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佐辛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血清GSH、CAT、MDA、SOD、TNF-α、CRP、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军 赵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血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 enzymes,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血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 enzymes,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实验组采用地佐辛复合麻醉。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GSH、CAT、MDA、SOD、TNF-a、CRP、IL-6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结果:两组手术前的血清GSH、CAT、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的血清GSH、CAT、SOD水平相比手术前均较低、血清MDA水平相比手术前均较高,且实验组手术后血清GSH、CAT、MDA、SOD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的血清TNF-α、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的血清TNF-α、CRP、IL-6水平相比手术前均较高,且实验组手术后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的外周血CD3^+、CD4^+水平及CD4^+/CD8^+相比手术前均较低、CD8^+水平相比手术前均较高,且实验组手术后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麻醉用于轻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能够减轻术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TNF-a、CRP、IL-6等细胞因子水平,且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谷胱甘肽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术前给药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8
2
作者 高燕凤 袁伟 +4 位作者 霍雄伟 陈亚丽 丁晓英 景桂霞 吕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3-866,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前给药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静注地佐辛10mg,术毕缝皮时给予生理盐水2ml;B组:术前30min给...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前给药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静注地佐辛10mg,术毕缝皮时给予生理盐水2ml;B组:术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术毕缝皮时静注地佐辛10mg;C组:术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术毕缝皮时静注芬太尼0.1mg;D组:术前30min、术毕缝皮时均予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在PACU的RSS躁动评分、拔管后即刻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记录用药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的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 T1、T2时,A、B、C组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明显低于D组,且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B、C组RSS躁动评分明显低于D组,且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拔管后即刻,A组和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A、B、D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C组有7例患者出现SpO2<90%(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地佐辛降低全麻术后围拔管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且术前应用较术后应用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超前镇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术后躁动 应激反应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庆 李真 +1 位作者 王志鹏 崔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56-2557,2561,共3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40例30~64岁,ASAI~II级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麻醉诱导时(A组)或手术结束前30min(B组)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均予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镇痛(P...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40例30~64岁,ASAI~II级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麻醉诱导时(A组)或手术结束前30min(B组)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均予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镇痛(PCA)。比较两组病人术后VAS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及布托啡诺用量,镇痛的补救措施,不良反应和病人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A组VAS评分在术后2,4,6,8,12,24h均低于B组(P<0.05),术后24h满意度明显提高,A组术后12h和24hPCA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及布托啡诺用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24h内两组病人均未使用补救镇痛药,而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的镇痛效果优于手术结束前给药,存在超前镇痛效应,是多模式镇痛的一种很好的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 超前镇痛 布托啡诺 病人自控镇痛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实时食管压监测下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肺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洁 方育 +2 位作者 乔飞 王栋 谭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食管压监测指导下设定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通气参数对肥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40... 目的探讨实时食管压监测指导下设定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通气参数对肥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40~65岁,BMI>30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组、PEEP5组和PEEP10组,设置VT8ml/kg,分别在肺复张后给予个体化PEEP(采用实时食管压监测通过计算呼气末跨肺压=0cmH_2O和吸气末跨肺压=25cmH_2O确定最佳PEEP)、PEEP 5cmH_2O和10cmH_2O。观察气腹建立前(T0)、气腹建立后10min(T1)、气腹后头低40.5°足高位20 min(T2)和气腹结束(T3)时的呼吸力学指标。结果T1—T3时P组Ppeak、SBP明显低于,PaO_2/FiO_2明显高于PEEP5组和PEEP10组(P<0.05);T2时P组Pplat、Raw明显低于PEEP5组(P<0.05);T2、T3时P组Cst明显高于PEEP5组(P<0.05);T1、T2时P组DBP明显低于PEEP5组和PEEP10组(P<0.05)。结论实时食管压监测应用于PEEP通气的肥胖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食管压监测 肥胖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呼气末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腹健脾法对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株惠 阮冠龙 +4 位作者 谢晓华 张子敬 黄展明 龙莹 陈佳芸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通腑健脾法对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本院择期行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68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例)和治疗组(n=34例),对照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 目的探讨通腑健脾法对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本院择期行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68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例)和治疗组(n=34例),对照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通腑健脾法治疗,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及治疗第7天时采血测定免疫功能、营养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等,同时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对照组在首次排气时间、肠道通气时间、首次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上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在不同时间点CD3^+、CD4^+、CD4^+/CD8^+、TP、PA、ALB、TF、IL-6、TNF-α、CR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第3天、第7天CD3^+、CD4^+、CD4^+/CD8^+升高,TP、PA、ALB、TF升高,IL-6、TNF-α、CRP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治疗第3天、第7天CD3^+、CD4^+、CD4^+/CD8^+较高,TP、PA、ALB、TF较高,IL-6、TNF-α、CRP较低(P<0.05)。结论通腑健脾法对于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可加速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功能及营养代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健脾法 肠癌腹腔镜手术 手术 免疫功能 营养代谢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