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8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鞘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丁君 夏海燕 +2 位作者 孙睿 张静 张立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腹直肌鞘阻滞(RSB)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于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分析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腹直肌鞘阻滞(RSB)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于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双侧TAPB、RSB。比较两组术后恢复质量、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d,两组术后恢复质量评分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1、2d,观察组术后恢复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48h,两组静息状态、活动状态疼痛评分逐渐降低(P<0.05)。术后2、12、24h,观察组静息状态、活动状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两组静息状态、活动状态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5)。结论:TAPB复合RS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恢复质量,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直肌鞘阻滞 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与硫酸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比较
2
作者 侯松 艾正祥 霍世清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45-54,共10页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硫酸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于该院择期行LC治疗的老年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硫酸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52例。麻醉...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硫酸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于该院择期行LC治疗的老年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硫酸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52例。麻醉诱导前15 min,艾司氯胺酮组给予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0.20 mg/kg静脉输注;硫酸镁组给予硫酸镁注射液50.00 mg/kg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组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入室建立心电监护后即刻(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气腹即刻(T_(3))、胆囊切除即刻(T_(4))和气管拔管前即刻(T_(5)),使用监护仪监测3组患者的心率(HR)和血压(BP)。分别于T_(0)、T_(4)和T_(5)时点,检测3组患者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阿托品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于术后2、6、12、24 h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比较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T_(0)时点比较,硫酸镁组与生理盐水组T_(1)时点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T_(2)、T_(3)、T_(4)和T_(5)时点HR、SBP和DBP较T_(0)时点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艾司氯胺酮组比较,硫酸镁组T_(1)和T_(2)时点HR明显降低,T_(1)时点SBP和DBP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T_(1)时点HR、SBP和DBP明显降低,T_(2)、T_(3)、T_(4)和T_(5)时点HR、SBP和DB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硫酸镁组比较,生理盐水组T_(1)、T_(2)、T_(3)、T_(4)和T_(5)时点HR、SBP和DB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点比较,3组患者T_(4)和T_(5)时点血清Cor和NE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T_(4)和T_(5)时点血清Cor和NE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T_(4)和T_(5)时点血清Cor和N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且艾司氯胺酮组明显多于硫酸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阿托品和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硫酸镁组与艾司氯胺酮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艾司氯胺酮组与硫酸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术后2、6、12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艾司氯胺酮组与硫酸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与硫酸镁用于行LC的老年患者,均能起到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老年人 硫酸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3
作者 陈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德江县人民医院进行LC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50... 目的:探讨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德江县人民医院进行LC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不良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不良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项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LC的患者实施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多模式疼痛干预 5E模式 个案护理 不良情绪 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中心经验总结
4
作者 徐少君 狄欣 洪照友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69-69,共1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10月-2024年6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29~86岁,平均(65.0±12.7)岁。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25例,伴慢性胆囊炎78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7例,坏疽性胆囊炎1例,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10月-2024年6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29~86岁,平均(65.0±12.7)岁。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25例,伴慢性胆囊炎78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7例,坏疽性胆囊炎1例,胆囊结石伴坏疽性胆囊炎9例,胆囊腺肌症2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胆囊 慢性胆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腺肌症 胆囊结石 经验总结 资料收集 中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路径式护理对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5
作者 赵佳蓓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究手术室路径式护理对老年结石性胆囊炎(ACC)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亭林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ACC行LC患者,以双色球法分为GEZ组(蓝)与LJS组(白),每组各3... 目的:探究手术室路径式护理对老年结石性胆囊炎(ACC)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亭林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ACC行LC患者,以双色球法分为GEZ组(蓝)与LJS组(白),每组各35例。GEZ组及LJS组分别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手术室路径式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手术准备时间、气腹建立时间、腔内操作时间、术后整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LJS组均优于GEZ组(P<0.05)。LJS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GEZ组的22.86%(P<0.05)。干预后,LJS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高于GEZ组(P<0.05)。LJS组护理满意度97.14%,高于GEZ组的77.14%(P<0.05)。结论:针对老年ACC行LC患者,给予手术室路径式护理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胆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室路径式护理 老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中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陈健 贺强 +4 位作者 张乐 杨学干 吴小云 苏海燕 朱红江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中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患者应激反应、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中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传统三孔组78例、改... 目的分析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中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患者应激反应、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中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传统三孔组78例、改良单孔组72例。传统三孔组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改良单孔组行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围术期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12 h炎症指标、应激指标、心肌酶水平,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传统三孔组比较,改良单孔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12 h,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改良单孔组更低(P<0.05)。