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通过激活去乙酰化酶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影响牛脂肪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
作者 成海建 游伟 +7 位作者 靳青 刘倚帆 万发春 宋恩亮 刘桂芬 谭秀文 张相伦 刘晓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98-440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RES)对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以及去乙酰化酶1(SIRT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月龄鲁西黄牛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第0天,更换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RES)对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以及去乙酰化酶1(SIRT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月龄鲁西黄牛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第0天,更换为RES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和400μmol/L的培养液处理48 h,每组设3个重复。应用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q 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分别检测SIRT1/AMPK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因子SIRT1、A MPKα、叉头转录因子1(Fox O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Bax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cl-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00和400μmol/L RES处理后,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ax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Bcl-2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100μmol/L RES处理后时,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以及Bcl-2、Bax的蛋白质表达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RES通过激活SIRT1/AM PK信号通路,同时激活通路下游的Fox O1,促进了牛皮下脂肪细胞的凋亡,为通过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牛皮下脂肪沉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化酶1 腺苷-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 叉头转录因子1 白藜芦醇 脂肪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激活骨骼肌5′-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张国华 曾凡星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0,126,共5页
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内的能量平衡状态被破坏,因此,机体恢复与维持能量状态的平衡对运动能力有重要影响,5′-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细胞内的能量监控器具有这种作用。AMPK在一次性运动中... 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内的能量平衡状态被破坏,因此,机体恢复与维持能量状态的平衡对运动能力有重要影响,5′-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细胞内的能量监控器具有这种作用。AMPK在一次性运动中能以强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激活,其机制主要与运动中AMP/ATP比值改变有关,AMP通过3条途径激活AMPK:直接别构激活;使AMPK成为上游激酶的更适底物;阻遏蛋白磷酸酶对AMPK的抑制,ATP与AMP的作用相拮抗。其他能量状态的变化如磷酸肌酸、肌酸、葡萄糖和肌糖原也对AMPK的激活产生影响。阐明运动激活AMPK的分子机制对理解骨骼肌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磷酸的蛋白激酶 AMP/ATP比值 磷酸肌酸 骨骼肌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宰后苏尼特羊肉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活力及糖酵解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侯艳茹 马晓冰 +4 位作者 苏琳 赵雅娟 罗玉龙 赵丽华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0,共6页
本研究测定了放牧和圈养条件下苏尼特羊宰后羊肉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力、AMPK基因(PRKAA1、PRKAA2、PRKAG3)m RNA相对表达量和糖酵解指标,分析了AMPK活力与糖酵解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同... 本研究测定了放牧和圈养条件下苏尼特羊宰后羊肉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力、AMPK基因(PRKAA1、PRKAA2、PRKAG3)m RNA相对表达量和糖酵解指标,分析了AMPK活力与糖酵解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羊肉AMPK活力及糖酵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苏尼特羊背最长肌的剪切力、亮度值以及黄度值均显著大于圈养条件(P<0.05);两种饲养方式的胴体初p H值(p H1)和静止排酸24 h后胴体最终pH值(pH24)差异不显著(P>0.05);圈养条件下苏尼特羊PRKAA1和PRKAG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大于放牧条件(P<0.05),PRKAA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小于放牧条件(P<0.05);AMPK活力和己糖激酶活力均为圈养条件大于放牧条件,但差异不显著(P>0.05);圈养条件下乳酸含量显著大于放牧条件(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PRKAG3基因相对表达量与AMPK活力、己糖激酶活力以及乳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PRKAA1基因相对表达量仅与乳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RKAA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AMPK活力以及糖酵解指标无显著相关性;AMPK活力和己糖激酶活力以及乳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PRKAA1和PRKAG3基因相对表达量高时,AMPK被激活,使己糖激酶活力增加,加速组织内的糖酵解,增加肌肉乳酸含量,降低p H值,进而影响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 饲养方式 磷酸的蛋白激酶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对动物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晓娜 郭小权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87-4294,共8页
