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与胆总管切开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毅 时吉庆 +2 位作者 陈良 肖青川 陈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MICDC,n=58)与对照组(ICBD,n=6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胆瘘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ICBD,经MICDC行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胆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囊管 微切开 探查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杨耀鑫 朱锋 +1 位作者 李志贵 方寅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52,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开腹组(n=5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52,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开腹组(n=50,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胃泌素族激素水平(血清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 d,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腔镜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d,且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结石清除率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该术式有助于肝功能的快速恢复,对胃泌素族激素的影响小,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总管结石 结石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24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雷海录 张康泰 +6 位作者 王克成 张政涛 邓明福 彭立勋 马林 张魁 范少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对 12 4例胆囊结石合并总胆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时先不行胆囊切除。先显露胆总管 ,用可旋转性弯形鸭嘴钳代替取石钳取石 ,自制T管置入器置入T管。 结果  12 4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对 12 4例胆囊结石合并总胆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时先不行胆囊切除。先显露胆总管 ,用可旋转性弯形鸭嘴钳代替取石钳取石 ,自制T管置入器置入T管。 结果  12 4例手术均获成功 ,手术时间 (6 0~ 12 0 )分钟 ,(90± 30 )分钟 ,术后 2 4小时下床活动并流质饮食 ,术后 4~ 7天出院 ,3周后胆道造影无异常 ,拔除T管。无胆道残留结石、胆漏、胆道出血或狭窄等并发证。 结论 改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结石 t管引流术 手术方法 手术适应证 改良腹腔镜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汪杰 张军 +4 位作者 鲁俊 李文波 葛强 杨仁保 李良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术和T管引流术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一期缝合术的手术适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一期缝合组44例,T管引流...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术和T管引流术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一期缝合术的手术适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一期缝合组44例,T管引流组58例。两组均实施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缝合组在双镜术式基础上采用一期缝合术,引流组在双镜术式基础上采用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1)术后恢复情况:一期缝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T管引流组、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一期缝合组总住院费用较T管引流组少(P<0.0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术后1天两组WBC、N、CRP较术前升高,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WBC、N、CRP较术前、术后1天降低,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术前两组TBIL、ALT、AST、GGT、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TBIL、ALT、AST、GGT、ALP与术前相比有轻度增高,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TBIL、ALT、AST、GGT、ALP低于术前、术后1d,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较T管引流术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符合快速康复理念,有较高的经济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腹腔镜总管切开探查 一期缝合术 t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管测压对腹腔镜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拔管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奇 刘洋 +4 位作者 刘楠 董加纯 徐刚 陶永泽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2-614,共3页
目的通过T管对胆道内压力测定,明确拔管前腹部症状的病因,并探讨T管测压对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拔管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9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中,存在右上腹各种不适症状32例(症状组),无症状62例(对照组)... 目的通过T管对胆道内压力测定,明确拔管前腹部症状的病因,并探讨T管测压对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拔管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9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中,存在右上腹各种不适症状32例(症状组),无症状62例(对照组),均通过中心静脉压装置行胆道测压,比较2组胆道压力。结果症状组32例胆道压力(19.85±3.89)cm H_2O,明显高于无症状的对照组[(10.47±3.90)cm H_2O,t=11.055,P=0.000]。结论胆道测压对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拔管有指导意义。对于那些拔管前存在症状的病人,应用胆道测压,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可积极行胆道镜检查,进一步明确有无结石。对于经过测压,压力值过高而无明显症状者,应积极行胆道镜进一步检查,防止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压 腹腔镜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胆道压力测定的护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绍凤 张立娟 +3 位作者 刘奇 刘楠 宁美玲 肖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2,共2页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术式,T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有利于胆道的愈合,防止胆漏以及胆道高压等并发症的发生[1]。长时间T管开放引...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术式,T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有利于胆道的愈合,防止胆漏以及胆道高压等并发症的发生[1]。长时间T管开放引流,大量胆汁、电解质及消化酶丢失,很多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精神萎靡,影响疾病的治愈和健康的恢复[2,3]。我科利用中心静脉压测压装置监测胆道压力,根据胆道压力决定拔管时机和拔管时是否需要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2016年1~6月在我院择期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52例,现将胆道探查术后胆道压力测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术 中心静脉压 传统术式 开放引流 拔管时机 测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内引流与“T”管引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骏 胡进勇 +1 位作者 蔡卫华 卢潮德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内引流与置"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02月~2010年05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内引流组(3...