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FE双向拉伸微孔膜蒸馏脱盐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泽仪 刘一才 +1 位作者 李健峰 樊森清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6-262,共7页
为了高效生产淡水,同时开发新型膜材料的应用前景,采用PTFE双向拉伸微孔膜搭建真空蒸馏系统,并对Na Cl溶液的脱盐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正交实验,过程中保持膜下游恒定的绝对压力9 kPa,考察了盐浓度0~80 g/L的溶液在进料温度20~60℃、... 为了高效生产淡水,同时开发新型膜材料的应用前景,采用PTFE双向拉伸微孔膜搭建真空蒸馏系统,并对Na Cl溶液的脱盐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正交实验,过程中保持膜下游恒定的绝对压力9 kPa,考察了盐浓度0~80 g/L的溶液在进料温度20~60℃、进料流量40~160 L/h条件下,该种膜的真空膜蒸馏脱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膜通量影响最为显著且脱盐率略有变化,随浓度升高膜通量逐渐下降但脱盐率上升,流量增加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膜通量但对脱盐率没有影响,其中40 g/L的盐溶液在进料流量120 L/h条件下,当进料温度为60℃时,膜通量达到18.4 kg/(m2·h)。在各种不同操作条件下产水电导率均小于5μs/cm,计算脱盐率均超过99.9%,脱盐效果稳定。对真空膜蒸馏脱盐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拟合了该膜的传质系数,发现其随温度线性增加,得出温度是影响膜传质系数的决定性因素,也说明了温度对膜通量的决定性影响。进行极差分析,得到温度是该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复试验证明该膜在实验过程中保持运行稳定,对于浓度低于80 g/L的盐溶液能有效避免膜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双向拉伸微孔 蒸馏 脱盐 膜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闭式冷却塔传热传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伟业 朱冬生 +2 位作者 宋进 曾力丁 周洪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4-37,共4页
建立了椭圆管式闭式冷却塔的实验测试平台,通过改变管内水进口温度和流量、空气质量流量、空气干湿球温度、喷淋水流量等以测试其传热性能,采用Poppe和D reybal的假设处理数据,得到了管外水膜对流传热系数和水膜与空气传质系数,实验结... 建立了椭圆管式闭式冷却塔的实验测试平台,通过改变管内水进口温度和流量、空气质量流量、空气干湿球温度、喷淋水流量等以测试其传热性能,采用Poppe和D reybal的假设处理数据,得到了管外水膜对流传热系数和水膜与空气传质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水膜传热系数是空气质量流量和喷淋水温度的函数,与已知文献中M izush i-na,N iitsu,Parker等给出的经验公式不一样;水膜与空气传质系数是空气质量流速的函数。实验拟合的水膜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对椭圆管式闭式冷却塔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管 闭式冷却塔 传热系数 与空气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6
3
作者 邵琰 鄢瑛 张会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61,共6页
分别采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并通过改变活性炭添加量和苯酚初始质量浓度研究苯酚在活性炭上的间歇搅拌槽吸附动力学;同时,在非线性吸附等温条件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了包含液膜... 分别采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并通过改变活性炭添加量和苯酚初始质量浓度研究苯酚在活性炭上的间歇搅拌槽吸附动力学;同时,在非线性吸附等温条件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了包含液膜传质阻力和表面扩散阻力的均相扩散模型(HSDM),结合最小二乘法(单纯形法和麦夸尔特法交替计算)来获得液膜传质系数k f和表面扩散系数D s,在采用麦夸尔特法估算参数的同时,对参数进行了给定区间的置信区间分析.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曲线;HSDM可以有效预测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动态吸附行为;在一定搅拌速度下,活性炭添加量和苯酚初始质量浓度对液膜传质系数和表面扩散系数基本无影响;液膜传质系数远大于表面扩散系数,表明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动态吸附过程是由表面扩散控制的;所估算的k f值相对D s值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活性炭 吸附动力学 均相扩散模型 膜传质系数 表面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器-催化剂颗粒双尺度分析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军 张莉 徐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260,共9页
在考虑产物液膜传质阻力的情况下,构建了反应器-催化剂颗粒双尺度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多场耦合数学模型,讨论了产物液膜及催化剂粒径对产物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碳原子选择性的计算结果符合费托合成经典的ASF分布。反应物浓度... 在考虑产物液膜传质阻力的情况下,构建了反应器-催化剂颗粒双尺度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多场耦合数学模型,讨论了产物液膜及催化剂粒径对产物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碳原子选择性的计算结果符合费托合成经典的ASF分布。反应物浓度在催化剂颗粒表面处的浓度最高,沿着半径方向向中心处不断降低,而产物的浓度分布状态则正好相反。沿着流动方向,主体气流中反应物CO的浓度要高于催化剂内部平均值,产物C_(5+)浓度则与此相反;且浓度差异在反应器入口部分最为明显,随着反应不断进行,催化剂颗粒内外组分的浓度差异逐渐缩小。此外,催化剂粒径越大,颗粒内部组分的浓度差也越大,而减小粒径可以降低液态产物传质阻力,同时有效避免催化剂的"死区"现象,有利于提高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膜传质系数 扩散限制效应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