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翟丽英 白立军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妇科手术 改良式腹壁横切口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 术后排气时间 切口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微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2期1361-1362,共2页
剖腹产横切口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但第二次剖宫产时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影响到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等。现就腹壁横切口和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作一对比分析。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术 腹壁横切口 切口 新生儿阿氏评分 胎儿娩出时间 审美要求 操作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情况受首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与腹壁中线纵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切口类型分为腹壁中线纵切口组(纵切口组)、腹壁横切口组(横切口组)...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情况受首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与腹壁中线纵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切口类型分为腹壁中线纵切口组(纵切口组)、腹壁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瘢痕情况、腹腔粘连情况、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外观满意度。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瘢痕纤细比例高于横切口组,瘢痕中等与瘢痕明显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的腹腔无粘连比例高于横切口组,轻度与重度粘连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再次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横切口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横切口组的82.00%(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更能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术后瘢痕、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手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剖宫产 中线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传统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官翠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543-544,共2页
剖宫产手术只是解决某些产科并发症、合并症、难产、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措施.然而,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计划生育的国情,大多数孕妇是大龄初产妇,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误认为剖宫产对产妇和婴儿是安全的一种... 剖宫产手术只是解决某些产科并发症、合并症、难产、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措施.然而,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计划生育的国情,大多数孕妇是大龄初产妇,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误认为剖宫产对产妇和婴儿是安全的一种分娩方式.其实绝大多数妇女在十月怀胎之后,都能经阴道自然分娩.医学实践证明,剖宫产终究不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1].我国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比例已经占了所有剖宫产的30%~50%,有些地区甚至超过60%,剖宫产率存在上升的趋势.剖宫产手术方法不断更新,术式操作趋于简便易行.新式剖宫产又称为Stark剖宫产,1996年被引进中国并广泛流行,最大特点是"快".作者对首次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传统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加以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传统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影响因素 Stark剖宫产 大龄初产妇 经阴道自然分娩 分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皮肤美容缝合方法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廖滔 《华夏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92-93,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术后镇痛和术后疤痕问题要求也高,解决手术后切口疼痛和减小手术疤痕形成也是目前手术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经过应用改良横切口皮肤美容缝合法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美容缝合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钳协助分娩对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分娩孕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翟丽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2期4107-4108,共2页
目的研究产钳协助分娩对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分娩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孕妇9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9例。对照组剖宫产分娩术中接受手取胎头助产,观察组剖... 目的研究产钳协助分娩对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分娩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孕妇9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9例。对照组剖宫产分娩术中接受手取胎头助产,观察组剖宫产分娩术中接受产钳协助分娩胎头。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评分(Apgar)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分娩术中使用产钳协助分娩能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钳协助分娩 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 剖宫产分娩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时选择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海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6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在首次剖宫产时选择腹壁横切口与腹壁纵切口对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进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首次剖宫产术时选择做腹壁横切口的40例产... 目的:探讨分析在首次剖宫产时选择腹壁横切口与腹壁纵切口对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进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首次剖宫产术时选择做腹壁横切口的4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将接受首次剖宫产术时选择做腹壁纵切口的40例产妇设为试验组。分别对两组产妇施行二次剖宫产术,并以其接受首次剖宫产术时的原腹壁切口作为二次剖宫产术的切口。然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胎儿窒息的发生率及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结果:在术中试验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耗时均短于对照组产妇,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其胎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对产妇施行首次剖宫产术时为其做腹壁纵切口,可在其接受二次剖宫产术时减轻其受到的伤害,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剖宫产术 腹壁横切口 切口 二次剖宫产术 手术效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在剖宫产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智慧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9期85-85,共1页
目的比较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在剖宫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横切口组)59例和B组(纵切口组)59例,后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h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 目的比较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在剖宫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横切口组)59例和B组(纵切口组)59例,后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h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2组术后24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较横切口在剖宫产中的效果更好,综合优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切口 剖宫产中 效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效果比较
9
