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玮 杨歆璐 +1 位作者 魏昕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终末期肾病患者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18~65岁,BMI 18.5~24.0 kg/m2,ASA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A组:全身麻...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终末期肾病患者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18~65岁,BMI 18.5~24.0 kg/m2,ASA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A组:全身麻醉组,麻醉方法为全凭静脉麻醉;B组: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组,手术侧腹直肌鞘内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C组:局部浸润麻醉组,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在手术切口和手术路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记录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HR和MAP。记录患者术后2、4、8、12、24 h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A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2、T3时C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B组不同时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2、T3时C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T2、T3时比较,T4时C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后2、4、8、12、24 h B组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C组术中总体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5)。A组和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终末期肾病 腹直肌鞘神经阻滞 膜透析管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