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内引流与置"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02月~2010年05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内引流组(32例)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组(35例)比较观察两组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置管时间、胆漏等。结果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胆漏、残留结石)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T管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内引流和常规T管引流相比,更安全可行,更能体现腹腔镜技术的优越性,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自行脱落支架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刘伟琛 王耀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3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n=30),T管引流组(n=42)。两组均实施腹腔镜胆...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3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n=30),T管引流组(n=42)。两组均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一期缝合组采用一期缝合,T管引流组采用T管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CRP、PCT高于术前,WBC、CRP、PCT水平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WBC、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T管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住院总费用低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期缝合组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效果优于T管引流,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腹腔镜总管探查取石术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一期缝合在高龄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9
作者 赵林 席作武 +2 位作者 张雨 潘徐彪 郭伟胜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腹腔镜探查术(LCBDE)后应用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11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分为研究组(一期缝合组=45例)和对照组(T管引流组=45例),对比围术期指标、...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腹腔镜探查术(LCBDE)后应用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11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分为研究组(一期缝合组=45例)和对照组(T管引流组=45例),对比围术期指标、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肝功能[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日平均输液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BIL、ALP、GGT均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CD4^(+)/CD8^(+)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vs 4.44%,P=0.044),术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vs 13.33%,P=0.049)。结论一期缝合在高龄患者中更具优势,可加速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一期缝合 腹腔镜总管探查 t细胞亚群 t管引流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内置管引流术—一种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被引量:49
10
作者 周汉新 彭毅 +5 位作者 叶建宇 周晓初 钟立明 张风涛 尹耀新 熊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既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又能有效引流的新方法。 方法 随机对 2 5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及分别以T管或内置管引流并观察疗...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既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又能有效引流的新方法。 方法 随机对 2 5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及分别以T管或内置管引流并观察疗效。 结果 除 1例因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外 ,2 4例均获成功。其中 1例胆总管未置任何引流而一期缝合 ;4例置T管引流 ;19例采用自制带单向倒勾的 (3~ 5 )mm直径硅胶管内置管引流并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时间 (90~ 42 0 )分钟 ,平均 145分钟。胆总管内取出结石 1- 5颗。患者平均住院 7.5天。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内置管引流术 ,是一种安全实用、简便易行且符合人体生理的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切开取石术 内置管引流术 总管探查 慢性囊炎 囊结石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李华林 陈安平 +1 位作者 胡铤 高原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并经腹置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5月-2015...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并经腹置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55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经腹置鼻胆管引流30例(鼻胆管组)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5例(T管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组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和3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管组优势更明显。T管组术后并发症共11例(44.0%),鼻胆管组共10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水、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几乎均由T管引流造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避免了T管引流的一系列弊端,并未增加胆漏、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适应证范围内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探查 总管结石 引流 t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能维 路夷平 +6 位作者 王桐生 宫轲 赵爱民 李凯 刘晨 王睿斌 赵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693-69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0ml。2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6例胆道残余结石术后胆道镜取净。53例(随访率88.3%)随访2~33个月,平均13.2月,均无腹痛,发热,黄疸发作。结论LC、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探查 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在腹腔镜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宁 秦明放 +1 位作者 王庆 勾承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 ,ENBD)配合腹腔镜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应用ENBD配合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 4 4例及开腹胆总管探... 目的 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 ,ENBD)配合腹腔镜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应用ENBD配合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 4 4例及开腹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 34例。 结果  78例均手术成功 ,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术中结石取净率 10 0 % (78 78)。术后住院时间 :腹腔镜组为 (6 2±1 3)d ,开腹组为 (7 4± 2 1)d。随访 5 7例 ,时间 (1~ 4 5 )年 ,平均 2 6年 ,腹部彩色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 结论 ENBD配合腹腔镜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I期缝合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内镜鼻管引流术 腹腔镜 开腹总管探查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管局部解剖与经胆囊管探查胆道的可行性研究:附100例报告
