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纪华 程红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1期3887-3888,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外科90例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斜疝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外科90例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斜疝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与开放式腹膜外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朱响 梅拥平 +2 位作者 王馨 吴微庆 曹红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OP)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对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普外科2010年9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31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OP)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对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普外科2010年9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31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成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OP组相比,TEP术式手术时间长(P〈0.01),住院费用高(P〈0.05),但术后疼痛轻、使用镇痛药物比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少(P〈0.05),随访期间,两组在术后复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和OP均是安全有效的修补方式,两者均有较低的术后复发率,在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TEP组明显占有优势。OP采用大家熟悉的入路,容易掌握;TEP学习曲线长,对术者技术要求高,术时长,并有麻醉依赖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开放式前入路 腹膜外间隙 无张力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环充填与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对比 被引量:38
3
作者 黄壮生 吴俊伟 李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27-3729,共3页
目的:研究疝环充填式疝修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本院9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及对照组(n=44),前者为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式,后者为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 目的:研究疝环充填式疝修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本院9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及对照组(n=44),前者为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式,后者为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1±11.5)min、平均出血量为(83.5±8.9)m L,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6.4±12.1)min、(86.7±12.1)m 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3±1.7)d,对照组为(6.8±2.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费用为(3 120.8±121.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 858.6±134.7)元(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和疼痛、阴囊积液、尿潴留、术后切口出现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相似,但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因此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充填式 平片无张力 腹股沟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1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珍 王奕 王广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 腹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附10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广义 谭毓铨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396,共2页
目的 :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点及最佳适应证。方法 :采用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腹股沟斜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结果 :全部治愈 ,术后无并发症 ,无明显疼痛 ,术后当夜无需用药止痛 ,术后 6~ 8h即可下床活动 ... 目的 :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点及最佳适应证。方法 :采用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腹股沟斜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结果 :全部治愈 ,术后无并发症 ,无明显疼痛 ,术后当夜无需用药止痛 ,术后 6~ 8h即可下床活动 ,随访无复发。结论 :此术式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复发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1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岳军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8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 老年人 腹股沟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宣 徐四七 +2 位作者 陈永权 居霞 王胜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用于缓解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20例,男93例,女27例,年龄2~6岁,身高78~120 cm,体重11~25 kg,ASAⅠ或Ⅱ级。采...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用于缓解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20例,男93例,女27例,年龄2~6岁,身高78~120 cm,体重11~25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麻醉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0.25 mg/kg组(M1组)、0.5 mg/kg(M2组)和0.75 mg/kg(M3组),每组40例。记录服药前、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即刻简化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SF)评分和麻醉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评分。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30 min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分和改良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LACC)评分。结果与服药前比较,M2组和M3组在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即刻mYPAS-SF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1组比较,M2组和M3组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即刻mYPAS-SF明显降低(P<0.05),麻醉诱导即刻ICC评分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30 min 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2组比较,M3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麻醉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或0.75 mg/kg均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提高麻醉诱导合作度,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口服咪达唑仑0.75 mg/kg的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因此,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为患儿术前抗焦虑方案比较合适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儿童 前焦虑 腹腔镜 腹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01
8
作者 张文海 白剑 +2 位作者 侯湘德 陈新岐 叶小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911-3913,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成人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68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成人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68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分别为(3.2±1.2)d和(0.9±0.4)d,显著短于开放组的(6.2±1.8)d和(2.1±0.7)d(P<0.05),但是住院费用腹腔镜组为(7603±511)元,高于开放组的(4667±280)元(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各有优势,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比较 被引量:80
9
作者 于华杰 滕安宝 +5 位作者 查晓光 夏群 李煜 吴家照 胡晔 余建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7-270,共4页
