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沙群岛新腹足目二新记录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1
作者 何晨 陈志云 谭烨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4,共5页
通过整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采自南沙群岛的海洋贝类标本,鉴定出分别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核螺科Columbellidae和肋脊笔螺科Costellariidae的新记录种2种,分别为:舌状绘核螺Graphicomassa ligul... 通过整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采自南沙群岛的海洋贝类标本,鉴定出分别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核螺科Columbellidae和肋脊笔螺科Costellariidae的新记录种2种,分别为:舌状绘核螺Graphicomassa ligula (Duclos,1840)和肋条菖蒲螺Vexillum costatum (Gmelin,1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腹足 核螺科 肋脊笔螺科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双锥芋螺属Conasprella(Gastropoda,Conidae)近似种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何晨 王佳宁 +1 位作者 陈志云 谭烨辉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64,共20页
本研究比较了双锥芋螺属Conasprella的欧氏芋螺Conasprella orbignyi(Audouin,1831)与其近似种龙王芋螺Conasprella ichinoseana(Kuroda,1956)、昏芋螺Conasprella comatose(Pilsbry,1904)、郝伍德芋螺Conasprella hopwoodi(Tomlin,1936... 本研究比较了双锥芋螺属Conasprella的欧氏芋螺Conasprella orbignyi(Audouin,1831)与其近似种龙王芋螺Conasprella ichinoseana(Kuroda,1956)、昏芋螺Conasprella comatose(Pilsbry,1904)、郝伍德芋螺Conasprella hopwoodi(Tomlin,1936)、柳斑芋螺Conasprella longurionis(Kiener,1847)和南方芋螺Conus australis Holten,1802之间的形态差异,报道了郝伍德芋螺和柳斑芋螺在国内的新分布地点。通过几何形态学对这些易混淆种进行分析,对欧氏芋螺、柳斑芋螺、郝伍德芋螺和南方芋螺外轮廓的几何形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了这4种芋螺在外轮廓上的差异;典型变量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外轮廓的几何形态对欧氏芋螺和南方芋螺有良好的判别效果,对南方芋螺和欧氏芋螺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00%和92.86%。对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的体螺层螺肋几何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者螺旋部更高、体螺层更宽、基部距离更短、体螺层各个螺肋之间距离更宽,而后者螺旋部低、体螺层更窄、基部距离更长、体螺层上各个螺肋之间距离更窄;典型变量分析的进一步结果显示体螺层的地标点对极易混淆的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具有良好的判别效果,正确率分别是87.50%和88.89%。对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的螺旋部几何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二者未明显分离;典型变量分析的进一步结果显示对二者判别与基于体螺层螺肋几何形态的判别结果一致。对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的壳口几何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二者未明显分离;典型变量分析的进一步结果显示对二者判别正确率分别是62.50%和77.78%,壳口并不是区分鉴定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这一对易混淆种的有效依据。本研究为芋螺近似种和易混淆种的区分提供了新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腹足 芋螺科 双锥芋螺属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山川山群岛沿岸软体动物名录Ⅰ.腹足纲(Gastropoda)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景旋 《生态科学》 CSCD 199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近几年来,在广东台山市川山群岛进行教学实习和科研活动,采集到一定数量的贝类标本,其中腹足纲标本57种,分隶属于3目。26科,39属。为开发利用川山群岛动物资源及教学实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软体动物 名录 腹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地区陆生贝类调查初报——(腹足纲:前鳃亚纲,肺螺亚纲)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泰昌 黎道洪 +1 位作者 黎艳 陈德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53-56,共4页
