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绪美 张燕 陈敏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U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膀胱PUC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52~83岁。收集4例患者的病理检查资料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3例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低倍镜下黏膜上皮脱失,固有膜和肌... 目的分析、总结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U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膀胱PUC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52~83岁。收集4例患者的病理检查资料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3例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低倍镜下黏膜上皮脱失,固有膜和肌层内见肿瘤组织浸润;中倍镜下浸润的肿瘤细胞黏附性差,呈实性巢状、片状生长,间质疏松;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大小中等、核偏位、胞质嗜酸性;常出现不同比例胞质空泡的细胞,核分裂象可见。另1例镜下部分表现为肉瘤样变异型。3例肿瘤组织侵犯膀胱壁全层,1例侵犯深肌层。2例脉管内癌栓,3例淋巴结内见转移癌。1例侵犯神经,1例侵及左侧精囊腺,1例侵及双侧精囊腺。病理分期T4期3例,T2期1例。4例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K、HER-2、Ig G表达均为阳性,LCA表达均为阴性,3例CD138阳性。结论膀胱PUC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形态,肿瘤内常出现不同比例胞质空泡的细胞,核分裂象可见,类似印戒细胞,伴或不伴细胞内黏液,但无细胞外黏液出现;肿瘤细胞CK表达阳性、LCA表达阴性有助于PU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CD138不是PUC特异性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尿路上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 人表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慧萍 付尧 +2 位作者 陈洁宇 史炯 王景美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2期2316-2318,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PU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4例PUC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1,发病年龄47-89岁。肿瘤细胞胞浆嗜酸性或透亮,核... 目的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PU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4例PUC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1,发病年龄47-89岁。肿瘤细胞胞浆嗜酸性或透亮,核偏位或居中,核大深染,可见小核仁,细胞间粘附性较差,间质疏松或粘液样;约75%的病例可查见部分不等的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细胞。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尿路上皮标记物CK7、P63、CK20阳性,淋巴造血肿瘤标记物LCA、CD38、CD3、CD20阴性,但CD138可阳性表达。结论PUC是尿路上皮癌的一种罕见变异型,组织形态易与浆细胞肿瘤混淆,且具有较差的预后;全面观察组织学形态,寻找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尿路上皮标记物阳性、淋巴造血肿瘤标记物阴性有助于确诊;CD138不宜作为鉴别诊断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 尿路上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建国 杨静 +2 位作者 杨春雨 张大田 姜华茂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6期87-89,共3页
目的通过报道罕见病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防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终末肉眼血尿1个月,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右侧壁输尿... 目的通过报道罕见病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防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终末肉眼血尿1个月,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右侧壁输尿管口外上方菜花样肿物2枚。病理检查: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偏位;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胞质呈空泡状,核位于一端呈印戒样。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多个脉管内可见癌栓。肿瘤分期T1N0M0。免疫组化:CK7、CK20、癌胚抗原(CEA)、CD138和细胞角蛋白AE1/AE3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LCA)、Vimentin和E-cadherin均呈阴性。先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回肠膀胱术,术后随访5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需要与其他具有浆细胞样形态学特征的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 膀胱 免疫组化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MRI诊断——2024年读片窗(2)
4
作者 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266-267,共2页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80岁,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4 d,伴尿频尿急、小便难解、小腹胀痛,无血凝块,无腰痛,无发热等不适;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较差,大便基本正常,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体检:体温36.5℃、脉搏7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80岁,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4 d,伴尿频尿急、小便难解、小腹胀痛,无血凝块,无腰痛,无发热等不适;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较差,大便基本正常,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体检:体温36.5℃、脉搏7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1/79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不亢进,移动性浊音(-)。双肾区叩痛(-),双侧输尿管行径区压痛(-),耻骨上膀胱区压痛(-),双下肢不肿,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尿路上 影像诊断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GATA-3和H3K27m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尼玛卓玛 肖雨 +6 位作者 罗含欢 多布啦 王寒 达珍 斯朗江村 郭平平 廖瑞倩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3-959,共7页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患者膀胱组织中GATA-3和H3K27m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间行膀胱癌手术的B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病理组织,以...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患者膀胱组织中GATA-3和H3K27m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间行膀胱癌手术的B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病理组织,以经尿道膀胱黏膜活检术获取的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BU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GATA-3和H3K27me3的表达水平,同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GATA-3和H3K27me3在藏族BUC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共入选BUC患者7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0.5±12.0)岁,收集同期正常膀胱组织标本20份,均来自于藏族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GATA-3在BU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70.0%(49/70)和100%(20/20),GATA-3高表达与男性、病理分级低、组织非浸润相关(P均<0.05);H3K27me3在BU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45.7%(32/70)和20.0%(4/20),H3K27me3高表达仅与男性相关(P=0.011)。结论GATA-3在西藏地区BUC患者膀胱组织中表达下调,且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表达显著下调,提示GATA-3可能参与BUC发生、发展并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为临床诊疗及判断疾病预后提供了参考。H3K27me3在西藏地区BUC患者膀胱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H3K27me3有望成为诊断BUC的新型免疫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膀胱尿路上 临床病理特征 GATA-3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hTR基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徐锋 苏筠 +5 位作者 程文 高建平 张征宇 葛京平 景抗震 位志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87-591,I0004,共6页
