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跃东 魏琪 +2 位作者 袁晓明 蔡秀军 张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54-55,共2页
该文报道了6例十二指肠溃疡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初步体会。1995年11月~1997年3月,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后干切断和前干高选择性切断5例,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前后干高选择性切断1例。平均手术时间3.75h,术后24~... 该文报道了6例十二指肠溃疡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初步体会。1995年11月~1997年3月,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后干切断和前干高选择性切断5例,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前后干高选择性切断1例。平均手术时间3.75h,术后24~36h进食流质,术后3~5d出院。术后随访1年,1例溃疡复发。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具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 十二指肠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君雪 徐俊华 吴肇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7-18,共2页
该研究选择10例男性病人,平均年龄34岁,具有典型溃疡病史10年以上且反复消化道出血,行Taylor's手术。手术前后作胃液分析及胃排空试验。手术关键:采用带气囊胃管在食道上下移动以利定位;将高位胃小弯向左侧牵拉以暴... 该研究选择10例男性病人,平均年龄34岁,具有典型溃疡病史10年以上且反复消化道出血,行Taylor's手术。手术前后作胃液分析及胃排空试验。手术关键:采用带气囊胃管在食道上下移动以利定位;将高位胃小弯向左侧牵拉以暴露食道右后侧壁,游离出迷走神经后干,切取1cm送病理。采用Endo一GIA35mm腔内线型切割吻合器分次钳闭,完成胃小弯前壁浆肌层切开缝合。术后近期观察:所有病例症状明显改善,均停止服药,体重增加。恢复工作。胃液分析平均BA0,MAO,PAO由术前6.0,18.5,23.8降至术后2.8,7.8,11.5mE9p<0.01)。胃半排期由术前46.1min延长至术后77.2min(P<0.01),胃镜随访7例溃疡愈合,2例缩小。可以认为腹腔镜Taylo's术对病人损伤小,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迷走神经切断术 十二指肠溃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兴武 王幼黎 +3 位作者 王建华 王旗 杨毅 张家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997-99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疗效。方法腹腔镜下修补溃疡穿孔,电刀游离迷走神经并进行高选择性切断。结果15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疗效。方法腹腔镜下修补溃疡穿孔,电刀游离迷走神经并进行高选择性切断。结果15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平均225 ml。15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9个月,13例术后1年复查胃镜溃疡消失,1例术后2年出现幽门梗阻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3年溃疡复发,经口服药物治疗易控制。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肯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溃疡6例
4
作者 朱锡元 吴成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8期826-826,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迷走神经切断术 十二指肠溃疡 胆囊结石 外科治疗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结石性胆囊炎 外科常见病 消化性溃疡 内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效果如何?——腹腔镜Nissen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胃食管返流
5
作者 Eldo E.Frezza Sharmila Dissanaike +1 位作者 Mitchell S.Wachtel 宫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61-563,共3页
背景: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NF)已不是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能降低胃酸的手术方式来讲,如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 背景: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NF)已不是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能降低胃酸的手术方式来讲,如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HSV),也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对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 with 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NFHSV)治疗GERD的作用目前尚无完整的评价。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8例女性病人接受NFHSV,8例均有6个月GERD病史,经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有餐前痛、消化性溃疡或严重的胃炎。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术前、术后进行烧心严重程度评分测定(heart burn severity score,HSS)。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无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须用质子泵抑制剂,术后经戒烟5个月后停药。8例术后症状和烧心严重程度评分测定有明显改善。结论:NFHSV是有效的联合手术方式,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一联合术式的完全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消化性溃疡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报告
6
作者 陈道宾 梁爱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腹腔镜下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10~2005—0618例腹腔镜下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随访15例0.7—6年,其中11例溃疡症状消失...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腹腔镜下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10~2005—0618例腹腔镜下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随访15例0.7—6年,其中11例溃疡症状消失,复查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显示溃疡已愈合,3例术后症状减轻,胃镜检查示溃疡缩小,1例术后6个月又出现黑便。结论迷走神经切断术为外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之一。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腹腔镜检查 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幽门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7
作者 王连东 孙启峰 +5 位作者 刘法生 刘高强 孙秀彬 康颂科 张鹏 刘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2-23,共2页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幽门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莱芜市人民医院(271100)王连东,孙启峰,刘法生,刘高强孙秀彬,康颂科,张鹏莱芜市中医院刘华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PVC)治疗幽门及...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幽门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莱芜市人民医院(271100)王连东,孙启峰,刘法生,刘高强孙秀彬,康颂科,张鹏莱芜市中医院刘华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PVC)治疗幽门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6例,取得了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8
作者 胡三元 于文滨 亓玉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小鼠胰岛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变化
9
作者 董梁 宋跃华 凌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1-763,共3页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胰岛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分布的变化.方法:将28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小鼠行膈下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切断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3、 5、 7、 14d分别处...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胰岛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分布的变化.方法:将28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小鼠行膈下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切断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3、 5、 7、 14d分别处死小鼠,取胰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胰岛内均可观察到nNOS免疫阳性的副交感神经节和神经末梢存在,神经末梢在胰岛周围或深入内部,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迷走神经切断后小鼠胰内胰岛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胰岛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迷走神经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提示NO是副交感神经调节胰岛分泌的主要神经递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迷走神经切断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迷走神经切断术远期复发率观察
10
作者 李德霖 李幼德 +3 位作者 姜洪宾 徐宇红 孙晓龙 贺克英 《蚌埠医药》 1991年第4期7-7,共1页
