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1例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董昆 苏瑞玲 +2 位作者 陈军泽 陈冠妙 董淳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患者肾活组织检查显示多数肾小管管...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患者肾活组织检查显示多数肾小管管腔内可见盐类结晶沉积,偏振光阳性。经过别嘌醇、血液透析和抗结晶等治疗移植物功能逐渐恢复。术后随访1年,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可能导致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或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 肾移植 2 8-二羟基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移植物功能障碍 基因检测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陈苏颖 徐慧 +4 位作者 何天琦 邢雨润 刘以勤 何伯圣 顾锦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R)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IR组、IR+NADPH(10 mg/kg)组和IR+NADPH(20 mg/kg)组。体内构建短暂性肠IR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R)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IR组、IR+NADPH(10 mg/kg)组和IR+NADPH(20 mg/kg)组。体内构建短暂性肠IR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流仪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湿干重比观察肠道黏膜损伤和肠道水肿程度;采用RT-PCR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通过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水平探索NADPH的抗氧化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Bcl-2关联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2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内肠IR损伤引起肠道血供显著减少,再灌注后肠道血流再通,肠道组织红肿瘀血。与IR组相比,NADPH加药组显著减轻肠IR小鼠肠道黏膜损伤和肠道水肿程度(P<0.05)。与IR组相比,NADPH加药组可以降低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P<0.05),显著减轻IR损伤后的炎症反应。NADPH加药组有效降低肠道中的丙二醛水平,增高GSH/GSSG比值(均P<0.05),显著减轻损伤后的氧化应激。NADPH加药组可以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显著减轻IR损伤后的凋亡水平(P<0.05)。结论NADPH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炎症水平及凋亡水平,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烟酰胺二核苷酸磷酸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忠 胡薇 +4 位作者 苏谨 马骊 李亦学 冯正 魏东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法获得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结构特征。结果获得了2条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同源蛋白序列;分析了这2条序列的EST丰度、理化性质及蛋白三维结构等信息。结论日本血吸虫至少存在2个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磷酸核糖转移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抑制弓形虫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余莉 李霞 +3 位作者 郜玉峰 罗庆礼 乔增培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弓形虫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编码基因为靶标,合成3对siRNA,以电穿孔的方式将不同的浓度的siRNA转染弓...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弓形虫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编码基因为靶标,合成3对siRNA,以电穿孔的方式将不同的浓度的siRNA转染弓形虫。采用荧光定量PCR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检测弓形虫HXGPRT mRNA及酶合成量。结果在针对HXGPRT编码基因设计的3对21nt的siRNA中,有1对(siRNA415)能明显降低HXGPRT mRNA水平及酶合成量。在转染后24h,4μmol/LsiRNA415电转弓形虫的HXGPRT mRNA水平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降为模拟电转弓形虫的0.36±0.04及0.51±0.03倍(P<0.05)。结论21nt的siRNA在弓形虫体内能有效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应用将为阐明未知基因的功能和抗弓形虫药物的筛选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代谢 次黄磷酸核糖转移 RNA 小分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研究进展
5
