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药对大肠杆菌致腹泻小鼠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白长胜 王欢 +2 位作者 刘秋瑾 田秋丰 史同瑞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36-142,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药对腹泻小鼠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悬液(0.2 mL/只,活菌数为1×10^(7) CFU/mL)建立小鼠腹泻模型。建模成功2 h后,选取40只腹泻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抗生素组(A)... 试验旨在研究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药对腹泻小鼠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悬液(0.2 mL/只,活菌数为1×10^(7) CFU/mL)建立小鼠腹泻模型。建模成功2 h后,选取40只腹泻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抗生素组(A)、中药组(T)和发酵中药组(F),每组10只。另外选取10只健康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作为空白组(C)。抗生素组灌胃恩诺沙星溶液(50 mg/mL),中药组灌胃中药提取液(中药浓度为1.0 g/mL),发酵中药组灌胃发酵中药提取液(发酵中药浓度为1.0 g/mL),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每天定时灌胃给药1次,剂量均为0.2 mL/只,连续灌胃给药6 d。末次给药12 h后采集血液,检测血清生化、细胞因子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①与C组相比,M组血清白蛋白(ALB)、胆固醇(CHO)、葡萄糖(GLU)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M组相比,A组、T组和F组血清TB含量及ALT、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CHO含量显著升高(P<0.05);A组和F组血清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T组和F组血清GLU含量显著升高(P<0.05),α-淀粉酶(α-AMY)活性显著降低(P<0.05);F组血清BUN含量及CK活性显著降低(P<0.05),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②与C组相比,M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M组相比,A组、T组和F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且F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低于A组和T组(P<0.05)。③与M组相比,A组、T组和F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且F组血清IgM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和T组(P<0.01)。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药可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改善肝肾功能,减少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从而对大肠杆菌所致小鼠腹泻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HXS-M1 复方中药 发酵 腹泻小鼠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粉对腹泻小鼠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巧利 王俊刚 +2 位作者 申红 张玉栋 闫文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2-318,共7页
【目的】研究小鼠饲料添加剂美洲大蠊粉对腹泻小鼠腹泻率、稀便率、体重、采食量、饮水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0.02 m L/g的3×108cfu/m L大肠杆菌菌悬液建立腹泻模型(5 d),其后在小鼠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美洲大蠊粉用于治... 【目的】研究小鼠饲料添加剂美洲大蠊粉对腹泻小鼠腹泻率、稀便率、体重、采食量、饮水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0.02 m L/g的3×108cfu/m L大肠杆菌菌悬液建立腹泻模型(5 d),其后在小鼠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美洲大蠊粉用于治疗(10 d)。分别在1、3、5、7、9、11、13和15 d测定小鼠体重、采食量、饮水量、腹泻小鼠数、2 h内的稀便数。【结果】在1~5 d,与空白组相比,稀便率、腹泻率逐渐增加,3~5 d内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的体重、采食量、饮水量差异显著(P<0.05)。6~15 d,与模型组相比,稀便率、腹泻率逐渐减小,高、中、低剂量组在第7、11 d的体重、9 d的饮水量差异显著(P<0.05),13 d高剂量组的体重、饮水量、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15 d高剂量组的体重、饮水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鼠饲料添加剂美洲大蠊粉能显著的降低小鼠的腹泻率及稀便率,提高腹泻小鼠体重、采食量、饮水量,且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粉 大肠杆菌 腹泻率:稀便率 腹泻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蛆粉对腹泻小鼠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抗氧化酶和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玉栋 王巧利 +2 位作者 申红 吴娜 王俊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0-897,共8页
