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术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2例
1
作者 刘雪来 程毅菁 +4 位作者 马亚 刘军廷 范世莹 陈震 许坚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总结手术技巧。方法2015年2月~2024年5月,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和3例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术后4个月~3年8个月(平均1年4个月)行腹腔镜... 目的探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总结手术技巧。方法2015年2月~2024年5月,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和3例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术后4个月~3年8个月(平均1年4个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回顾上述病例资料。结果12例大网膜均粘连于右侧未闭的鞘膜腔,内环口皱褶冗厚。其中3例大网膜粘连于内环口,两孔法松解粘连,体外丝线牵拉辅助腹腔镜内环缝扎闭合内环口,手术时间分别为18 min、21 min和22 min;8例大网膜粘连于鞘膜腔壁,1例粘连于鞘膜腔底部,三孔法松解粘连,操作钳牵拉冗厚腹膜辅助腹腔镜内环缝扎闭合内环口,手术时间(45.5±5.7)min。无并发症,均在术后6 h内出院。11例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7.5月。1例术后1年7个月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再次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无切口感染、鞘膜积液、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结论腹腔镜阑尾炎术后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时,存在大网膜粘连于腹股沟管的可能。术中酌情增加trocar辅助离断大网膜,充分显露内环口和后腹膜,在保护好精索血管、输精管以及睾丸的前提下,松解和离断大网膜,行疝囊高位结扎,操作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大网膜粘连 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瘢痕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注水分离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的术中配合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红樱 郭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75-576,共2页
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开腹于术比较,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手术时问短、疼痛轻、恢复快、无明显瘢痕等优势。我科在单孔腹腔镜下改进了该术式,引入临床常见的舣通... 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开腹于术比较,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手术时问短、疼痛轻、恢复快、无明显瘢痕等优势。我科在单孔腹腔镜下改进了该术式,引入临床常见的舣通道深静脉穿刺针,通过注水分离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简化了手术步骤,避免了过去穿刺针直接跨越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对于术室护士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精索血管 高位结扎术 输精管 水分离 术中配合 腹膜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注水分离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的术中配合 被引量:8
3
作者 梁雪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7期671-672,共2页
与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相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无明显伤口,术后瘢痕轻微等优点,注水分离腹膜与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改变了以往穿刺针直接分离腹膜容易误伤到输精管... 与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相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无明显伤口,术后瘢痕轻微等优点,注水分离腹膜与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改变了以往穿刺针直接分离腹膜容易误伤到输精管与睾丸血管,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对手术室护士选择、传递手术器械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10月~2011年5月,我院在100例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注水分离腹膜与输精管、睾丸血管,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高位结扎术 精索血管 输精管 水分离 腹腔镜 腹膜 术中配合 手术室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针双线单孔单隧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被引量:4
4
作者 明葛东 朱鸿喜 +2 位作者 陈晨 孟德诚 戴文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9-932,共4页
目的探讨一针双线单孔单隧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100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资料,单孔及双孔组各5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记录... 目的探讨一针双线单孔单隧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100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资料,单孔及双孔组各5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记录切口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10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双孔组比较,单孔组手术时间短[单侧(10.3±1.1)min vs.(12.4±1.4)min,t=-7.742,P=0.000;双侧(13.5±1.3)min vs.(16.1±1.3)min,t=-4.576,P=0.000],疼痛评分低[(2.4±0.3)分vs.(3.5±0.9)分,t=-8.553,P=0.000]。2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17个月,平均12.1月。双孔组2例皮下线结反应,1例复发,单孔组均未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孔组8例腹壁有可见瘢痕,单孔组均无可见瘢痕(P=0.006)。结论一针双线单孔单隧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既避免在腹壁上戳孔,同时又确保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且不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腹腔镜 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戚聿昌 叶辉 +2 位作者 李龙 白东升 吴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23-224,229,共3页
