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两面针碱对小鼠腹水型H22肝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丽敏 刘华钢 +1 位作者 杨斌 罗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92-1394,共3页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腹水型h22肝癌模型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YSL)对腹水型肝癌H_(22)小鼠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姚智 陆融 +7 位作者 王莉 李会强 郑敏娜 王犁明 周春雷 杨静 赵琳 高文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tyroserleutide,YSL)对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的抗肿瘤作用,观察YSL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腹水型肝癌H22小鼠动物模型,观察YSL对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以MTT法检...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tyroserleutide,YSL)对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的抗肿瘤作用,观察YSL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腹水型肝癌H22小鼠动物模型,观察YSL对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以MTT法检测YSL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YSL能够明显延长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生存时间;YSL在5μg.kg-1和50μg.kg-1时可以促进腹水型肝癌H22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YSL在0.5、5和50μg.kg-1时增强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结论YSL可以延长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的生存时间;促进荷瘤鼠的T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丝亮肽(YSL) 腹水肝癌h22模型 生存时间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蜂王浆抑制腹水型肝癌细胞H_(22)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勇姿 凌昌全 +1 位作者 黄雪强 潘品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 :观察生物蜂王浆对腹水型肝癌细胞 H2 2 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的生物蜂王浆即 :经扶正抗癌 1号方、以毒攻毒 2号方、清热解毒 3号方喂养的蜜蜂所分泌的蜂王浆分别灌喂荷 H2 2 肿瘤小鼠后 ,观察其体内抗肿瘤效果 ,并以... 目的 :观察生物蜂王浆对腹水型肝癌细胞 H2 2 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的生物蜂王浆即 :经扶正抗癌 1号方、以毒攻毒 2号方、清热解毒 3号方喂养的蜜蜂所分泌的蜂王浆分别灌喂荷 H2 2 肿瘤小鼠后 ,观察其体内抗肿瘤效果 ,并以普通蜂王浆和生理盐水灌喂为对照。 结果 :在所有生物蜂王浆灌喂组中 ,1号生物蜂王浆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并能显著增加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 ,升高血 IL- 2和 IFN- γ含量 ;组织学检查显示 ,肿瘤细胞大部分变性坏死 ,肿瘤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结论 :1号生物蜂王浆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蜂王浆 腹水肝肿瘤 药物治疗 h22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酯型比例羟喜树碱对H22肝癌模型小鼠药效学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蓉 胡巍 +1 位作者 吴松 方芸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内酯型比例羟喜树碱(HCPT)对H22肝癌模型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H22肝癌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内酯型(0%,25%,50%,75%,100%)比例HCPT对肿瘤的抑制率以及给药前后小鼠的生长状况,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考察不同内酯型比例HCPT对... 目的考察不同内酯型比例羟喜树碱(HCPT)对H22肝癌模型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H22肝癌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内酯型(0%,25%,50%,75%,100%)比例HCPT对肿瘤的抑制率以及给药前后小鼠的生长状况,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考察不同内酯型比例HCPT对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阳性药和不同内酯比例HCPT对肿瘤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5.30%,12.57%,49.23%,75.47%,90.06%,93.2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内酯型比例组小鼠生存状况均有改善。随着内酯型比例增加,小鼠肝损伤明显减轻,但肾脏损伤程度增加。结论 HCPT内酯型比例与抗肿瘤药效呈正相关,内酯型比例约75%有较好的抗肿瘤药效,且毒性较比例为100%内酯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喜树碱 h22小鼠模型 内酯比例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和双歧杆菌对腹水型肝癌细胞H22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曹维强 赵海田 +2 位作者 杨鑫 佘永新 王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1-244,共4页
