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索菲娅 朱晓燃 +1 位作者 杨振寰 姚树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641-647,共7页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H22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将1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肝复乐组(1.35 g/kg)、氟尿嘧啶组(50 mg/kg,i.p)、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0.67 g/kg)、清肝化瘀中剂量组(1.34 g...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H22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将1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肝复乐组(1.35 g/kg)、氟尿嘧啶组(50 mg/kg,i.p)、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0.67 g/kg)、清肝化瘀中剂量组(1.34 g/kg)、清肝化瘀高剂量组(2.68 g/kg),连续给药10 d,每3日监测体重及腹围,第11天每组随机选择8只小鼠取材,检测腹水量、腹膜渗透性及腹膜组织病理染色等,剩余小鼠观察生存期。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腹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氟尿嘧啶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较慢(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腹围增长较慢,第6天,氟尿嘧啶组、中剂量组腹围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第12天高剂量组腹围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此外,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腹水量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小鼠腹水上清吸光度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低剂量组、肝复乐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病理染色显示,氟尿嘧啶组、中、高剂量组小鼠腹膜结构较完整、水肿较轻、血管新生较少,优于肝复乐组和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中剂量组VEGFA及VEGFR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可抑制H22肝癌腹水瘤小鼠腹水产生、延长小鼠生存期,并降低腹膜渗透性、抑制腹膜新生血管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VEGFR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肝癌腹水瘤 小鼠 清肝化瘀颗粒 生存期 腹膜血管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