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会阴直肠切除术的应用
1
作者 张军 王子卫 +1 位作者 程勇 魏正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721-172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会阴直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ectoperineal resection,L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42例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实施LAPR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5h,平均3.5h;术...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会阴直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ectoperineal resection,L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42例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实施LAPR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5h,平均3.5h;术中出血20~60ml,平均40ml;术后1~2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6~14d,平均8d。术后随访时间1~4年,术后因肝转移死亡1例,失访2例,有10例术后不足1年的患者,未发现转移及复发。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必须遵循的原则,经LAPR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且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直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会阴直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附9例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11
2
作者 傅卫 袁炯 +2 位作者 陆少美 张自顺 张同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过程、肿瘤状态与预后。 方法 对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 5年以上 (1993年 12月~ 1996年 2月 )的 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结果 随访时间中位数 80m(40m~ 94m...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过程、肿瘤状态与预后。 方法 对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 5年以上 (1993年 12月~ 1996年 2月 )的 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结果 随访时间中位数 80m(40m~ 94m)。患者年龄中位数 5 0岁 (30岁~ 6 7岁 )。腹腔镜下完成腹部操作 8例 ,小切口辅助下完成腹部操作 1例 ,均进行了标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时间中位数 6h(4 5h~ 7 5h)。术中、后发生并发症 4例 ,其中皮下气肿、尿潴留 1例 ,髂静脉损伤 1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瘘口部分粘膜坏死 1例 ,会阴部伤口感染 1例。术后标本检测淋巴结数目的中位数为 13个(4个~ 2 5个 )。 6例存活 ,3例死亡 ,5年生存率为 77.8%。 结论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安全可行 ,能够满足开腹手术所要求的肿瘤切除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下腹-会阴联合切除 直肠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峰 应敏刚 +1 位作者 杨春康 叶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65例)和传统开腹(5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指标、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65例)和传统开腹(5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195.7±30.4)rainVS.(186.5±29.1)min,t=1.673,P=0.09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62.1±28.1)mlVS.(256.9±48.6)ml,t=一13.215,P:0.000],术后排气早[(3.1±1.0)dvs.(4.3±0.8)d,t=-7.018,P=0.000],自主排尿早[(7.2±0.9)dVS.(8.6±1.1)d,t=-7.568,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0/65)vs.9.6%(5/52),P:0.016]。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5.6±4.1)枚VS.(14.3±3.5)枚,t=1.817,P=0.075]和肺部感染发生率[3.1%(2/65)VS.7.7%(4/52),∥=0.494,P:0.48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安全可靠,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满意,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腹腔镜会阴联合切除 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膜外造口与腹膜内造口的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成军 李晓云 +2 位作者 晏伟 陶正贵 廖晓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腹膜外造口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5年4月89例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估腹膜内造口和腹膜外造口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排便感的差异。结果 2组造瘘手...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腹膜外造口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5年4月89例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估腹膜内造口和腹膜外造口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排便感的差异。结果 2组造瘘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23.5±5.6)min vs.(21.8±3.2)min,t=1.730,P=0.087];2组造瘘口狭窄各1例,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1.000);2组造瘘口旁疝无统计学差异(0例vs.3例,Fisher精确检验,P=0.101)。腹膜外造口组术后4周排便感39例,显著多于腹膜内造口组3例(χ~2=51.185,P=0.000)。术后6个月2组患者均有排便感。结论腹腔镜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会阴联合切除 腹膜外造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盆腔途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军 宋虎 +5 位作者 徐溢新 许腾 梁勇 付海啸 樊瑞智 徐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盆腔途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30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盆腔途径ELAPE手术,...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盆腔途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30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盆腔途径ELAPE手术,术中根据肿瘤侵犯肛提肌程度,经盆腔途径直视下个体化切除肛提肌范围,所有患者常规经腹关闭盆底腹膜,会阴部操作不改变体位,未行盆底重建。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操作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所有标本切除肛提肌均附于远端直肠系膜,环周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手术时间(193.0±3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5±24.2)m L。