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邵秋杰 秦桂莲 +4 位作者 石文媛 王知力 李欣 韩治宇 梁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并与8例腹膜转移癌及5例结核性腹膜炎声像图对比分析。结果腹膜间皮瘤超声表现为腹膜弥漫或局限性增厚,腹膜上可见低回声小结节,部分患... 目的探讨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并与8例腹膜转移癌及5例结核性腹膜炎声像图对比分析。结果腹膜间皮瘤超声表现为腹膜弥漫或局限性增厚,腹膜上可见低回声小结节,部分患者腹水内见大量强回声分隔。腹膜转移癌及结核性腹膜炎声像图与其相似。结论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不具特异性,很难与腹膜转移癌及结核性腹膜炎相互鉴别,超声引导下对腹膜增厚区或腹膜可疑结节穿刺活检及腹腔镜腹膜活检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超声检查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卵巢癌的腹膜恶性间皮瘤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晓霞 李延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以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6例误诊为卵巢癌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PM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PMM中,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15例(93.8%),腹胀14例(87.5%),主要体征腹... 目的:探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以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6例误诊为卵巢癌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PM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PMM中,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15例(93.8%),腹胀14例(87.5%),主要体征腹水16例(100.0%),腹部包块9例(56.3%)。血肿瘤标志物升高、渗出性腹水及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膜、大网膜及肠系膜增厚是常见的客观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证实。病理类型为上皮型6例(37.5%),纤维型2例(12.5%),混合型8例(50.0%)。14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化疗8例(50.0%),全身静脉化疗8例(50.0%),其中有3例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本组平均生存期21.5个月,2年生存率31.5%。结论:PMM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血CA125、CA199的升高均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卵巢癌。诊断应依据病理诊断,治疗应采用以手术、全身和(或)腹腔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卵巢癌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2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斌 张佳荣 +1 位作者 祝亚平 万小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5-616,619,共3页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合并子宫肌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艳梅 冯大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059-3059,共1页
患者,女,45岁,已婚已育,电信公司职员,因“发现子宫增大10年”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8~30d,经期7d,无痛经。末次月经时间2007年1月7日。患者1996年体检时发现子宫增大,子宫肌瘤(具体不详),月经无改变,定期复查,2... 患者,女,45岁,已婚已育,电信公司职员,因“发现子宫增大10年”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8~30d,经期7d,无痛经。末次月经时间2007年1月7日。患者1996年体检时发现子宫增大,子宫肌瘤(具体不详),月经无改变,定期复查,2006年12月25日复查盆腔彩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较前增大,且提示局部血运丰富,故建议患者入院手术治疗。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消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子宫肌瘤 腹膜恶性间皮瘤 末次月经 子宫增大 定期复查 局部血运 手术治疗 入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肖航 刘海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49-1249,1253,共2页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诊断 高聚金葡素 腹腔内注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杜雪梅 李鑫宝 +3 位作者 马玲 高颖 孙萍萍 李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0-923,928,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ILs数量,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MPM中Ki-67增殖指数。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MPM的预后因素。结果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MPM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亚型均无关(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TILs中密度、高密度患者的总生存期高于低密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4个月vs 11.1个月,P=0.012);肿瘤细胞Ki-67高增殖指数患者总生存期低于Ki-67低增殖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个月vs 11.1个月,P=0.049)。多因素分析显示,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OR=3.666,95%CI=1.1~11.8,P=0.024)。结论MPM中Ki-67增殖指数水平和TILs密度与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KI-6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勇刚 王荣华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0期725-725,共1页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CT 病理诊断 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淑萍 金鑫鑫 +3 位作者 路又可 万海军 袁柏思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差的特点。文中总结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期提高研究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恶性腹膜... 目的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差的特点。文中总结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期提高研究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恶性腹膜间皮瘤中,男6例、女11例,出现症状的年龄多超过40岁(14例,82.4%),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41.2%)、腹胀8例(47.1%),主要体征为腹水8例(47.1%)、腹部包块7例(41.2%),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多在3月内。结果血清糖原抗原CA125在所检测的7例患者中有5例升高;确诊前B超或CT检查发现腹水和(或)腹部包块(结节)者15例(88.2%);确诊的方式主要为开腹手术(11例,64.7%);病理类型中最主要为上皮型(15例,88.2%),肉瘤型和混合型各1例;术后行腹腔局部灌注化疗7例(41.2%),全身化疗5例(29.4%),减瘤术5例(29.4%);中位随访时间为13.5月(1月~12年),其中3例患者死亡。结论影像学及血清CA125水平在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确诊须依据病理诊断;并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分析(附68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宋禾 董明 +3 位作者 曲必成 周建平 孔凡民 李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2-684,共3页