收集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腹股沟疝患者786例,其中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378例,疝环充填式(Rutkow)322例,开放TEP 86例。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记录相关数据... 收集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腹股沟疝患者786例,其中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378例,疝环充填式(Rutkow)322例,开放TEP 86例。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治疗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并发症腹股沟区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TEP组明显少于另外两组,Lichtenstein组最高。开放TEP组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阴囊水肿情况明显少于另外两组(P<0.05),而Lichtenstein组与Rutkow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7例血清肿发生于开放TEP术后,较另外两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Rutkow、开放TEP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择优取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 李金斯坦 环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6
10
作者 梁峰 张玮 +2 位作者 李飞 聂双发 高晓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收治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每组64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1 d微环...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收治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每组64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1 d微环境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时间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术后同时点相比,观察组术后1、3 d 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术后1 d比较,观察组的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 S)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水平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急性尿潴留、阴囊积液、术后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低热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对微环境相关指标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 腹股沟 疗效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体会 被引量:14
11
作者 戴光耀 王学平 +4 位作者 谈力欣 李振符 张玉斌 顾福杭 罗玉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96-1497,共2页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临床经验。方法使用美国Bard公司产品,对168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168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阴囊水肿4例(2.3%),尿潴留2例(1.1%),伤口积血1例(0.5%),无一例切口感染。结论无...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临床经验。方法使用美国Bard公司产品,对168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168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阴囊水肿4例(2.3%),尿潴留2例(1.1%),伤口积血1例(0.5%),无一例切口感染。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操作体会:(1)充分治学;(2)疝囊高位游离;(3)避免损伤生殖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减少术后疼痛;(4)补片要平整放置,不能卷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 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张东东 李凯 +3 位作者 路夷平 刘晨 王桐生 张能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40例患者随机分成TAPP组和开放组,各120例,分别行TAPP和开放...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40例患者随机分成TAPP组和开放组,各120例,分别行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与开放组相比,TAPP组手术时间长[(77±15)minvs(48±9)min,t=18.147,P=0.000],手术费用高[(7363±351)元vs(4635±242元),t=72.663,P=0.000];但术后开始活动早[(6±1)hvs(10±2)h,t=-19.385,P=0.000],住院时间短[(3±1)dvs(5±1)d,t=-15.300,P=0.000]。2组术后疼痛、并发症、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术式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修补 腹腔镜 无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1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梁存河 王宇 +1 位作者 谭嗣伟 陈志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3种常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Rutkow术式、腹膜前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2003年2月至200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诊断患腹股沟疝的共1136例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当时采... 目的分析比较3种常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Rutkow术式、腹膜前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2003年2月至200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诊断患腹股沟疝的共1136例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当时采用的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式的不同分为3类:即Lichtenstein术式、Rutkow术式、腹膜前修补术式。对比分析这3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1136例均成功实施手术。3种手术类型间Lichtenstein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Rutkow组和腹膜前修补组;术后并发症未见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均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均有微创、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和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个体化治疗仍是最佳选择。严重的早期术后疼痛预示着持续的慢性腹股沟痛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 人工合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疝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瑜峰 李贵斌 +4 位作者 宋连杰 赵卫斌 邱云 王利 尹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月,对24例3~14岁(平均6.6岁)患儿阴囊包块直径≥6 cm,内环直径≥2 cm的巨大腹股...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月,对24例3~14岁(平均6.6岁)患儿阴囊包块直径≥6 cm,内环直径≥2 cm的巨大腹股沟斜疝行TAPP术。经脐及稍下两侧腹直肌外缘置入5 mm trocar,在内环外上缘剪开壁腹膜,游离疝囊,将补片覆盖整个缺损,用3-0可吸收线缝合补片边缘在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及联合腱上,4-0可吸收线缝合腹膜。结果 24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70 min。术后住院2~4 d,无并发症。随访7~24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6例>12个月,无复发。结论对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行TAPP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无张力修补 小儿 腹股沟巨大 腹膜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肝硬化并发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力波 张海涛 +5 位作者 赵晓飞 刘源 武聚山 林栋栋 臧运金 李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伴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的167例腹股沟疝伴肝硬化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 目的探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伴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的167例腹股沟疝伴肝硬化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Child-Pugh A/B级组和C级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所有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55.22±21.6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14±1.86)d,术后有25例(14.97%)患者共计出现47种并发症。2组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72±1.25)d vs(4.43±3.11)d]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8%vs 63.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4,χ~2=2.861,P值均<0.05)。在C级组中,术前肝功能未改善者的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与改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86.7%,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统计学意义(6.85 d vs 3.80 d,P<0.05)。结论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硬化并发腹股沟疝的方法,围手术期的肝功能评估与维护是保证手术实施和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肝硬化 无张力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复杂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德俊 袁小芳 +3 位作者 马晓莉 廖秀玲 朱艺成 王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1367-1368,共2页