目的:探索RNA干扰(RNAi)hTR基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及依据。方法:构建以hTR基因为靶点的RNA干扰装置PhTR-siRNA,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检测PhTR-siRNA对BIU-87细胞的生... 目的:探索RNA干扰(RNAi)hTR基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及依据。方法:构建以hTR基因为靶点的RNA干扰装置PhTR-siRNA,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检测PhTR-siRNA对BIU-87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包括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情况、端粒酶活性检测、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验证hTR变化。结果:PhTR-siRNA干扰hTR基因后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的生长受到抑制,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实时定量PCR验证hTR基因明显减少。结论:RNA干扰hTR基因能明显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的生长,可作为一种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基因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RNA干扰 HTR 基因 膀胱尿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景抗震 高建平 +2 位作者 程文 张征宇 葛京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37-241,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使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沉默,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TERT基因设计构建多种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至膀胱肿瘤BIU-87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单四唑(MTT)检测端粒酶活...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使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沉默,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TERT基因设计构建多种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至膀胱肿瘤BIU-87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单四唑(MTT)检测端粒酶活性,观察siRNA表达载体对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和MTT检测证明,所构建的载体能导致不同程度的hTERT基因沉默,并成功地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结论:RNA干扰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BIU-87)端粒酶hTERT基因,能影响端粒酶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端粒酶活性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 端粒酶 膀胱尿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E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级别鉴定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贝贝 徐金芝 郑小菊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研究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联合尿脱落细胞检测在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级别判断中的应用。选取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87例患者为病例组、85例单纯尿路上皮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特征参数、SW... 本研究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联合尿脱落细胞检测在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级别判断中的应用。选取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87例患者为病例组、85例单纯尿路上皮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特征参数、SWE参数、尿脱落细胞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结果,并按照病理学分级结果将病例组进行分层分析。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超声参数,病例组的病灶血流丰富率、内部回声不均匀率、肿瘤病灶多发率、表面特征不光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病灶SWE参数Emax、Emean、E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FISH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级别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病灶血流丰富率、表面特征不光滑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病变患者(P<0.05);高级别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SWE参数Emax、Emean、Emin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病变患者(P<0.05);高级别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FISH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低级别患者(P<0.05)。SWE和尿脱落细胞检测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及病变级别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尿脱落细胞 膀胱尿路上 超声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庭楷 文进 纪志刚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究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表达情况,评估其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非尿路上皮癌患... 目的探究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表达情况,评估其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非尿路上皮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两组尿液外泌体中IGF2表达水平。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尿液外泌体中IGF2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5例,非尿路上皮癌患者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IGF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尿路上皮癌患者(71.4%比10.0%,P=0.000)。尿液外泌体中IGF2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为71.43%(95%CI:53.48%~84.76%)、特异度为90.00%(95%CI:78.83%~95.87%)、阳性似然比为7.14(95%CI:3.25~15.70)、阴性似然比为0.32(95%CI:0.19~0.54)。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IGF2呈高表达,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但灵敏度稍低,有望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初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外泌体 胰岛素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婆罗双树样基因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0