14
作者 陈德兴 刘文超 +4 位作者 朱修全 王婷婷 张俏 张海铅 陈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方位、胆囊管内径、胆囊管的切开长度、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与十二脂肠上缘距离、胆道镜取石直径6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胆囊管注入胆总管方位:9~12点92例,其中10、11点76例,占76%;1、2点各1例,占2%;7、8点分别为2、4例,占6%。胆囊管内径3~13 mm,中位数5.0 mm。切开胆总管长度:21例(占21%)切开胆总管,切开长度1~5 mm,中位数3.0 mm。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36例并行,并行长度2~40 mm,中位数10.0 mm。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距十二脂肠上缘距离5~20 mm,中位数15.0 mm。90例术中胆道镜取出结石,共取出结石128枚,结石直径1.5~22.0 mm,中位数5.0 mm。100例LTCBDE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83例(占83%),出院后食欲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结石症状发生,肝功能正常,B超示胆总管直径5~10 mm,中位数7 mm,无术后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可行,对胆总管无或较小的损伤,对Oddi括约肌无损伤,是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下胆道镜探查取石的最佳路径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管 探查 继发性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经囊管探查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邓雪松 邱建夫 +4 位作者 卢贵余 成俊 詹勇强 倪勇 王成友 《安徽医学》 2018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08例接受LCBDE的患者临床资料,按胆总管...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08例接受LCBDE的患者临床资料,按胆总管缝合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45例和T管引流组63例,比较两组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术后随访1~6个月,彩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估胆总管结石残余和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比11.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7.09±45.37)min比(191.14±52.53)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62±0.65)d比(2.40±0.64)d]、术后住院时间[(6.58±2.93)d比(8.90±2.62)d]和住院总费用[(32 327.30±7 125.70)元比(35 836.22±6 991.00)元]均小于T管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总管狭窄。结论 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节省住院费用,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牛其新 吴争光 牛建广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观察组实行微创手术即LC+LTCBDE,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手术用时短,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3d,两组CRP、IL-6、TNF-α、AMY水平均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相对低(P<0.05);术后,两组AST、ALT、TBi L、ALP水平均升高,且术后3d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LTCBDE治疗,相较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OCBDE),患者损伤小,便于恢复,且并发症风险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 镜经囊管探查取石术 囊结石 总管结石 手术相关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T管在预防腹腔镜胆道探查拔T管后胆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鲁葆春 沈志宏 余建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5-776,共2页
目的观察防胆漏T管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术后拔管后胆漏的发生率和拔管时间,探讨防胆漏T管预防拔T管后胆漏发生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8月将该院自行设计和制作的防胆漏T管应用于42例LCBDE患者中,每个患者术后每... 目的观察防胆漏T管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术后拔管后胆漏的发生率和拔管时间,探讨防胆漏T管预防拔T管后胆漏发生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8月将该院自行设计和制作的防胆漏T管应用于42例LCBDE患者中,每个患者术后每隔1~2周行T管窦道造影,观察窦道形成的过程和时间,在明确窦道完整形成后拔管。结果 42例LCBDE患者术后拔管无1例胆漏发生,平均拔管时间为4.8周。结论防胆漏T管能全程观察窦道的形成过程及明确窦道完整形成的时间,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拔管,不仅完全避免了胆漏的发生,而且明显缩短了带管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管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贾彬 武世荣 +2 位作者 马剑芳 韩曙光 祝庆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总管探查 t管引流 腹腔镜囊切除术 LC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6
19
作者 邢专 谢永灿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85-85,87,共2页
目的探析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2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47例、开腹组55例,腔镜组进行腹腔镜胆... 目的探析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2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47例、开腹组55例,腔镜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ystectomy,LC)+Laparoscopic video Choledochoiberscopic Hepatocholangi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LCHTD,开腹组进行常规传统开腹手术,即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Open Cholecystecystectomy,OC)+Choledochoiberscopic T-tube Drainage,OCHTD,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腔镜组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开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进行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高度微创,术后康复迅速,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腹腔镜 开腹 镜取石t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蔡宇 何彦安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均行LC联合LCHTD治疗。对可能影响术后...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均行LC联合LCHTD治疗。对可能影响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247例患者中,术后1年累积复发率为2.43%,3年累积复发率为8.10%,5年累积复发率为14.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是否行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与术后结石复发有关(P<0.05);性别、病程、胆总管结石类型、结石直径与术后复发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5 cm、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是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结石数量、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与术后结石复发无关(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联合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认真评估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合并总管结石 腹腔镜囊切除 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结石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