目的探讨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10月对36例腹股沟斜疝经脐部单一纵切口置入Storz公司有5 mm 0°镜及5 mm内置操作通道的直径10 mm腹腔镜,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36例手... 目的探讨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10月对36例腹股沟斜疝经脐部单一纵切口置入Storz公司有5 mm 0°镜及5 mm内置操作通道的直径10 mm腹腔镜,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8例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均结扎封闭内环口,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3 min。36例术后随访1~9个月,平均5.1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内置操作通道的腹腔镜行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18例 被引量:28
6
作者 宋斌 王晖 +3 位作者 杨培新 戴维 韩希望 汪建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内环关闭术。建立CO2气腹后置入10 mm trocar,置入30°腹腔镜,腹腔内探查,寻找嵌顿的疝内容物,置...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内环关闭术。建立CO2气腹后置入10 mm trocar,置入30°腹腔镜,腹腔内探查,寻找嵌顿的疝内容物,置入电凝钩或超声刀切开内环口狭窄环,回纳嵌顿肠管。6例嵌顿小肠已坏死,在相应部位腹壁做小切口(约4 cm),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疝内环结扎术可采用2种方法:6例于疝内环腹壁投影处做0.3 cm切口,穿刺导线针行疝内环结扎术;12例镜下腹腔内置入针线行疝内环缝合打结。结果麻醉后2例嵌顿疝自动复位。嵌顿肠管无坏死;16例在腹腔镜下松解、复位。嵌顿内容物:小肠16例,大网膜2例;10例嵌顿肠管和2例嵌顿大网膜无坏死,6例嵌顿肠管坏死,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发现无症状的隐匿疝,给予疝内环结扎。2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均于1 d自行吸收;4例出现腹股沟区原疝囊部位积液、水肿,即血清肿,经局部穿刺(1~4次,平均1.8次)痊愈;术后均无出血、感染。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术后7~30 d(平均15.2 d)行二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二次手术期间无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腔探查、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更适合急诊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具有术式安全、暴露充分、操作简便、易掌握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嵌顿 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冷福建 乐林莉 +3 位作者 李娜 喻淑庆 陈明 魏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632-3633,共2页
舒芬太尼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镇痛强度强,镇痛时间长,反复用药不易产生蓄积[1]。但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较少,本文拟比较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
关键词 等效剂量 小儿腹腔镜 高位结扎术 镇痛强度 小儿麻醉 小儿手术 临床麻醉 拔管期 麻醉诱导 阿曲库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腔内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附260例报告)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颖 白东升 +2 位作者 李旭 王莹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2月-2008年2月,对2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二孔法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28例同时将脐正中襞(或脐内侧襞)与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缝扎,1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2月-2008年2月,对2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二孔法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28例同时将脐正中襞(或脐内侧襞)与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缝扎,10例同时将腹横筋膜及腹内斜肌的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缝扎。结果26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22min。259例随访2~23个月,平均11.6月,无脐戳孔疝,无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无肠粘连梗阻等并发症;术后5个月复发1例(0.4%)。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创伤小,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 腹腔镜 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周晓波 段永福 +1 位作者 赵成鹏 李付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32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术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其中联合脐正中襞修补168例(A组),未联合154例(B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32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术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其中联合脐正中襞修补168例(A组),未联合154例(B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对侧隐匿疝A组21例,B组16例,均同期处理。2组在手术时间[(26.9±7.6)min vs.(25.9±8.1)min,t=1.097,P=0.273],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6±8.0)分vs.(22.4±8.0)分,t=0.179,P=0.858],术后住院时间[(2.9±1.3)d vs.(2.8±1.6)d,t=0.502,P=0.6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4/168)vs.4.5%(7/154),χ^2=1.141,P=0.285]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1年,A组未见复发,B组8例术侧复发,A组复发率低于B组[0(0/168)vs.5.2%(8/154),P=0.002]。