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滴灌施肥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7
1
作者 聂晶 岑红蕾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随着滴灌技术的发展,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实现自动化、精准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研究国内外滴灌施肥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适合我国农业现状的精准滴灌施肥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系统在运行时可根据施肥处方,自动配... 随着滴灌技术的发展,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实现自动化、精准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研究国内外滴灌施肥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适合我国农业现状的精准滴灌施肥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系统在运行时可根据施肥处方,自动配制肥液,调整施肥液的浓度、流量及酸碱性,执行精确的施肥过程,并能对作物施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研究认为,依靠现有滴灌资源,在采集作物生长土壤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作物在不同生长区域、阶段对于肥料养分的需求、水肥结合效应及目标产量,由变量施肥辅助决策系统生成处方,精确确定施肥量,是一种可行而科学的生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 滴灌施肥 自动控制 目标产量 变量施肥辅助决策系统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棉田土壤含水率、硝态氮分布及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陶垿 吕新 +3 位作者 陈剑 张泽 吴祥虎 朱鹏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9-336,共8页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滴灌变量控制施肥和压差式滴灌施肥)和施肥时段,对棉田土壤质量含水率、硝态氮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过程中前期施入氮肥、后期再灌水,氮素会被淋洗到下层土壤,不利于氮素利用率的提高。两种施肥方式中N-...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滴灌变量控制施肥和压差式滴灌施肥)和施肥时段,对棉田土壤质量含水率、硝态氮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过程中前期施入氮肥、后期再灌水,氮素会被淋洗到下层土壤,不利于氮素利用率的提高。两种施肥方式中N-W-N(前期施入氮肥、中间以清水灌溉、后期再施氮肥)处理土壤水和硝态氮集中分布在土层30~40 cm,分别比CK增产45.03%和35.50%。变量施肥方式比压差式施肥方式优越,前者各处理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和硝态氮分布均匀,平均产量为5979.12 kg·hm-2,比压差式施肥方式平均提高了3.31%。综合考虑,从提高土壤氮素利用率和增产的角度分析,推荐滴灌变量控制施肥方式进行施肥,且以(N-W-N)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变量控制施肥 土壤质量含水率 土壤硝态氮 产量 施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龙县甘薯种植水肥药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
3
作者 杨丽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2期25-26,共2页
卢龙县自然资源丰富、农耕传统深远,有着悠久的甘薯种植历史,被称为中国甘薯之乡,甘薯区域品牌文化底蕴深厚。甘薯种植推荐采用高效的水、肥、药一体化种植技术,不仅可以简化甘薯种植流程,还可实现甘薯栽培技术的高产化和绿色化。水、... 卢龙县自然资源丰富、农耕传统深远,有着悠久的甘薯种植历史,被称为中国甘薯之乡,甘薯区域品牌文化底蕴深厚。甘薯种植推荐采用高效的水、肥、药一体化种植技术,不仅可以简化甘薯种植流程,还可实现甘薯栽培技术的高产化和绿色化。水、肥、药一体化滴灌技术是一种将灌溉与水、肥、药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在进行灌溉施肥的同时,针对作物土传病害进行施药,药物溶解后进行灌溉,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同时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膜下滴灌,可减少药物流失和挥发。水、肥、药一体化滴灌技术操作简便,作物易于吸收,能有效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种植 覆盖技术 滴灌技术 甘薯栽培 土传病害 下滴灌 灌溉施肥 控制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