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基苯酞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自由基代谢及海马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向建 齐亚超 +4 位作者 张晓玲 李强 高钟生 郭宗成 李军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5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自由基代谢及海马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慢性脑缺血模型组、大剂量丁基苯酞治疗组和小剂量丁基苯酞治疗组各20只。...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自由基代谢及海马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慢性脑缺血模型组、大剂量丁基苯酞治疗组和小剂量丁基苯酞治疗组各20只。用药4周后,观察前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海马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前脑组织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P均<0.05);丁基苯酞注射液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SOD活力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下降(P均<0.05)。丁基苯酞注射液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PARP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丁基苯酞注射液可通过抑制PARP蛋白的表达和减轻自由基损伤而保护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脑缺血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在酒精性脂肪肝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时顺 刘洋 +3 位作者 张冰 李欣 包志伟 王志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51-54,共4页
酒精性脂肪肝(AFLD)是长期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长期的酒精摄入导致肝脏脂肪合成代谢增加和脂解作用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增加,进而发生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相关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细胞内重要... 酒精性脂肪肝(AFLD)是长期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长期的酒精摄入导致肝脏脂肪合成代谢增加和脂解作用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增加,进而发生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相关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细胞内重要的DNA修复酶,主要参与细胞的基因转录、DNA修复、基因组的稳定和细胞的凋亡、坏死。PARP是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消耗酶,PARP的活性改变对细胞内NAD+水平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长期的酒精摄入导致PARP蛋白活化,在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ARP蛋白的基因缺失或活性抑制,对改善长期饮酒导致的肝脏脂肪沉积、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肝细胞的凋亡、坏死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PARP蛋白在AFL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烟酰胺嘌呤二核 肝脂肪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静芳 李强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其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诱导氧化应激的发生,进而大量激活PARP...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其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诱导氧化应激的发生,进而大量激活PARP-1,导致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PARP抑制剂可有效的预防甚至逆转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PARP抑制剂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氧化性应激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指导意见 被引量:1
4
作者 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14 位作者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筹)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泌尿专业委员会 黄萍 郑小卫 沈源明 张英丽 周峰 吕卫国 朱笕青 张大宏 丁国庆 金百冶 王晓稼 张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5-774,共10页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疲劳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防治要点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在常规治疗无效时转至血液科就诊,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消...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疲劳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防治要点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在常规治疗无效时转至血液科就诊,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防治重点包括服药时间正确、食物清淡、饮水适量,及时对症处理、预期性恶心呕吐预防等;疲劳的原因多样,在处理前应充分评估原因,并根据需要给予按摩疗法、心理社会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和哌甲酯、西洋参等药物治疗。此外,尼拉帕利和氟唑帕利会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及心悸,使用过程应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当患者用药期间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时,应行高分辨率CT、支气管镜等检查排查肺炎,必要时停止PARP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治疗。最后,还应重视PARP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和定期监测随访,以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PARP 不良反应 临床管理 专家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8-5p靶向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9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柴传红 裴嘉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3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miR-218-5p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和正常喉上皮细胞NPEC中miR-218-5p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目的探讨miR-218-5p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和正常喉上皮细胞NPEC中miR-218-5p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9(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9,PARP9)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miR-218-5p或敲减PARP9的Hep-2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18-5p和PARP9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NPEC细胞相比,Hep-2细胞中miR-218-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9.540,P<0.05),PARP9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25.381,P<0.05)。