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MPK的活性受一磷酸腺苷(AMP)/三磷酸腺苷(ATP)的调节,应激反应可通过ATP的产生减少或消耗使细胞内AM P/ATP增加,从而激活AMPK。激活的AMPK可通过磷酸化下游靶蛋白,改变脂类和碳水... 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MPK的活性受一磷酸腺苷(AMP)/三磷酸腺苷(ATP)的调节,应激反应可通过ATP的产生减少或消耗使细胞内AM P/ATP增加,从而激活AMPK。激活的AMPK可通过磷酸化下游靶蛋白,改变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使其朝着抑制ATP消耗过程、促进ATP生成反应的方向进行,即抑制脂肪酸和糖原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迅速恢复细胞中的能量,因此AMPK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AMPK的结构、分布、活性调节及对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的蛋白激酶 动物 糖代谢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志忠 叶志云 +1 位作者 林圣彩 林舒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代谢是细胞和有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细胞和有机体通过感应系统实时监测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状态,并不断地通过错综复杂的代谢调控途径来维持其稳态.代谢调控一旦出现紊乱,机体代谢就会发生异变,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 代谢是细胞和有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细胞和有机体通过感应系统实时监测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状态,并不断地通过错综复杂的代谢调控途径来维持其稳态.代谢调控一旦出现紊乱,机体代谢就会发生异变,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乃至肿瘤等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发育、生长、繁殖、衰老等生命过程.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作为在代谢调控中起核心作用的激酶,自其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AMPK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揭示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探索其治疗和预防的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围绕近年来国内外AMPK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重点阐述AMPK在体内的激活机制以及本课题组在该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稳态 磷酸的蛋白激酶 葡萄糖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在慢性应激诱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政华 寇兴瑞 +2 位作者 杜格致 黄俊龙 张友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1-1525,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在慢性应激诱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设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加AICAR给药组和AICAR给药组,每组6只。采用EL... 目的探讨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在慢性应激诱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设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加AICAR给药组和AICAR给药组,每组6只。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浓度,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的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肪变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AMPK蛋白表达;然后用AICAR处理慢性应激小鼠并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应激导致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功能损害(ALT、AST水平升高,P<0.01),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P<0.05),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P<0.01)以及肝组织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1)。AICAR改善了肝细胞脂肪变性,并缓解了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慢性应激可能通过AMPK信号通路诱发NAFLD,AMPK激动剂AICAR可缓解慢性应激导致的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磷酸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α2基因shRNA载体的鉴定和表达
8
作者 卢俊 徐世元 +2 位作者 崔睿 张庆国 雷洪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α2(AMPKα2)基因的pGPU6/GFP/Neo-shRNA表达载体,转染SH-SY5Y细胞株,观测其对AMPKα2基因的沉默效果。方法利用Ambion在线设计软件设计针对人AMPKα2基因的shRNA干扰序列,克隆到pGPU6... 目的构建针对人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α2(AMPKα2)基因的pGPU6/GFP/Neo-shRNA表达载体,转染SH-SY5Y细胞株,观测其对AMPKα2基因的沉默效果。方法利用Ambion在线设计软件设计针对人AMPKα2基因的shRNA干扰序列,克隆到pGPU6/GFP/Neo质粒载体上。对重组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和酶切分析。用质脂体将重组质粒转导SH-SY5Y细胞株,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α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DNA测序和酶切鉴定表明,4个sh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4个重组质粒之一的pGPU6/GFP/Neo-shRNAAMPKα2(3)能有效抑制AMPKα2基因在SH-SY5Y细胞株中的表达,抑制率为63%。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AMPKα2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pGPU6/GFP/Neo-shRNAAMPKα2。pGPU6/GFP/Neo-shRNAAMPKα2(3)能有效抑制AMPKα2基因在SH-SY5Y细胞株中的表达,为将来应用其研究AMPK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药 RNAi干扰 磷酸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α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能量、葡萄糖感受器和代谢性疾病治疗靶标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宸崧 王子涵 +4 位作者 陈燕雯 万芷辰 王心茗 陈思薇 崔立枫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45,共21页
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调控蛋白之一.它在机体能量水平下降时被激活,通过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因子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从而维持能量平衡.AMPK作为感知者和调节者,既能... 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调控蛋白之一.它在机体能量水平下降时被激活,通过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因子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从而维持能量平衡.AMPK作为感知者和调节者,既能感受并维持代谢稳态,也能通过对代谢的“纠偏”缓解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糖尿病、脂肪肝等典型代谢性疾病症状;而在更长时间尺度下调控AMPK,则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AMPK的这些功能和优势使其成为许多代谢疾病的重要靶标之一,并将有助于提升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的蛋白激酶(AMPK) 葡萄糖感受 代谢稳态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视网膜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单萍(综述) 沈吟(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