术后住院期间,传统三孔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9/78),高于改良单孔组的2.78%(2/72,P<0.05)。结论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轻中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患者应激反应,抑制炎症,缓解心肌损伤,促进术后恢复,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胆囊 冠心病 中老年 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激反应 后恢复 心肌酶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郑皓文 韩美伊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24 h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3 d,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4)。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银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联合LC治疗,试验组进行ERCP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建民 陈胜阳 +3 位作者 李晓芳 刘国泽 刘俊 张永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59-86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计划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麻下LC的2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8例。A组接受小剂量的瑞...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计划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麻下LC的2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8例。A组接受小剂量的瑞马唑仑(0.2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B组接受大剂量的瑞马唑仑(0.3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C组接受丙泊酚(2.0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诱导完成后,3组均以静脉恒速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歇性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观察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后/术中药物追加率;对比3组患者停药后的麻醉恢复时间(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精神状态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插管前即刻与插管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诱导前(P<0.05),插管后即刻的MAP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3组插管前即刻的心率(HR)均低于诱导前(P<0.05),3组插管后即刻的HR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C组插管后即刻的HR低于诱导前(P<0.05);A组任意时刻的MAP、HR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插管前即刻与插管后即刻的MAP、HR均高于C组(P<0.05)。3组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药物追加率均低于A组(P<0.05),B组药物追加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于A组、B组(P<0.05)。3组患者术后24、72 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低于入手术室前(P<0.05),术后72 h的MMSE评分均高于术后24 h(P<0.05),但A组、B组、C组间在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且A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全麻下LC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与认知功能、安全性的影响相近,但相较于0.2 mg·kg-1瑞马唑仑,使用0.3 mg·kg-1瑞马唑仑能够减少追加麻醉药物,镇静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敏 高雁华 张明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麻醉...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观察组麻醉诱导采用瑞马唑仑,其余麻醉诱导药物类型及剂量一致。于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切皮时(T_(2))和气管拔管时(T_(3))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两组认知功能,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_(0)时HR和MAP等血流动力学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间点,对照组HR和MAP均高于T_(0)时间点,且观察组患者两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R在各时间点与麻醉方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MAP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4、48、72 h时,MMSE评分均较术前有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这3个时间点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在各时间点与麻醉方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监护室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诱导剂,能够减轻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波动,认知功能恢复较快,且术后麻醉恢复情况较优,可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12
作者 姚朋 张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 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研究组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5 min、气腹后5 min、拔管后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手术前、气腹后两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水平。采用Ramsay镇静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第4、8、12 h镇静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5 min,研究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糖、皮质醇水平均降低(P<0.05);术后4、8、12 h,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msay评分增加,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抑制手术过程中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升镇静镇痛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烟晓丽 姚利 +1 位作者 杨翔 刘海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LC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LC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ERAS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结果 术后24 h,两组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1 h,且干预组术前1 h、术后24 h时指标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首次下床、肛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停止输液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围手术期干预模式用于LC治疗患者,可避免患者出现强烈应激反应,缓解疼痛感,预防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围手期护理 快速康复理念 应激反应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琦 杨勇 +1 位作者 辛国军 张亚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A组(≤24 h)、B组(24~72 h)和C组(>72 h)。结果C组LC手术时间为58.0(46.0,73.0)min,明显长于A组的43.5(35.3,51.0)min和B组的43.0(35.0,51.0)min;C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为31.3%(21/67),明显高于A组的8.9%和B组的8.1%;B组行四孔法LC的3例(2.2%),明显少于A组的7例(12.5%)和C组的9例(13.4%),C组住院总时间长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再次ERCP率、LC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24~72 h行LC是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易行和经济的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15
作者 陈国会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37-39,共3页
目的: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菏泽市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组(n=37)与延期组(n=34)。早期组患者于入院&... 目的: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菏泽市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组(n=37)与延期组(n=34)。早期组患者于入院<3 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延期组患者住院后进行抗炎治疗,炎症消失后6~8周进行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延期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延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疼痛评分高于术后1 h,但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2 h,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康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操作通道行常规器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凯 邓进巍 +1 位作者 周晓玉 贾胜楠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28-730,共3页