作者 罗春艳 何爱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3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索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P值均<0.01。... 目的:探索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P值均<0.01。结论:腹壁横切口开腹、关腹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短,降低住院费用,腹部伤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切口 子宫切除 效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48例分析
10
作者 廖兰香 魏泽荣 曾小红 《宜春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77-77,85,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以探讨剖宫产术的最佳方式 方法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 (观察组 ) 14 8例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 98例术中、术后情况对比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以探讨剖宫产术的最佳方式 方法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 (观察组 ) 14 8例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 98例术中、术后情况对比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降低 结论 :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特点 ,简化了手术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手术时间 手术步骤 术后病率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120例分析
11
作者 袁巧云 蒋维洪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8期624-624,共1页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传统子宫全切术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改良缝合前后疗效对比
12
作者 梁旭霞 《华夏医学》 2004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 腹壁横切口 缝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纵切口对于二次剖宫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维 王建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横纵切口对于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800例的临床资料,两组产妇均按照原来的腹壁旧切151进行手术,依据初次剖宫产方式进行分组。腹壁横切口组900例,腹... 目的探讨腹壁横纵切口对于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800例的临床资料,两组产妇均按照原来的腹壁旧切151进行手术,依据初次剖宫产方式进行分组。腹壁横切口组900例,腹壁纵切15组900例。观察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盆腔粘连、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分析两组新生儿评分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腹壁纵切口组胎儿娩出时间[(8.4±2.0)min]、手术时间[(34.3±4.5)min]、术中出血量[(233.8±15.6)mL]均少于腹壁横切口组[(12.5±4.4)min、(39.0±6.0)min、(254.8±21.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纵切口组产妇盆腔粘连率(20.2%)低于腹壁横切口组(55.6%),腹壁纵切口组产妇腹壁切口甲级愈合率(80.0%)高于腹壁横切口组(4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纵切口组家属满意度(95%)高于腹壁横切口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术后二次剖宫产手术效率高,并发症少,利于产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切口 二次剖宫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战玲 龙海琳 李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患者,根据前次手术腹壁切口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其中前次手术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A组,前次手术行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为B组,比较腹壁纵横切口再... 目的探讨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患者,根据前次手术腹壁切口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其中前次手术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A组,前次手术行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为B组,比较腹壁纵横切口再次手术的开腹时间、总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和B组比较,A组的开腹时间及总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例数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具有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盆腹腔粘连严重,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对可能需要再次剖宫产的孕妇,首次剖宫产术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腹壁横切口 再次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对腹壁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江妮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1期216-21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首次剖宫产对腹壁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术的孕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接受首次剖宫产手术时腹壁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横切组(78例)和纵切组... 目的:探讨分析首次剖宫产对腹壁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术的孕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接受首次剖宫产手术时腹壁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横切组(78例)和纵切组(72例),观察对比两组孕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纵切组孕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横切组孕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横切组孕产妇的盆腹腔黏连率为42.3%,纵切组孕产妇的盆腹腔黏连率为15.3%,纵切组孕产妇的盆腹腔黏连率明显低于横切组孕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横切组新生儿的窒息率为34.6%,纵切组新生儿的窒息率为12.5%,纵切组新生儿的窒息率明显低于横切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孕产妇进行首次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应在考虑到孕产妇的具体情况及其是否有再次生育计划的基础上,尽量选择腹壁纵切口为其实施手术,以提高其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及预后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切口 二次剖宫产术 临床效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剖宫产术的腹壁及盆腔粘连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惠娟 陈友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11期834-835,共2页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术 腹壁横切口 盆腔粘连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二次剖宫产 改良手术方式 产科医生 手术时间 STARK 对比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在爱婴医院的应用
17
作者 黄守国 张丽红 +2 位作者 杨燕生 何秀珍 谢建军 《山西临床医药》 199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通过对我院建立爱婴医院以来收住1371例产妇中施行剖宫产354例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的分析,以探讨控制剖官产率与提高产科质量的关系,以及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在产科领域的应用前景。结果:我院总剖宫产率为25.8%,符合产... 通过对我院建立爱婴医院以来收住1371例产妇中施行剖宫产354例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的分析,以探讨控制剖官产率与提高产科质量的关系,以及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在产科领域的应用前景。结果:我院总剖宫产率为25.8%,符合产科质量管理剖宫产率控制要求;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为第一位;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因其术后病率低、疼痛轻及美观等,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征 腹壁横切口 爱婴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剖宫产术116例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建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8X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切口 腹壁横切口 子宫下段切口 子宫体部纵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新式剖宫产86例分析
19
作者 刘小霞 邹烨 臧贵珍 《华夏医学》 1999年第3期87-88,共2页
香港周基杰教授1990年创立了一套现代新式剖宫产术,并于1998年9月上旬亲自到广西传授经验,该术式特点:腹壁横切口“像个碗底朝上的大口碗”或“倒悬漏斗式”。用压迫切面止血法代替钳夹结扎止血。以镊子找出高位置子宫下段... 香港周基杰教授1990年创立了一套现代新式剖宫产术,并于1998年9月上旬亲自到广西传授经验,该术式特点:腹壁横切口“像个碗底朝上的大口碗”或“倒悬漏斗式”。用压迫切面止血法代替钳夹结扎止血。以镊子找出高位置子宫下段切口,不分离膀胱子宫腹膜反折,不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新式 腹壁横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