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瘤样组织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晶 孙锟 陈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处瘤样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1873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超声心动图全面显示缺损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观察缺损处有无三尖瓣组织附着...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处瘤样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1873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超声心动图全面显示缺损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观察缺损处有无三尖瓣组织附着或假性室隔瘤形成,并比较不同形态的膜周部瘤样组织缺损仍然开放的可能性及自然闭合率。结果本组患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总体自然闭合率为18.3%(343/1873),平均自然闭合年龄为(39.8±30.9)个月;膜周部瘤样组织形成率为81.5%(1526/1873)。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形态多样,缺损右心室面有不同程度的条索样组织附着。单纯三尖瓣组织附着372例,自然闭合率为28.5%(106/372);假性室隔瘤461例,自然闭合率为51.4%(237/461);两组患儿在11个月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未自然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12个月以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未自然闭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P<0.01)。结论膜周部瘤样组织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的重要机制,1岁以后假性室隔瘤形成者较单纯三尖瓣组织附着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更易于自然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膜周部瘤样组织 自然闭合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