结论腹腔镜加脐正中襞自体组织修补手术能有效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脐正中襞 自体组织修补 小儿 腹股沟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学龄前患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渊钊 谢文钦 +3 位作者 黄计璇 胡伟泽 郭育青 陈英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197例,男118例,女79例,年龄1~6岁,BMI 14.0~24.5 kg/m... 目的探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197例,男118例,女79例,年龄1~6岁,BMI 14.0~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口服咪达唑仑组(M组,n=100)和口服糖盐水组(C组,n=97)。患儿由家属陪伴进入观察室,M组给予咪达唑仑0.5 mg/kg,C组给予5%糖盐水0.25 ml/kg,30 min后由“小丑”医师陪同进入手术室。记录入观察室前、入手术室前改良的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依从性检查表(ICC)评分。记录术后即刻、术后6、24 h儿童疼痛评估量表(FLACC)以及儿童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于出院后1、7、14、30 d对患儿家属随访,采用儿童术后行为量表(PHBQ)评估NPOBCs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M组入手术室前m-YPAS评分、麻醉诱导前ICC评分、术后即刻PAED评分、术后1、7、14、30 d NPOB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入观察室前YPAS评分、术后6、24 h PAED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可以有效缓解围术期焦虑情绪,降低NPOBCs发生率,且不增加患儿苏醒延迟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口服溶液 儿童 高位结扎术 术后不良行为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比较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永来 刘焕军 李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76-37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9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应用自制钩式雪橇针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44例(腹腔镜组),传统的经皮切开...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9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应用自制钩式雪橇针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44例(腹腔镜组),传统的经皮切开手术50例(传统组)。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18±5)minvs(27±8)min,t=-6.436,P=0.000],术后需用止痛药的例数少(5/44vs14/50,χ2=4.017,P=0.045),住院时间短[(3.2±1.2)dvs(7.3±1.9)d,t=-12.311,P=0.000],住院费用高[(2965.5±516.7)元vs(2389.7±372.3)元,t=-6.251,P=0.000]。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鞘膜积液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斜 交通性鞘膜积液 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被引量:47
12
作者 刘玉祥 倪元峰 +3 位作者 蔡忠兵 陈勇 姜绪平 程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新方法。 方法 采用一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4 8例 ,右侧 31例 ,左侧 13例 ,双侧 4例 ,单侧斜疝中 5例对侧存在隐性疝 ,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 结果 手术时间 7~ 14min ...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新方法。 方法 采用一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4 8例 ,右侧 31例 ,左侧 13例 ,双侧 4例 ,单侧斜疝中 5例对侧存在隐性疝 ,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 结果 手术时间 7~ 14min ,平均 9min ,术后平均住院 2 4h ,皮肤无须缝线。随访 3~ 15个月 ,平均 9.5个月 ,未见复发。 结论 一孔法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缝扎术效果好 ,损伤轻 ,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儿童 一孔法腹腔镜手术 手术治疗 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尖缝合针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金成 汤治平 +2 位作者 丁纪伟 陈建安 陈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双尖缝合针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中的价值.方法双尖缝合针自内环口的内侧进针,自上向下,过疝环口下方向外缝合出皮肤,由疝环口的外侧腹膜外向疝环口的上方缝合,将针尾尖自皮肤的切口处穿出,出针带出缝合线结扎疝环... 目的探讨双尖缝合针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中的价值.方法双尖缝合针自内环口的内侧进针,自上向下,过疝环口下方向外缝合出皮肤,由疝环口的外侧腹膜外向疝环口的上方缝合,将针尾尖自皮肤的切口处穿出,出针带出缝合线结扎疝环口.结果本组32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25 min,平均15 min,无并发症.32例随访6个月~1年,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双尖缝合针结扎创伤小、操作简单、缝合疝环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高位结扎 双尖缝合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与开放法高位结扎治疗小儿斜疝98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伟成 邓建中 +1 位作者 薛峰 王存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8-69,共2页
目的 :比较经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方法治疗小儿斜疝。方法 :同期单日病人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 50例 ,双日病人行开放手术 4 8例。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开放手术组 ,且无术后阴囊肿胀 ,不需要止痛药 ... 目的 :比较经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方法治疗小儿斜疝。方法 :同期单日病人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 50例 ,双日病人行开放手术 4 8例。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开放手术组 ,且无术后阴囊肿胀 ,不需要止痛药 ,但手术费用比较高。结论 :经腹腔镜行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手术优于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高位结扎术 小儿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疝环针在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效东 赵晓雷 +4 位作者 崔泉 宋健 杨毅 邓志云 赵旭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737-738,共2页