与miR-con组比较,miR-218-5p组Hep-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F=37.167,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F=670.506,P<0.05)。与si-con组比较,si-PARP9组Hep-2细胞存活显著降低(F=61.813,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F=650.225,P<0.05)。miR-218-5p靶向负性调控PARP9表达。与miR-218-5p+pcDNA-con组比较,miR-218-5p+pcDNA-PARP9组Hep-2细胞存活显著升高(F=44.216,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F=329.517,P<0.05)。结论miR-218-5p通过靶向PARP9抑制喉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靶向调控 喉鳞状细胞癌 miR-21 PARP 细胞凋亡 喉鳞癌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关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利 王沛华 +6 位作者 范利 王强 曹剑 于丽伟 石建元 刘晓庆 李思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和P2Y12基因多态性是否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产生影响。方法入选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1个月)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431例,根据阿司匹林抵抗(AR)诊断标准,分为AR组59例,非AR... 目的分析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和P2Y12基因多态性是否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产生影响。方法入选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1个月)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431例,根据阿司匹林抵抗(AR)诊断标准,分为AR组59例,非AR组372例,并使用美国Sequenom系统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P2Y,rs1065776(893C〉T)和P2Y12rs5853517(i-ins801A,H1/H2单体型)2个位点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AR组血肌酐明显高于非AR组[(92.82±83.07)umol/L vs(78.75±20.41)μmol/L,P=0.01]。2组P2Y1rsl065776突变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的TT+CT基因型与野生型纯合子CC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2Y12 H1/H2单体型和突变的H2单体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携带突变等住基因H2的H2/H2+H2/HI基因型与野生型纯合子H1/H1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AR与血小板ADP受体P2Y1和P2Y12常见的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腺苷二磷酸 阿司匹林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血小板聚集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心律置入装置术后囊袋血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妍 郭成军 +5 位作者 曾哲淳 李海宴 方东平 戴文龙 张金荣 孟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心律置入装置(CIED)置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需要置入心律置入装置术后发生囊袋...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心律置入装置(CIED)置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需要置入心律置入装置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43例为血肿组,按照年龄1:1匹配入选术后未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43例为无血肿组,分析围术期接受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囊袋血肿的风险因素。结果与无血肿组比较,血肿组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33±12.16)% vs (49.81±14.96)%, 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8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1% vs 13.95%,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80%为囊袋血肿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64,95% CI:0.082~0.850,P=0.026)。结论增高的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增加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囊袋血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腺苷二磷酸 花生四烯酸 支架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和一磷酸腺苷的毛细管电泳分析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春喜 郁荣 +1 位作者 吕海燕 廖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3-434,共2页
研究了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一磷酸腺苷(AMP)的毛细管电泳行为,考察了运行缓冲液的pH值、磷酸盐浓度、分离电压、分离温度等因素对这三种化合物的迁移时间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对上述三种化合物的分离有... 研究了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一磷酸腺苷(AMP)的毛细管电泳行为,考察了运行缓冲液的pH值、磷酸盐浓度、分离电压、分离温度等因素对这三种化合物的迁移时间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对上述三种化合物的分离有显著的影响,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三种物质在10min内可得到分离。方法的检出限为0.125mg/mL,线性范围为0.125~2.00mg/mL,相关系数为0.991~0.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二磷酸 磷酸 毛细管电泳分析 细胞代谢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通过激活NF-κB途径导致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2 位作者 郑玥 马翔 秦秀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人RVEC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 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口服液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10
作者 柴曼超 吕爱刚 +1 位作者 毛理纳 李更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口服液、川芎水提液和川芎挥发油对 ADP 诱导的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比浊法。结果:它们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IC_(50)值分别为:19.76 g/L.21.44 g/L、和3825.16 g/L,川芎口服液作用强度显著强于川芎挥发... 目的:观察川芎口服液、川芎水提液和川芎挥发油对 ADP 诱导的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比浊法。结果:它们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IC_(50)值分别为:19.76 g/L.21.44 g/L、和3825.16 g/L,川芎口服液作用强度显著强于川芎挥发油(P<0.01)。结论:川芎口服液对 ADP 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中药 二磷酸 血小板聚集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对三磷酸腺苷及其分解产物的分离分析
11