作者 余志会 方肆云 +5 位作者 孙铭飞 戚南山 刘文俊 李娟 胡俊菁 廖申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163-172,共10页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原虫,包括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锥虫(Trypanosoma spp.)、疟原虫(Plasmodium spp.)、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和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等,可引起严重危...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原虫,包括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锥虫(Trypanosoma spp.)、疟原虫(Plasmodium spp.)、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和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等,可引起严重危害人类与动物健康以及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原虫病。寄生虫入侵宿主后的发育和繁殖需要大量的嘌呤核苷酸,相应的嘌呤碱基在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对应的嘌呤核苷酸。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是一类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重要代谢酶,广泛存在于寄生原虫中。寄生原虫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主要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两者在寄生原虫中分别催化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和黄嘌呤核苷酸合成,从而参与寄生原虫的多个生化代谢过程,不仅为寄生原虫核酸生物合成等提供前体物质,还为虫体提供通用能量载体。由于寄生原虫的嘌呤补救途径明显区别于宿主的从头合成途径,且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是寄生原虫嘌呤补救途径的关键酶,因而近年来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成为抗原虫药物候选靶标的研究热点,以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为潜在靶标,特异性筛选、设计抑制剂,并开发抗寄生原虫药物取得重要进展。以利什曼原虫、锥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为重点,综述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抑制剂筛选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寄生原虫药物靶标研究与新型抑制剂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原虫 磷酸核糖转移 次黄-鸟-黄磷酸核糖转移 核苷酸 药物靶标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与纳米氧化铝和勃姆石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 汤勇铮 +3 位作者 李卉卉 杨绪杰 陆天虹 杨小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采用多种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与纳米氧化铝(γ-Al2O3)和纳米勃姆石(γ-AlOOH)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NADP+与γ-AlOOH主要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而在γ-Al2O3表面除了静电和氢键作用外,还存在通过铝与磷酸根... 采用多种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与纳米氧化铝(γ-Al2O3)和纳米勃姆石(γ-AlOOH)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NADP+与γ-AlOOH主要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而在γ-Al2O3表面除了静电和氢键作用外,还存在通过铝与磷酸根中的氧配位形成的内层配合物;在3<pH<5时,NADP+的最大吸附量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酸性条件下溶解Al髥的竞争吸附所致;NADP+与2种纳米铝化合物的吸附过程均为自发的,且符合Langmuir等温式。荧光结果表明吸附后NADP+折叠式构象增加,由此可能影响依赖于NADP+的脱氢酶体系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纳米氧化铝 纳米勃姆石 烟酰胺二核苷酸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及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激活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洋 雷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07,共4页
血管外膜是血管壁最复杂的组成部分,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是血管外膜主要的细胞成分,在血管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F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激活与活性氧生成是多种血管损伤的始发阶段和共同机制... 血管外膜是血管壁最复杂的组成部分,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是血管外膜主要的细胞成分,在血管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F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激活与活性氧生成是多种血管损伤的始发阶段和共同机制。本综述对AF及其NADPH氧化酶、活性氧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还原型烟酰胺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与腺嘌呤、单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之间的相互作用
8
作者 杨红 郝强 +3 位作者 张岩 黄仲立 刘国红 李青山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89-91,共3页
