生 李雪 蔡桂举 谷牧青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6-493,共8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液中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表达浓度来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因乳腺疾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液中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表达浓度来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因乳腺疾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乳腺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以及解放军263医院乳腺外科的患者140例,检测其血清及全血标本,其中乳腺癌组90例。根据临床分期早期50例:Ⅰ期(n=24)、Ⅱ期(n=26),晚期40例:Ⅲ期(n=20)、Ⅳ期(n=20)。乳腺良性肿瘤组5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全血样本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PGRMC1浓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测定各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表达浓度。ROC曲线评价PGRMC1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GRMC1浓度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乳腺癌患者中PGRMC1浓度随临床分期增加而逐渐升高,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浓度[Ⅱ期(60.89±16.86)ng/L,Ⅲ期(95.54±16.79)ng/L,Ⅳ期(113.78±41.20)ng/L vs良性肿瘤组(42.77±29.81)ng/L,对照组(39.36±25.10)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晚期组3种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Ⅲ期:CA125:χ2=12.26,P=0.000;CA153:χ2=28.19,P=0.000;CEA:χ2=6.52,P=0.011;Ⅳ期:CA125:χ2=16.46,P=0.000;χ2=42.19,P=0.000;CEA:χ2=14.29,P=0.000)。与乳腺癌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晚期组PGRMC1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AUC)为82.7%(P<0.05),CA125、CA153、CEA的AUC分别为78.3%(P<0.05)、86.8%(P<0.05)、77.3%(P<0.05)。早期组中,CA125、CA153和CEA的AUC均小于60%(P>0.05)。而PGRMC1的AUC为86.6%(P<0.05),敏感度为94.0%,特异度为50.0%。结论乳腺癌患者全血中PGRMC1表达含量高,且表达程度随乳腺癌期别的增加而增高;PGRMC1对早晚期乳腺癌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有望成为激素治疗前乳腺癌风险常规筛查的血液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激素治疗 孕激素受体组分1 乳腺癌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血液生物学标志物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PGRMC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越 阮祥燕 +3 位作者 程姣姣 谷牧青 许新 王月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0-356,共7页
目的探究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与乳腺癌恶性增殖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本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年龄中位数为47岁,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年龄中位数为4... 目的探究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与乳腺癌恶性增殖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本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年龄中位数为47岁,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患者均为女性,所有组织均在术前经空心针活检或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后取病理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判断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乳腺良性疾病组织及乳腺良性疾病周围1 cm正常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nuclear-associated antigen,Ki-67)及PGRMC1的表达水平,分析PGRMC1与相关病理因素及与其他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GRMC1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57/90),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33%(17/60),正常对照组织中PGRMC1阳性表达率仅为6.67%(4/60)。肿瘤直径大、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高的乳腺癌患者,PGRMC1阳性表达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的月经情况无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PGRMC1表达与ER、Ki-67、PR、Her-2的表达均有关系(P<0.05),其中与ER的关系最为密切(r=0.461),其次是Ki-67(r=0.330),而与PR、Her-2表达的关系较弱(分别为r=0.132,r=0.103)。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PGRMC1表达与Ki-67及Her-2表达有关(P<0.05),其中与Ki-67(r=0.569)表达相关程度大于Her-2(r=0.228)表达。结论PGRMC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相关,可能在与激素相关肿瘤的恶性增殖及预后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发现乳腺癌组织中PGRMC1与ER表达密切相关,这也进一步提示高表达PGRMC1促乳腺癌细胞增殖可能与调控E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激素治疗 孕激素受体组分1 乳腺癌 乳腺良性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