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腹部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9
1
作者 梅永 彭慈军 +3 位作者 朱洪江 舒德军 李伟男 李雄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难点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72例上腹部手术后行LCBDE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术中的困难情况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难点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72例上腹部手术后行LCBDE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术中的困难情况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术中出现相对困难情况共16例。其中9例严重腹腔及术区粘连,4例胆总管确认困难,3例取石困难。总体手术时间为(164.36±19.06)min,术中困难组为(179.31±13.25)min,非术中困难组为(160.09±18.37)min。术中困难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术中困难组和总体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8,P=0.000;t=-2.976,P=0.004)。非术中困难组与总体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204)。结论上腹部术后LCBDE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手术。术中困难情况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须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个体化对策,以确保手术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 微创性 剖腹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屠巍巍 杜卫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管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Hem-o-lok闭合夹胆管移位4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于志浩 仝小刚 +3 位作者 刘力玮 刘东斌 王悦华 郑亚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中血管和胆管闭合夹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包括金属钛夹、非金属不可吸收闭合夹和可吸收闭合夹等。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或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中血管和胆管闭合夹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包括金属钛夹、非金属不可吸收闭合夹和可吸收闭合夹等。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或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术后钛夹迁移进入消化道、胆道、泌尿道的病例报道较多,金属闭合夹的使用逐渐减少[1~3]。非金属闭合夹Hem-o-lok(Weck Closure Systems)作为钛夹的替代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其移位报道较少[4~8]。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Hem-o-lok迁移进入胆管4例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制、危害、治疗和预防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微创外科技 总管探查 金属钛夹 病例报道 腹腔镜 腹腔镜囊切除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邢迎清 吴浩荣 +2 位作者 王浩炜 陈伟 肖樟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72-372,376,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临床分析 总管切开取石 总管结石 LCBDE DUCT 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头皮针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慧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8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一次性头皮针 总管探查 囊结石 解剖位置 腹腔镜 病理性原因 结石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楠 刘奇(综述) 陈德兴(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368,共6页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20%[3]。诊断为CBDS患者,建议尽可能取石,对有症状患者益处最大。目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LCBDE的发展从经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到经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再到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目的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及胆道镜的出现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这项百余年的经典术式有了质的飞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因适应证广泛、安全有效、便于术后再治疗等而被广泛应用,但T管移位、电解质丢失、拔除T管时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和医者带来诸多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系统疾病 总管探查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囊结石患者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总管切开 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刚红 马学强 朱铁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LCBDE)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1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BDE...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LCBDE)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1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BD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n=42)和对照组(年龄<65岁,n=98),比较2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老年组住院费用(17 149.7±8275.8)元,显著高于对照组(13 710.8±5228.4)元(t=2.964,P=0.004);老年组手术时间(100.2±25.8)min与对照组(106.3±48.3)min无统计学差异(t=-0.772,P=0.442);老年组中转开腹率7.1%(3/42)与对照组7.1%(7/98)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老年组术后住院时间(13.0±4.5)d与对照组(11.9±4.1)d无统计学差异(t=1.412,P=0.160);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7/42)与对照组15.3%(15/98)无统计学差异(χ2=0.041,P=0.839)。2组均无死亡病例。140例随访8~42个月,平均25.9月:老年组2例结石残留,其中1例术后3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出结石,1例术后2个月行ERCP+EST取石;对照组无结石残留,1例术后20个月胆道结石复发,行ERCP+EST取石。结论 LC联合胆总管探查不仅对年轻患者,对老年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老年患者 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45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徐胜前 叶冠雄 吴成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急性炎症期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92
9
作者 彭颖 王立新 +3 位作者 徐智 侯纯升 凌晓锋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5月,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完成胆道探查术。沿胆囊管切口纵行切开胆总管侧壁...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5月,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完成胆道探查术。沿胆囊管切口纵行切开胆总管侧壁3 mm,完成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切开处或放置T管。结果 60例均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胆道探查取石术,53例一期缝合汇入部,7例放置T管。60例全部取净胆总管结石。经胆囊管取石困难36例,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困难18例,合并肝总管结石6例。手术时间55-150 min,(92.2±31.8)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15.8±8.2)ml;术后住院2-7 d,(2.7±1.5)d。2例发生胆漏,保留腹腔引流5-7 d后痊愈。56例(93.3%)随访7-55个月(中位数22个月),未发生胆总管狭窄,2例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和经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二者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微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ill免打结缝合线与薇乔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连续缝合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江华 吴黎明 +4 位作者 刘小波 周晋航 王伟 陈先祥 徐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503-505,515,共4页