对比分析采用三种操作通道在常规器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通道、B组:经脐部两切口两通道辅助剑突下切口、C组:经脐部三切口三通道,统... 对比分析采用三种操作通道在常规器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通道、B组:经脐部两切口两通道辅助剑突下切口、C组:经脐部三切口三通道,统计分析三组的临床效果。入组病例均手术顺利出院,三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术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瘢痕VSS评分及术后6、12、24、48 h的创伤应激指标(WBC、CRP、IL-6)较术前增量上,术后24、48 h疼痛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重检验LSD提示: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术后6、12 h疼痛NR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B组、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器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取三种操作通道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均安全可靠。经脐部三切口三通道在术后短期内疼痛程度更轻,但手术难度大,耗时更长;经脐两切口两通道辅助剑突下切口手术容易掌握且术后早期疼痛轻,可作为过渡术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良性疾病 单一部位手 经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持续静脉输注盐酸艾司氯胺酮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涛 陈雯 +7 位作者 苏丹 韩丹 管钊铭 李斯羽 郑文泽 秦佳文 王颖林 王祥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96-99,共4页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输注盐酸艾司氯胺酮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且采取同样的麻醉诱导以及维持方案,观察组在手术切皮前5分钟持续静脉输注...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输注盐酸艾司氯胺酮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且采取同样的麻醉诱导以及维持方案,观察组在手术切皮前5分钟持续静脉输注盐酸艾司氯胺酮0.3 mg/(kg·h)(稀释至20 mL/h的容量),对照组患者持续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h的容量),两组均于停二氧化碳气腹时停止输注,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术前及术后即刻、10 min、30 min、1 h、24 h、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不同时点[诱导前(T_(1))、诱导后(T_(2))、切皮前(T_(3))、切皮后(T_(4))、气腹建立前(T_(5))、气腹建立后(T_(6))、胆囊切除时(T_(7))、气腹关闭前(T_(8))、气腹关闭后(T_(9))、缝皮结束时(T_(10))、清醒时(T_(11))]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丙泊酚和瑞芬消耗量、苏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和使用曲马多镇痛的例数。结果 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0 min、30 min、1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增加,两组术后10 min、30 min、1 h、24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0 min、30 min、1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减小(P均<0.05)。两组不同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丙泊酚、瑞芬消耗量少,苏醒时间短(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及不良反应、使用曲马多镇痛例数比较,P均>0.05。结论持续静脉输注盐酸艾司氯胺酮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可减少丙泊酚、瑞芬消耗量,并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丙泊酚消耗量 瑞芬消耗量 苏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光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良性病变患者施行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2年3月,择取黄平县人民医院94例研究对象,均为胆囊良性病变患者,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47,进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讨胆囊良性病变患者施行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2年3月,择取黄平县人民医院94例研究对象,均为胆囊良性病变患者,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47,进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探究组[n=47,进行改良经脐单孔(脐周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分析研究数据,比较两组并发症、围术期指标、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探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更早,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24 h的VAS评分更低,术后7 d的IgA、IgG、IgM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更高,机体IL-6、hs-CRP、NE、Cor炎性因子水平更低,对切口瘢痕的满意度更高,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皮下气肿、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既能够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又不会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肠胃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对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良性病变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腾香芹 柳胜安 +2 位作者 李青 茆庆洪 史宏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73-682,共10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建立气腹后给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LC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00岁(标准差6.71岁);身...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建立气腹后给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LC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00岁(标准差6.71岁);身高150~185 cm,平均身高163.77 cm(标准差9.35 cm);体质量46~90 kg,平均体质量66.98 kg(标准差9.6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73例,Ⅲ级17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79例,Ⅲ级11例;文化程度小学20例,中学60例,大学10例。随机分为PHC组(H组,n=45)和常规通气组(C组,n=45)。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之前均采用常规通气模式,在建立气腹后,C组调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为35~45 mmHg,H组调整PaCO_(2)在46~55 mmHg。记录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气腹后稳定目标值15 min(T2)、气腹后稳定目标值30 min(T3)、缝皮结束(T4)5个时间点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右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RICA)、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RICA)、右颈内动脉平均流速(VM-RICA)、右颈内动脉流量(Q-RICA)、左颈内动脉流量(Q-LICA)、右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RCCA)、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鼻咽温度、动脉血气,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乳酸(Lac)、血糖(Glu),血红蛋白(Hb);并于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评分。结果(1)与C组比较,H组手术后住院时间较短[(4.60±0.65)d vs(5.17±0.84)d。t=2.915,P<0.05];H组在T1、T2、T3、T4时间点CO均高于C组(均P<0.05);H组PSV-RICA、PSV-RCCA、双侧颈内动脉流量(Q-ICA)在T2、T3、T4时间点均高于C组(P<0.05);H组脑循环阻力(C-SVR)值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5)。(2)与C组比较,T2、T3、T4时H组rSO_(2)、PaCO_(2)、Lac明显升高(P<0.05)。(3)与C组比较,MSE评分在术后12 h和出院前较高(P<0.05),H组CASI评分在术后12 h、术后1 d和出院前较高(P<0.05)。C组和H组MMSE评分和CASI评分在术后12 h、术后1 d均低于术前(P<0.05),且C组MMSE评分和CASI评分在出院前低于术前(P<0.05)。(4)在PHC下,T1时PSV-RICA与rSO_(2)为正相关(P<0.05),相关性大小为0.261。T2时PSV-RICA、PSV-RCCA、Q-RICA与rSO_(2)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分别为0.303、0.578、0.350。T3时PSV-RICA、PSV-RCCA、Q-RICA与rSO_(2)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分别为0.259、0809、0.419。T4时PSVRICA、PSV-RCCA、Q-RICA与rSO_(2)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分别为0.387、0.785、0.263。在PHC下,T1、T2、T4时,PSVRICA与CO呈正相关(R=0.265、0.422、0.405);PSV-RICA、Q-RICA与rSO_(2)呈正相关;在T3时Q-RICA与CO(R=0.301)呈正相关。结论PHC可以增加LC老年患者的颈内动脉血流量及收缩期流速,提高其脑灌注,维持脑氧供需平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也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患者 脑氧饱和度 颈动脉血流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A-B-D路径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研究
20
作者 余海 吴东 项良光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73-7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循A-B-D路径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 目的对比研究循A-B-D路径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采用LC,观察组实施A-B-D路径改良LC,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中转开.腹率、结石清除率、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血清指.标变化、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率、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胆管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LT、WBC、.TBI、hs-CRP均有所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P<005)。结论A-B-D路径改良LC能够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胆管损伤,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