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气腹与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俊华 靳霞 +4 位作者 杨芳 王建军 夏红 郭飒 李怀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8年5月在我院行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免气腹组)的子宫肌壁间肌瘤43例,及同期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气腹组)40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8年5月在我院行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免气腹组)的子宫肌壁间肌瘤43例,及同期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气腹组)40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半年的复发情况。结果2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气腹组相比,免气腹组手术时间短[(46.2±17.2)min vs (59.4±20.8)min,t=-3.160,P=0.002],术中出血量少[(235.3±83.1)ml vs (310.5±99.4)ml,t=-3.749,P=0.000],术后24h腹腔引流量少[108.4±23.4)ml vs (125.9±35.1)ml,t=-2.690,P=0.01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7.4±7.2)h vs (21.6±9.8)h,t=-2.236,P=0.023;首次排便时间(23.5±8.1)h vs (31.0±9.4)h,t=-3.902,P=0.001]。2组术后2个月阴道B超均未发现肌瘤,术后6个月阴道B超提示气腹组1例子宫后壁肌层内见一直径12mm的小肌瘤,2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0/43 vs 1/40,P=0.482)。结论与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比较,免气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拟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气腹腹腔镜 气腹腹腔镜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缝合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鑫 张璐芳 +5 位作者 侯征 熊光武 郭红燕 韩劲松 马彩虹 乔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3年1月~ 2013年1月80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研究组),132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3年1月~ 2013年1月80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研究组),132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妊娠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15.7 ±43.7) min,与对照组(121.2±42.0)min无统计学差异,(t=-0.910,P=0.364);研究组出血量中位数112.1 ml(5~550 ml),与对照组中位数124.4 ml(5 ~500 ml)无统计学差异(Z=-1.414,P=0.149);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1.9±9.5)g/L,与对照组(14.0±8.7)g/L无统计学差异(t=-1.645,P=0.101);研究组术后病率5.0% (4/80),与对照组12.1%(16/132)无统计学差异(Х^2=2.956,P=0.086);研究组拔引流管时间(1.8±1.0)d,与对照组(1.9±1.1)d无统计学差异(t=-0.664,P=0.508);研究组分娩率73.7%(14/19)与对照组58.8%(20/34)无统计学差异(Х^2 =1.170,P=0.279);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4.1±0.9)d,显著短于对照组(4.6±1.7)d,(t=-2.431,P=0.016).2组无一例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采用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安全、有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 子宫创面缝合方法 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余晓 叶玲荣 徐小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8年10月58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阴道组)和5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8年10月58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阴道组)和5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重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P=0.067),但经阴道组手术时间(62±13)min显著短于腹腔镜组(97±18)min(t=-11.895,P=0.000),术中出血量(105±30)ml显著少于腹腔镜组(180±25)ml(t=-14.396,P=0.000),术后病率(48.3%)显著高于腹腔镜组(23.6%)(χ2=7.410,P=0.006),住院费用(5216.4±28.5)元显著低于腹腔镜组(7421.6±31.2)元(t=-392.597,P=0.000)。结论 2种术式各有适应证而不可完全互相替代,但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而言,经阴道手术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术式,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赵国胜 赵恩慈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止血效果。方法 6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垂体后叶素组(A组):经由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催产素组(B组):经由子宫肌层...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止血效果。方法 6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垂体后叶素组(A组):经由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催产素组(B组):经由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20U,催产素10U入大瓶静脉点滴;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组(C组):经由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3U,催产素10U入壶静脉点滴,催产素10U静脉点滴。比较三组注药前(T0)、注药后2min(T1)、5min(T2)、15min(T3)、30min(T4)的BP和HR的变化及出血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A组SBP、DBP明显升高(P<0.05);T1~T4时B组SBP、DBP明显降低(P<0.05);T1时C组的SBP、DBP明显降低(P<0.05);T1~T3时A组HR明显减慢(P<0.05);T1、T2时B组HR明显增快(P<0.05)。A组高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B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P<0.05)。A、C组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后循环波动小,出血量少,充分发挥了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的收缩子宫止血的作用,同时抵消了两种药物单独应用对外周血管的应用,避免了剧烈的循环波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垂体后叶素 催产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4
5
作者 陈滢 王晶 杨赛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永久阻断术或临时阻断术对卵巢功能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月~2009年11月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永久阻断术或临时阻断术对卵巢功能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月~2009年11月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永久阻断术)、B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及C组(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各40例,比较3组手术前后血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及术后妊娠率。结果 3组术前、术后激素水平都在卵泡期激素正常范围内。分别比较3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E2、FSH及LH水平,A组术后3个月E2水平较术前下降,FSH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LH和B、C组各激素不同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间比较,A组术后3个月E2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P<0.05),其余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2年,3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永久阻断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短暂、可逆的,而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对卵巢功能几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阻断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新进展 被引量:38
6
作者 冯怡辰 马彩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0-822,共3页
近几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治疗子宫肌瘤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就其适应证及禁忌证、术中及术后面临的问题、4种最新辅助技术及与其他3种治疗的比较做一综述。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ill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7