目的总结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LMPM)的诊治经验。方法检索并筛选出2014年10月以前国内正式发表的LMPM的临床研究文献38篇,获得病例65例,合并同期我院收治的3例,共计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 目的总结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LMPM)的诊治经验。方法检索并筛选出2014年10月以前国内正式发表的LMPM的临床研究文献38篇,获得病例65例,合并同期我院收治的3例,共计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1.27,平均年龄为5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腹胀不适(76.9%)和上腹肿块(58.5%)。有石棉接触史患者占41.7%。48例(92.3%)患者行CT检查,其中腹腔积液16例,肝脏转移11例。术后病理所见肿瘤类型以上皮型多见(76.7%),肿瘤平均直径为12.2 cm。治疗方式以细胞减瘤手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为主。结论LMPM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生于老年人,男女比例接近。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不典型,联合实验室检查方法有助于提示本病,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开展细胞减瘤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智宇 崔修铮 +1 位作者 邵永孚 隋永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提高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40年来收治的22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18~72岁,13例行减瘤手术+腹腔或/和全身化... 目的:提高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40年来收治的22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18~72岁,13例行减瘤手术+腹腔或/和全身化疗,1例行手术减瘤+腹部放疗;4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及全身化疗;1例未手术,仅行腹腔+全身化疗;3例未手术,仅行全身化疗。经治疗后随访中位生存期18.5月,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恶性腹膜间皮瘤诊断困难,易误诊,预后差,主要依靠剖腹探查、腹水细胞学、B超引导穿刺活检、腹腔镜活检等方法,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减瘤术结合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影像与病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玉芝 赵文前 +2 位作者 于国 李冰 高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8-469,共2页
探讨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4例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X线、CT或MRI影像表现特点。本组 14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以中年女性多见 ,男女之比为 3∶11。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 ... 探讨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4例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X线、CT或MRI影像表现特点。本组 14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以中年女性多见 ,男女之比为 3∶11。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 ,10例CT或MRI检查发现 3例为局限性单发囊性肿块 ,5例为多发囊性结节 ,6例为弥漫性囊性结节。大多数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X线、CT或MRI显示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 影像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诊断恶性腹膜间皮瘤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渊金 廖锦堂 +1 位作者 黄铁汉 肖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活检 诊断 恶性腹膜间皮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20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史冠军 夏奥 +3 位作者 马瑞卿 王冰 庞少军 许洪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MP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价CRS+HIPEC治疗模式安全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研究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为:1:1.5。病理结果均为MPM,病理分型为上皮型。接受CRS+HIPEC治疗后总体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9%、58.2%和43.6%,其中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达到0/1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295),CA125异常(P=0.256),既往手术(P=0.460)以及静脉化疗(P=0.283)未见对总生存有显著影响。而年龄>60岁(P=0.037),CC-2/3(P=0.027),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20分(P=0.014)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MPM是一种罕见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治疗预后差,静脉化疗无法有效改善预后。尽早行CRS+HIPEC综合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小兵 苗成利 罗成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0-633,共4页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间皮的高致死性的罕见恶性肿瘤,可发生在胸膜、腹膜、心包膜及睾丸等组织脏器,其中胸膜间皮瘤约占80%,仅10%~15%发生于腹膜[1,2]。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起病隐匿,预后差,及时...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间皮的高致死性的罕见恶性肿瘤,可发生在胸膜、腹膜、心包膜及睾丸等组织脏器,其中胸膜间皮瘤约占80%,仅10%~15%发生于腹膜[1,2]。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起病隐匿,预后差,及时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本文就MPM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预后 治疗 恶性间皮瘤 恶性肿瘤 致死性 心包膜 胸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组织学分级系统具有预后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Valente K Blackham A U +2 位作者 Levine E 杨海玉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4-1214,共1页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可起源于胸膜、腹膜、鞘膜及心包膜等浆膜层的罕见肿瘤,多数发生于胸膜,其次发生于腹膜,预后较差。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学亚型主要包括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和双相型,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上皮样型。恶性腹膜间皮瘤起源于...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可起源于胸膜、腹膜、鞘膜及心包膜等浆膜层的罕见肿瘤,多数发生于胸膜,其次发生于腹膜,预后较差。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学亚型主要包括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和双相型,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上皮样型。恶性腹膜间皮瘤起源于腹膜浆膜层,虽然其与恶性胸膜问皮瘤表现相同的组织形态学,但两者的病因、临床病程及治疗均不相同。由于该疾病较为罕见,其组织学特征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组织学亚型 生存预后 分级系统 恶性间皮瘤 上皮样型 组织形态学 组织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宁宁 白春梅 +2 位作者 王颖轶 葛郁平 赵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8,共8页