利用荧光光谱和透析平衡法研究了腺嘌呤、单磷酸腺苷(AMP)、三磷酸腺苷(ATP)与天花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揭示腺嘌呤与天花粉蛋白结合后对其荧光强度影响较小,但使蛋白的荧光峰位红移,而AMP和ATP只引起蛋白... 利用荧光光谱和透析平衡法研究了腺嘌呤、单磷酸腺苷(AMP)、三磷酸腺苷(ATP)与天花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揭示腺嘌呤与天花粉蛋白结合后对其荧光强度影响较小,但使蛋白的荧光峰位红移,而AMP和ATP只引起蛋白荧光强度下降而不改变峰位。AMP,ATP引起的荧光强度下降包含着快慢两个过程。透析平衡法测得AMP,ATP与天花粉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2×10 ̄(-1)mol/L和4.5×10 ̄(-5)mol/L,二者自由能之差为-2.26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磷酸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温敏型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应用于腺苷转化的研究
9
作者 李晓晖 徐珠洁 +2 位作者 梁胜华 蒋欣茵 任大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9-413,共5页
通过双酶切方法将重组质粒上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ase)基因克隆到pBV220表达载体上,构建了温敏型PNPase的表达载体pBV 220-PNP,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使之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明显的特异表达条带,其分子量约为26 kDa.在... 通过双酶切方法将重组质粒上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ase)基因克隆到pBV220表达载体上,构建了温敏型PNPase的表达载体pBV 220-PNP,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使之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明显的特异表达条带,其分子量约为26 kDa.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分别以肌苷和尿苷为核糖供体研究重组菌转化腺苷的条件,发现肌苷最适合作为核糖供体,在30 mmol.L-1pH 7.5的Na2HPO4-KH2PO4缓冲液中,以30 mmol.L-1肌苷和10 mmol.L-1腺嘌呤作底物,加入0.5%基因工程湿菌体60℃反应3 h,腺苷的转化率为8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核苷磷酸化酶 PBV220 肌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过表达嘌呤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提高酿酒酵母菌株环磷酸腺苷产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凯 姬晓兵 +2 位作者 徐欢欢 仇申珅 邹少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30,共6页
调控嘌呤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会影响经AMP→ADP→ATP而生成的c AMP(cyclic adenosine mnophosphate,c AMP)产量。将酿酒酵母编码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基因PRS1和PRS3、磷酸核糖焦磷酸氨基转移酶基因ADE4、腺苷酸激酶基因ADK1,... 调控嘌呤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会影响经AMP→ADP→ATP而生成的c AMP(cyclic adenosine mnophosphate,c AMP)产量。将酿酒酵母编码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基因PRS1和PRS3、磷酸核糖焦磷酸氨基转移酶基因ADE4、腺苷酸激酶基因ADK1,分别置于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的启动子PGK1p和终止子PGK1t控制下,利用整合载体YIplac211,在菌株GA125中进行整合表达,通过摇瓶实验考察所得菌株的环磷酸腺苷产量。结果表明,在加腺嘌呤条件下,120 h时的c AMP产量分别为(5 380.5±1.91)、(5 189.4±1.72)、(5 131.8±2.05)和(5 199.9±1.62)μmol/L,较菌株GA125分别提高9.8%、5.9%、4.8%和6.2%;此外,ADK1过表达导致一定的生长抑制,所有菌株的腺嘌呤消耗量在(0.399±0.01)^(0.447±0.02)g/L,葡萄糖利用和乙醇产生上彼此没有呈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代谢途径 整合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变换波长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磷酸肌酸和腺嘌呤核苷酸 被引量:4
11
作者 闵庆旺 张振清 阮金秀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7-239,共3页
腺嘌呤核苷酸(ATP、ADP和AMP)及磷酸肌酸(CP)是生物能量转换的主要成分。测定这些成分将 有助于了解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及某些能提高缺氧耐力的药物与改善能量代谢的可能关系。HPLC可以同时测定多种核苷酸成分。
关键词 磷酸肌酸 核苷酸 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成像技术检测皮肤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映 Mark Birch-Machin +2 位作者 毛婧倬 赖维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74-676,共3页
如何判断及检测皮肤衰老程度,一直是皮肤科及皮肤美容学很关注的问题。由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生成伴随着ATP的形成,因而被认为可以用来指征细胞的能量水平。研究发现,年轻人皮肤中NAD(P)H水平显著高于老年人,这可能... 如何判断及检测皮肤衰老程度,一直是皮肤科及皮肤美容学很关注的问题。由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生成伴随着ATP的形成,因而被认为可以用来指征细胞的能量水平。研究发现,年轻人皮肤中NAD(P)H水平显著高于老年人,这可能与内源性衰老及外部环境损害皮肤,导致NAD(P)H合成减慢和(或)分解代谢增加有关。这提示NAD(P)H可能成为在体检测皮肤衰老程度的分子标志物;保持NAD(P)H的生物水平可以成为保持皮肤良好状态以及护肤抗衰老的新途径。双光子成像技术因其穿透深、耗时短及无创性等优点,可用于活体检测皮肤衰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二核苷酸磷酸 皮肤细胞能量 双光子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嘌呤、脱氧核糖和脱氧腺苷与烷基胺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兵华 陆维敏 沈杭燕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6-61,共6页
