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杨巍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 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gating of the TRPM2 channel by cADPR via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ADPR binding pocket”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2019年6月18日,杨巍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 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gating of the TRPM2 channel by cADPR via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ADPR binding pocket”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9.05.067),揭示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产物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的钙离子调节新机制。近年研究提示,cADPR可能是TRPM2通道激动剂。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PC-3细胞并分为实验1、2、3、4组和对照组,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10、50、100、150μmol/L的白藜芦醇,对照组不加药物。各组给药24 h后,采用...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PC-3细胞并分为实验1、2、3、4组和对照组,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10、50、100、150μmol/L的白藜芦醇,对照组不加药物。各组给药24 h后,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凋亡相关蛋白P53、Cleave-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结果对照组及实验1、2、3、4组OD值依次递减,实验1、2、3、4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依次递增(P均<0.05)。白藜芦醇在处理24h后对PC-3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为23.25μmol/L。对照组及实验1、2、3、4组细胞凋亡率依次递增(P均<0.05)。实验1、2、3、4组细胞中P53、PARP(89 k D)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2、3、4组细胞中Cleave-Caspase-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1、2、3、4组细胞中P53、PARP(89 k D)、Cleave-Caspase-3相对表达量依次增高(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PC-3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P53表达上调、Caspase-3被激活、增加PARP的剪切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心律置入装置(CIED)置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需要置入心律置入装置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43例为血肿组,按照年龄1:1匹配入选术后未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43例为无血肿组,分析围术期接受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囊袋血肿的风险因素。结果与无血肿组比较,血肿组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33±12.16)% vs (49.81±14.96)%, 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8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1% vs 13.95%,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80%为囊袋血肿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64,95% CI:0.082~0.850,P=0.026)。结论增高的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增加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囊袋血肿的风险。
文摘2019年6月18日,杨巍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 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gating of the TRPM2 channel by cADPR via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ADPR binding pocket”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9.05.067),揭示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产物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的钙离子调节新机制。近年研究提示,cADPR可能是TRPM2通道激动剂。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PC-3细胞并分为实验1、2、3、4组和对照组,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10、50、100、150μmol/L的白藜芦醇,对照组不加药物。各组给药24 h后,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凋亡相关蛋白P53、Cleave-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结果对照组及实验1、2、3、4组OD值依次递减,实验1、2、3、4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依次递增(P均<0.05)。白藜芦醇在处理24h后对PC-3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为23.25μmol/L。对照组及实验1、2、3、4组细胞凋亡率依次递增(P均<0.05)。实验1、2、3、4组细胞中P53、PARP(89 k D)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2、3、4组细胞中Cleave-Caspase-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1、2、3、4组细胞中P53、PARP(89 k D)、Cleave-Caspase-3相对表达量依次增高(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PC-3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P53表达上调、Caspase-3被激活、增加PARP的剪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