目的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1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25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位年龄50岁,均经病理确诊,均为上皮型(100%)。弥漫型24例(96%)、局限型1例(4%... 目的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1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25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位年龄50岁,均经病理确诊,均为上皮型(100%)。弥漫型24例(96%)、局限型1例(4%)。行肿瘤细胞减灭术6例(24%),腹腔灌注化疗12例(48%),全身化疗24例(96%)。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6个月,1年生存率74.2%,5年生存率16.7%。减瘤手术或腹腔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联合,较单纯静脉化疗或腹腔化疗有生存优势(P=0.046,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减瘤手术(P=0.018)是独立预后因子(风险比=6.889;95%CI=1.386~34.247)。结论腹膜间皮瘤临床表现多样,接受减瘤手术的患者生存延长,除培美曲塞外的部分化疗药物及靶向治疗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接受减瘤手术是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病理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雪梅 昌红 李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1-445,共5页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腹膜恶性肿瘤,预后差。MPM在诊断病理学上面临一些挑战,诊断MPM时需搜集详细的临床信息,MPM的一些形态变异亚型,在实际工作中常联合采用一组抗体进行诊断。MPM...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腹膜恶性肿瘤,预后差。MPM在诊断病理学上面临一些挑战,诊断MPM时需搜集详细的临床信息,MPM的一些形态变异亚型,在实际工作中常联合采用一组抗体进行诊断。MPM每个组织学分类均有其独特的鉴别诊断。MPM常见的遗传改变之一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N)-2A、CDKN2B和甲基硫腺苷磷酸化酶的基因簇内的9p21位点纯合缺失。患者年龄、组织学亚型、完全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病变范围与预后相关。核特征及核分裂数构建的评分系统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Ki-67增殖指数、PD-L1表达水平和p16纯合缺失与预后相关。该文就其组织学类型、免疫表型、分子病理进展、预后相关病理因素及推荐病理报告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组织学类型 免疫表型 分子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10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雪梅 李鑫宝 +5 位作者 孟巍 杨智冉 高颖 陈奕至 昌红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3-410,共8页
目的: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寻找影响预后独立指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手术的100例MPM病例,研究石棉接触、CA125、腹水、腹膜癌指... 目的: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寻找影响预后独立指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手术的100例MPM病例,研究石棉接触、CA125、腹水、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评分、完全细胞减灭(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评分、TNM分期、组织学分型、脉管瘤栓、神经侵犯、Ki-67指数,收集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生存预后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独立影响MPM预后的临床病理学因素。结果:本研究男性48例(48%),女性52例(52%),中位年龄54(24~72)岁,有石棉接触史患者19例(19%),腹水患者90例(90%),CA125≥35 U/mL 58例(59%),PCI评分≥25分56例(56%)、CC评分为0~1分49例(49%)、2~3分51例(51%)。上皮样型79例(79%),非上皮样型21例(21%),Ⅰ期患者10例(10%)、Ⅱ期和Ⅲ期患者均为45例(4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生存主要指标:石棉接触、PCI评分、CA125、组织学类型、Ki-67指数、TNM分期。多因素分析显示,有石棉接触史患者死亡风险是无接触史患者的2.3倍(95%CI:0.233~0.806,P=0.008),PCI评分≥25分患者的死亡风险是<25分患者的2.9倍(95%CI:0.200~0.612,P<0.001),Ki-67指数>10%患者死亡风险是指数≤10%患者的5.90倍(95%CI:0.072~0.401,P<0.001)。上皮样型与非上皮样型MPM的Ki-67指数呈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石棉接触史、PCI评分和Ki-67指数是MPM的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预后 临床病理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智冉 苏延冬 +2 位作者 杨锐 吴合亮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61-666,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预防严重不良事件(serio... 目的:分析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预防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s)发生。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2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CRS+HIPEC治疗的154例MP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SAEs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154例MPM患者接受CRS+HIPEC治疗,1级不良事件10例(8.8%),2级41例(36.3%),3级53例(46.9%),4级7例(6.2%),5级2例(1.8%)。需要进行抢救的SAEs发生率为5.8%(9/154),围手术期死亡率1.3%(2/154)。单因素分析表明,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P=0.036)、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P=0.004)、腹膜剥除区域数量(P=0.035)及术前CA125水平(P=0.025)为影响SAEs发生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膜剥除区域数量(OR=0.360,P=0.024)、CC评分(OR=0.325,P=0.003)是影响SA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提高疗效实现完全CRS同时,合理把握肿瘤细胞减灭程度,可能是目前减少并发症,尤其是降低SAEs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恶性腹膜间皮瘤 严重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
20
作者 钟志凯 黄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56-1756,共1页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影像学表现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