作者 范大铬 周奇芬 +7 位作者 邹秋琴 王亦曾 庄小玲 俞曦洁 王声耀 林娜 吴春林 张文敏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9年6月间17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膀胱尿路上皮黏膜标本,制作组织芯片,运...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9年6月间17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膀胱尿路上皮黏膜标本,制作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SALL4蛋白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低级别及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观察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ALL4蛋白在膀胱正常尿路上皮中不表达,在膀胱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49.12%。SALL4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正相关;且SALL4表达组尿路上皮癌预后更差,总生存时间更短。结论:SALL4蛋白主要在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表达,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增殖、浸润和转移,与肿瘤预后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尿路上 转录因子 婆罗双树基因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超 姜行康 +2 位作者 李慧 齐士勇 徐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9例行RNU的UUT-UC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分析UUT-U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关系,用Log-rank检验...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9例行RNU的UUT-UC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分析UUT-U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关系,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 209例患者中,术后膀胱肿瘤复发59例(28.2%)。肿瘤多发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46.0%,明显高于单发者的22.0%(P<0.01);术前行输尿管镜检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46.7%,明显高于未行输尿管镜检者的31.5%(P<0.01)。结论 UUT-UC患者的肿瘤病灶数以及术前是否行输尿管镜检术可作为判断患者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膀胱 肿瘤复发 肿瘤多灶性 尿管镜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级膀胱尿路上皮癌microRNA差异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0
12
作者 程文 高建平 +3 位作者 张征宇 葛京平 徐锋 位志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microRNA(miRNA)通过调节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或miRNA自身丢失/突变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形成,其差异表达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疗效、预后评估的指标,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我国泌尿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其发... 目的microRNA(miRNA)通过调节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或miRNA自身丢失/突变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形成,其差异表达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疗效、预后评估的指标,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我国泌尿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文中对Ⅱ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中miRNA的差异表达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手术切除的新鲜Ⅱ级膀胱尿路上皮癌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各3例保存于液氮中,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用Nano-drop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NA检测,用标记酶Hy3TM荧光基团标记RNA的探针和miRCURYTM芯片杂交,用GenePix4000B芯片扫描仪及GenePixproV6.0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用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Ⅱ级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组织共有21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上调者12个:hsa-miR-203、hsa-miR-876-3p、hsa-miR-29b-1*、hsa-miR-665、hsa-miR-668、hsa-miR-181b、hcmv-miR-US25-2-5p、hsa-miR-768-3p、hsa-miR-548d-5p、hsa-miR-518c*、hsa-miR-145*、hsa-miR-363*,表达下调者9个:hsa-miR-126、hsa-miR-140-3p、hsa-miR-223、hsa-miR-300、hsa-miR-24-2*、hsa-miR-627、hsa-miR-142-3p、hsa-miR-744、hsa-miR-142-5p随机选择hsa-miR-363*、hsa-miR-627、hsa-miR-768-3p、hsa-miR-3004个基因差异表达的miRNA用RT-PCR验证,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基因,可能是导致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膀胱尿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钬激光与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姜帅 王国民 +5 位作者 孙立安 张立 徐志兵 林宗明 戎瑞明 郭剑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将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按随机化原则,通过计算机抽样随机分为2组,钬激光切除组30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bipolar transurethr...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将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按随机化原则,通过计算机抽样随机分为2组,钬激光切除组30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bipola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in saline,TURis)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闭孔反射发生率、术后冲洗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复查情况。结果钬激光组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is组术中闭孔神经发射发生率36.7%(11/30),2组有显著性差异(Fisher’s检验,P=0.000)。钬激光组手术时间(26.7±14.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42.3±13.8)min(t=4.331,P=0.000)。钬激光组术后冲洗量中位数9000 ml(0~30 000 ml)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冲洗量中位数18 000 ml(0~50 000 ml)(Z=-2.810,P=0.005)。2组尿隐血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3个月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TURis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相比,经尿道钬激光切除具有止血更确切、出血更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的优点,是安全且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钬激光 尿道等离子电切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玉华 严春寅 +6 位作者 温端改 侯建全 浦金贤 欧阳骏 李纲 李金虎 吴进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本组膀胱癌合并输尿管癌13例,膀胱癌合并肾盂癌5例。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镜检查进行诊断。对上尿路癌予切除患侧肾及全长输尿管或切除含肿瘤的下段输尿管... 目的探讨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本组膀胱癌合并输尿管癌13例,膀胱癌合并肾盂癌5例。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镜检查进行诊断。对上尿路癌予切除患侧肾及全长输尿管或切除含肿瘤的下段输尿管后行再种术;对膀胱癌行扩大范围的管口周围膀胱切除术,或管口周围+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管口周围切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IVU诊断上尿路梗阻最好,检出率为100%;CT对上尿路癌定位诊断符合率最高(87.5%),膀胱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3.75%;膀胱镜发现膀胱癌比率为100%;输尿管镜发现输尿管癌比率为100%。采用各种手术方法均一期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各手术方法间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减少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漏诊率。对该疾病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尿路上 计算机体层摄影 内窥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滕东海 张雁钢 +4 位作者 王晓锋 李军 黄贵闽 敖敏 杜友怀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和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01~2010-12收治的80例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采用区组随机法随...