笔者1997年以来在贵阳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初步鉴定得59种,分隶于14科35属,其中有4新种(已另文报道),即贵阳弯螺Sinoeenea guiyangensis Luo et Chen,1998;水田坝贝喇叭螺Boysidia(Bensonella)shuitian... 笔者1997年以来在贵阳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初步鉴定得59种,分隶于14科35属,其中有4新种(已另文报道),即贵阳弯螺Sinoeenea guiyangensis Luo et Chen,1998;水田坝贝喇叭螺Boysidia(Bensonella)shuitianbaensis Luo et Chen,1998;贵阳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guiyangensis Luo etChen,1998和黄果树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huangguoshuensis Luo et Chen,2000。对贵阳地区陆生贝类种类的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地区 陆生贝类资源 腹足 前鳃亚 肺螺亚 种类组成 动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荔枝螺属的研究(腹足纲:骨螺科)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素萍 张福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5-83,共9页
荔枝螺属Thais,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骨螺科(Muricidae)。本属动物主要生活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或石砾间。过去对荔枝螺属虽有些零星报道,但缺乏系统研究。作者通过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骨螺科标本,共鉴定出荔枝螺... 荔枝螺属Thais,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骨螺科(Muricidae)。本属动物主要生活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或石砾间。过去对荔枝螺属虽有些零星报道,但缺乏系统研究。作者通过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骨螺科标本,共鉴定出荔枝螺属20种,其中2种在中国沿海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 骨螺科 荔枝螺属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核果螺属和小核螺属(腹足纲,骨螺科,红螺亚科)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素萍 张福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2-66,共5页
核果螺属(Drupa)和小核果螺属(Drupella),隶属于骨螺科(Muricidae)、红螺亚科(Rapaninae)。它们为暖水性较强的热带种类,主要分布于南中国海(海南岛以南),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珊瑚礁或岩礁质环境中。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骨... 核果螺属(Drupa)和小核果螺属(Drupella),隶属于骨螺科(Muricidae)、红螺亚科(Rapaninae)。它们为暖水性较强的热带种类,主要分布于南中国海(海南岛以南),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珊瑚礁或岩礁质环境中。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骨螺科标本进行了整理分类,共鉴定出2属,7种。并对以往使用混乱的种名进行了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gastropoda) 骨螺科(Muricidae) 红螺亚科(Rapaninae) 核果螺属(Drupa) 小核果螺属(Drupella)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芋螺属一新记录(腹足纲,芋螺科)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志云 谭烨辉 连喜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0,共2页
在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芋螺科标本时,鉴定出隶属于芋螺属的1个中国海新记录种:塔伽芋螺Conus tagaroae(Limpala?r&Monnier,2013)。文章对其贝壳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关键词 腹足 芋螺科 芋螺属 新记录种 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干扰物三丁基锡诱导的腹足纲动物性畸变现象 被引量:10
8
作者 熊振湖 黄国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60,共5页
论述了腹足纲雌性动物由于三丁基锡化合物的内分泌扰乱作用而诱发性畸变的现状。介绍了性畸变现象的发生过程 ,说明了普遍采用的腹足纲动物采集方式与生物样品中有机锡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相对阴茎尺寸指数 (RPSI)与输精管序列指数 (V... 论述了腹足纲雌性动物由于三丁基锡化合物的内分泌扰乱作用而诱发性畸变的现状。介绍了性畸变现象的发生过程 ,说明了普遍采用的腹足纲动物采集方式与生物样品中有机锡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相对阴茎尺寸指数 (RPSI)与输精管序列指数 (VDS)两个概念给出了性畸变腹足纲动物的身体形态发生的变化及度量性畸变的指标 ,着重介绍了芳构化酶抑制假说与睾酮 -硫络合物抑制假说等有关性畸变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扰乱 三丁基锡 腹足动物 性畸变 机理 生物监测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蛾螺科(软体动物:腹足纲)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树乾 张均龙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5-297,共3页
通过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采集的蛾螺科标本,发现了在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调查时于冲绳海槽水深850—1685m深海处采集的3号蛾螺科标本。经研究发现为一新记录属深海蛾螺属Bathyancistrolepis的一新记录种车轴深海蛾螺Bat... 通过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采集的蛾螺科标本,发现了在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调查时于冲绳海槽水深850—1685m深海处采集的3号蛾螺科标本。经研究发现为一新记录属深海蛾螺属Bathyancistrolepis的一新记录种车轴深海蛾螺Bathyancistrolepis trochoideus(Dall,1907)。文中对其贝壳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齿舌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 蛾螺科 深海蛾螺属 东海新纪录 冲绳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前鳃亚纲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秀娟 黄长江 +1 位作者 朱四喜 陈夕明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37-340,共4页
