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对胆总管结石及胆瘘治疗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坤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00-306,共7页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外科疾病,长时间肝总胆管结石可引胆汁性肝硬化,甚至会继发胆管癌,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我国其发病率占胆石症的5%~29%[2]。近年随着微创时期的到来,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外科疾病,长时间肝总胆管结石可引胆汁性肝硬化,甚至会继发胆管癌,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我国其发病率占胆石症的5%~29%[2]。近年随着微创时期的到来,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优势,甚至被认为首推为该治疗的首推方案[3]。LCBDE闭合方式主要有放置T管引流和一期缝合(PDC)2种,T管引流是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有报道称该长时间的留置T管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结石复发、胆道感染等并发症[4]。尽管1889年实施的第一例PDC修复胆管后,人们也意识到胆总管术后PDC在安全和微创方面优于TTD,但目前为止PDC并没有像早年预期的那样被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探查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与ERCP后二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成本-效益对比分析
2
作者 赵超 卢文献 +2 位作者 费强 姚瑞 魏世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580-1581,161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一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二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管结石的成本-效益。方法:选取108例胆管结... 目的:对比分析一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二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管结石的成本-效益。方法:选取108例胆管结石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各54例,A组实施一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B组实施ERCP后二期LC术治疗,观察两组胆囊病理标本中性粒细胞计数、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评分)、成本-效益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A组胆囊病理标本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A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成本-效益比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安全性与ERCP后二期LC术方案相当,但前者术后胆囊炎性反应更轻,且前者更具成本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结石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 ERCP 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在再次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俊 程敏 施开德 《安徽医学》 2017年第8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在再次胆道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16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的成功率。结果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在再次胆道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16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的成功率。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T管引流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15例在术中取尽结石,1例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成功率100%。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应用于再次胆道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再次道手 复发性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PTCD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伍远维 左超海 +1 位作者 叶勇 潘德盛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67-67,6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PTCD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治疗组患者在术前PTCD基础上...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PTCD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治疗组患者在术前PTCD基础上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住院时间(7.45±2.48)d、手术时间(94.78±31.59)min、术中出血量(25.89±8.63)m 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4.89±4.96)d、手术时间(165.89±55.29)min、术中出血量(31.78±10.59)m L;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PTCD可以减轻胆道的压力、控制炎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D 腹腔镜 总管 切开探查 一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联合一期缝合与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宇飞 丁恒一 《安徽医学》 2018年第5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0%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囊管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与胆总管切开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毅 时吉庆 +2 位作者 陈良 肖青川 陈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MICDC,n=58)与对照组(ICBD,n=6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胆瘘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ICBD,经MICDC行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胆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囊管 微切开 探查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杨耀鑫 朱锋 +1 位作者 李志贵 方寅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52,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开腹组(n=5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52,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开腹组(n=50,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胃泌素族激素水平(血清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 d,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腔镜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d,且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结石清除率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该术式有助于肝功能的快速恢复,对胃泌素族激素的影响小,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道镜 总管探查 总管结石 结石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一期缝合在高龄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8
作者 赵林 席作武 +2 位作者 张雨 潘徐彪 郭伟胜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腹腔镜探查术(LCBDE)后应用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11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分为研究组(一期缝合组=45例)和对照组(T管引流组=45例),对比围术期指标、...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腹腔镜探查术(LCBDE)后应用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11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分为研究组(一期缝合组=45例)和对照组(T管引流组=45例),对比围术期指标、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肝功能[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日平均输液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BIL、ALP、GGT均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CD4^(+)/CD8^(+)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vs 4.44%,P=0.044),术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vs 13.33%,P=0.049)。结论一期缝合在高龄患者中更具优势,可加速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一期缝合 腹腔镜总管探查 T细胞亚群 T管引流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9
作者 唐鑫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7例,以抽签法进行分组。使用腹腔镜胆囊... 目的:探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7例,以抽签法进行分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LCBDE治疗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留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LCBDE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减少肝功能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合并总管结石 腹腔镜囊切除 腹腔镜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楠 刘奇(综述) 陈德兴(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368,共6页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20%[3]。诊断为CBDS患者,建议尽可能取石,对有症状患者益处最大。目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LCBDE的发展从经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到经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再到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目的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及胆道镜的出现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这项百余年的经典术式有了质的飞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因适应证广泛、安全有效、便于术后再治疗等而被广泛应用,但T管移位、电解质丢失、拔除T管时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和医者带来诸多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系统疾病 总管探查 腹腔镜总管探查 囊结石患者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总管切开 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67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楠 刘奇 +2 位作者 李晓勇 王婷婷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胆总管汇入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外侧壁3~5 mm,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留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67例均完成手术,取净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45~128 min,(96.5±9.7)min;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3 d,(5.1±1.2)d;术后住院5~13 d,(6.8±1.1)d。