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制备水溶性壳寡糖,采用Q TRAP LC/MS/MS System测定壳寡糖的平均分子量,观察壳寡糖和双歧杆菌对腹水型肝癌细胞H22的抑制作用.使用JEM12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壳寡糖和双歧杆菌对H22细胞作用后H22细胞学的变... 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制备水溶性壳寡糖,采用Q TRAP LC/MS/MS System测定壳寡糖的平均分子量,观察壳寡糖和双歧杆菌对腹水型肝癌细胞H22的抑制作用.使用JEM12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壳寡糖和双歧杆菌对H22细胞作用后H22细胞学的变化,结果表明,平均分子量为609的壳寡糖及双歧杆菌单独对腹水型肝癌细胞H22抗(抑)制作用均显著;壳寡糖(浓度为1.5%)与双歧杆菌(109CFU/mL)具有协同增效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双歧杆菌 腹水肝癌细胞h22 抗(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再生肝、H22_a腹水型肝癌细胞及荷癌鼠肝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与SOD及GSH-P_x酶活力
6
作者 吴国利 聂剑初 +3 位作者 颜卉君 魏群 宋全厚 祝旭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5年第3期71-74,共4页
测定了再生鼠肝、H22_a 腹水型肝癌细胞及荷癌鼠肝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SOD 及 GSH-Px 的活力,与正常鼠肝相比,再生鼠肝和荷癌鼠肝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高,GSH-Px 活力降低,荷瘤鼠肝的 SOD 活力也高于正常鼠肝,去甲斑蝥素和斑蝥酸钠能... 测定了再生鼠肝、H22_a 腹水型肝癌细胞及荷癌鼠肝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SOD 及 GSH-Px 的活力,与正常鼠肝相比,再生鼠肝和荷癌鼠肝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高,GSH-Px 活力降低,荷瘤鼠肝的 SOD 活力也高于正常鼠肝,去甲斑蝥素和斑蝥酸钠能使荷瘤鼠肝的 GSH-Px 活力上升,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物 GSh-P_x h22_a SOD 腹水肝癌细胞 荷瘤鼠 去甲斑蝥素 斑蝥酸钠 北京第四制药厂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P在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门颖丽 康巧珍 +6 位作者 王小龙 杜明宣 黄夏冰 张亚萌 汲振余 王婷 刘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在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龄的BALB/c小鼠皮下注射2×10^6个H22细胞,建立荷瘤模型,荷瘤后第2天将小鼠分为PBS组和MBP组,每组6只,并通过皮下瘤旁...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在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龄的BALB/c小鼠皮下注射2×10^6个H22细胞,建立荷瘤模型,荷瘤后第2天将小鼠分为PBS组和MBP组,每组6只,并通过皮下瘤旁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干预,期间监测肿瘤体积和小鼠体重变化,测量肿瘤和各脏器质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分泌IL-12和IFN-γ的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IFN-γ和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BP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与PBS组相比,MBP组小鼠脾细胞中IL-12、IFN-γ分泌量上升,肿瘤组织中IFN-γmRNA的表达量上升,IL-17A mRNA的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MBP能够有效抑制肝癌H22肿瘤生长,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Th1型免疫反应和抑制Th17型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结合蛋白 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 Th1 Th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索菲娅 朱晓燃 +1 位作者 杨振寰 姚树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641-647,共7页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H22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将1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肝复乐组(1.35 g/kg)、氟尿嘧啶组(50 mg/kg,i.p)、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0.67 g/kg)、清肝化瘀中剂量组(1.34 g...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H22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将1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肝复乐组(1.35 g/kg)、氟尿嘧啶组(50 mg/kg,i.p)、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0.67 g/kg)、清肝化瘀中剂量组(1.34 g/kg)、清肝化瘀高剂量组(2.68 g/kg),连续给药10 d,每3日监测体重及腹围,第11天每组随机选择8只小鼠取材,检测腹水量、腹膜渗透性及腹膜组织病理染色等,剩余小鼠观察生存期。