用LKB-2277精密微量热仪测定了288.15K,298.15K和308.15K时DNA组成成分腺嘌呤、脱氧核糖和脱氧腺苷与烷基胺(乙胺、丙胺、丁胺和正庚胺)之间的相互作用焓变.实验结果表明,烷基胺与它们混合时在所测的温度范围内的相互作用焓变表现出明... 用LKB-2277精密微量热仪测定了288.15K,298.15K和308.15K时DNA组成成分腺嘌呤、脱氧核糖和脱氧腺苷与烷基胺(乙胺、丙胺、丁胺和正庚胺)之间的相互作用焓变.实验结果表明,烷基胺与它们混合时在所测的温度范围内的相互作用焓变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紫外光谱研究也证实腺嘌呤和脱氧腺苷与正庚胺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和正庚烷与腺嘌呤、脱氧腺苷相互作用焓变大小的比较,讨论了烷基胺与腺嘌呤、脱氧腺苷相互作用可能发生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 脱氧 烷基胺 微量热法 焓变 相互作用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受体激活肽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敏感性钾通道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宏飞 刘丽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7-541,共5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受体激活肽(TRA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敏感性钾(K。)通道的作用及在保护心肌细胞方面的作用。方法:对健康成年豚鼠采取心室肌细胞急性分离,采用单通道膜片钳记录技术中的细胞贴附式及内面向... 目的:研究凝血酶受体激活肽(TRA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敏感性钾(K。)通道的作用及在保护心肌细胞方面的作用。方法:对健康成年豚鼠采取心室肌细胞急性分离,采用单通道膜片钳记录技术中的细胞贴附式及内面向外模式记录吡那地尔(Pinacidil)、ATP、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TRAP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K。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加入吡那地尔后Km通道的通道活动度(0.55±0.07)比加药之前(0.23±0.05)±曾加(记录5次);在吡那地尔存在时,加入ATP后KATP通道的通道活动度(0.67±0.14)较加入ATP之前(0.10±0.05)减少(记录4次);加入格列苯脲后K椰通道的通道活动度(0.56±0.12)比加药前(0.06±0.03减少(记录5次);加入TRAP后通道的通道活动度(0.48±0.11)比加入TRAP前(0.15±0.11)增加(记录5次),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TRAP激活心室肌细胞K。通道,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肌细胞 膜片钳技术 核苷三磷酸敏感性钾通道 凝血酶受体激活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9-[2-(磷酸甲氧)丙基]腺嘌呤合成方法的改进
15
作者 高慢 巫婷 +3 位作者 任晓莉 沈永嘉 叶传永 叶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7-410,共4页
在(R)-9-(2-羟丙基)腺嘌呤与对甲苯磺酰氧甲基磷酸二乙酯的反应中,用新鲜制备的叔丁醇锂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代替叔丁醇锂四氢呋喃溶液脱去(R)-9-(2-羟丙基)腺嘌呤中羟基上的质子,从而使得反应在较为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此外,在脱去(R)-... 在(R)-9-(2-羟丙基)腺嘌呤与对甲苯磺酰氧甲基磷酸二乙酯的反应中,用新鲜制备的叔丁醇锂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代替叔丁醇锂四氢呋喃溶液脱去(R)-9-(2-羟丙基)腺嘌呤中羟基上的质子,从而使得反应在较为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此外,在脱去(R)-9-[2-(二乙氧基磷酰甲氧)丙基]腺嘌呤中的乙基时,将(R)-9-[2-(二乙氧基磷酰甲氧)丙基]腺嘌呤与三甲基溴硅烷的摩尔比由原先的1∶6变化到1∶4.5。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表明改进后产物的化学结构与原工艺获得的产物结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R)-9-[2-磷酸甲氧)丙基] 三甲基溴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Ca^(2+)释放的调控物质
16
作者 邵森垚 潘春水 +1 位作者 毛小伟 韩晶岩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ic acid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ADP)是于1987年发现的,存在于无脊柱动物海胆卵和哺乳动物的肌肉、神经、腺体等组织细胞中的,与Ca2+释放有关的物质。NAADP可作用于细胞内溶酶体和溶酶体样的... 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ic acid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ADP)是于1987年发现的,存在于无脊柱动物海胆卵和哺乳动物的肌肉、神经、腺体等组织细胞中的,与Ca2+释放有关的物质。NAADP可作用于细胞内溶酶体和溶酶体样的酸性小泡的双孔通道,引起小泡内Ca2+的释放,也可作用于细胞内质网膜上的三磷酸肌醇和环二磷酸腺苷核糖受体,引起细胞质网的Ca2+释放,具有Ca2+第二信使样作用。本文简述NAADP的生成、分布、生理作用、受体、引起细胞内Ca2+释放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二核苷酸磷酸 CA2+ 酸性小泡 双孔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磷酸钠对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解离氧化肌动球蛋白的影响
17
作者 吕博文 耿晓茜 +3 位作者 张月姝 于泽 李春强 邵俊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6,共7页
