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结肠癌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1例
1
作者 姚亚东 杜鹏 朱军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恶性肿瘤、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家族腺瘤性息肉病 直肠乙状结肠 遗传非息肉病结直肠癌 LYNCH综合征 程度 结直肠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宏伟从体质学说辨治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经验
2
作者 李海雷 罗宏伟 《国医论坛》 2025年第2期59-61,共3页
罗宏伟主任认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治疗,需要整体辨证、中西医结合,辨病、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痰浊郁结证是最常见的证型,方选乌梅散结方加减,效果显著。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体质学说 辨病 痰浊郁结证 罗宏伟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1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勇辉 杨家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150例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未合...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150例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62例结直肠癌患者共合并息肉303枚。息肉位置:降结肠34枚,占比11.22%;升结肠68枚,占比22.44%;横结肠55枚,占比18.15%;直肠34枚,占比11.22%;乙状结肠112枚,占比36.96%。息肉类型:管状腺瘤196枚,占比64.69%;绒毛状腺瘤43枚,占比14.19%;混合腺瘤64枚,占比21.12%。两组性别、年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体质量指数、Dukes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吸烟占比、饮酒占比、TC水平高于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总胆固醇(TC)水平是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息肉位置以乙状结肠为主,息肉类型以管状腺瘤为主。吸烟、饮酒、TC水平是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习惯等实施针对性干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腺瘤性息肉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内镜和病理形态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汪玉兰 张国政 +2 位作者 袁鹤鸣 韩真 张帆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征与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息肉病患者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226例肠镜检查出息肉病例891例(1298枚),检出率10.8... 目的:探讨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征与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息肉病患者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226例肠镜检查出息肉病例891例(1298枚),检出率10.83%,其中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488例(715枚),检出率5.93%,化生性息肉210例239枚,化生性息肉病11例61枚,炎性息肉166例210枚,炎性息肉病9例51枚,幼年性息肉75例81枚,幼年性息肉病4例23枚,Peutz-Jeghers息肉4例7枚,Peutz-Jeghers息肉病9例43枚。息肉多见直肠,化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以<1.0cm最多见,幼年性息肉以1.0~2.0cm最多,4例幼年性息肉病中1例随访2年后,一枚最大的息肉(3.0×2.5cm)出现癌变,9例Peutz-Jeghers息肉病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送检已切息肉,发现3例部分息肉粘膜呈腺瘤样增生伴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变。结论: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病具有恶变潜能,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数量增加癌变率递增,大肠镜检查息肉病患者应多部位活检,并定期随访,尽可能予以息肉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病 内镜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鉴别诊断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马啸天 孙兴智 贾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究双能CT鉴别诊断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疑似胆囊息肉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双能CT和64层螺旋CT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CT诊断效能,并分析胆囊息肉影... 目的:探究双能CT鉴别诊断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疑似胆囊息肉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双能CT和64层螺旋CT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CT诊断效能,并分析胆囊息肉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理确诊胆囊息肉阳性118例,阴性44例,其中双能CT检出真阳性115例,真阴性33例,敏感度97.46%、特异度75.00%、准确度91.36%、Kappa值0.768。64层螺旋CT检出真阳性102例,真阴性31例,敏感度86.44%、特异度70.45%、准确度82.10%、Kappa值0.557。2种息肉在大小、基底范围、血管征象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息肉多为1 cm以下、窄基底、病灶/胆囊周围血管增多增粗强化。腺瘤性胆囊息肉多为2 cm及以上、宽基底、病灶内血管强化。结论:双能CT诊断胆囊息肉较64层螺旋CT及超声更好,基于多平面重建5 mm结合血管征能促进CT对胆囊息肉诊断,同时通过息肉大小、基底范围、血管征象等方面能有效鉴别诊断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胆囊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鉴别 胆固醇息肉 腺瘤性胆囊息肉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9
6
作者 秦影 申星杰 +1 位作者 刘亮 朱靖宇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预测模型。方法进行健康体检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研究对象362例,其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者200例,记为观察组;经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162例,记为...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预测模型。方法进行健康体检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研究对象362例,其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者200例,记为观察组;经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162例,记为对照组。搜集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BMI、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汁酸、游离脂肪酸、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NLR)、D-二聚体、癌胚抗原(CEA)等17项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模型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性别、有吸烟史者、有饮酒史者、BMI、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同型半胱氨酸、尿酸、D-二聚体、CEA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游离脂肪酸、CEA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了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预测模型,P=1/(1+e-Y),其中Y=0.754×性别+0.188×BMI+1.058×糖化血红蛋白+1.602×游离脂肪酸+0.533×癌胚抗原-11.757,性别变量中男性为1、女性为0。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为0.742~0.836,灵敏度为70.5%,特异度为76.5%。结论男性、BMI、糖化血红蛋白、游离脂肪酸、CEA水平升高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结肠腺瘤性息肉 直肠腺瘤性息肉 健康体检 预测模型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
7