胆漏4例,腹腔引流9~11 d;术后发热11例,抗炎治疗1~3 d;腹腔脓肿形成2例,腹腔引流治愈。242例(90.6%)随访6~39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其中66例随访≥36个月,结石残留2例,结石复发2例,未发生胆总管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管汇入部 腹腔镜 总管探查取石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王杰锋 张爱华 +1 位作者 金超 吴祥秀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改善手术指标,减轻炎性反应,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 道镜下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张银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联合LC治疗,试验组进行ERCP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 腹腔镜囊切除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结石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孙伟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肝胆结石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从复杂性肝胆结石患者中抽取92例开展研究,以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开展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 目的探讨复杂性肝胆结石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从复杂性肝胆结石患者中抽取92例开展研究,以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开展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各阶段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胆红素水平、机体炎症水平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160.30±19.83)min、术后住院所需时间(11.70±2.08)d均短于对照组的(213.26±28.70)min、(16.21±3.10)d,术中出血量(57.92±15.11)ml少于对照组的(89.53±17.31)ml,并发症发生率4.35%小于对照组的17.39%(P<0.05)。两组术前血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丙二醛(MDA)(4.03±1.15)μ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62.76±4.1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98±1.52)μmol/L、(73.09±5.30)μg/L,对氧磷酶1(PON-1)(112.71±11.56)U/L高于对照组的(101.91±9.36)U/L(P<0.05)。两组术前体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分别为(17.31±2.30)、(25.15±1.97)、(25.50±1.1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1.41±2.63)、(31.80±2.02)、(30.23±2.95)μmol/L(P<0.05)。两组术前机体炎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IL-6、CRP分别为(63.35±7.38)ng/ml、(21.35±0.47)mg/L,均低于对照组的(81.57±9.43)ng/ml、(49.78±0.52)mg/L,IL-10(37.52±8.21)pg/ml高于对照组的(31.89±5.36)pg/ml(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生理情绪状况、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3.12±0.49)、(3.01±0.27)、(3.20±0.30)、(3.16±0.2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2±0.69)、(2.38±0.12)、(2.17±0.28)、(2.75±0.40)分(P<0.05)。结论对复杂性肝胆结石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该手术方法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机体炎性影响较轻,有助于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总管探查 开腹总管探查 复杂性肝结石 安全性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宋盛平 张旭 +1 位作者 宗可 薛建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684-3688,共5页
目的 探究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治的95例ABP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机分为A组(49例)、B组(46例),前者于确诊后72 h内... 目的 探究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治的95例ABP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机分为A组(49例)、B组(46例),前者于确诊后72 h内行LCBDE,后者于确诊后72~120 h内行LCBDE。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生化指标[二胺氧化酶(DAO)、血淀粉酶(AMS)、介导黏附反应的黏附分子(ICAM-1)]、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CD8^(+)、免疫球蛋白M(IgM)]、并发症。结果 两组出血量和中转开腹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后1周与B组相比,A组血清ALP、GGT、ALT水平较低(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血清DAO、AMS、ICAM-1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IgG、CD8^(+)、IgM指标呈上升趋势(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P患者于确诊后72 h内行LCBDE能减少对免疫功能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生化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急性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总管探查 免疫功能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牛其新 吴争光 牛建广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观察组实行微创手术即LC+LTCBDE,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手术用时短,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3d,两组CRP、IL-6、TNF-α、AMY水平均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相对低(P<0.05);术后,两组AST、ALT、TBi L、ALP水平均升高,且术后3d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LTCBDE治疗,相较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OCBDE),患者损伤小,便于恢复,且并发症风险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 道镜经囊管探查取石 囊结石 总管结石 相关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 腹腔镜囊切除 囊结石 总管结石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中应用连续缝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何晓炜 王城锋 +3 位作者 倪俊 李晓俊 吕新建 罗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66-74,共9页
目的探讨连续缝合应用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9月该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根据不同缝合方式,分为:间断缝合组(35例)和连续缝合... 目的探讨连续缝合应用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9月该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根据不同缝合方式,分为:间断缝合组(35例)和连续缝合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相同的术后处理,并持续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前及术后14 d生活质量、术前及术后3 d炎症指标及应激反应指标、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石残留情况和复发情况等。结果连续缝合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间断缝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间断缝合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低于间断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各项得分和总分较术前升高,连续缝合组高于间断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肽(C-P)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T)较术前升高,连续缝合组低于间断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和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中应用连续缝合,可改进手术相关指标,缓解术后炎症和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切开探查 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连续缝合 生活质量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分析
19
作者 刘伟琛 王耀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3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n=30),T管引流组(n=42)。两组均实施腹腔镜胆...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3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n=30),T管引流组(n=42)。两组均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一期缝合组采用一期缝合,T管引流组采用T管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CRP、PCT高于术前,WBC、CRP、PCT水平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WBC、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T管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住院总费用低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期缝合组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效果优于T管引流,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腹腔镜总管探查取石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在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李晓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在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开腹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在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开腹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下床时间、首次排气、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水平[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肠道屏障功能水平[D-乳酸、内毒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下床时间、首次排气、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COR、A、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可缩小切口长度,减少出血量,对其肠道屏障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传统开腹总管探查 老年复发性总管结石 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