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贞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S的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麻醉管理进展
2
作者 楼菲菲 张军 吴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麻醉科承担了麻醉方案优化制订、围术期液体管理及内环境稳态调控、预防低体温、完善围术期镇痛、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等要素工作。本文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在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的ERAS策略中的麻醉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建立和完善基于ERAS的该类手术的围术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快速康复(ERAS) 壁下血管穿(DIEP) 乳房重建术 麻醉方案 围术期管理 内环境稳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崔怀瑞 吴东方 +4 位作者 唐茂林 梅劲 戴开宇 胡斯旺 陈世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行应用解剖,经外科平面完整地截取腹前外侧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并配合X线拍摄,利用Photoshop及Scion image研究DIEP有关数据。5具普通防腐固定的标本用以层次解剖,全程追踪DIEP及其源动脉。结果外径≥0.5 mm的DIEP每侧约6支,内侧穿支约占62%,外侧穿支约占38%。DIEP在腹前正中线两侧存在丰富的横行真性吻合支;脐下4 cm范围内或脐旁两侧,有较恒定的外径≥0.8 mm的穿支。结论腹壁下动脉内侧穿支为优势血管;DIEP皮瓣设计时首选近脐穿支;DIEP皮瓣具备切取跨越正中线横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壁下动脉 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数字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血供解剖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东方 庄跃宏 +2 位作者 王建红 崔怀瑞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9-623,628,共6页
目的针对下腹部皮瓣及皮下组织的血供分区尚存在争议,对血供分区、血管及其相互间的吻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技术,灌注10具新鲜尸体标本。经螺旋CT扫描后,应用交互式医... 目的针对下腹部皮瓣及皮下组织的血供分区尚存在争议,对血供分区、血管及其相互间的吻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技术,灌注10具新鲜尸体标本。经螺旋CT扫描后,应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对腹壁下动脉及其穿支和腹壁浅动脉进行3D可视化研究,并对下腹壁区域皮肤及皮下组织等进行层次解剖与X线摄像。结果腹壁下动脉有3种分支形式,当其分为2支或3支时,发出相对应的内、外两排穿支。腹壁浅动脉的解剖变异度较大,但均与腹壁下动脉穿支间有丰富的吻合。结论腹壁血供传统分区的争议与术中选择内排或外排穿支有关。当术前确认腹壁浅动脉管径较大,且所需组织量不超过半腹部时,腹壁浅动脉皮瓣是一种很好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下动脉 穿 动脉 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振兴 李云鹏 +3 位作者 许哲男 杨亮亮 王图慧 王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遗留胸壁缺损创面分别为10cm×10cm及18cm×14cm,分别采用游离DIEP皮瓣及游离ALPT皮瓣移植修复缺损,转移后血管蒂分别与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吻合。结果:术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处皮瓣均全部成活,外观良好,与DIEP皮瓣比较,ALPT皮瓣外观平整,质地和皮色与胸壁受区周围皮肤更加接近。结论:游离DIEP皮瓣和游离ALPT皮瓣是修复男性胸壁肿瘤切除术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游离壁下动脉穿 游离股前外侧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 被引量:6
6
作者 董佳生 王涛 +3 位作者 张莉 戴传昌 王毅敏 祝联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8期609-611,620,共4页
目的 对下腹部横行腹直肌(TRAM)肌皮瓣的术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避免腹部并发症,扩大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TRAM瓣改进为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分离出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DIEP),用于21例乳房再造。结果20例双侧腹壁下动脉... 目的 对下腹部横行腹直肌(TRAM)肌皮瓣的术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避免腹部并发症,扩大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TRAM瓣改进为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分离出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DIEP),用于21例乳房再造。结果20例双侧腹壁下动脉的双蒂穿支皮瓣病例全部成活;1例仅保留单侧穿支的皮瓣远端出现缺血现象。随访5月~3年,再造乳房外形满意,未见腹壁薄弱、腹疝等腹部并发症发生。下腹供区疤痕隐蔽,同时也达到了腹壁整形减肥的效果。