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腹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氟尿嘧啶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较慢(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腹围增长较慢,第6天,氟尿嘧啶组、中剂量组腹围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第12天高剂量组腹围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此外,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腹水量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小鼠腹水上清吸光度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低剂量组、肝复乐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病理染色显示,氟尿嘧啶组、中、高剂量组小鼠腹膜结构较完整、水肿较轻、血管新生较少,优于肝复乐组和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中剂量组VEGFA及VEGFR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可抑制H22肝癌腹水瘤小鼠腹水产生、延长小鼠生存期,并降低腹膜渗透性、抑制腹膜新生血管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VEGFR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肝癌腹水 小鼠 清肝化瘀颗粒 生存期 腹膜血管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毒素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Mg^(2+)-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明芳 王哲 +2 位作者 魏龙春 侯科佐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1-833,837,共4页
目的探讨醇溶性蟾蜍毒素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Mg2+-ATP酶(Mg2+-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乙醇溶解蟾蜍分泌物原浆,采用减压蒸馏等方法进一步部分分离纯化,获得醇溶性的蟾蜍毒素混合物(EET),将其作用于H22... 目的探讨醇溶性蟾蜍毒素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Mg2+-ATP酶(Mg2+-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乙醇溶解蟾蜍分泌物原浆,采用减压蒸馏等方法进一步部分分离纯化,获得醇溶性的蟾蜍毒素混合物(EET),将其作用于H22荷瘤小鼠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酶化学染色法观察H22肝癌细胞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蟾蜍毒素组和氟尿嘧啶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是32.0%和34.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g2+-ATPase、G-6-Pase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变低,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蟾蜍毒素可降低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质膜标志酶Mg2+-ATPase及内质网标志酶G-6-Pase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蟾蜍毒素 h22肝癌 小鼠 动物模型 Mg2+-ATP酶 葡萄糖-6-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接种数对建立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濮文渊 孙松娴 +2 位作者 樊圣丽 胡谦锋 周春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94-1996,I0006,共4页
目的:本研究将通过观察不同肿瘤细胞接种数于不同品系小鼠后的生物学状态、肿瘤进展状况及小鼠生存期等指标,分析肿瘤细胞接种数对建立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的影响,为今后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种鼠腹水H22细胞按... 目的:本研究将通过观察不同肿瘤细胞接种数于不同品系小鼠后的生物学状态、肿瘤进展状况及小鼠生存期等指标,分析肿瘤细胞接种数对建立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的影响,为今后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种鼠腹水H22细胞按比例稀释,调整细胞浓度约为1.7×10^7/mL、5.1×10^7/mL、2.5×10’/mL、1.0×10^7/mL,接种至KM小鼠、ICR小鼠右腋皮下。观察小鼠生物学状态、肿瘤体积变化及小鼠生存率等指标。结果:各组ICR及KM小鼠基本情况与接种数负相关,出瘤时间与肿瘤细胞接种数成正比,荷瘤小鼠预后及小鼠生存率与接种数负相关。结论:KM小鼠与ICR小鼠在荷瘤小鼠基本情况、肿瘤生长与进展及生存期方面无明显差异。将种鼠腹水按1:10比例稀释,接种浓度为10^7/mL时,瘤体发展较为平稳,生存率较高,更利于监测和评估小鼠给药前后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h22 肝癌 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突变p53基因CRISPR/Cas9质粒和肝癌细胞建立肝癌小鼠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燕鸽 高子涵 +5 位作者 李宗霖 王康龙 白雪 李瑞芳 有曼 王红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采用尾静脉注射突变p53基因CRISPR/Cas9质粒和H22细胞建立肝癌模型。方法将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空白组(生理盐水)、质粒组(质粒)、对照组(H22细胞+盐水)、实验组(H22细胞+质粒),每组25只。尾静脉注射建立肝癌模型。分别在注射后... 目的采用尾静脉注射突变p53基因CRISPR/Cas9质粒和H22细胞建立肝癌模型。方法将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空白组(生理盐水)、质粒组(质粒)、对照组(H22细胞+盐水)、实验组(H22细胞+质粒),每组25只。尾静脉注射建立肝癌模型。分别在注射后的2、3、4、5周中取材,眼眶采血检测小鼠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观察肝、肺表面变化及结节数目,计算各组小鼠的成模率、死亡率以及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肝的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小鼠肝中p53及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成功构建转移性肝癌小鼠模型,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成模率分别为60.87%和45.83%,死亡率为4.35%和29.17%。