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存耀 杨晓亮 +3 位作者 魏灿 齐伟 井俊峰 张艳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91-2198,共8页
目的分析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 目的分析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3D数字化全息影像重建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行实时导航。对照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最佳参数的二维影像(增强CT与增强MRI)进行术前规划。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Renal评分)、术中指标(手术总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肾功能变化指标(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肌酐变化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及术中(肾集合系统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出血、皮下气肿、尿瘘)等发生率。结果成功构建了观察组23例肾肿瘤患者的全息影像,并对各个组织进行不同颜色标记,术前可直观地展示肾脏及肿瘤病灶、集合系统、肾动静脉、肾上腺、下腔静脉等组织并进行术前规划,术中提供实时的空间引导,精准定位肿瘤并辅助切除。对照组23例患者均采集到最佳参数的增强CT与增强MRI图像进行术前规划。本研究46例患者均由同一名具备相应资质的主刀医师实施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肾肿瘤,其中透明细胞癌(27例)、嫌色细胞癌(7例)、乳头状细胞癌(5例)、肉瘤样癌(2例)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及术后1个月肌酐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0.331、0.273)。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未损伤集合系统,对照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RI与CT数据融合的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有助于术前规划和术中精确导航,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保护肾脏功能,降低围术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化全息影像 中导航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在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鹏 杨庆 +7 位作者 肖成武 纪家涛 徐斌 陈俊明 刘冰 叶华茂 王林辉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因肾恶性肿瘤入院,并接受同一术者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因肾恶性肿瘤入院,并接受同一术者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10例)和肾动脉主干阻断术(13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肾功能等临床参数的影响。结果与肾动脉主干阻断术相比,采用超选择分支阻断术者手术时间延长[(257.60±22.03)min vs(199.08±36.70)min,P<0.05]、术中出血量增多[(220.00±57.01)mL vs(71.54±30.51)mL,P<0.05]、术后切口平均引流量增加[(113.33±24.82)mL vs(68.08±28.88)mL,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大出血、尿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在血管阻断时间相当的条件下[(28.60±8.17)min vs(27.85±6.16)min],超选择分支阻断术对肾功能的损害小于肾动脉主干阻断术,接受分支阻断处理的患者术后早期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后者[(3.14±7.22)%vs(15.26±9.53)%,P<0.05]。结论超选择性分支动脉阻断术对肾功能损害低于传统的肾动脉主干阻断术,有利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早期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选择性阻断 零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海卫 张其强 +1 位作者 谢茂 王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7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55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入选患者...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55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入选患者依次纳入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患者围术期采用ERAS处理方案,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方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总住院天数和总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围术期传统处理方案相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围术期应用ERAS处理方案,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细胞癌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青林 陈建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在T1a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9月我科对119例T1a期肾癌在腹腔镜下经腹膜后肾动脉阻断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3例因术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在T1a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9月我科对119例T1a期肾癌在腹腔镜下经腹膜后肾动脉阻断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3例因术中出血、2例因肿瘤位置暴露困难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9~236 min,(112. 6±16. 2) min;肾缺血时间19~43 min,(28. 6±9. 2) min。术中出血20~137 ml,(74. 7±41. 5) 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11 d,(4. 2±1. 2) d。术后继发性出血11例,经止血、卧床后好转;尿漏2例,半卧位、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好转;切口感染2例,通畅引流加强换药后愈合。术后病理:肾透明细胞癌8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4例,囊性肾细胞癌2例,肾嫌色细胞癌2例,未分类肾细胞癌4例;3例手术切缘阳性。83例随访6~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复发2例,2例切缘阳性者1例术后17个月因车祸死亡,1例术后12个月肾上腺转移,经沟通后采取靶向药物治疗。结论 LPN治疗T1a期肾脏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细胞癌 T1a 保留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影响早期肾功能变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磊 王毓斌 邵晋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81-1585,共5页