环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Epac)是鸟嘌呤核苷酸交换蛋白因子,与环磷酸腺苷(cAMP)高亲和力地结合后能激活下游的多种信号分子,如Rap和Ras等,这些信号分子可参与多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Ras和Rap能靶向诱导光感受器的生长、分化及... 环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Epac)是鸟嘌呤核苷酸交换蛋白因子,与环磷酸腺苷(cAMP)高亲和力地结合后能激活下游的多种信号分子,如Rap和Ras等,这些信号分子可参与多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Ras和Rap能靶向诱导光感受器的生长、分化及增生,Ras可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递(Ras/Raf/MEK/ERK)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等疾病的发生.就近年来Epac的研究进展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视网膜内的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磷酸活的交换蛋白 磷酸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高妮妮 王芳 廉哲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即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ATP后处理...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即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ATP后处理组、磷酯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ATP后处理组(Wortmannin+ATP组)、线粒体ATP依赖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葵酸(5-HD)+ATP后处理组(5-HD+ATP组)。再灌注结束后,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及磷酸化eNOS(p-eNOS)蛋白表达。结果 :ATP后处理组心肌细胞核变小及细胞间质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Wortmannin+ATP组和5-HD+ATP组心肌细胞核大小及细胞间质水肿程度与对照组相似;ATP后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低,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及Bcl-2/Bax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ortmannin+ATP组和5-HD+ATP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Bax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OS蛋白阳性表达ATP后处理组较对照组和Wortmannin+ATP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5-HD+A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最终作用于线粒体ATP依赖性钾通道,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兔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酯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骨骼肌细胞脂蛋白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卫晓怡 白晨 +2 位作者 唐立伟 陆红 张靖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6-250,共5页
富含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的花色苷提取物可抑制肥胖,但其作用机制不明。骨骼肌细胞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与肥胖相关,LPL使骨骼肌中的β-脂肪酸氧化增强,从而加速清除体内循环的甘油三酯(TG),抑制TG流向脂肪组织积聚而导致肥胖... 富含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的花色苷提取物可抑制肥胖,但其作用机制不明。骨骼肌细胞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与肥胖相关,LPL使骨骼肌中的β-脂肪酸氧化增强,从而加速清除体内循环的甘油三酯(TG),抑制TG流向脂肪组织积聚而导致肥胖。本实验建立稳定的骨骼肌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通过花色苷Cy-3-g干预骨骼肌细胞,研究Cy-3-g对细胞LPL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y-3-g通过激活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上调骨骼肌细胞LPL活性,提示Cy-3-g具有潜在的调节机体脂代谢作用,与含Cy-3-g的花色苷提取物的肥胖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葡萄糖 骨骼肌细胞 蛋白脂肪酶 磷酸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通过AMPK抑制成熟脂肪细胞脂蛋白脂酶活性
13
作者 卫晓怡 白晨 +2 位作者 唐立伟 陆红 李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05-309,共5页
通过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干预成熟脂肪细胞,研究Cy-3-g对细胞脂蛋白脂酶(LPL)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y-3-g通过激活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成熟脂肪细胞的LPL活性,提示Cy-3-g具有潜在的调节机体脂代谢... 通过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干预成熟脂肪细胞,研究Cy-3-g对细胞脂蛋白脂酶(LPL)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y-3-g通过激活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成熟脂肪细胞的LPL活性,提示Cy-3-g具有潜在的调节机体脂代谢作用,与含Cy-3-g的花色苷提取物的肥胖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葡萄糖 脂肪细胞 蛋白脂酶 磷酸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下调微RNA-544-3p并激活Arf6/Akt-mTOR信号轴促进肝脏细胞迁移和侵袭
14
作者 况钦 吴勇 +5 位作者 杜彬 毋楠 周梦瑶 杨鑫 卢杨 冯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4-613,共10页