两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有显著增加,肝表面按时间顺序也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肿和白色颗粒状结节。HE结果显示5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呈明显肿瘤病理学改变。质粒组与实验组小鼠肝中p5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突变p53基因CRISPR/Cas9质粒和H22细胞的方法能够成功快速构建转移性肝癌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静脉注射 基因编辑 突变p53基因 h22细胞 转移性肝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L-9抗体治疗肝癌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沛玲 雷荣娥 +3 位作者 覃沁怡 石城 姜海行 覃山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索抗IL-9抗体治疗小鼠肝癌恶性腹水(M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小鼠H22细胞系建立小鼠MA模型,造模24 h后将45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抗IL-9抗体,阴性对照组给予注射同... 目的:探索抗IL-9抗体治疗小鼠肝癌恶性腹水(M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小鼠H22细胞系建立小鼠MA模型,造模24 h后将45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抗IL-9抗体,阴性对照组给予注射同型Ig G抗体,空白对照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隔天1次,共注射5次。每次注射前均称量各组小鼠体重,并观察小鼠日常活动状态。末次用药结束24 h后每组随机处死5只小鼠,测量MA体积,收集MA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MA中VEGF、MMP-2、IL-9、IFN-γ表达水平。其余小鼠观察其生存时间。结果:干预后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的MA体积分别为(6.70±1.52)ml、(10.28±1.75)ml、(10.36±2.30)ml,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MA体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17.2±2.1)d,显著长于阴性对照组(14.5±1.2)d和空白对照组(14.8±1.4)d(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MA中VEGF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MA中IL-9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MMP-2、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抗IL-9抗体可以有效地抑制H22细胞荷瘤小鼠MA的产生,延长其生存时间,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A中VEGF、IL-9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水 抗IL-9抗体 h22细胞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月札乙醇提取物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H2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春玲 张瑜 +1 位作者 文晓东 郑作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3-77,I0021,I0022,共7页
目的研究八月札乙醇提取物体内对H22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脲嘧啶(5-Fu)组、八月札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 目的研究八月札乙醇提取物体内对H22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脲嘧啶(5-Fu)组、八月札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八月札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40、20、10生药g/kg,5-Fu组腹腔注射5-Fu 0.02 g/kg,1次/d,连续给药10 d。每天观察并记录荷瘤小鼠基本情况;末次给药后分离瘤块,测量瘤体体积、称瘤体质量及计算抑瘤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八月札乙醇提取物对瘤组织中PI3K、Akt、Bcl-xL和Bad及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八月札乙醇提取物各给药组小鼠的基本情况均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5-Fu组和八月札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瘤体体积和体质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八月札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对H22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62.3%、58.5%和55.7%;并能显著下调肿瘤组织中PI3K和Bcl-xL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ad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P<0.01),Akt在各组瘤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月札乙醇提取物具有体内抑制H22细胞增殖、促进H2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札乙醇提取物 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 PI3K/Akt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X1小鼠对移植性S180、H22、EAC的敏感性研究
14
作者 张蕻 任连生 +2 位作者 白喜花 闫磊 杨永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I0056-I0056,共1页