关键词 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斜 小儿 腔镜 应用 自制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疝囊内环口关闭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风涛 钟立明 +2 位作者 叶建宇 彭毅 周汉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自体组织关闭内环口方法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2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关闭法治疗 17例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并与传统手术治...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自体组织关闭内环口方法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2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关闭法治疗 17例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并与传统手术治疗 12例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 手术时间 :腹腔镜手术组 (89 9± 2 5 8)分钟 ,传统手术组 (6 3 5± 2 2 4 )分钟 (t=2 86 12 ,P <0 0 1) ;平均住院天数 :腹腔镜手术组 (6 2± 2 1)天 ,传统手术组 (9 5± 2 6 )天 (t =3 7779,P <0 0 1) ;平均下床活动时间 :腹腔镜手术组 (1 5± 0 8)天 ,传统手术组 (3 6± 1 1)天 (t=5 96 38,P <0 0 1) ;术后疼痛反应 :腹腔镜手术组 11 76 % (2 17) ,传统手术组 75 % (9 12 ) (χ2 =11 94 76 ,P <0 0 1) ;阴囊水肿 :腹腔镜手术组 11 76 %(2 17) ,传统手术组 5 0 % (6 12 ) (χ2 =5 14 81,P <0 0 5 )。随访 (6~ 14 )个月 ,传统手术组 1例复发 ,腹腔镜手术组无复发。 结论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封闭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成人 腹股沟斜 高位结扎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牛志尚 郝春生 +4 位作者 叶辉 李龙 白东升 邱颖 管考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12-1115,111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下放置10 mm trocar,经trocar置入10 mm单孔带操作孔道的腹腔镜,自操作孔道置入专用加长5 mm腹腔镜持针器,经腹壁穿入腹腔-2-0带针丝线,荷包缝合未闭合内环口1周.双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纵行切开10-15 mm,蚊式钳游离切口上、下极皮下组织,于上极直视下置入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下极钝性穿刺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置入常规操作器械,荷包缝合内环口.结果 3岁以上的患儿双通道腹腔镜组术后脐部疼痛发生率高[46.3%(19/41) vs.23.7%(9/38),χ^2=4.425,P=0.035],但2组手术时间[(25.9±5.7)min vs.(25.0±5.4) min,t=1.538,P=0 125],术后住院时间[(1.8±0.8)d vs.(1.9±0.7)d,t=-1.263,P=0.207],住院费用[(3473.6±165.4)元 vs.(3478.2±131.4),t=-0.293,P=0 770]均无明显差异.单、双通道腹腔镜组分别随访172、168例,术后6个月无斜疝复发,无脐疝、睾丸萎缩及睾丸下降不全等并发症,脐部未见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相当,腹壁不留瘢痕,但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无须特殊器械,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 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索林 刘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1-74,共4页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腹股沟疝的标准治疗方法,经典手术是通过1.5 ~2 cm下腹横纹小切口开放进入腹股沟,解剖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剥离横断疝囊完成高位缝扎;尽管手术技术成熟,损伤精索结构和疝复发的几率不高,但仍无法进行对侧隐性疝的评估,不...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腹股沟疝的标准治疗方法,经典手术是通过1.5 ~2 cm下腹横纹小切口开放进入腹股沟,解剖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剥离横断疝囊完成高位缝扎;尽管手术技术成熟,损伤精索结构和疝复发的几率不高,但仍无法进行对侧隐性疝的评估,不能避免异时疝的发生.腹腔镜技术以不解剖腹股沟精索结构从而避免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可观察对侧内环情况并能同时关闭对侧鞘突未闭、以及更准确诊断少见的直疝和股疝等优点而得到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 高位结扎术 下腹横纹小切口 精索血管 小儿 腹腔镜技术 治疗方法 经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在疝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盛海 戎祯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65-1667,共3页
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疝外科的发展经历了以Bassini为经典的张力性疝修补,以Lichtenstein代表的无张力性疝修补,以及在无张力修补理念基础上应用腹腔镜技术的腹腔镜疝修补。早在1982年Ger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腔镜单纯内环口关闭术,即疝囊... 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疝外科的发展经历了以Bassini为经典的张力性疝修补,以Lichtenstein代表的无张力性疝修补,以及在无张力修补理念基础上应用腹腔镜技术的腹腔镜疝修补。早在1982年Ger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腔镜单纯内环口关闭术,即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腹腔镜技术在疝外科的最初应用,但该项技术未能得到推广。随后Toy、Dion及Mckernon等人分别报道了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及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并且经过20载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在疝外科的应用逐渐得到普遍认可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修补 腹腔内补片植入术 应用 外科 LICHTENSTEIN 高位结扎术 无张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8期2034-2035,共2页
关键词 腹股沟斜 腹腔镜治疗 手术配合 二孔法 小儿 高位结扎术 术后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