目的探讨mi RNA-544-3p对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诱导的肝细胞癌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HBx的慢病毒稳转小鼠永生化肝前体细胞株14-19(HBx-EGFP-14-19细胞),并通过向昆明小鼠肝门静脉注射上述细胞构建... 目的探讨mi RNA-544-3p对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诱导的肝细胞癌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HBx的慢病毒稳转小鼠永生化肝前体细胞株14-19(HBx-EGFP-14-19细胞),并通过向昆明小鼠肝门静脉注射上述细胞构建可长期稳定表达HBx的模型,采用q PCR检测mi RNA-544-3p在HBxEGFP-14-19细胞及小鼠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在HBx-EGFP-14-19细胞中瞬时转染mi RNA-544-3p模拟物(mimic)或抑制剂(inhibitor),应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i RNA-544-3p对HBx-EGFP-14-1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q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探究mi RNA-544-3p对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rf6)、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可长期稳定表达HBx的小鼠模型,该小鼠在造模后360 d处死时可见肝组织有恶性肿瘤生成。与对照组相比,HBx-EGFP-14-19细胞和HBx模型小鼠各时间点(造模后30、90、180、360 d)肝组织中mi RNA-544-3p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 RNA-544-3p mimic的HBx-EGFP-14-1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降低,转染mi RNA-544-3p inhibitor的HBxEGFP-14-1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增强(P均<0.05)。q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mi RNA-544-3p低表达与Arf6表达水平上调、Akt-m TOR信号轴的激活有关。结论HBx可能通过下调mi RNA-544-3p激活Arf6/AktmTOR信号轴促进小鼠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肝细胞癌 微RNA-544-3p 磷酸核糖基化因子6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激活LKB1/AM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霞 薛娣 师少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1-678,共8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通过激活肝激酶B1(LKB1)/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线栓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芍药苷(10 mg/kg)组、AMPK抑制剂CC(0.2 mg... 目的探讨芍药苷通过激活肝激酶B1(LKB1)/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线栓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芍药苷(10 mg/kg)组、AMPK抑制剂CC(0.2 mg/kg)组、芍药苷(10 mg/kg)+CC(0.2 mg/kg)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仅分离出颈总动脉与颈外动脉,不插线栓,设为假手术组,分组给药处理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测大鼠认知功能;采用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情况;采用TUNEL染色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采用试剂盒测量各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脑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ROS)与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与LKB1/AMPK通路相关蛋白(p-LKB1/LKB1、p-AMPK/AMPK)表达状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跨越原平台次数、原平台象限内停留时间、脑组织CAT含量、p-LKB1/LKB1、p-AMPK/AMPK、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iNOS与IL-1β水平、脑组织ROS与MDA含量、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跨越原平台次数、原平台象限内停留时间、脑组织CAT含量、p-LKB1/LKB1、p-AMPK/AMPK、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iNOS与IL-1β水平、脑组织ROS与MDA含量、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C可减轻芍药苷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激活LKB1/AMPK信号通路,而阻止炎症发生发展,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轻大鼠脑组织梗死及海马神经元凋亡,改善其认知功能,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CC可减轻芍药苷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激酶B1/5’-磷酸的蛋白激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PKA和P-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抗抑郁剂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哲 胡随瑜 +1 位作者 雷德亮 宋炜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proteinkinaseA,PKA)和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cAMP-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以及...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proteinkinaseA,PKA)和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cAMP-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以及抗抑郁剂(氟西汀)的拮抗作用。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氟西汀治疗组。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造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蛋白质印迹技术研究各组大鼠脑内PKA、磷酸化的CREB(P-CREB)在海马区域的分布以及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内的PKA和P-CREB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细胞内PKA和P-CRE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的PKA和P-CRE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氟西汀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 海马 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A 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探讨活心丸防治心力衰竭机制
17
作者 刘想 陈科翰 +2 位作者 郑楚瑶 廖弈秋 王羚郦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探讨活心丸(HXP)防治心力衰竭(HF)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60 mg·kg^(-1)),HXP小、大剂量组(31.2,62.4 mg·kg^(-1));其他组皮下...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探讨活心丸(HXP)防治心力衰竭(HF)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60 mg·kg^(-1)),HXP小、大剂量组(31.2,62.4 mg·kg^(-1));其他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5 mg·kg^(-1))造模,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无菌0.9%氯化钠溶液;6 h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无菌水,连续21 d。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小鼠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法评价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网络药理学结合转录组学预测HXP防治HF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P<0.01),血清BNP、NT-proBNP、cAMP含量上升(P<0.01),心肌组织间胶原纤维增多,CVF值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XP小、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LVESd、LVEDd下降(P<0.01),LVEF、LVFS上升(P<0.01);血清BNP、NT-proBNP、cAMP水平下降(P<0.05);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CVF下降(P<0.01)。