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京安 梁杰雄 +4 位作者 王宇夫 何力生 郭洋 李华志 张雅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8年1月11例术前检查不能明确的可疑AMI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8例(72. 7%)术中证实为急性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8年1月11例术前检查不能明确的可疑AMI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8例(72. 7%)术中证实为急性肠缺血坏死,均中转开腹手术切除坏死段肠管,其中7例行Ⅰ期吻合,1例因缺血坏死肠管广泛,结肠内容物较多,腹腔污染严重而行远段小肠造瘘术,术后2天因腹痛剧烈不缓解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部分残余小肠肠管呈渐进性缺血坏死,再次行坏死小肠切除+小肠造瘘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78~185 min),平均出血量95 ml (40~210 ml),平均住院时间11 d(7~28 d),8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均于门诊定期复诊6个月,未再次出现明显腹痛、腹胀等症状,进食正常,大便良好,其中二次手术者术后3个月行小肠造瘘还纳,术后恢复良好。另3例探查术中见肠管远端存在不同程度粘连,血运、蠕动正常,无明显出血、坏死表现,行肠粘连松解术。结论对于腹部症状和体征不相符,伴有急性肠梗阻的可疑AMI患者,在严格掌握探查指征以及手术时机情况下,腹腔镜技术可有效地用于AM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腹腔镜 早期诊断 肠坏死 腹腔镜二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