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PPARγ作为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潜在诊断标志物的评估及其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照 左解鹏 +3 位作者 车航 任凌云 徐哲 王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3,共6页
目的 探讨PPARγ与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例女性IC/BPS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0例健康女性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浆炎症因子水平... 目的 探讨PPARγ与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例女性IC/BPS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0例健康女性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C)、总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浆PPARγ水平;通过LASSO回归筛选显著临床特征,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年龄、BMI、NLR、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IFN-α、IL-1β、IL-6、IL-8、TNF-α和CD3^(+)CD4^(+)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绝对淋巴细胞计数、IL-10、TAC、GSH和血浆PPAR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ASSO回归筛选出,NLR、IFN-α、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IL-1β、IL-6、TNF-α、CD3^(+)CD4^(+)T及PPARγ共8个自变量进入预测模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TNF-α和CD3^(+)CD4^(+)T水平升高及PPARγ水平降低是IC/BP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PPARγ联合临床参数(IL-1β、TNF-α和CD3^(+)CD4^(+)T)的诊断IC/PBS的曲线下面积0.901(95%CI:0.885~0.963)高于PPARγ单一指标诊断[0.839(95%CI:0.730~0.902)]效能(AUC=0.901)优于单独PPARγ(AUC=0.839)。结论 IC/BPS女性患者血浆PPARγ水平明显降低,可作为IC/BPS的潜在诊断标志物,联合临床指标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诊断标志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硫酸戊聚糖缓解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机制:基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胆汁酸代谢
2
作者 祝越轩 诸章睿 吴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0-1279,共10页
目的 探究多硫酸戊聚糖(PPS)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胆汁酸代谢来缓解环磷酰胺(CYP)诱导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小鼠模型的疗效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随机化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PPS处理组(PPS组... 目的 探究多硫酸戊聚糖(PPS)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胆汁酸代谢来缓解环磷酰胺(CYP)诱导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小鼠模型的疗效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随机化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PPS处理组(PPS组)、CYP诱导组(CYP组)和CYP+PPS联合处理组(C+P组),6只/组。PPS以25 mg/kg剂量连续3周灌胃处理,CYP以50 mg/kg剂量在第4周分3次腹腔注射以建立IC/BPS模型。采用16S rDNA测序及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肠道菌群与代谢产物变化;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FMT)实验(CYP-FMT与C+P-FMT受体组)验证菌群介导作用。体外以LPS诱导人膀胱上皮细胞(SV-HUC-1)炎症模型,分组探究脱氧胆酸(DCA)及TGR5抑制剂(SBI-115)对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 PPS治疗提升了CYP诱导的IC/BPS小鼠模型的机械疼痛阈值,改善了尿动力学参数,并减轻了膀胱炎症及屏障损伤(P<0.05)。PPS通过增加肠道中嗜木聚糖真杆菌的丰度和促进DCA产生,调节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P<0.05)。FMT实验证实了PPS的疗效依赖于肠道菌群。在细胞层面,DCA激活TGR5受体,减轻了LPS诱导的SV-HUC-1细胞炎症和屏障损伤(P<0.05)。结论 PPS通过富集嗜木聚糖真杆菌菌群促进DCA生成,激活TGR5信号通路,从而减轻膀胱炎症并修复屏障功能。本研究首次揭示PPS通过菌群-胆汁酸-TGR5轴调控IC/BPS的新机制,为靶向肠道微生态治疗膀胱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多硫酸戊聚糖 环磷酰胺 肠道微生物群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合并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
3
作者 傅增辉 金艳 +4 位作者 林再红 李志超 刘松涛 刘旸 于绘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2-1420,共9页
目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与偏头痛均属于慢性疼痛综合征,二者在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性,该研究旨在探讨IC/BPS合并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 目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与偏头痛均属于慢性疼痛综合征,二者在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性,该研究旨在探讨IC/BPS合并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的303例IC/BP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标(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广泛性焦虑量表-7(GeneralizedAnxiety Disorder-7,GAD-7)、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Somatic Symptom Scale,SSS)和生活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IC/BPS病情严重程度、膀胱痛和/或头痛的程度、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睡眠质量、躯体化症状、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结果:在303例IC/BPS患者中,合并偏头痛的患者有87例(28.71%)。与无偏头痛的IC/BPS患者相比,合并偏头痛的IC/BPS患者IC/BPS病程较长,ICSI评分、膀胱疼痛NRS评分、GAD-7评分、PHQ-9评分、PSQI、SSS评分、生活质量VAS评分及血清IL-1β、IL-6、PGE2和SP水平均较高,而每周运动次数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48例合并偏头痛的轻、中度IC/BPS患者相比,39例合并偏头痛的重度IC/BPS患者每周头痛发作次数较多,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头痛NRS评分、膀胱疼痛NRS评分、GAD-7评分、PSQI、SSS评分、生活质量VAS评分和血清IL-1β、IL-6、PGE2和SP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偏头痛的IC/BPS患者的ICSI评分与头痛NRS评分(r=2.072,P=0.032)、头痛发作频率(r=2.184,P=0.028)、头痛持续时间(r=1.843,P=0.041)、膀胱疼痛NRS评分(r=2.295,P=0.023)、GAD-7评分(r=2.210,P=0.025)、SSS评分(r=3.159,P=0.009)、生活质量VAS评分(r=2.891,P=0.013)呈正相关,但与PSQI(r=1.515,P=0.070)无关。结论:IC/BPS合并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精神心理症状较重,其IC/BPS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偏头痛的病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 膀胱疼痛综合征 偏头痛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腹下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8
4