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和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01~2010-12收治的80例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THP和MMC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THP组和MMC组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分别为15.0%和1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和MMC组化学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42.5%和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和MMC组均无尿道狭窄、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损害病例。结论 THP和MMC用于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临床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小,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C 膀胱灌注 膀胱尿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2、E-钙黏附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晓健 黄洪才 +5 位作者 叶东明 韩跃辅 方海林 彭潋 陈清江 潘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和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57例份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为观察组,15例份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ZEB2和...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和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57例份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为观察组,15例份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ZEB2和E-cadherin蛋白。分析ZEB2、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ZEB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9%(29/57)、13.3%(2/15),二者相比,P<0.05。观察组、对照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19/57)、80%(12/15),二者相比,P<0.05。ZEB2蛋白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TNM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均<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病理分级、TNM分期有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ZEB2、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1,P=0.000)。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ZEB2蛋白高表达、E-cadherin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低表达。ZEB2、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膀胱肿瘤 E盒锌指结合蛋白2 E-钙黏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桩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佳沛 刘炜 +1 位作者 徐建春 李颢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7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桩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BUC组织93例份(观察组)及正常膀胱组织37例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桩蛋白,并分析桩蛋白表达与BUC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桩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BUC组织93例份(观察组)及正常膀胱组织37例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桩蛋白,并分析桩蛋白表达与BUC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桩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54%(47/93)、0,两组比较,P<0.05。桩蛋白表达与BUC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均>0.05)。桩蛋白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为59.57%(28/47)、生存时间(43.99±2.57)个月,桩蛋白阴性表达者生存率为84.78%(39/46)、生存时间(54.41±2.24)个月,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BUC组织中桩蛋白表达升高,其可能参与BU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膀胱尿路上 桩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海波 王禾 +1 位作者 武国军 周忠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12例)及膀胱癌标本中EZH2 mRNA(38例)及EZH2蛋白(68例)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正常膀... 目的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12例)及膀胱癌标本中EZH2 mRNA(38例)及EZH2蛋白(68例)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3.3%、79.4%(P<0.05)。膀胱癌标本中,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中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5.0%、100.0%(P<0.05);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8.9%、100.0%(P<0.05)。RT-PCR检测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0%、84.2%(P<0.05)。膀胱癌标本中,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中EZH2 RNA表达率分别为70.0%、100.0%(P<0.05);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EZH2 mRNA表达率分别为72.7%、100.0%(P<0.05)。EZH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明显地高表达,EZH2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结果提示EZH2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EZH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建昌 柳建军 +1 位作者 许志坚 黄木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34-35,共2页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效疗与安全性。方法将47例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效疗与安全性。方法将47例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吡柔比星组2例(8.7%)复发,丝裂霉素组4例(16.7%)复发,复发率吡柔比星组明显低于丝裂霉素组(P<0.05);膀胱刺激症,吡柔比星组2例(8.7%),丝裂霉素组3例(12.5%);其他副作用方面吡柔比星出现排尿困难1例。结论丝裂霉素及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安全性相似,与丝裂霉素相比,吡柔比星具有膀胱内化疗药保留时间短、疗效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 膀胱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C25B、14-3-3σ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哲 刘国斌 孔垂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下称膀胱癌)组织中CDC25B、14-3-3σ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90例膀胱癌(观察组)及20例正常膀胱黏膜(对照组)中的CDC25B、14-3-3σ蛋白。结果观察组CDC25B蛋白阳性率为54.4%、1...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下称膀胱癌)组织中CDC25B、14-3-3σ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90例膀胱癌(观察组)及20例正常膀胱黏膜(对照组)中的CDC25B、14-3-3σ蛋白。结果观察组CDC25B蛋白阳性率为54.4%、14-3-3σ蛋白阳性率为72.2%,对照组分别为30.0%、100.0%,两组比较,P均<0.05。CDC25B、14-3-3σ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CDC25B与14-3-3σ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627,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CDC25B蛋白高表达、14-3-3σ蛋白低表达,二者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尿路上 酸性蛋白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