有机锡污染可以导致海产腹足类雌性个体产生性畸变现象。本文报道了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褐棘螺(Chicoreus brunneus)和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三种前鳃亚纲腹足类正常雄性个体和性畸变个体雄性生殖器官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 有机锡污染可以导致海产腹足类雌性个体产生性畸变现象。本文报道了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褐棘螺(Chicoreus brunneus)和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三种前鳃亚纲腹足类正常雄性个体和性畸变个体雄性生殖器官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种间雄性个体的输精管和阴茎的结构存在开放和封闭两种类型,封闭型是由开放型进化而来。虽然性畸变个体的雄性生殖器官与正常雄性个体的在组织结构上无明显差异,但性畸变个体的雄性生殖器官并不完整,无法行使生殖功能。由于内分泌扰乱物质对人和动物影响的相似性,使得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鳃亚 腹足 组织学 性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荔枝螺属(腹足纲:骨螺科)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尤仲杰 陈志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06-317,共12页
荔枝螺(Thais)是海洋动物区系中重要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在系统分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物地理系统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软体动物数据库记录荔枝螺属4亚属34种;国际生物资料库ZipcodeZoo.com荔枝螺属种以及亚种共记录137种,未见亚属... 荔枝螺(Thais)是海洋动物区系中重要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在系统分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物地理系统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软体动物数据库记录荔枝螺属4亚属34种;国际生物资料库ZipcodeZoo.com荔枝螺属种以及亚种共记录137种,未见亚属的划分;张素萍等(2005)共鉴定出中国近海荔枝螺属20种,隶属于3个亚属;巫文隆(2003)记录了我国台湾地区12种荔枝螺。由于区域差别和鉴定者的局限,可能存在着一些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现象。因此,对荔枝螺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可以丰富荔枝螺的记录,健全海洋生物资料库,对腹足纲的分类也是很有意义的补充。本文根据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贝类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几十年来在浙江沿海采集和保存的标本,以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鉴定出浙江沿海分布的荔枝螺属3亚属7种(其中1新种),并纠正了以往分类上存在的错误和混淆。其中广温广布种2种、亚热带种4种、热带种1种。动物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螺科 分类学 腹足 荔枝 浙江沿海 海洋生物 系统分类 数据库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芋螺科一新记录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志云 连喜平 谭烨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3,共5页
在对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芋螺科Conidae标本,以及近年来在南海补充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鉴定发现隶属于芋螺属Conus的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锈色芋螺Conus ferrugineus Hwass in Bruguière,17... 在对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芋螺科Conidae标本,以及近年来在南海补充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鉴定发现隶属于芋螺属Conus的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锈色芋螺Conus ferrugineus Hwass in Bruguière,1792,标本采自西沙群岛。文章描述了该种的外部形态,查明了其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特点,并与相似种犊纹芋螺Conus vitulinus Hwass in Bruguière, 1792进行了比较,通过壳口内面前沟部位的颜色可将两者区分开:锈色芋螺呈白色,而犊纹芋螺呈紫(褐)色;同时对这两个相似种的其他区别特征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 芋螺科 芋螺属 锈色芋螺 犊纹芋螺 新记录 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刍秣螺亚科的研究(腹足纲,骨螺科)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素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0,共6页
