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下微喷灌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连彩云 马忠明 +3 位作者 王智琦 薛亮 唐文雪 罗双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700、3600、4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 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700、3600、4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kg/hm^(2)),分析了膜下微喷灌条件下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喷灌溉条件下,增加灌水量和施N量均能有效提高制种玉米籽粒产量,但当水氮施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产效应减弱。不同的灌水量下,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较其余施氮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及光的截获率,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期时较0、120、360 kg/hm^(2)施氮处理分别高16.69%~21.12%、1.33%~2.00%、-3.79%~13.73%。在灌水量为45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7.84 t/hm^(2),但与灌水量为3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7.80 t/hm^(2))差异不显著,仅增产0.5%;且后者与前者相比,灌水量减少了20%,水分利用效率则增加了13.50%,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提高了60.91%。综上认为,在膜下微喷灌条件下,灌水量为3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是试验区乃至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生产的最适宜水氮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水氮耦合 产量 水肥效应 膜下微喷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简水肥一体机的设计及其在日光温室黄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尹义蕾 李恺 +4 位作者 侯永 齐青卓 王柳 魏文亮 丁小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1,共5页
为解决农户传统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中存在的施用营养液浓度均匀性差、劳动强度大、过量施肥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与膜下微喷灌高灌溉流量特性相匹配的大吸肥量、低成本的轻简水肥一体机。通过自主设计的性能测试平台对其吸肥性能进行... 为解决农户传统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中存在的施用营养液浓度均匀性差、劳动强度大、过量施肥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与膜下微喷灌高灌溉流量特性相匹配的大吸肥量、低成本的轻简水肥一体机。通过自主设计的性能测试平台对其吸肥性能进行了测试,从而确定了吸肥泵的安装位置。为验证该水肥一体机应用效果,首先检测了应用水肥一体机和传统方式下灌溉营养液浓度均匀性,然后按照追肥总量比传统方式减少30%的方案进行了日光温室黄瓜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机出口压力分别为0.09、0.11、0.13 MPa时,吸肥泵前置吸肥效果好于后置;应用轻简水肥一体机灌溉施肥与传统方式相比,灌溉营养液浓度的空间均匀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时间均匀性差异显著,传统方式下灌溉营养液浓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而应用水肥一体机的则保持稳定;在减施化肥30%情况下,与传统方式相比,应用水肥一体机灌溉仍可增产6.18%,每栋温室(670 m^(2))毎个生长季(7个月)可节约工时14 h,减施化肥27 kg,可提高效益2.15万元/hm^(2)。综上,该轻简水肥一体机灌溉营养液均匀、节省人工和肥料、提高生产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微喷灌 轻简水肥一体机 测试平台 吸肥泵 吸肥量 浓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