作者 陈玉英 後藤正志 江坂幸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对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及其分解产物ADP(adenosine diphosphate)、AMP(adenosine monophcsphate)等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进行分离分析。电动色谱系统为:毛细管柱57 cm×45 μm(I.D),石英毛细管,UV紫外检测器(波长260 n... 对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及其分解产物ADP(adenosine diphosphate)、AMP(adenosine monophcsphate)等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进行分离分析。电动色谱系统为:毛细管柱57 cm×45 μm(I.D),石英毛细管,UV紫外检测器(波长260 nm),磷酸盐缓冲溶液(Na_2HPO_4)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50 mmol/L(pH=9.06)。获得了良好的分离,为ATP的定量建立了良好的分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嘌呤 二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巍教授团队揭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代谢产物钙调控新机制
1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7-347,共1页
2019年6月18日,杨巍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 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gating of the TRPM2 channel by cADPR via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ADPR binding pocket”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 2019年6月18日,杨巍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 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gating of the TRPM2 channel by cADPR via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ADPR binding pocket”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9.05.067),揭示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产物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的钙离子调节新机制。近年研究提示,cADPR可能是TRPM2通道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嘌呤二核 代谢产物 钙调控 腺苷二磷酸核糖 钙离子调节 CELL 研究论文 v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637、miR-223-3p、PARP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13
作者 冯玉俊 王林娜 +1 位作者 赵正历 刘海楠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8-603,共6页
目的 探究miR-637、miR-223-3p、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4(PARP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衡水市人民医院73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637、miR-223-3p... 目的 探究miR-637、miR-223-3p、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4(PARP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衡水市人民医院73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637、miR-223-3p、PARP14表达;所有患者随访3年,根据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分析患者癌组织miR-637、miR-223-3p、PARP14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miR-637 mR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miR-223-3p、PARP14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637 mRNA在临床分期Ⅲ~Ⅳ期、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均为低表达(P<0.05),PARP14 mRNA在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2 cm、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均为高表达(P<0.05),miR-223-3p mRNA在肿瘤直径≥2 cm、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均为高表达(P<0.05)。死亡组癌组织miR-637mRNA表达量低于生存组,miR-223-3p、PARP14表达mRNA表达量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癌组织miR-637 mRNA表达量升高为影响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miR-223-3p、PARP14 mRNA表达量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癌组织miR-637、miR-223-3p、PARP14表达联合检测预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AUC值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癌组织miR-637低表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高表达患者(P<0.05);癌组织miR-223-3p、PARP14高表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甲状腺患者癌组织miR-637、miR-223-3p、PARP14 mRNA呈异常表达现象,上述指标mRNA表达量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及预后有关,且miR-637、miR-223-3p、PARP14联合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 微小RNA-637 微小RNA-223-3p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4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在心律失常诊治中的作用
14
作者 盛琴惠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二磷酸(ADP) 磷酸(ATP) 心律失常 诊治 代谢产物 细胞释放 血小板释放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烟酰胺单核苷酸中5种有关物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玮丽 陈俊辰 +4 位作者 林欣怡 张兰平 侍慧慧 罗穆潮 刘梦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2-188,共7页
目的构建同时检测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中5种有关物质[烟酰胺氧化物、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及烟酰胺... 目的构建同时检测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中5种有关物质[烟酰胺氧化物、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及烟酰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50 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盐溶液(用磷酸调节pH为4.5)-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0℃,试样盘控温:5℃,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灵敏性、准确性、重复性、耐用性及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烟酰胺氧化物、ATP、ADP、AMP及烟酰胺分别在质量浓度0.4060~16.2402、0.4110~16.4403、0.4150~16.6010、0.4163~16.6507、0.4028~16.1206μg/m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2)值均大于0.998;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8.5%~102.6%、95.6%~104.1%、98.9%~104.6%、100.0%~102.8%、100.6%~101.3%;3批样品中5种杂质含量检测结果分别为0.18%、0.20%、0.16%、0.14%、0.26%;5种杂质的检出限范围为0.04028~0.04163μg/mL,定量限范围为0.4028~0.4163μg/mL,灵敏度高;专属性、重复性和耐用性均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适用性广,适用于NMN中5种有关物质的检测,为提升其质量标准奠定基础,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 烟酰胺氧化物 磷酸 二磷酸 磷酸 烟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万生 赵荣 +2 位作者 田丰雨 侯建成 赵行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PC-3细胞并分为实验1、2、3、4组和对照组,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10、50、100、150μmol/L的白藜芦醇,对照组不加药物。