本试验旨在明确蝇蛆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腹泻小鼠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抗氧化酶和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取3~4周龄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第1~5天为建模期,模型组、8.0%蝇蛆粉组、5.0%蝇蛆... 本试验旨在明确蝇蛆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腹泻小鼠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抗氧化酶和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取3~4周龄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第1~5天为建模期,模型组、8.0%蝇蛆粉组、5.0%蝇蛆粉组、2.5%蝇蛆粉组腹腔注射0.02 mL/g的3×10^8 CFU/mL的大肠杆菌菌悬液建立腹泻模型,空白组则注射等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造模期间各组均饲喂基础饲粮。第6~15天为治疗期,8.0%蝇蛆粉组、5.0%蝇蛆粉组、2.5%蝇蛆粉组小鼠分别饲喂2 g蝇蛆粉添加剂量为8.0%、5.0%、2.5%的混合饲粮后再自由采食基础饲粮,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则自由采食基础饲粮。治疗期结束后测定各组腹泻小鼠回肠、盲肠和结肠中大肠杆菌和总菌数量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乳酸脱氢酶(LDH)、淀粉酶(AMS)、脂肪酶(LPS)的活性。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回肠、结肠和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0%蝇蛆粉组小鼠回肠、盲肠、结肠中大肠杆菌数量与空白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和2.5%蝇蛆粉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其结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比空白组低17.12×10^4 CFU/mL。腹泻导致小鼠血清中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0 d后,8.0%、5.0%和2.5%蝇蛆粉组小鼠血清中SOD、POD、CAT和GST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小鼠血清中这4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蝇蛆粉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8.0%蝇蛆粉组小鼠血清中GST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8.0%和5.0%蝇蛆粉组小鼠血清中LPS、AMS和LDH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2.5%蝇蛆粉组小鼠血清中LPS和LDH活性也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由此可见,蝇蛆粉能降低腹泻小鼠肠道中大肠杆菌和总菌数量,提高血清中抗氧化酶和消化相关酶活性,在添加剂量为8.0%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粉 腹泻小鼠 大肠杆菌 抗氧化酶 消化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蛆粉治疗腹泻小鼠的研究
4
作者 张玉栋 王巧利 +3 位作者 申红 闫文静 吴娜 王俊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4-699,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蝇蛆粉对腹泻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悬液建立腹泻模型,以蝇蛆粉添加量为8%、5%、2.5%和0%的饲料对腹泻小鼠进行治疗,分别称作8%蝇蛆粉剂量组、5%蝇蛆粉剂量组、2.5%蝇蛆粉剂量组和模型组,普通饲料饲... 目的为了研究蝇蛆粉对腹泻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悬液建立腹泻模型,以蝇蛆粉添加量为8%、5%、2.5%和0%的饲料对腹泻小鼠进行治疗,分别称作8%蝇蛆粉剂量组、5%蝇蛆粉剂量组、2.5%蝇蛆粉剂量组和模型组,普通饲料饲喂正常小鼠为空白组,测定了小鼠采食量、饮水量、腹泻率、稀便率、体重等指标。结果建模第5 d模型组与各蝇蛆粉剂量组小鼠采食量、饮水量和体重均低于空白组,而稀便率和腹泻率均高于空白组;治疗期间,8%和5%蝇蛆粉剂量组在第7天和第9天小鼠饮水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结束后,8%、5%和2.5%蝇蛆粉剂量组腹泻小鼠稀便率分别降低了71.51%、71.79%、44.53%,腹泻率降低了66.67%、50.00%、57.14%,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会促进小鼠采食,增加小鼠稀便率、腹泻率,而建模成功后又降低了小鼠采食量、饮水量和体重;本研究表明蝇蛆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显著降低腹泻小鼠的稀便率和腹泻率,有效增加腹泻小鼠的体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蝇蛆粉作为动物腹泻的治疗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粉 大肠杆菌 腹泻小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兽药巴布-7成分复方对腹泻小鼠肠道屏障相关因素的影响
5
作者 田艳萍 王纯洁 +3 位作者 敖日格乐 高瑞娟 付鹤 刘佳乐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84,共6页
试验研究蒙兽药巴布-7成分复方(BSEIC)对腹泻小鼠肠道结构及屏障功能相关因素的影响。选取60只40日龄昆明系SPF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NC组(生理盐水)、UC组(2%Na HCO3+E.coli O8)、CIP组(2%Na HCO3+E.coli O8+环丙沙星0.50 mg/kg BW)、BSEI... 试验研究蒙兽药巴布-7成分复方(BSEIC)对腹泻小鼠肠道结构及屏障功能相关因素的影响。选取60只40日龄昆明系SPF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NC组(生理盐水)、UC组(2%Na HCO3+E.coli O8)、CIP组(2%Na HCO3+E.coli O8+环丙沙星0.50 mg/kg BW)、BSEIC.H组(2%Na HCO3+E.coli O8+BSEIC 1 g/kg BW)、BSEIC.M组(2%Na HCO3+E.coli O8+BSEIC 0.5 g/kg BW)、BSEIC.L组(2%Na HCO3+E.coli O8+BSEIC0.25 g/kg BW)。2%Na HCO3+E.coli O8造腹泻模型3 d,药物治疗3 d,统计计算造模后和治疗后稀便率及稀便指数。治疗结束后禁食24 h处死小鼠,采集血清及回肠,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 (IL-4)、白介素-6 (IL-6)和白介素-10 (IL-10)含量及回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 A)含量。HE染色法观察回肠组织结构变化,PAS染色观察回肠中杯状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BSEIC高、中、低剂量均能降低小鼠腹泻率与腹泻指数,恢复腹泻模型小鼠回肠形态,提高回肠杯状细胞数量,降低血液中IL-6和TNF-α含量,提高IL-4、IL-10以及s Ig A含量。试验表明,蒙兽药BSEIC复方可以改善E.coli O8所致小鼠肠道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7成分复方 腹泻小鼠 肠道屏障 回肠 杯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