网络药理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共预测出HXP防治HF关键靶点10个:CACNA1H、SCN10A、FGF12、PVALB、ACAN、LGALS3、SERPINE1、MMP3、GSTM1、VDR。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心肌组织蛋白激酶A(PKA)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蛋白活化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XP小、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心肌组织PKA、CREB蛋白活化水平下降(P<0.05)。结论HXP对ISO所致小鼠HF具有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涉及众多靶点及cAMP/PKA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丸 心力衰竭 网络药理学 转录组学 磷酸/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治疗生长激素细胞瘤的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许丹霞 陈慧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63-871,共9页
生长激素细胞瘤是以内分泌性和占位性效应集于一体的肿瘤性病变。经蝶窦手术切除术是生长激素细胞瘤的一线治疗方案,其术后的内分泌低缓解率和肿瘤高复发率是治疗过程的严峻挑战之一。临床上常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生长抑素受体配体和... 生长激素细胞瘤是以内分泌性和占位性效应集于一体的肿瘤性病变。经蝶窦手术切除术是生长激素细胞瘤的一线治疗方案,其术后的内分泌低缓解率和肿瘤高复发率是治疗过程的严峻挑战之一。临床上常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生长抑素受体配体和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作为主要的辅助治疗,但治疗效果仍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物,降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具有抗肿瘤特性,主要通过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通路减缓肿瘤的生长和增殖速度,抑制胰岛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生长激素内分泌路径改善生长激素细胞瘤的外周效应进一步实现抗肿瘤效应。本文论述了二甲双胍对生长激素细胞瘤的细胞微环境及激素合成分泌的调控作用机制,为对抗生长激素细胞瘤的药物研究和选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生长素细胞瘤 磷酸蛋白激酶 生长 胰岛素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激活剂抑制PD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峻 郑婷 +4 位作者 童珊珊 李钰青 佘晓芬 张萌 肖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18-2322,共5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AICAR)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变化,探讨PDGF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激活AMPK抑制增殖机制。方法:SD大鼠主动脉...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AICAR)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变化,探讨PDGF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激活AMPK抑制增殖机制。方法: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经PDGF及AICAR干预24 h、48 h、72 h后,分为A组(AICAR)、P组(PDGF)、A+P组(AICAR+PDGF)和对照组,4个组用MTT法测量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不同AICAR作用时间下(30 min、1 h、3 h、6 h、12 h)AMPK的活化情况和mTOR的蛋白活性,以及上述各组中AMPK活化和mTOR蛋白活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PDGF干预组的MTT值显著增加(P<0.05),AMPK激活组能显著抑制PDGF诱导的MTT值的增加效应(P<0.05);(2)AICAR可诱导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AICAR的诱导效应有随药物干预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AICAR干预后p-mTOR表达活性显著减弱(P<0.05),随着药物干预时间延长,p-mTOR表达也呈逐渐减弱的趋势;(4)各组干预12 h后分别检测p-AMPK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减弱(P<0.01),A+P组显著增强(P<0.01),而A+P组与P组比较,A+P组强于P组(P<0.01),A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检测p-mTOR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增强(P<0.05),A+P组较低(P<0.05),A+P组低于P组(P<0.05),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GF刺激能促进VSMCs增殖,该促增殖效应可被AMPK激活剂AICAR所抑制;细胞mTOR活性下调可能参与AMPK活化诱导的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磷酸的蛋白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台运动通过激活AMPK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 被引量:7
20
作者 闫清伟 赵娜 +2 位作者 夏杰 李百侠 崔海燕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80,共10页
目的:探讨AMPK介导的运动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月龄C57BL/6品系的APP/PS1小鼠和野生小鼠各48只分别随机分为APP/PS1安静对照组(ADC,n=24)、APP/PS1运动组(ADE,n=24)、野生安静对照组(WTC,n=24)和野生运动组(W... 目的:探讨AMPK介导的运动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月龄C57BL/6品系的APP/PS1小鼠和野生小鼠各48只分别随机分为APP/PS1安静对照组(ADC,n=24)、APP/PS1运动组(ADE,n=24)、野生安静对照组(WTC,n=24)和野生运动组(WTE,n=24)。ADE、WTE组进行12周跑台运动,同时ADC、WTC组置于安静跑台环境。采用ELISA实验测海马ATP、AMP含量,RT-qPCR实验测海马AMPK和BACE1mRNA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测海马AMPK及其磷酸化(p-AMPK)蛋白表达、Sirt1、PPARγ、PGC1α、BACE1、Aβ等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实验测海马SPs水平。结果:1) 12周跑台运动可提高APP/PS1小鼠海马, ATP、AMP含量,增加AMP/ATP比值(P<0.05);2)上调AMPK mRNA,上调AMPK蛋白表达及p-AMPK水平,上调Sirt1、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水平(P<0.05);3)下调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下调Aβ蛋白和SPs(P<0.01)。结论:12周跑台运动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的分子机制可能和运动激活AMPK,改善海马能量代谢,继而调节AMPK-BACE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运动 磷酸蛋白激酶 海马 能量代谢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