术后随访3~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经盆腔途径ELAPE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是可行的,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近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云庚 张磊 +5 位作者 黄箕然 易金容 方传发 夏来阳 刘红权 易建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否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术后临床分期均为Ⅱ期)行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否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术后临床分期均为Ⅱ期)行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腹痛不适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以及预防性回肠造口和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住院费用。结果 9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低位直肠癌行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5例;观察组术后40例患者全部无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术后自觉明显腹胀、腹痛不适持续时间,观察组为2.14±0.35 d,对照组为3.15±0.42 d;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平均为37.15±12.62 h,对照组为62.25±11.75 h;术后排便时间,观察组为3.16±0.52 d,对照组为4.25±0.75 d;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54±0.42 d,对照组为6.23±0.51 d;手术住院期间的总体费用,观察组为34 525.32±1206.36元,对照组为41 215±1051.32元。患者术后发生腹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住院期间的总体费用,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有效保证降结肠和吻合口的血供,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日,减少手术住院期间的总体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 快速康复 左结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哲近 周振旭 +3 位作者 朱恒梁 阮小蛟 蒋飞照 郑晓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缘距肛缘1.9~4.5 cm)行腹腔镜TME联合ISR术。病例选择标准: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直肠指诊肿块可以推动;腔内B超、MRI或CT提示无外括约肌受累;无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腹部:在腹腔镜下TME法分离直肠及其系膜至肛提肌水平。肛门部:切开肛管黏膜至内外括约肌间隙,沿间隙向盆腔分离,与腹部操作部位会合,移除标本,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1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160 ml,平均100 ml。手术切缘均阴性。10例未行回肠造口者中发生吻合口漏3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随访12~4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根据Kirwan分级,1年后肛门功能Ⅰ级+Ⅱ级16例,Ⅲ级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直肠系膜切除 内括约肌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472例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永鹏 佟昕 +5 位作者 张庆彤 马思平 闫晓菲 李楠 孟庆凯 宋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手术技巧、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472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视频,手术遵循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及无瘤技术常规,从中间入路...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手术技巧、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472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视频,手术遵循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及无瘤技术常规,从中间入路进行解剖游离,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1 425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62-238 min,平均119 min,术中出血15-320 ml,平均62.5 ml。2淋巴结清扫数7-41枚,平均19枚,均行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结扎离断。直肠癌手术标本评估3级379例(89.2%),2级46例(10.8%)。3 47例中转开腹,其中22例是由于手术成员变化而造成的配合生疏及暴露不清,3例盆腔粘连,13例出血无法控制,9例病期较晚与术前评估不符。4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37例(8.7%),包括吻合口出血5例,吻合口漏9例,切口感染14例,切口疝9例。5 332例完成腹腔镜手术者随访24-102个月,平均58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9.7%、90.3%和79.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应注意关键步骤的把握,骶前及直肠周围的游离技巧是保证系膜完整切除的关键,保证标本切除和取出的完整性。术前应严格控制适应证,减少中转开腹率。强调团队配合,减少助手、持镜医师、护士甚至麻醉师的频繁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切除 腹腔镜 中转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永鹏 佟昕 +5 位作者 张庆彤 于慧会 李鹏雷 李岩溪 宋纯 马思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4-697,71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472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47例,占10.0%(47/472)。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472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47例,占10.0%(47/472)。单因素分析显示,BMI、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大体分型、术中出血、术野暴露情况及手术团队成员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OR=2.453,95%CI:1.251-4.773,P=0.009)、术中出血(OR=1.116,95%CI:1.052-1.232,P=0.002)及术野暴露情况(OR=0.491,95%CI:0.250-0.964,P=0.039)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浸润较重、局部病期较晚的患者不推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过多难以控制须立即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组应固定人员组成,尤其是持镜医师不能随意更换,良好的暴露是成功完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 中转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张键 骆成玉 +4 位作者 季晓昕 杨齐 林华 周永桥 段煜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将71例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腹腔镜和开腹TME,比较2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将71例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腹腔镜和开腹TME,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16.9±20.7)min显著短于开腹组(133.6±20.0)min(t=-3.456,P=0.000),术中出血量(84.4±27.6)ml显著少于开腹组(145.7±34.0)ml(t=-8.349,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6±1.0)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4.0±1.0)d(t=-5.898,P=0.000),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12.2±3.0)枚vs.