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生物膜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亚雯 贾方旭 +3 位作者 贾非睿 刘晨雨 赵星程 姚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05-5819,共15页
生物处理法是污水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其中的生物膜法因具有耐冲击负荷、污泥产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优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生物膜载体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材料,在生物膜处理工艺中起到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工艺的处理效果。然... 生物处理法是污水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其中的生物膜法因具有耐冲击负荷、污泥产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优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生物膜载体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材料,在生物膜处理工艺中起到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工艺的处理效果。然而,目前所开发的生物膜载体大多只能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稳定的生态位,并不具有强化污水处理效果的能力。为此,本文围绕五种能够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的新型生物膜载体(缓释生物膜载体、氧化还原介体生物膜载体、磁性生物膜载体、亲水改性生物膜载体、亲电改性生物膜载体)进行讨论,详细阐述了其具体分类与作用机理,并针对其今后研究方向与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为未来大范围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生物载体 缓释生物载体 氧化还原介体生物载体 磁性生物载体 亲水改性生物载体 亲电改性生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聚乙烯亚胺原位化学沉积聚偏氟乙烯杂化膜的制备及染料过滤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小华 刘冬青 +2 位作者 蔡思洲 解勤兴 孟建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130,共9页
水中可溶有机物的去除,特别是溶解染料的去除,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中将儿茶酚和聚乙烯亚胺(PEI)在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中进行贻贝仿生化学沉积,向PVDF铸膜液中引入亲水聚合物单元来改善膜的亲水性、调控膜孔结构,制... 水中可溶有机物的去除,特别是溶解染料的去除,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中将儿茶酚和聚乙烯亚胺(PEI)在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中进行贻贝仿生化学沉积,向PVDF铸膜液中引入亲水聚合物单元来改善膜的亲水性、调控膜孔结构,制备了带有亲水单元的PVDF杂化膜,并评价了其过滤染料水溶液的性能。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均证明儿茶酚-PEI在PVDF溶液中发生了化学沉积反应;杂化膜的水接触角从纯PVDF膜的84°降至43°,膜的亲水性得到改善。杂化膜表面的等电位点pH值从3.54提高到4.26,儿茶酚-PEI的化学沉积为膜表面引入了更多正电荷。化学沉积聚合物的引入降低了膜中海绵结构的厚度,增大了指状孔的直径,降低了膜阻力,提高了膜的水通量。当PEI-儿茶酚的质量分数为1.0%、固含量为16%时,膜对10 mg/L结晶紫溶液的截留大于99%,经50 h后,膜的截留率稳定在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杂化 儿茶酚-聚乙烯亚胺化学沉积 膜亲水改性 染料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Ag涂层PVDF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顾梦琪 滕磊 张干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1,共8页
利用AgNO_(3)能够一步还原成无机银纳米颗粒(AgNPs),通过邻苯二酚(CA)和聚乙烯亚胺(PEI)聚合产生的非特异性黏附将AgNPs固定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使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得到极大改善,其初始水接触角达到14°;牛血清蛋白(B... 利用AgNO_(3)能够一步还原成无机银纳米颗粒(AgNPs),通过邻苯二酚(CA)和聚乙烯亚胺(PEI)聚合产生的非特异性黏附将AgNPs固定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使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得到极大改善,其初始水接触角达到14°;牛血清蛋白(BSA)的静态吸附实验显示了亲水性的涂层能有效减少BSA的吸附,而AgNPs的加入使得BSA的吸附量进一步减少;BSA的动态过滤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膜的抗污性能,经BSA污染的改性膜在被简单清洗之后通量恢复率达到91.9%。此外,PEI和AgNPs赋予膜优异的抗菌性能,通过抑菌圈实验和活死细菌荧光染色实验分析表明:涂层膜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都具有优异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 聚乙烯亚胺 膜亲水改性 抗污染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