作者 顾德智 金根培 周爱民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286-287,共2页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上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种系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在1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发现的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FAP致病基因被定位于5q21—2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上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种系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在1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发现的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FAP致病基因被定位于5q21—22,并被克隆。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病者从青春期开始结直肠黏膜出现成百上千的腺瘤性息肉,此病的严重性在于癌变率高,而且癌变常不限于一处,为多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腺瘤性息肉病 外科治疗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GARDNER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遗传病 染色体长臂缺失 第5号染色体 结直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发腹腔硬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曲瑞泽(综述) 周鑫 付卫(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直肠疾病,由5q21染色体上的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种系突变引起[1]。FAP患者以结直肠内数以百计的腺瘤性息肉为特...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直肠疾病,由5q21染色体上的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种系突变引起[1]。FAP患者以结直肠内数以百计的腺瘤性息肉为特征,并有极大概率会进展成结直肠癌[2]。FAP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息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表皮囊肿和软组织肿瘤等。为了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目前提倡对于FAP先证者及其直系亲属从10~12岁开始进行内镜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腺瘤性息肉病 软组织肿瘤 腺瘤性息肉 硬纤维瘤 表皮囊肿 先证者 上消化道息肉 直系亲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 被引量:11
9
作者 苏雷 支修益 +7 位作者 张毅 许庆生 刘宝东 陈东红 胡牧 刘磊 钱坤 李元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340-341,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治疗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 non-thymoma myasthenia gravis ,non-TMG)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1年8月,对62例non-TMG行胸腔镜辅助胸腺扩大切除术。男24例,女38例。年龄18~67岁,平均31岁。根据改良Osser...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治疗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 non-thymoma myasthenia gravis ,non-TMG)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1年8月,对62例non-TMG行胸腔镜辅助胸腺扩大切除术。男24例,女38例。年龄18~67岁,平均31岁。根据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7例,Ⅱa型28例,Ⅱb型15例,Ⅲ型2例。按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标准( MGFA)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110 min。术后保留胸腔引流管时间1~5 d,平均2.0 d。术后7天内脱离呼吸机57例,超过7天5例。62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显示胸腺增生,合并胸腺外脂肪(心包及双侧心膈角)内查见胸腺小体22例。术后随访2~5年,平均4.2年。完全稳定缓解31例,药物缓解17例,微小症状表现6例,改善8例。结论胸部CT扫描尚不能根据胸腺本身“体积”大小判断胸腺增生与否。术中应重视迷走胸腺组织清除。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是治疗non-TMG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扩大胸腺切除 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剪太 李晓莉 张阳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5-378,共4页
该文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近年来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FAP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其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机制,并进行肿瘤预测、早... 该文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近年来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FAP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其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机制,并进行肿瘤预测、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腺瘤性息肉病 诊断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莺燕 郭景泉 +1 位作者 耿娇霞 叶秋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6例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6例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禁食、营养支持、抗炎、冲洗低负压吸引、生长抑素应用,加强管道护理,瘘口愈合。1例术后腹泻严重,平均每日大便次数10余次,经饮食管理,药物应用,肛周皮肤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大便次数减少到3~4次/d,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手术及护理难度大,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病 腹腔镜 结直肠切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友山 陶志强 +2 位作者 潘丽娟 李秀青 王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研究Hp感染与结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一步法快检卡方法对患者的大便标本Hp抗原进行检测,腺瘤性息肉患者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56),两组进行Hp感染的对比分析。结果腺瘤性息肉组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目的研究Hp感染与结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一步法快检卡方法对患者的大便标本Hp抗原进行检测,腺瘤性息肉患者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56),两组进行Hp感染的对比分析。结果腺瘤性息肉组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结肠腺瘤性息肉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结肠腺瘤性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胃肠道腺瘤性多发息肉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璐 陈大权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30-631,共2页
中医认为,胃肠道腺瘤性多发息肉的生成与气机阻滞,气滞血瘀有关。息肉的病机大概总结为:气滞、痰凝、血瘀。治宜理气行滞,化痰、活血祛瘀。临床常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壅盛所致的脾胃系疾病,功能理气化痰和胃,疗效显著。
关键词 胃肠道 腺瘤性多发息肉 中医药疗法 温胆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癌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锦 孔令斌 黄志诚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96-201,共6页
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中最常见的病变之一,研究报道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其中50%~70%的结直肠癌来源于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一旦发生癌变,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因此,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CAP... 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中最常见的病变之一,研究报道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其中50%~70%的结直肠癌来源于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一旦发生癌变,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因此,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CAP)癌变的发生因素及其机制,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CAP癌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癌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洪升 欧阳钦 +2 位作者 王一平 林世富 陈岱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39-40,共2页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大肠腺癌主要的癌前病变。本文总结分析我院53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可能的癌变因素,目的在于探讨腺瘤性息肉的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大肠腺癌主要的癌前病变。本文总结分析我院53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可能的癌变因素,目的在于探讨腺瘤性息肉的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病理 大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肠粘膜、腺瘤及癌组织的基因蛋白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剑 郑树 +4 位作者 冯懿正 陈丽荣 黄学峰 耿礼义 彭加萍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01-104,107,共5页