作者 金凤斌 任波 +1 位作者 陈双 韩丽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Quill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3~6月我院103例大子宫肌瘤(直径8~12 cm)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应用Quill缝线缝合子宫肌瘤残腔(Quill线组),51例应用薇乔线缝合肌瘤残腔(薇乔线组)... 目的探讨Quill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3~6月我院103例大子宫肌瘤(直径8~12 cm)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应用Quill缝线缝合子宫肌瘤残腔(Quill线组),51例应用薇乔线缝合肌瘤残腔(薇乔线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预后。结果 Quill线组缝合子宫时间(8.7±1.9)min,明显短于薇乔线组(17.4±3.2)min(t=-16.815,P=0.000);Quill线组手术时间(77.2±8.2)min,明显短于薇乔线组(91.8±14.0)min(t=-6.473,P=0.000);Quill线组留置盆腔引流时间(28.0±3.9)h,明显短于薇乔线组(41.1±7.1)h(t=-11.636,P=0.000);Quill线组术中出血量(88.4±11.6)ml,明显少于薇乔线组(112.9±20.9)ml(t=-7.374,P=0.000);Quill线组术后病率11.5%(6/52),明显低于薇乔线组27.4%(14/51)(χ2=4.167,P=0.041);Quill线组术后住院时间(3.5±0.5)d,明显短于薇乔线组(3.8±0.6)d,(t=-2.759,P=0.007)。术后随访2年:2组术后1、2年子宫肌瘤复发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Quill缝线缝合肌瘤残腔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缝合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尤其适用于大子宫肌瘤(8~12 cm)缝合残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Quill缝线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彭刚 王庆一 杜志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33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9例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2×2×3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肌瘤类型构成比及是否单发差异无显著性(P>...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33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9例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2×2×3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肌瘤类型构成比及是否单发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逐步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腹腔镜 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减少术中出血的两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24
9
作者 周媛萍 彭宏 +1 位作者 梁碧宽 文仲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112例,其中予垂体后叶素子宫壁肌注后直接剔除(A组)58例,垂体后叶素宫壁肌注后联合PK刀对瘤蒂进行处理(B组)54例。结果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112例,其中予垂体后叶素子宫壁肌注后直接剔除(A组)58例,垂体后叶素宫壁肌注后联合PK刀对瘤蒂进行处理(B组)5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2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A组(55.0±14.8)ml,B组(28.8±11.9)ml);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A组(7.1±1.2)g/L,B组(5.8±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垂体后叶素宫壁肌注联合PK刀对肌瘤假包膜的处理可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出血量 垂体后叶素 PK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罗冰 陈斌 李瑛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08-230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5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10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135min,平均70min,术中失血量20~450mL,平均110mL,术后住院4~8d,平均6d,无...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5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10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135min,平均70min,术中失血量20~450mL,平均110mL,术后住院4~8d,平均6d,无并发症及副损伤发生。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腹腔镜 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IFN-γ、Ang Ⅱ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7
11
作者 崔楠 张景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30-413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人γ干扰素(IFN-γ)、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9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术式分组,对照组39例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人γ干扰素(IFN-γ)、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9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术式分组,对照组39例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IFN-γ、Ang Ⅱ、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YO)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盆腔引流、出院时间及术后排气、肠鸣音恢复、术后排便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术后1周血清IFN-γ、Ang Ⅱ及IMA、MYO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23.0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炎性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氧化损伤,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创伤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董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103-1104,1107,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创伤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不同时...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创伤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卵巢功能相关指标及疼痛、氧化损伤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血清卵巢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1、3、5d疼痛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氧化损伤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创伤相关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患者机体整体状态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卵巢功能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流程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谢晓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769,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快速流程(FT)的医疗模式与传统手术后管理的医疗模式的临床差异。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8例,其中术后实施FT模式患者148例(FT组),同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快速流程(FT)的医疗模式与传统手术后管理的医疗模式的临床差异。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8例,其中术后实施FT模式患者148例(FT组),同期实施传统手术后管理模式的患者110例作为对照(传统组),比较两组的呕吐、疼痛、盆腔及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和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FT组术后呕吐发生率为16.2%,疼痛发生率为24.3%,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的56.4%、6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组各种感染发生率均较低,盆腔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尿路感染方面,FT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康复方面FT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2.03±3.12)h,明显早于传统组(19.25±3.50)h,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78±1.70)d,短于传统组的(7.16±1.62)d,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实施FT医疗模式较传统术后管理模式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应激反应的发生,促进康复,是值得推广的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快速流程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呋塞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柯小宁 李艳 +3 位作者 张建红 邓文慧 张建惠 李红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30-231,23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呋塞米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按就诊日期单双数分为2组,观察组先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15min后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对照组仅注射垂体后叶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呋塞米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按就诊日期单双数分为2组,观察组先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15min后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对照组仅注射垂体后叶素。