目的分析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RN)后影响早期肾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99mTc-DTPA肾核素扫描评估术前及术后3个月双侧肾脏的肾小... 目的分析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RN)后影响早期肾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99mTc-DTPA肾核素扫描评估术前及术后3个月双侧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收集患者年龄、性别、BMI、热缺血时间(WIT)、手术时间、R.E.N.A.L评分、病理类型、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术中出血量、肿瘤部位、血肌酐,分析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肾GFR变化与年龄、高血压、BMI、R.E.N.A.L评分、WIT、术前患肾GFR水平等因素有相关性(P <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术后患肾GFR变化与年龄、R.E.N.A.L评分、WIT、术前患肾GFR水平等因素有相关性(P <0.05)。结论年龄、WIT、R.E.N.A.L评分、术前患肾GFR水平是影响患者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功能 热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清臣 张佳铖 +1 位作者 毕良宽 于德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91-2894,共4页
目的应用探讨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T1b期肾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开腹肾部分切... 目的应用探讨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T1b期肾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开腹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血肌酐水平、炎性因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热缺血时间、术后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 d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24、48 h的CRP、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治疗,对T1b期肾肿瘤造成的肾功能损害较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均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且术后炎性因子变化幅度较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T1b期肿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突发寂静肺一例
7
作者 梅莉 陈瑞蓉 +4 位作者 冉景航 林显健 刘红 卢桉宜 孙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6-447,共2页
患者,男,69岁,身高170 cm,体重60 kg。因“发现肾占位性病变1年余”入院。一年前患者自觉小便颜色变黄,尿泡沫增多,偶有尿急。随后至当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左肾占位病变。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就诊。既往史无特殊。吸烟30余年,... 患者,男,69岁,身高170 cm,体重60 kg。因“发现肾占位性病变1年余”入院。一年前患者自觉小便颜色变黄,尿泡沫增多,偶有尿急。随后至当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左肾占位病变。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就诊。既往史无特殊。吸烟30余年,未戒烟。心肺腹查体无特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示:左肾占位病变(肿瘤可能)。诊断:肾占位性病变。拟全麻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占位性病变 相关检查 既往史 尿急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在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磊 储传敏 +7 位作者 干思舜 叶剑青 曲发军 杨炜 田毅君 潘秀武 杨启维 崔心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腹侧肾肿瘤患者15例,术中应用... 目的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腹侧肾肿瘤患者15例,术中应用自制简易腹膜反折悬吊装置(由Hem-o-lok夹和与之连接的穿刺器、固定装置及施夹钳组成)。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2.5±9.2)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2.9±1.0)cm,均为位于肾脏腹侧的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88.9±24.5)min,平均肾热缺血时间为(21.4±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2.0±16.6)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9±1.2)d,术中、术后均未输血,也均未发生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便于手术操作,同时具有经济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腹腔镜部分切除 腹膜悬吊 脏热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腹腔镜下零缺血肾癌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干思舜 王磊 +5 位作者 叶剑青 田毅君 曲发军 储传敏 杨炜 崔心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T_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13例T_1N_0M_0期肾癌术前由同一介入科医师行肿瘤供血动脉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后1~15 h由同一个泌尿外... 目的探讨T_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13例T_1N_0M_0期肾癌术前由同一介入科医师行肿瘤供血动脉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后1~15 h由同一个泌尿外科医生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行肾动脉主干暂时性阻断,阻断时间分别为8、12.5 min,其余11例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平均手术时间82 min(48~125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40~260 ml)。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3例术后平均随访14.5月(12~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结论 T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孤立肾肿瘤、肾功能不全以及引起肾功能下降的慢性病患者是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零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晓飞 李方正 +1 位作者 张庆凤 姜爱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ERAS实施与否将入选患者分为ERAS组(35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ERAS实施与否将入选患者分为ERAS组(35例)和非ERAS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6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非ERAS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非ERAS组(P<0.05)。