研究焦磷酸钠(sodium pyrophosphate,TSPP)对肌动球蛋白的氧化和解离程度,及对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解离氧化肌动球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SPP处理能抑制蛋白适度氧化(1 mmol/L H2O2),但氧化程度加深(10、2... 研究焦磷酸钠(sodium pyrophosphate,TSPP)对肌动球蛋白的氧化和解离程度,及对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解离氧化肌动球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SPP处理能抑制蛋白适度氧化(1 mmol/L H2O2),但氧化程度加深(10、20 mmol/L H2O2)时抑制不明显。TSPP和ATP分别处理时,未氧化肌动球蛋白的特性黏数分别下降了30.4%和41.9%,平均粒径分别下降了21.2%和48.4%。二者相继处理后,特性黏数和平均粒径反而上升。所有氧化样品中由ATP引起的相对黏数变化量几乎都稍高于未氧化样品,但TSPP处理使升高幅度减弱。无论是否经过ATP处理,TSPP样品中均存在未解离且呈纤维状的肌动球蛋白,氧化后形成大的聚集物。可见,TSPP解离效果远不及ATP,且能抑制ATP的解离作用,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ATP解离,但受TSPP抑制。研究结果为利用TSPP改善肉制品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球蛋白 磷酸 氧化 解离 核苷三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水解产物中腺嘌呤的荧光猝灭法测定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敏 赵虎 +3 位作者 吕庆銮 岳宁宁 张苗 王怀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265,269,共4页
研究了腺嘌呤猝灭伊文思蓝(Evans blue)的荧光猝灭机理并建立了测定腺嘌呤的新方法。当用253am激发,伊文思蓝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387nm,腺嘌呤对伊文思蓝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线性回归方程为:p(mg/L):1.836×10^3I^-1F-9.11... 研究了腺嘌呤猝灭伊文思蓝(Evans blue)的荧光猝灭机理并建立了测定腺嘌呤的新方法。当用253am激发,伊文思蓝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387nm,腺嘌呤对伊文思蓝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线性回归方程为:p(mg/L):1.836×10^3I^-1F-9.110,相关系数为0.9997,线性范围为0.20-20.0mg/L,检出限为0.18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试验了pH、干扰离子、放置时间等对测定的影响,该方法可用于核酸水解产物中腺嘌呤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文思蓝 荧光猝灭法 猝灭机理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及其4种前体化合物含量 被引量:7
19
作者 邱世婷 侯雪 +4 位作者 雷绍荣 韩梅 贺光云 李莹 覃蜀迪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烟酰胺核糖体(NR)、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烟酸(NA)和烟酰胺(NAM)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4个前体化合物,口服后可在体内转化为NAD^(+)发挥抗衰老等功效。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茶叶中NAD^... 烟酰胺核糖体(NR)、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烟酸(NA)和烟酰胺(NAM)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4个前体化合物,口服后可在体内转化为NAD^(+)发挥抗衰老等功效。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茶叶中NAD^(+)及其4种前体化合物含量的方法,茶叶经水提取,稀释后直接进行UPLC-MS/MS分析。经方法学验证,5种目标化合物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回收率为70.00%~120.00%,相对标准偏差为2.09%~14.50%,方法的定量限为0.10~0.50μg·L^(-1)。绿茶、红茶和黑茶中5种目标化合物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绿茶和红茶是NR、NMN、NAD^(+)的良好天然食物来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根据5种化合物含量能对红茶、绿茶、黑茶进行良好的类群区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同一产地同一类型茶叶中5种化合物质量分布不均,离散度较高,无法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烟酰胺二核苷酸 烟酰胺单核苷酸 烟酰胺核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昼夜节律紊乱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帅 彭良玉 +2 位作者 许继岩 夏天娇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昼夜节律紊乱在衰老、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表达及合成NAD^(+)相关的关键酶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受到NAD^(+)的调控,NAD^(+)表达减少可导致昼夜节律明显紊... 昼夜节律紊乱在衰老、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表达及合成NAD^(+)相关的关键酶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受到NAD^(+)的调控,NAD^(+)表达减少可导致昼夜节律明显紊乱。补充NAD^(+)的前体物质或者促进NAD^(+)生成在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的同时可以明显缓解衰老、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二核苷酸 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