(12.3±2.6)枚(t=-0.127,P=0.899)]。腹腔镜手术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83.3%(30/36)vs.60.0%(21/35),χ2=4.775,P=0.029]。71例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40个月,2组局部复发各1例,远处转移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直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傅卫 袁炯 +4 位作者 王德臣 姚宏伟 于锦利 任立焕 张同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开腹组52例),以及2003年1月~2006年6月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腹腔镜组49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开腹组52例),以及2003年1月~2006年6月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腹腔镜组49例)。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直肠癌前切除术(160±106)ml(n=37)vs(298±186)ml(n=36),t=-3.908,P=0.000;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80±153)ml(n=10)vs(356±170)ml(n=14),t=-2.604,P=0.016]。腹腔镜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开腹手术组[(2.4±1.8)dVS(3.6±1.5)d,t=-3.648,P=0.000]。腹腔镜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4.3%(7/49)g844.2%(23/52),x^2=10.834,P=0.001]。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无差异(12.7±6.5VS13.6±7.0,t=-0.668,P=0.505),下切缘均为阴性。腹腔镜组45例(91.8%)随访2~42个月,开腹组47例(90.4%)随访6~42个月,局部复发率分别4.4%(2/45)、4.3%(2/47)。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12
作者 屈景辉 贺佳蓓 +3 位作者 张琦 李山晨 陈殿超 杨向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00-2903,共4页
目的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 目的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组,55例)和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8.5±18.4)min和(219.7±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高位结扎组术中有6例出现结肠残端缺血性改变,追加坏死肠管切除;低位结扎组则无(P=0.022)。高位结扎组术后有5例发生吻合口瘘;低位结扎组则无(P=0.042)。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发生排尿及性功能障碍(P=0.028)。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粪失禁和排粪困难症状者分别有9例、7例和5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2例、1例和0例(均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管远近端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安全可行,不仅降低术中和术后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及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完成彻底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和肿瘤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左结肠动脉 直肠癌前切除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瑞生 胡滨 +1 位作者 张富 段红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52例直肠癌,分别施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辅助切口组,n=28)或腹腔镜辅助切口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切口... 目的探讨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52例直肠癌,分别施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辅助切口组,n=28)或腹腔镜辅助切口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切口组,n=24),无辅助切口组术式改良之处在于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放入肿瘤近端,自结肠壁戳孔引出钉座拉杆,腹腔镜下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钉座与肿瘤之间结肠,带瘤肠管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缝合后还纳,自肛门进入吻合器,腹腔镜下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无辅助切口组手术时间(198. 5±40. 6)min,明显短于辅助切口组(230. 4±35. 8) min(t=2. 981,P=0. 004);无辅助切口组出血量(120. 4±32. 1) ml,明显少于辅助切口组(150. 6±40. 8) ml(t=2. 986,P=0. 004);无辅助切口组住院时间(8. 4±1. 2) d,明显短于辅助切口组(10. 5±1. 2) d (t=5. 399,P=0. 000)。2组随访12个月,各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余患者未见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辅助切口 腹腔镜 直肠 直肠系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间质瘤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被引量:12
14
作者 崔明明 张宏 +4 位作者 刘鼎盛 张方圆 苟康 蔡圣彬 凌云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2-296,共5页
目的:针对伊马替尼治疗下的低位直肠间质瘤,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9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在术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 目的:针对伊马替尼治疗下的低位直肠间质瘤,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9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在术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肿瘤大小为5~9 cm(中位值7.0 cm),治疗后肿瘤大小为2~4.5 cm(中位值3.5 cm)(P〈0.001)。治疗3~24个月(中位值7个月)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住院时间5~9天(中位值7天),所有患者均行保护性造口,术后3个月行造口还纳术。Wexner评分在伊马替尼治疗前为1~4分(中位值2分),治疗后为1~5分(中位值2分)(P=0.397);造口还纳术后Wexner评分4~9分(中位值7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术后1年为1~5分(中位值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2)。术后有6例继续服用伊马替尼24~30个月。1例未继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在30个月时出现盆底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对于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间质瘤 腹腔镜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技巧与手术副损伤的预防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小伍 朱达坚 +6 位作者 戎祯祥 剧永乐 伍锦浩 陆光生 耿岩 欧阳满照 任宝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手术技巧避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enteric excision,LTME)的手术副损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182例LI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手术过程中的手术...