为了摸清中国沿海分布的刍秣螺亚科(Ocenebrinae)的物种数量,以及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性,完成刍秣螺亚科的系统分类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沿海采集的刍秣螺亚科标本进行了整理分类,共鉴定出... 为了摸清中国沿海分布的刍秣螺亚科(Ocenebrinae)的物种数量,以及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性,完成刍秣螺亚科的系统分类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沿海采集的刍秣螺亚科标本进行了整理分类,共鉴定出刍秣螺亚科4属,9种,其中1种在中国沿海为首次报道。文中对刍秣螺亚科动物的形态特征、习性及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gastropoda) 骨螺科(Muricidae) 刍秣螺亚科(Ocenebrinae)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鱼篮螺属的分类以及种名修订(腹足纲,蛾螺科)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树乾 孙启梦 张素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95,共5页
对分布于中国近海的蛾螺科Buccinidae、鱼篮螺属Nassaria种类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共鉴定出该属12种,分别为:尖鱼篮螺Nassaria acuminata(Reeve,1844),尖旋鱼篮螺N.acutispirata(Sowerby,1913),多刺鱼篮螺N.cirsium... 对分布于中国近海的蛾螺科Buccinidae、鱼篮螺属Nassaria种类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共鉴定出该属12种,分别为:尖鱼篮螺Nassaria acuminata(Reeve,1844),尖旋鱼篮螺N.acutispirata(Sowerby,1913),多刺鱼篮螺N.cirsiumoides Fraussen,2004,带扣鱼篮螺N.fibulaFraussen&Stahlschmidt,2008,光滑鱼篮螺N.laevior Smith,1899,美好鱼篮螺N.magnifica(Lischke,1871),坚硬鱼篮螺N.solida(Kuroda&Habe in Habe,1961),棘刺鱼篮螺N.spinigera(Hayashi&Habe,1965),缝合鱼篮螺N.suturalis(Adams,1855),脉管鱼篮螺Nassaria varicosa Zhang&Zhang,2014以及两个鱼篮螺未定种Nassaria sp.。文中对物种的主要鉴别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根据最新分类系统对相关种名进行了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 蛾螺科 鱼篮螺属 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织纹螺科)两新记录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4-816,共3页
本文记述中国海织纹螺科两新记录种。研究材料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沿海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通过外部形态和齿舌解剖比较研究,鉴定出属于织纹螺属Nassarius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厚唇织纹螺Nassarius biendongensis Kool,2... 本文记述中国海织纹螺科两新记录种。研究材料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沿海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通过外部形态和齿舌解剖比较研究,鉴定出属于织纹螺属Nassarius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厚唇织纹螺Nassarius biendongensis Kool,2003和佳美织纹螺Nassarius euglyptus Sowerby,1914。它们分布于中国的东、南部沿海,前者栖息于潮间带中、低潮区的泥沙质海底;后者栖息于潮下带,垂直分布在水深10—200m左右的泥沙或软泥质海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 织纹螺科 织纹螺属 新记录 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蛾螺属二新记录种(腹足纲,蛾螺科)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树乾 张素萍 王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98,共3页
在整理近年来东海采集的蛾螺科Buccinidae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蛾螺属Buccinum Linnaeus,1758的两个中国新记录种:(1)白肋蛾螺Buccinum leucostoma Lischke,1872,采自于东海300—400m深的泥沙质海底;(2)古式蛾螺Buccinum koshikinum Okutan... 在整理近年来东海采集的蛾螺科Buccinidae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蛾螺属Buccinum Linnaeus,1758的两个中国新记录种:(1)白肋蛾螺Buccinum leucostoma Lischke,1872,采自于东海300—400m深的泥沙质海底;(2)古式蛾螺Buccinum koshikinum Okutani,1988采自于东海400m深的泥沙质海底。文中分别对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此外,文中还列出了中国海已报道的其他蛾螺属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 蛾螺科 蛾螺属 中国新记录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北部两种蛾螺(腹足纲,蛾螺科)种名修订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树乾 张均龙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3-1015,共3页