各组给药24 h后,采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PC-3细胞并分为实验1、2、3、4组和对照组,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10、50、100、150μmol/L的白藜芦醇,对照组不加药物。各组给药24 h后,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凋亡相关蛋白P53、Cleave-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结果对照组及实验1、2、3、4组OD值依次递减,实验1、2、3、4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依次递增(P均<0.05)。白藜芦醇在处理24h后对PC-3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为23.25μmol/L。对照组及实验1、2、3、4组细胞凋亡率依次递增(P均<0.05)。实验1、2、3、4组细胞中P53、PARP(89 k D)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2、3、4组细胞中Cleave-Caspase-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1、2、3、4组细胞中P53、PARP(89 k D)、Cleave-Caspase-3相对表达量依次增高(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PC-3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P53表达上调、Caspase-3被激活、增加PARP的剪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 PC-3细胞 白藜芦醇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P53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17
作者 何晨晨 祁江晗 +4 位作者 韦琛谊 蔡巧燕 高铸烨 张铃 褚剑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给药剂量为6.74 mg/(kg·d),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99、1.98、3.96 g/(kg·d),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预防性灌胃给药14 d, 1次/d。末次给药1 h后,麻醉大鼠,采用聚乙烯管作动-静脉搭桥建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正常对照组除外),15 min后取出血栓,用万分之一精密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各组大鼠血栓质量(湿重);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含量;酶标仪比浊法测定各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显著升高,血浆中TXB2的含量显著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则显著降低,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各剂量组的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3.80%、23.96%、33.63%、32.59%;血浆中TXB2的含量显著降低,6-keto-PGF1α的含量显著升高,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且清心解瘀颗粒各剂量组间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6.90%、26.17%、38.87%、54.48%。结论 清心解瘀颗粒具有预防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心解瘀颗粒 动-静脉旁路血栓 二磷酸(ADP)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宿晨 程凯 +1 位作者 周洁(综述) 陈道桢(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3-1227,共5页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目前已经有4个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批准上市,且在治疗乳腺癌患者尤其是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过程中产生可观的治疗效果。文章就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目前已经有4个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批准上市,且在治疗乳腺癌患者尤其是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过程中产生可观的治疗效果。文章就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同时重点论述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过程中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与其他治疗方案联合应用增强治疗效果,以及联合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 治疗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DNA损伤修复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iparib联合化疗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坤 《循证医学》 CSCD 2011年第1期2-2,共1页
三阴性乳腺癌存在DNA修复缺陷,这让DNA修复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最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开放、Ⅱ期临床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单用吉西他滨和卡铂化疗或化疗... 三阴性乳腺癌存在DNA修复缺陷,这让DNA修复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最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开放、Ⅱ期临床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单用吉西他滨和卡铂化疗或化疗联合Iniparib(BSI-201.小分子PARP抑制剂)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 转移性乳 联合化疗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DNA修复酶 应用 靶向治疗药物 Ⅱ期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注射联合安罗替尼口服对标准化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治疗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晶 时欣 +1 位作者 李阳 何学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注射联合安罗替尼口服二线治疗标准化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标准化疗失败的SCLC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安罗替尼,12 mg/d,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注射联合安罗替尼口服二线治疗标准化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标准化疗失败的SCLC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安罗替尼,12 mg/d,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次静脉注射卡瑞利珠单抗200 mg,3次/周,3周为1个周期;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周期。两组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计算疾病控制率。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31例、疾病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为80.43%;对照组分别为0、0、28、18例及60.87%;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EA、CYFRA21-1、CA125、VEGF-A、VEGFR2、PARP水平均降低而血清Caspase-3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5例、肝功能异常1例、消化道反应2例、手足综合征6例、甲状腺功能异常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30%;对照组分别为3、1、3、7、0例及30.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注射联合安罗替尼口服治疗标准化疗失败的SCLC安全、有效,这可能与其减少肿瘤血管新生及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卡瑞利珠单抗 安罗替尼 半胱天冬蛋白酶3 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