目的探讨Quill免打结缝合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连续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6月7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Quill免打结缝合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Quill线组,同期72例薇乔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薇乔线组,比较2组胆漏发生率、胆... 目的探讨Quill免打结缝合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连续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6月7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Quill免打结缝合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Quill线组,同期72例薇乔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薇乔线组,比较2组胆漏发生率、胆总管缝合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Quill线组缝合时间(6.1±1.6)min,显著短于薇乔线组(14.2±2.5)min(t=23.923,P=0.000);Quill线组住院时间(8.4±1.2)d,显著短于薇乔线组(11.5±3.2)d(t=8.016,P=0.000);Quill线组术后胆漏发生率0,显著低于薇乔线组6.9%(5/72)(Fisher’s检验,P=0.023)。2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Quill线连续缝合可预防胆漏的发生,比薇乔线缝合更简单、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打结缝合线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连续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管测压对腹腔镜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拔管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奇 刘洋 +4 位作者 刘楠 董加纯 徐刚 陶永泽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2-614,共3页
目的通过T管对胆道内压力测定,明确拔管前腹部症状的病因,并探讨T管测压对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拔管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9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中,存在右上腹各种不适症状32例(症状组),无症状62例(对照组)... 目的通过T管对胆道内压力测定,明确拔管前腹部症状的病因,并探讨T管测压对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拔管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9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中,存在右上腹各种不适症状32例(症状组),无症状62例(对照组),均通过中心静脉压装置行胆道测压,比较2组胆道压力。结果症状组32例胆道压力(19.85±3.89)cm H_2O,明显高于无症状的对照组[(10.47±3.90)cm H_2O,t=11.055,P=0.000]。结论胆道测压对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拔管有指导意义。对于那些拔管前存在症状的病人,应用胆道测压,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可积极行胆道镜检查,进一步明确有无结石。对于经过测压,压力值过高而无明显症状者,应积极行胆道镜进一步检查,防止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镜 测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三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2
作者 杨军凯 郝泽东 +2 位作者 郭文亮 王志强 武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4年1月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镜组(n=40)和双镜组(n=40...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4年1月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镜组(n=40)和双镜组(n=40)。三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钬激光碎石+胆总管一期缝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双镜组行LC+LCBDE+T管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55.6±14.3)ml vs.(53.2±16.3)ml,t=0.703,P=0.484]。三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双镜组[214.5(171.5,246.8)min vs.178.0(151.0,227.8)min,Z=-2.069,P=0.039],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双镜组[(13.2±3.3)d vs.(16.2±3.7)d,t=3.864,P=0.001],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双镜组[39316.0(32338.5,43421.0)元vs.33717.0(30873.3,37813.3)元,Z=-3.272,P=0.001]。2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2.5%(1/40)vs.2.5%(1/40),χ^(2)=0.000,P=1.000]、胆漏发生率[7.5%(3/40)vs.2.5%(1/40),χ^(2)=0.263,P=0.615]、结石残留率[7.5%(3/40)vs.0.0%(0/40),P=0.241]差异无显著性。三镜组40例随访2~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8个月结石复发1例。双镜组40例随访1~2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6、10个月结石复发各1例,2组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40)vs.5.0%(2/40),χ^(2)=0.000,P=1.000]。结论LC+LCBDE联合钬激光碎石术+胆总管一期缝合+ERCP+ENBD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鼻胆管替代T管,保护Oddi括约肌的功能,更加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合并管结石 内镜鼻管引流 钬激光碎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4
13
作者 侯宝华 崔鹏 +3 位作者 陈盛 区应亮 李少杰 简志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87-3889,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17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9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组86例行LC+...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17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9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组86例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术。结果:A组90例患者中87例ERCP+EST获得了成功,其中84例1周内行三孔法LC,2例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患者Oddi括约肌出血,治愈后1周行LC。余3例取石失败转开腹手术。B组86例患者均行LC+LCBDE+一期缝合,其中4例术后第3天出现胆漏,2~4周后返院拔出腹腔引流管。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镜适用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不扩张的小结石,而腹腔镜+胆道镜更适合于胆囊结石并胆总管扩张的胆总管结石,个体化选择安全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病 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腹腔镜囊切除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创治疗方案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叶晓明 洪晓明 +2 位作者 滕晓平 王志炎 任旋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40-242,248,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患者(≥65岁)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7月~2010年12月,胆总管直径≥8mm且既往未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胆囊...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患者(≥65岁)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7月~2010年12月,胆总管直径≥8mm且既往未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的11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LC联合LCBDE组47例,先行LC,确认胆总管后行LCBDE,结石取净后胆道镜检查胆道系统以确认有无结石残留;EST联合LC组63例,十二指肠镜确认十二指肠乳头,常规ERCP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EST,取石后鼻胆管引流2~5 d后行LC。对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及单次治疗成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结果 2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单次治疗成功率LC联合LCBDE组显著高于EST联合LC组[87.2%(41/47)vs.68.3%(43/63),χ2=5.372,P=0.020]。所有病例随访1~3年,平均2.1年,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B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LC联合LCBDE和EST联合LC都是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在减少治疗次数方面,LC联合LCBDE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创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叶晓明 洪晓明 +2 位作者 倪开元 沙洪存 王志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在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9月126例轻度或中度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在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9月126例轻度或中度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其中LC联合LCBDE 57例,EST联合LC 69例。对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及单次治疗成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单次治疗成功率LC联合LCBDE组高于EST联合LC组[89.5%(51/57)vs.75.4%(52/69),χ2=4.166,P=0.041]。所有病例随访0.5~3年,平均1.8年,均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B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LC联合LCBDE和EST联合LC都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在减少治疗次数、减轻病人痛苦方面,LC联合LCBDE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急性管炎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