研究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癌变过程中P21-H-ras、EGFR和P53的变化与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以上三种指标在41例FAP患者的正常肠粘膜、腺瘤和癌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结果:P21-H-ras、EGFR及P53在正常肠粘膜... 研究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癌变过程中P21-H-ras、EGFR和P53的变化与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以上三种指标在41例FAP患者的正常肠粘膜、腺瘤和癌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结果:P21-H-ras、EGFR及P53在正常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7%与0,在腺癌中为29.3%、35.4%与20.8%,癌组织中为47.4%、60.6%与52.6%,癌与腺癌的阳性率都显著高于正常肠粘膜(P<0.05);P21-H-ras、EGFR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瘤,但差别不显著(P>0.05),P53在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癌组织有2个以上指标阳性者占55.6%,3个都阳性者占27.3%;腺瘤中分别为13.2%与4.4%,差别显著(P<0.05)。结论:提示P21-H-ras、EGFR、P53基因都参与FAP癌变,P21-H-ras基因、EGFR可能作用于早期,P53基因则作用于晚期。检测P21-H-ras、EGFR、P53对早期诊断FAP癌变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腺瘤性 肠粘膜 P21基因 P53基因 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7
作者 巩波 蔡青红 刘孝高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536-539,579,共5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胃肠镜检查患者200例,并按照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对照组(结肠无明显异常)各100例。...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胃肠镜检查患者200例,并按照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对照组(结肠无明显异常)各1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和血脂检查,根据检测结果统计观察组息肉数目、大小、部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息肉山田分型、病理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比较不同息肉数目、大小、部位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和阴性患者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61.0%,高于对照组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多发性、大息肉(≥10mm)和左半结肠息肉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单发性、小息肉(<10mm)和右半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山田分型、病理分型各分型之间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息肉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右半结肠息肉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大息肉(≥10mm)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分别高于单发性、小息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分别高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血脂水平的异常均可促进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发展,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便预防和抑制结直肠腺癌性息肉发展成结直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幽门螺杆菌感染 血脂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差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索明果 范筱 +4 位作者 李英宽 高聪聪 亚冰玉 古岳 李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8期3302-3303,共2页
目的探讨肠道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组(50例,肠道腺瘤性息肉)、B组(30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C组... 目的探讨肠道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组(50例,肠道腺瘤性息肉)、B组(30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C组(30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合并肠道腺瘤性息肉),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D组。分析4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及前3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结果A、B、C组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均低于D组,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水平丰度值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水平丰度值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道腺瘤性息肉、早期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肠道腺瘤性息肉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菌群多样性上存在差异,发生肠道癌变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下降,且癌变患者可见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水平丰度值低,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水平丰度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腺瘤性息肉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和粪便多配体聚糖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强 王再见 +3 位作者 李会霞 李彤 雷雪 曲冬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83-590,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APs)中医临床各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多配体聚糖2(syndecan-2,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AP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证型分为大肠湿热、湿瘀阻滞、脾虚湿蕴和气滞血...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APs)中医临床各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多配体聚糖2(syndecan-2,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AP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证型分为大肠湿热、湿瘀阻滞、脾虚湿蕴和气滞血瘀4组,并以75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每个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信息及腺瘤的数量、大小、组织学类型和上皮内瘤变等信息,采用磁珠捕获、亚硫酸盐处理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方法检测各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情况,并分析APs中医证型与组织学类型、上皮内瘤变和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结果(1)APs各证型在组织学类型和上皮内瘤变程度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大肠湿热组管状腺瘤占比高于气滞血瘀组(P<0.05),湿瘀阻滞组绒毛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比高于大肠湿热组和脾虚湿蕴组(P<0.01,P<0.05),气滞血瘀组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合计占比高于大肠湿热组和脾虚湿蕴组(P<0.05)。(2)310例APs患者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6.77%,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P<0.01)。(3)APs各证型SDC2甲基化阳性率大小依次为湿瘀阻滞组(65.79%)>气滞血瘀组(64.00%)>大肠湿热组(51.28%)>脾虚湿蕴组(46.91%),湿瘀阻滞组和气滞血瘀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脾虚湿蕴组(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湿瘀阻滞证与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P<0.05,P<0.01),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呈负相关(P<0.01)。脾虚湿蕴证与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呈负相关(P<0.05)。气滞血瘀证与管状腺瘤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病理类型和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中医证型 SDC2基因甲基化 绒毛状腺瘤 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胆囊腺瘤性增生误诊胆囊癌1例
20
作者 刘倚河 郑玉凤 +2 位作者 张蓉 刘舜辉 吴秀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41-41,F002,共2页
关键词 超声 胆囊腺瘤性增生 误诊 胆囊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