对68例肌内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10年复发率的观察和对复发原因的分析。3年复发率为1.4%。5年复发率7.3%。10年为20.5%。经胃次全切除术胃标本病检,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迷走神经胃干的部份分支生长超越原切口至胃部所致... 对68例肌内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10年复发率的观察和对复发原因的分析。3年复发率为1.4%。5年复发率7.3%。10年为20.5%。经胃次全切除术胃标本病检,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迷走神经胃干的部份分支生长超越原切口至胃部所致,经改进术式后5年内未见复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迷走神经切断术 复发率 外科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10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11
作者 刘晓彬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年第5期8-9,共2页
作者讨论了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的特点及手术后护理要点,特别是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肺部感染和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作者还在指导术后患... 作者讨论了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的特点及手术后护理要点,特别是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肺部感染和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作者还在指导术后患者首次进食预防吞咽困难方面,总结出可行的进食原则,避免了术后吞咽困难的并发症。通过100例患者的观察护理,在讨论中得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健康宣教指导,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并发症 术后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吞咽困难 围手术期护理 治疗 指导 作者 鼓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小肠淋巴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成 刘执玉 +2 位作者 丁兆习 毕于顺 许复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1,共4页
选用30只家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三组.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2周、1周观察肠系膜淋巴管流体动力学和小肠壁内淋巳管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肠系膜淋巴管内压力即到显著升高.并逐渐恢复,术后1~2周小肠粘膜... 选用30只家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三组.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2周、1周观察肠系膜淋巴管流体动力学和小肠壁内淋巳管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肠系膜淋巴管内压力即到显著升高.并逐渐恢复,术后1~2周小肠粘膜有炎症.上皮破坏,各层淋巴管均扩张.尤其中央乳糜管扩张明显,术后4周其形态基本修复:表明迷走神经损伤近期对小肠淋巴系统形态及功能有较明巴的影响、提示迷走神经对小肠淋巴系统的功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淋巴管 迷走神经切断术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忠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外科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胸内脏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焰 付德庄 +6 位作者 莫一我 孙志为 乔欧 唐建中 王欣 湛斌 王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73-73,75,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术 治疗 胰腺癌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后迷走神经干切断对大鼠小肠ghrelin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成广 袁青领 王志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研究食管后迷走神经干切断对大鼠小肠肌层ghrelin受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肠壁全层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受体染色、小肠肌层免疫荧光受体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迷走神经后干切断24h后小肠肌层ghrelin受体的表达。结果:石蜡切片受... 目的:研究食管后迷走神经干切断对大鼠小肠肌层ghrelin受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肠壁全层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受体染色、小肠肌层免疫荧光受体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迷走神经后干切断24h后小肠肌层ghrelin受体的表达。结果:石蜡切片受体染色,受体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受体表达量检测均显示食管后迷走神经后干切断后小肠肌层ghrelin受体表达量呈下调趋势。结论:食管后迷走神经干切断对大鼠小肠ghrelin受体表达量有影响,使ghrelin受体表达量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小肠动力 ghrelin受体 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42例体会
16
作者 刘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手术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 手术并发症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6例
17
作者 孙姜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0年第1期57-58,共2页
近年来,因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H_2已受体阻断药物、质于泵类药及抗HP等药物的临床应用,无严重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已趋向内科治疗。但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彻底性手术,仍以穿孔关闭附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最为理想。本院1996年... 近年来,因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H_2已受体阻断药物、质于泵类药及抗HP等药物的临床应用,无严重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已趋向内科治疗。但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彻底性手术,仍以穿孔关闭附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最为理想。本院1996年5月以来采用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前支切断+迷走神经后干切断+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芽孔76例,经1~3年随访,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迷走神经切断术 胃近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术前后壁细胞超微结构及泌酸功能的观察
18
作者 邹忠寿 黎介寿 +2 位作者 李宁 张太和 黄福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7-10,85,共5页
自1977年以来采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38例,随机选择PCV15例及 SV+A13例,于手术前后进行胃体粘膜壁细胞的电镜观察、胃酸分泌试验及血清胃泌素测定,发现术后2~6周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呈现分泌抑制的特征,同时胃酸降低;术后2... 自1977年以来采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38例,随机选择PCV15例及 SV+A13例,于手术前后进行胃体粘膜壁细胞的电镜观察、胃酸分泌试验及血清胃泌素测定,发现术后2~6周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呈现分泌抑制的特征,同时胃酸降低;术后2~10年,PCV 病例壁细胞超微结构恢复到手术前的形态,但胃酸仍低,血清胃泌素增高;SV+A 的超微结构仍维持分泌抑制特征,胃酸及血清胃泌素乃持续低水平。证明迷切术后的胃酸降低是基于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迷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提供了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超微结构 迷走神经切断术 血清胃泌素 胃酸分泌 胞质内线粒体 胃粘膜组织 分泌抑制 分泌小管 胃窦切除术 微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幽门梗阻(附22例报告)
19
作者 张晋体 郎玉马 +3 位作者 苏钰 张卫金 王武光 原晋启 《临床医药实践》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采用幽门扩张加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PCV )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患者采用扩张幽门加 PCV的临床资料 ,并根据检测结果 ,幽...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采用幽门扩张加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PCV )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患者采用扩张幽门加 PCV的临床资料 ,并根据检测结果 ,幽门螺杆菌 (Hp)阳性者 ,行根除 Hp药物治疗。结果 :收治的 2 5例幽门梗阻患者 ,2 2例完成扩张幽门加 PCV,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期平均 3 a。全组无手术死亡 ,溃疡复发 1例。按 Visick分级 : 级 17例 (77.3 % ) , 级 3例 (13 .6% ) , 级 1例 (4 .5 % ) , 级 1例 (4 .5 % )。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行扩张幽门加 PCV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辅以根除 Hp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梗阻 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幽门螺杆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35例报告
20
作者 徐武忠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9期771-772,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