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手术技巧避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enteric excision,LTME)的手术副损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182例LI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手术过程中的手术入路、肠系膜下血管及降结肠系膜处理、直肠系膜游离等手术技巧进行总结,寻找避免手术副损伤发生的方法。结果182例均顺利完成LIME,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15~75m1,平均25m1。术中直肠损伤发生率2.7%(5/182),骶前静脉丛损伤发生率2.2%(4/182),阴道损伤发生率1.1%(2/182),精囊、输精管损伤发生率1.1%(2/182),未发生输尿管损伤、前列腺损伤等。13例手术副损伤镜下缝合或压迫止血成功,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56例,中分化腺癌98例,息肉恶变28例。Dukes分期:A期23例,B期67例,C期92例。182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均未发现吻合口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只要熟练地掌握乙状结肠、直肠毗邻结构的镜下解剖,运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规范的操作可以防范LIME手术副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系膜切除 直肠肿瘤 技巧 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男性泌尿与性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鸿涛 李国新 +3 位作者 余江 雷尚通 薛琪 甄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72-1373,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男性泌尿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腹腔镜TME(LTME)和65例行开腹TME术(OTME)的男性病人术后泌尿与性功能情况进行随访,术后随访6 ̄24个月,两组随访率分别为95.0%(57/60)和93.8%(61/65)。结果L...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男性泌尿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腹腔镜TME(LTME)和65例行开腹TME术(OTME)的男性病人术后泌尿与性功能情况进行随访,术后随访6 ̄24个月,两组随访率分别为95.0%(57/60)和93.8%(61/65)。结果LTME组60例,其中53例行前切除术,7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OTME组65例,其中51例行前切除术,14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TME组和OTME组的近期泌尿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分别为3.5%(2/57)和14.8%(9/61)、15.8%(9/57)和34.4%(21/61)、19.3%(11/57)和44.3%(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TME组无远期排尿功能障碍,OTME组发生率为4.9%(3/6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OTME相比,LTME可减少术后泌尿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患者具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肿瘤 直肠系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学习曲线中并发吻合口瘘的原因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冬辉 何葵 +4 位作者 庄哲宏 张剑宝 刘付英聪 梁智浩 张朝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4-819,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学习曲线中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方法:将179例直肠前切除(Dixon)术患者按手术团队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初学组63例、开放组55例和腹腔镜成熟组61例,对3组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学习曲线中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方法:将179例直肠前切除(Dixon)术患者按手术团队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初学组63例、开放组55例和腹腔镜成熟组61例,对3组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吻合口多次切割对腹腔镜初学组和腹腔镜成熟组的影响,同时分析男性、高龄、肥胖、营养合并症、吻合口位置5种危险因素对3组的影响。结果: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多次切割显著影响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对腹腔镜成熟组没有明显影响;除肥胖因素外,其他4个因素对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都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因素对开放组、腹腔镜成熟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技术缺陷是初学团队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初学团队应尽量避免选择男性、高龄、肿瘤位置低及有营养合并症的高危患者进行手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切除 吻合口瘘 学习曲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倩林 冯波 +7 位作者 陆爱国 胡伟国 王明亮 李健文 毛志海 董峰 臧潞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除5例术中采用手助方式外,余127例为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7/132),其中吻合口漏(8.3%,11/132)的发生率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得出肿瘤大小(直径≥3 cm)、肿瘤部位(距肛缘距离≤6 cm)和病理TNM分期为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49、0.552、2.816。结论手术并发症中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高;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前切除 并发症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爱军 谢海艇 +2 位作者 崔龙 张利 傅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Conchrane图书馆、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筛选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Conchrane图书馆、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筛选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从文献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1.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 967例和23篇CCT 3106例直肠癌。腹腔镜与开放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CT:RR=0.72,95%CI:0.37~1.37;CCT:OR=0.81,95%CI:0.61~1.08)。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直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 吻合口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钟邦华 李昱骥 孔凡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9-741,745,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经肛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指标水平显示,手术前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均增加,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7 d实验组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降低直肠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弱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系膜切除 直肠 应激反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