目的观察SX1近交系小鼠对不同途径接种移植性肉瘤S180、肝癌H22、腹水癌EAC的敏感性,为应用该品系小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以1×106、1×105、1×104、1×103/鼠细胞量腹腔接种受试动物,观察荷瘤动... 目的观察SX1近交系小鼠对不同途径接种移植性肉瘤S180、肝癌H22、腹水癌EAC的敏感性,为应用该品系小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以1×106、1×105、1×104、1×103/鼠细胞量腹腔接种受试动物,观察荷瘤动物的成瘤率及生存时间;分别以1×106、1×105、1×104/鼠细胞量皮下接种动物,观察成瘤率及肿瘤的体积变化。结果腹腔接种时,SX1小鼠对H22、EAC高度敏感,1×103细胞量即可100%成瘤,且随着接种量的增加生存时间明显减少。对S180在接种量为1×103/鼠成瘤为80%,1×104以上时为100%。皮下接种时,只有接种量达到1×106时,三株肿瘤均可100%成瘤,肿瘤生长迅速,当接种量小于1×105时,肿瘤生长不良。结论SX1小鼠对S180、H22、EAC三株肿瘤细胞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可以用作建立相应的荷瘤动物模型,腹腔接种时可以根据实验要求,选择1×105细胞量以上接种,皮下接种时,接种量应大于1×106/鼠,以确保成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SX1 肝癌 h22 肉瘤 S180 腹水 EAC 模型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颗粒对H22荷瘤小鼠体内抑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河通 陆检英 杜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86-189,I0010,共5页
目的:观察解毒颗粒对小鼠H22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H22皮下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解毒颗粒低剂量组(JL)、解毒颗粒高剂量组(JH)、索拉非尼组(SF)、生理盐水组(NS),造模1天后开始给药,连续14天,第15天每组处死6只小鼠... 目的:观察解毒颗粒对小鼠H22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H22皮下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解毒颗粒低剂量组(JL)、解毒颗粒高剂量组(JH)、索拉非尼组(SF)、生理盐水组(NS),造模1天后开始给药,连续14天,第15天每组处死6只小鼠,观察小鼠实体瘤、肝脏、肾脏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记录给药后第21天各组小鼠的生存率。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3种治疗方案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中解毒颗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抑瘤效果较好,并在第21天的生存率较高。解毒颗粒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均出现了肿瘤坏死程度上升,肿瘤细胞密度下降,肿瘤细胞异型性下降,核分裂像计数下降的现象(P〈0.01),且在肿瘤细胞密度评分和肿瘤细胞异型性方面,解毒颗粒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解毒颗粒在肝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体内具有一定抗肿瘤效果,本研究为今后解毒颗粒的临床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颗粒 h22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 索拉非尼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落回总碱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体内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4
16
作者 庞建新 马仁强 +2 位作者 刘兰梅 蒋毅萍 孙莉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博落回总碱(TAPP)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作用。方法MTT法检测TAPP体外对人肝癌Hep3B细胞、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抑瘤作用;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检测TAPP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测3次重复实验结果。结果(1)TAP... 目的观察博落回总碱(TAPP)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作用。方法MTT法检测TAPP体外对人肝癌Hep3B细胞、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抑瘤作用;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检测TAPP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测3次重复实验结果。结果(1)TAPP在体外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抑制Hep3B、H2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对Hep3B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3次重复实验结果分别为3.04、3.98、2.98 μg/ml,对H22细胞则分别为2.89、2.21、2.34 μg/ml。(2)体内实验表明,TAPP可抑制H22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在剂量为每天1、2、4 mg/kg·b.w.时,3次腹腔注射给药实验测得抑瘤率分别为18.6%、35.1%、44.9%,而以每天4 mg/kg·b.w.时口服给药抑瘤率则为7.9%;另外,TAPP可明显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剂量为每天1、2、4 mg/kg·b.w. 时静脉注射给药生命延长率3次重复结果平均分别为24.8%、48.9%、52.7%。