比较2组注射垂体后叶素后5~10min收缩压>150mmHg的例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37.5℃的例数。结果所有手术经过均顺利,无中转开腹。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少[(69.2±16.4)ml与(161.4±23.8)ml,t=-20.336,P=0.000],手术时间短[(70.8±12.2)min与(102.3±34.8)min,t=-5.507,P=0.000],收缩压>150mmHg的患者比例少[26%(11/42)与63%(24/38),χ2=11.078,P=0.001]。2组术后发热比例差异无显著性[21%(9/42)与29%(11/38),χ2=0.602,P=0.43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呋塞米,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垂体后叶素 呋塞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宇 叶凤如 +4 位作者 邓红秋 单祝环 蔡小桃 白一婷 王嘉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评价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8月因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需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选择腹腔镜手术的88例,均无高血压、哮喘、心肺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按住院日期... 目的评价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8月因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需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选择腹腔镜手术的88例,均无高血压、哮喘、心肺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按住院日期的单双数分成2组。改良组45例为肌瘤表面大切口、瘤腔分层缝合;常规组43例采用肌瘤表面纵行切口,瘤腔一层连续缝合。2组年龄、肌瘤数目、肌瘤直径、肌瘤的位置、盆腔手术史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38℃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手术时间短[(67.9±5.7)min vs.(71.2±6.8)min,t=-2.471,P=0.015],术中出血量少[(56.8±10.3)ml vs.(62.1±12.6)ml,t=-2.165,P=0.033],术后体温≥38℃例数少[5例(11.1%)vs.12例(27.9%),χ2=3.980,P=0.046],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73例复查B超,发现肌瘤改良组5.6%(2/36),常规组2.7%(1/37)(χ2=0.001,P=0.98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技术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预处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晓峰 陆丽华 +2 位作者 冯国祥 王志刚 丁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0-161,共2页
随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垂体后叶素替代缩宫素用于术中止血效果明显,但不容忽视其药理特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带来的潜在风险。本文观察了乌拉地尔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肌瘤四周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止血... 随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垂体后叶素替代缩宫素用于术中止血效果明显,但不容忽视其药理特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带来的潜在风险。本文观察了乌拉地尔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肌瘤四周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止血前预先静脉注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 血流动力学 乌拉地尔 腹腔镜 预处理 垂体后叶素 止血效果 潜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洁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892-893,共2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2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2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人院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可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 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丽薇 敦元莉 +3 位作者 姚瑶 吴长毅 张坤 曲音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后入路腰方肌阻滞(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P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21年7月~2024年7月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阻滞方式分为2组:PQLB组和腹横... 目的探讨后入路腰方肌阻滞(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P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21年7月~2024年7月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阻滞方式分为2组:PQLB组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组(TAP组),每组31例。PQL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PQLB,每侧给予0.35%罗哌卡因20 ml。TAP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侧给予0.4%或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麻醉前(T_(0))、阻滞时(T_(1))、手术切皮时(T_(2))和苏醒期(T_(3))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局麻药毒性反应,神经损伤,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物用量,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的种类与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6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QLB组与TAP组4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F=0.323,P=0.572)、心率(F=0.195,P=0.660)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Z=-0.458,P=0.647)和住院时间(Z=-1.652,P=0.099)差异均无显著性。PQLB组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TAP组(32.3%vs.74.2%,χ^(2)=10.949,P=0.000)。PQLB组术后48 h内非甾体类抗炎药用量显著低于TAP组[0(0,0)mg vs.400(0,1600)mg,Z=-4.849,P=0.000],阿片类(曲马多)用量无显著差异(Z=-0.045,P=0.964)。2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QLB组患者术后12、24 h腹壁痛和内脏痛数字疼痛评定量表评分均未超过3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和神经损伤。结论PQLB可以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对于内脏痛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腹横筋膜阻滞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颖(综述) 段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290,共4页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疾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uterine rupture during pregnancy,URDP)是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疾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uterine rupture during pregnancy,URDP)是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本文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URDP的预后因素进行文献总结,为妇科医生手术提供临床依据,提高手术技巧,将URDP的风险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 妊娠期子宫破裂 妇科医生 文献总结 育龄期女性 临床医生 远期并发症 RUP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欧洲妇科内镜学会关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实践共识》解读
20
作者 李凡琳 郑莹 刘舰鸿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8-301,共4页
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70%~80%的女性在绝经前可检出。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少数患者会出现由子宫肌瘤引发的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疼痛、尿频或便秘,以及生育能力受损等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70%~80%的女性在绝经前可检出。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少数患者会出现由子宫肌瘤引发的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疼痛、尿频或便秘,以及生育能力受损等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肌瘤的不同位置(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数量及大小会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共识 良性肿瘤 盆腔疼痛 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