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脐单孔+1孔腹腔镜(single-incision plus on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进行经脐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患...目的:探讨经脐单孔+1孔腹腔镜(single-incision plus on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进行经脐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增加戳卡孔数量,手术平均时间107(95~124)min,平均出血33(10~80)mL,2例患者出现术后发热,考虑术后吸收热可能,术后第3天自行退热,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1~3天胃肠道功能恢复,3~5天拔出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约9.3(7~11)天。术后病理再次证实为结直肠腺癌,淋巴结检出平均数目为13.6(11~16)枚,均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腹壁戳孔切口种植转移。结论:经脐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容效果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8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 mg/kg,推注时间大于1 min,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即MOAA/S评分为1~2分后,两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0.5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0.2 mg/kg完成气管插管。麻醉维持: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10~20 mg·kg^(-1)·h^(-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0~120 mg·kg^(-1)·h^(-1),两组协同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24、72 h 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并计算CD4^(+)/CD8^(+),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术毕即刻、拔管即刻的HR、MAP、SpO_(2)、BIS,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记录麻醉诱导前、术后24、72 h 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分,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结果与P组比较,R组术毕即刻、术后24 h NK、CD3^(+)、CD4^(+)细胞明显升高(P<0.05),术毕即刻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质量更高。
文摘目的:探讨经脐单孔+1孔腹腔镜(single-incision plus on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进行经脐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增加戳卡孔数量,手术平均时间107(95~124)min,平均出血33(10~80)mL,2例患者出现术后发热,考虑术后吸收热可能,术后第3天自行退热,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1~3天胃肠道功能恢复,3~5天拔出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约9.3(7~11)天。术后病理再次证实为结直肠腺癌,淋巴结检出平均数目为13.6(11~16)枚,均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腹壁戳孔切口种植转移。结论:经脐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容效果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