作者 伊庆同 吕坚伟 +5 位作者 王咏蕾 王珊娟 蒋晨 吕婷婷 冷静 邱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腹下交感神经阻滞(HNB)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难治性IC/PBS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电刺激检测仪定位穿刺针,准确定位双侧腹下交感神经...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腹下交感神经阻滞(HNB)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难治性IC/PBS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电刺激检测仪定位穿刺针,准确定位双侧腹下交感神经,注射2%利多卡因20 m L、甲基维生素B120.25 mg、曲安奈德20 mg。该治疗每2周1次,一个疗程3次。比较患者治疗前1周、治疗后1周,及1、3、6、9、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评分(ICSI)及问题指数评分(ICPI)、24 h排尿次数及平均每次排尿量,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事件。结果 78例患者均完成3次HNB,治疗后1周及1、3、6、9、12个月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79.5%、79.5%、67.9%、55.1%、30.8%、16.7%,患者疗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患者症状缓解维持时间为3~17(8.5±2.8)个月。治疗后患者膀胱区疼痛/酸胀缓解率高于尿频/尿急缓解率。患者治疗后1周及1、3、6、9、12个月的VAS评分、ICSI评分、ICPI评分、24 h排尿次数和平均每次排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经皮穿刺HNB能缓解部分难治性IC/PBS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损伤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下交感神经 神经阻滞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冷静 陈慧兴 +5 位作者 吕坚伟 李冬玲 李佳怡 薄隽杰 刘东明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5-407,411,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常温、高温)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PB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PBS的女性新发病例62例。治疗前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问题评分(ICPI)和症状评分(ICSI)。将患者按随机、单盲... 目的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常温、高温)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PB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PBS的女性新发病例62例。治疗前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问题评分(ICPI)和症状评分(ICSI)。将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常温组和高温组,常温组采用常温(20℃~24℃)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高温组采用高温(37℃~40℃)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8周与16周治疗结束时再次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ICPI和ICSI。结果两组治疗前后ICPI和ICS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进一步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温组中3例(9.38%)首次灌注后出现膀胱区灼热不适感,经数次灌注后可耐受;常温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高温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PBS的临床疗效优于常温条件下的膀胱灌注,短期内无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疼痛综合征 膀胱灌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在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汤菊萍 顾利慧 孙庆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期12-14,20,共4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PBS/I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杭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54例PBS/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PBS/I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杭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54例PBS/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号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8)。观察组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及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depression scale,HADS)分别于入院治疗第1~2天、治疗6个月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调查。结果入院治疗时,两组PBS/IC患者SF-36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入院时两组PBS/IC患者HA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D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能改善PBS/IC患者的症状,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 聚焦解决模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威 孟令峰 +2 位作者 刘晓东 王佳文 张耀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3-677,共5页
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是研究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IC/bladder pain syndrome,BPS)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对于IC/BPS的基础研究大多需要经过其动物模型的探索及验证。IC/BPS并不存在病理诊断金标准,,各类动... 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是研究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IC/bladder pain syndrome,BPS)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对于IC/BPS的基础研究大多需要经过其动物模型的探索及验证。IC/BPS并不存在病理诊断金标准,,各类动物模型大多表现IC/BPS的一种或几种表型。本文对啮齿类动物中最常用的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杰 王强 +5 位作者 王增春 任自刚 熊巍 刘海泉 王俊杰 范婷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2-122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Wiley、Science Direct、OVID数据库,搜集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系统评价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Wiley、Science Direct、OVID数据库,搜集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取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值,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5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共纳入21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91例,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组1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组对疼痛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能够缓解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疼痛综合征 肉毒毒素 膀胱注射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诱导SD大鼠膀胱疼痛综合征模型的有效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琳 张维宇 许克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5-740,共6页
目的: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膀胱疼痛综合征模型,从尿动力学与组织学层面评估模型的有效性,为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奠定动物学基础,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32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急性实验组、急性对... 目的: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膀胱疼痛综合征模型,从尿动力学与组织学层面评估模型的有效性,为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奠定动物学基础,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32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急性实验组、急性对照组、慢性实验组、慢性对照组,每组8只。急性实验组在第1天测完尿动力学数据后即刻行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第3天再次行尿动力学检查,之后处死大鼠,获取膀胱组织。慢性实验组第1天测量尿动力基线数据后,在第1、4、7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5 mg/kg,第8天再次测量尿动力学数据后处死大鼠,得到膀胱组织。急性对照组与慢性对照组在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尿动力学测量时间点与对应的实验组一致。