结论TAPP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MTT法 S180/腹水 肝癌hep3B 肝癌h22/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复方对小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初探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瀚 范雪梅 +4 位作者 王义明 王佩瑶 孟宪生 梁琼麟 罗国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复方及其组方单味药材对小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细胞移植瘤模型,造模小鼠随机分组后干预给药,考察给药周期中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并测量移植瘤质量,计算药物抑瘤率。结果肝癌复方组小鼠体质量变化... 目的探讨肝癌复方及其组方单味药材对小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细胞移植瘤模型,造模小鼠随机分组后干预给药,考察给药周期中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并测量移植瘤质量,计算药物抑瘤率。结果肝癌复方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最接近空白对照组,且肝癌复方的抑瘤效果最好,抑瘤率为53.85%,优于本实验所选择的两个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和斑蝥的抑瘤率(分别为48.46%和17.69%)。结论肝癌复方对小鼠肝癌移植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副作用较小。本研究可为肝癌复方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复方 肝癌 h22细胞移植瘤模型 抑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新城疫病毒对肝癌肺转移鼠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德山 杨甲瑞 +5 位作者 苏明雪 吴红松 刘天艳 张宇 刘涵 王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70,共9页
文章利用重组新城疫病毒(rNDA)治疗肝癌肺转移鼠,将免疫调节基因白细胞介素2(IL2)插入rNDV基因组,拯救获得rNDV-IL2。MTT法检验rNDV-IL2对肝癌HepG2细胞体外抑制效果。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H22肝癌细胞,构建肝癌细胞肺转移模型,腹腔注射r... 文章利用重组新城疫病毒(rNDA)治疗肝癌肺转移鼠,将免疫调节基因白细胞介素2(IL2)插入rNDV基因组,拯救获得rNDV-IL2。MTT法检验rNDV-IL2对肝癌HepG2细胞体外抑制效果。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H22肝癌细胞,构建肝癌细胞肺转移模型,腹腔注射rNDV和rNDV-IL2,治疗肝癌肺转移模型小鼠。结果表明,rNDV-IL2有效感染HepG2细胞,表达外源基因IL2并抑制HepG2细胞增殖。重组新城疫病毒rNDV-IL2治疗试验动物后,体内IL2基因表达量提高,重组新城疫病毒有效控制转移灶形成,且显著促进T细胞增殖,提高试验动物存活率,未治疗组、rDNV载体治疗组和rNDV-IL2治疗组30d成活率分别为0、50%和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新城疫病毒 IL2 h22 肝癌肺转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涩中药对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884-1886,共3页
目的:观察收涩中药对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以腹水型肝癌H22瘤株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接种,复制淋巴道转移模型,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的指标变化。结果:乌梅组和山茱萸组的肺... 目的:观察收涩中药对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以腹水型肝癌H22瘤株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接种,复制淋巴道转移模型,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的指标变化。结果:乌梅组和山茱萸组的肺部转移结节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抑瘤率明显增加;三味收涩药的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结论:收涩中药对H22肿瘤淋巴道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涩中药 h22腹水肝癌 淋巴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F硫色烯并[4,3-c]吡唑啉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苗辉 杨更亮 +3 位作者 杨春柳 刘智勤 马正月 郭兰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对6-F硫色烯并[4,3-c]吡唑啉(Ja)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检测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计算肿瘤抑制率和生命延长率,并与阳性药顺铂做比较.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抑制H22肝癌细胞皮下移... 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对6-F硫色烯并[4,3-c]吡唑啉(Ja)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检测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计算肿瘤抑制率和生命延长率,并与阳性药顺铂做比较.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抑制H22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在剂量为1,2,4 mg/(kg.d)时,腹腔注射给药抑瘤率分别为13.93%,37.49%,47.45%;而以剂量为5,10,20 mg/(kg.d)灌胃给药时,抑瘤率分别为31.53%,43.77%,50.73%;另外,该化合物可明显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以剂量为5,10,20 mg/(kg.d)灌胃给药时实验测得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0.4%,64.7%,88.2%.该化合物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对其抗癌作用机制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F硫色烯并[4 3-c]吡唑啉 肝癌h22移植瘤 S180腹水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