目的观察腹膜外平片法行复杂腹股沟疝(复发性疝或巨大疝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内环口大于2·5cm的腹股沟疝40例,复发疝20例,双侧腹股沟疝16例,共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行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3... 目的观察腹膜外平片法行复杂腹股沟疝(复发性疝或巨大疝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内环口大于2·5cm的腹股沟疝40例,复发疝20例,双侧腹股沟疝16例,共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行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38例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费用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复发情况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杂腹股沟疝应用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腹股沟 复发性 双侧腹股沟 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周晓波 段永福 +1 位作者 赵成鹏 李付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32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术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其中联合脐正中襞修补168例(A组),未联合154例(B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32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术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其中联合脐正中襞修补168例(A组),未联合154例(B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对侧隐匿疝A组21例,B组16例,均同期处理。2组在手术时间[(26.9±7.6)min vs.(25.9±8.1)min,t=1.097,P=0.273],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6±8.0)分vs.(22.4±8.0)分,t=0.179,P=0.858],术后住院时间[(2.9±1.3)d vs.(2.8±1.6)d,t=0.502,P=0.6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4/168)vs.4.5%(7/154),χ^2=1.141,P=0.285]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1年,A组未见复发,B组8例术侧复发,A组复发率低于B组[0(0/168)vs.5.2%(8/154),P=0.002]。结论腹腔镜加脐正中襞自体组织修补手术能有效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高位结扎 脐正中襞 自体组织修补 小儿 腹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石俊忠 庄建彬 +3 位作者 孙惠军 陈玉琢 宋维亮 孟祥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及年龄和手术时间对疗效的影响,阐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合理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患者228例,其中42例患者具有高危感染因素预...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及年龄和手术时间对疗效的影响,阐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合理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患者228例,其中42例患者具有高危感染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组),186例患者围手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未使用抗生素组)。预防性抗生素于手术切皮前30min给予,术后常规剂量使用不超过48h。手术均使用人工修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记录使用抗生素组和未使用抗生素组患者年龄、术后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体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使用抗生素组年龄<60岁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数多于年龄≥60岁患者(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时间>90min患者比较,手术时间≤90min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升高,住院时间延长(P<0.05),但年龄和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生素组和未使用抗生素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不使用抗生素和对高危感染患者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均可使患者安全地接受和完成疝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 抗生素 预防性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与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晨 张能维 +5 位作者 路夷平 朱斌 张展志 杜德晓 赵霞 宫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比较开放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136例老年腹股沟疝行开腹无张力填充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组,n=72)或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op... 目的比较开放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136例老年腹股沟疝行开腹无张力填充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组,n=72)或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oplasty,TEP)(TEP组,n=64),比较2种术式疗效。结果开放组手术时间(65.3±18.1)min,明显短于TEP组(78.1±12.6)min(t=4.742,P=0.000)。开放组住院费用(4960.2±1033.3)元,明显低于TEP组(6998.0±1632.2)元(t=8.796,P=0.000)。开放组术后24 h和1周疼痛评分明显高于TEP组(Z=-7.144,P=0.000;Z=-6.408,P=0.000);术后住院时间(4.9±2.4)d明显长于TEP组(3.6±1.5)d(t=-3.733,P=0.000)。136例无严重并发症。开放组72例随访8~46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24个月11例;TEP组64例随访4~35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24个月9例,2组均无术后复发。结论 2种术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的。TEP疼痛轻,恢复快,应首选,尤其适用于双侧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易开展,非常适用于合并有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全麻或CO2气腹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 腹腔镜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注射液用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强 胡华琨 +3 位作者 叶玲玲 沈世晖 程丽群 李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布洛芬注射液用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12月在我院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300例,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9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208例,男278例,女22例,年龄10个月至4岁,体重8.5~22... 目的探讨布洛芬注射液用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12月在我院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300例,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9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208例,男278例,女22例,年龄10个月至4岁,体重8.5~22.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布洛芬注射液组(I组)、布洛芬栓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0例。麻醉维持开始时,I组予以布洛芬注射液10 mg/kg静脉滴注,S组予以布洛芬栓(50 mg/粒)约5 mg/kg塞肛,C组予以同I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 h后均重复给药1次。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FLACC评分>3分时,补充给予舒芬太尼0.05~0.1μg/kg。记录术后1、2、4、6、8 h的FLACC评分和术后1、1~2、2~4、4~6和6~8 h内FLACC评分>3分的患儿例数。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补充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h内和术后1~2 h I组FLACC评分>3分的例数明显少于S组、S组明显少于C组(P<0.05)。S组和C组舒芬太尼补充量明显多于I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布洛芬栓比较,布洛芬注射液静脉给药可有效减轻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术后疼痛,对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注射液 腹腔镜 腹股沟修补 儿童 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