作者在系统地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蛾螺属Buccinum标本进行系统整理时,发现产自于黄海北部,在《黄渤海软体动物》一书中所描述的两种蛾螺,原定名为水泡蛾螺Buccinium pemphigum Dall,1907和尖角蛾螺Buccini... 作者在系统地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蛾螺属Buccinum标本进行系统整理时,发现产自于黄海北部,在《黄渤海软体动物》一书中所描述的两种蛾螺,原定名为水泡蛾螺Buccinium pemphigum Dall,1907和尖角蛾螺Buccinium undatum plectrum Stimpson,1865,存在种名误定。通过研究确认水泡蛾螺Buccinium pemphigum Dall,1907应是朝鲜蛾螺Buccinium koreanum Choe,Yoon&Habe,1992,而书中所描述的尖角蛾螺Buccinium undatum plectrum Stimpson,1865应是朝鲜蛾螺的一个形态变异标本。文中对朝鲜蛾螺的形态特征、齿舌和内部构造进行了研究论述,并与水泡蛾螺和尖角蛾螺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Mollusca) 蛾螺科(Buccinidae) 蛾螺属(Buccinum) 种名修订 黄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爱尔螺亚科九新记录(腹足纲:骨螺科)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2-548,共7页
提要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沿海骨螺科(Muricidae)、爱尔螺亚科(Ergalataxinae)的物种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性,完成中国沿海骨螺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骨螺科标本进行... 提要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沿海骨螺科(Muricidae)、爱尔螺亚科(Ergalataxinae)的物种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性,完成中国沿海骨螺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骨螺科标本进行整理、分类,共鉴定出爱尔螺亚科7属,18种,其中9种为中国新记录。爱尔螺亚科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海区,通常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水深5—200m左右的岩礁、沙、泥沙或砂砾质海底。作者依据Houart等(1995,2004)报道的分类方法,对我国沿海分布的爱尔螺亚科部分归属及种名使用混乱的种,如珠母爱尔螺Ergalatax margariticola、黄口帕斯螺Pascula ochrostoma、筐格螺Muricodrupa fiscella等常见种重新分类,分别将其归属于爱尔螺属(Ergalatax)、帕斯螺属(Pascula)和格螺属(Muricodru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 骨螺科 爱尔螺亚科 中国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卵织纹螺亚科的分类研究(腹足纲:织纹螺科)
19
作者 张素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2-45,共4页
卵织纹螺亚科(Cylleninae)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织纹螺科(Nassariidae)。此亚科动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印度-太平洋海区,通常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砂或泥沙质海底。以往中国对本亚科动物除一些零星报道外,缺乏系统的分类研究。作者利... 卵织纹螺亚科(Cylleninae)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织纹螺科(Nassariidae)。此亚科动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印度-太平洋海区,通常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砂或泥沙质海底。以往中国对本亚科动物除一些零星报道外,缺乏系统的分类研究。作者利用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卵织纹螺科标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共鉴定出本亚科动物1属4种,其中1个未定种。文中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记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gastropoda) 织纹螺科(Nassariidae) 卵织纹螺亚科(Cylleninae)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近海尖梭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梭螺科)一新记录种
20
作者 陈志云 郭翔 +2 位作者 刘毅 尉鹏 张素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在福建厦门近海采集到梭螺科Ovulidae尖梭螺属Cuspivolva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即武装尖梭螺Cuspivolva bellica(C.N.Cate,1973)。标本采自厦门近海低潮线附近,栖息于鞭柳珊瑚Ellisella sp.的枝杈表面,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热带海洋生物... 在福建厦门近海采集到梭螺科Ovulidae尖梭螺属Cuspivolva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即武装尖梭螺Cuspivolva bellica(C.N.Cate,1973)。标本采自厦门近海低潮线附近,栖息于鞭柳珊瑚Ellisella sp.的枝杈表面,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热带海洋生物标本馆。本文对此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描述和记录,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截至目前,我国已知尖梭螺属共8种,该新记录种的发现和报道,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海域梭螺科物种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 梭螺科 尖梭螺属 武装尖梭螺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