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评估膀胱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急性与慢性每组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动力学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实验组给药后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显著减小(t=-2.961,P<0.05),组织学可看到严重的间质水肿、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黏膜水肿和黏膜下出血,部分尿路上皮缺失,符合急性膀胱炎表现。慢性实验组给药后可看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显著减小(t=-3.886,P<0.05),膀胱顺应性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实验组组织学表现为尿路上皮剥脱、间质水肿、黏膜下出血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分布密集。结论:急性实验组单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诱导大鼠产生膀胱疼痛综合征急性发作的膀胱炎症表现,慢性实验组反复注射环磷酰胺可诱导大鼠产生慢性膀胱疼痛综合征慢性炎症的组织学改变,但急性与慢性实验组膀胱功能并未出现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疼痛综合征 间质性膀胱 环磷酰胺 动物模型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透明质酸钠灌注结合治疗对于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21-2922,共2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25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膀胱镜下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共8次。在水扩张前及扩张后3、6及9个月...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25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膀胱镜下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共8次。在水扩张前及扩张后3、6及9个月通过疗效问卷及ICSI、ICPI、VAS、尿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最大膀胱容量以及通过疗效问卷、ICSI、ICPI、VAS检测所显示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膀胱水扩张后3个月时效果最明显。无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及间质性膀胱炎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疼痛综合征 间质性膀胱 水扩张 透明质酸钠 膀胱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杰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2-558,共7页
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生在膀胱或其周围的慢性疼痛,伴有一系列泌尿系症状。女性人群及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它可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目前已形成一个新的残疾人群。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病原体诱发炎性反应、慢性缺血... 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生在膀胱或其周围的慢性疼痛,伴有一系列泌尿系症状。女性人群及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它可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目前已形成一个新的残疾人群。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病原体诱发炎性反应、慢性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膀胱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下尿道上皮功能障碍、膀胱组织中上皮细胞凋亡增加、遗传重编程、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疼痛调节机制异常、细胞自噬作用受到抑制等。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膀胱镜检、尿动力学参数、尿液及血液中的生物标记物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有食物控制、心理干预、口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神经阻滞及神经刺激、手术治疗等,但效果均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疼痛综合征 残疾 流行病学 病因 诊断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静 吴栗洋 +1 位作者 杨晶 张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IC/BPS)的临床疗效。方法 IC/BPS患者HBO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3、6个月,记录3 d排尿日记,并评估O’lear...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IC/BPS)的临床疗效。方法 IC/BPS患者HBO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3、6个月,记录3 d排尿日记,并评估O’leary-S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 QoL)以及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pelvic pain, urgency and frequency, PUF)评分;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评估患者的膀胱容量、红斑征和溃疡情况。结果收治的19例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其治疗6个月后的24 h排尿次数(11.37±1.98),夜尿次数(1.53±1.17),O’leary-Sant评分(15.95±2.80),VAS评分(31.79±9.53),QoL评分(2.11±0.74),PUF评分(16.16±4.39)及膀胱容量(347.53±75.28) mL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4 h排尿次数、O’ leary-Sant评分、VAS评分在不同随访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1)。此外,有7例患者"红斑征"转阴,3例患者溃疡愈合。结论高压氧对难治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具有明确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高压氧 症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电灼联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在间质性膀胱炎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振华 于秀月 +4 位作者 郭金昊 张鑫 刘忠强 刘娇 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评价经尿道电灼联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治疗的31例IC/BPS患者的临床资料。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病变电灼及电刀切取病理... 目的评价经尿道电灼联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治疗的31例IC/BPS患者的临床资料。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病变电灼及电刀切取病理,明确诊断后给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肝素25 000 U、2%利多卡因10 m L及5%碳酸氢钠5m L,保留60~120 min),每周灌注1次,8周后每月2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l和第6个月记录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每日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的变化及膀胱灌注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28例(90.32%)于治疗后第1和第6个月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每日排尿次数和最大膀胱容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3例(9.68%)女性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其中2例行膀胱全切术,术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病理报告合并膀胱原位癌变。结论经尿道电灼联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对IC/BP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 膀胱疼痛综合征 肝素 膀胱灌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昂小杰 李淼 +2 位作者 周峰 蔡宗强 陈卫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也称膀胱疼痛综合征(bladder pain syndrome,BPS),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现缺乏标准的IC动物模型来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IC模型包括化学药物膀胱灌注、环磷酰胺腹腔内注射...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也称膀胱疼痛综合征(bladder pain syndrome,BPS),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现缺乏标准的IC动物模型来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IC模型包括化学药物膀胱灌注、环磷酰胺腹腔内注射、自身免疫性膀胱炎、神经源性炎症及心理和生理压力/自然模型等,每种模型都有其优缺点。本文就近年来IC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 膀胱疼痛综合征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