两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7分患者均仅有1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RAS理念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并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部分切除 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评分系统在微创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外部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琪 王雪荣 +1 位作者 袁璐璐 杨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94-398,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动脉的复杂性(arterial based complexity,ABC)评分系统对预测微创肾部分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partialnephrectomy,MIPN)临床相关结果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161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MIP... 目的:评估基于动脉的复杂性(arterial based complexity,ABC)评分系统对预测微创肾部分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partialnephrectomy,MIPN)临床相关结果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161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MIPN治疗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腹部增强CT图像行ABC评分,分为1、2、3S和3H级。评价ABC评分系统的可重复性,分析ABC评分与患者病理特征、手术相关变量、术后并发症及肾功能的关系。结果:1、2、3S、3H级的患者分别占20.5%( 33/161)、 60.2%( 97/161)、 11.8%( 19/161)、 7.5%( 12/161)。医师评分结果的平均Kappa值为0.523,平均精确匹配百分比为70.2%。ABC评分与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估计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肿瘤大小有显著性相关(均P<0.001),与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eGFR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ABC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对MIPN的复杂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ABC评分系统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部分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术中超声在腔镜下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8
12
作者 储传敏 刘溪 +5 位作者 潘秀武 黄海 干思舜 叶剑青 崔心刚 王林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及术中超声精确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超声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15例,术前均采...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及术中超声精确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超声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15例,术前均采用CT三维影像重建并用Formlab Form1+3D打印机进行3D模型打印。所有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55.7±10.5)岁,肿瘤直径(2.8±1.0)cm,腹侧3例、背侧12例,均为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病理和切缘以及术后肾功能变化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5.0±20.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2.8±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7.3±15.8)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6.7±1.0)d。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手术切缘均阴性,13例患者为透明肾细胞癌,2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随访(23.7±11.8)个月,未见持续肾功能恶化,无肿瘤复发。结论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能明确肿瘤位置及毗邻关系,通过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控制手术风险。利用3D打印肾脏模型宣教能改善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简化术前谈话流程。进一步通过术中超声对肿瘤切除方案进行修正及优化,可减少肾血管和集合系统的损伤,达到保证切缘阴性和肾功能最大化保留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模型 腔内超声检查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空间测量与传统CT规划在肾肿瘤微创手术中的对比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正飞 吕世栋 +6 位作者 黄建锋 张林 黄婵桃 黎依文 黄文华 叶建平 魏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3D空间测量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影像中心37例肾脏肿瘤的增强CT薄层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Uromedix-3D"系统进行3D重建,测量和分析肾脏及肿瘤的解剖参数,并指导腹... 目的探讨3D空间测量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影像中心37例肾脏肿瘤的增强CT薄层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Uromedix-3D"系统进行3D重建,测量和分析肾脏及肿瘤的解剖参数,并指导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A组)。同期38例患者仅在传统CT图像指导下完成手术(B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3D重建用时(29.3±9.7)min,3D空间测量肾脏缺损的长、宽、深分别为(3.2±1.1)cm、(2.6±0.9)cm、(1.7±0.7)cm,肿瘤与集合系统距离为(3.8±2.2)mm;R.E.N.A.L评分(7±1.5)分;存在3例副肾动脉及2例肾动脉过早分支。AB两组手术均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6.7±6.4)min、(31.9±7.0)min,肿瘤切除时间分别为(8.4±2.6)min、(10.4±2.8)min,肾脏缺损缝合时间分别为(18.3±3.9)min、(21.5±3.4)min,术后24 h腹膜后引流量分别为(88.6±40.2)m L、(134.3±58.3)m L,术后48 h腹膜后引流量分别为(127.9±54.5)m L、(198.1±86.3)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romedix-3D"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肾脏及肿瘤的3D重建,而肾脏结构的3D空间测量比传统CT的平面测量更具优势,能够指导腹腔镜下精准化的血管处理、肿瘤切除和缺损修补等手术操作,并显著减少热缺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3D重建 空间测量 腹腔镜部分切除 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