结论 移植横行下腹部DIEP瓣再造乳房,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充足,血供丰富,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DIEP瓣也能根据需要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因保留了腹直肌及其前鞘,对供区的创伤最小,对肥胖者还能起到腹壁整形的作用。该皮瓣的应用代表了整形外科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 游离移植 乳房再造 T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梁锋 章一新 陈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对6例外阴癌的患者均采用广泛的外阴癌根治术,扩大切除所受累的外阴皮肤。根据切除后外阴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在腹壁切去相同大小的...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对6例外阴癌的患者均采用广泛的外阴癌根治术,扩大切除所受累的外阴皮肤。根据切除后外阴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在腹壁切去相同大小的腹壁下穿支皮瓣,以一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通过阴阜区皮下隧道转移至外阴,重建外阴形态。结果 6例患者切取腹壁下穿支皮瓣(6-10cm)×(12-17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Ⅰ期再造尿道口、阴道口外形满意。结论 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皮瓣转移安全、方便,副损伤轻,术后外阴形态满意,是较好的外阴修复重建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下动脉 穿 外阴癌 外阴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老年女性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景 段娟 田凌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期59-59,共1页
会阴部软组织缺损多由于创伤、感染以及皮肤肿瘤所致。此部位极为隐密,对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尤其对老年病人这个特殊敏感群体影响极大,因此会阴部组织再造至关重要,目前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是最主要的方... 会阴部软组织缺损多由于创伤、感染以及皮肤肿瘤所致。此部位极为隐密,对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尤其对老年病人这个特殊敏感群体影响极大,因此会阴部组织再造至关重要,目前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是最主要的方法。而老年病人往往存在一些合并症,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且术后需卧床1周~2周。现就10例老年女性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下动脉穿 软组织缺损 围术期护理 老年女性 修复 会阴部 老年病人 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栗利 张德康 +3 位作者 韩岩 李梦露 张志辉 王惠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DIEP 皮瓣即刻或延迟再造乳房的女性患者 22 例,根据术前检查不同分为 MRA 组 9 例和 CTA 13 例。分析并重建影像数据...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DIEP 皮瓣即刻或延迟再造乳房的女性患者 22 例,根据术前检查不同分为 MRA 组 9 例和 CTA 13 例。分析并重建影像数据,根据 DIEP 直径、肌内走行、位置等选出推荐手术使用的最佳穿支。根据术中所用穿支与基于影像资料推荐的最佳穿支是否一致计算影像手术符合率,并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MRA 和 CTA 均可清晰显示腹壁下动脉及其较大的 DIEP,于容积重建模式下行主干血管及穿支血管三维重建,影像手术符合率分别为 88.9%和 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 组和 CTA 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13±35)min 和(435±3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有 1 例出现皮瓣坏死,皮瓣存活率分别为 88.9%和 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 MRA 可清晰显示 DIEP 并行三维重建,对指导医师选择最佳穿支行乳房重建手术具有重要价值,与 CTA 相比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皮瓣存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乳房成形术 穿 壁下动脉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性缺损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洁 蒋灿华 +3 位作者 闵安杰 任辉 高政阳 翦新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于腹股沟区顺行解剖血管蒂并切取髂骨瓣,继续解剖旋髂深血管直至终末段与皮岛相续。完成DCIAPF切取后供区分层严密关闭以预防腹疝。结果 6例患者所制备的髂骨瓣长5.0~11.0 cm,皮岛3.5 cm×5.0 cm^7.0 cm×10.0 cm,供区均一期关闭未行植皮。1例皮岛穿支来自旋髂浅血管需另行吻合,其余5例成功制备为DCIAPF。移植的髂骨皮瓣均成活,仅1例因行皮岛修薄处理出现表皮剥脱和少量边缘坏死,经修剪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牙槽嵴高度恢复满意,供区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DCIAPF血运丰富可靠,能提供足够的骨量供下颌骨重建并恢复牙槽嵴高度,为后期义齿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其皮肤穿支解剖较为恒定,携带皮岛组织量大,摆放灵活,供区隐蔽,是下颌骨复合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动脉 穿嵌合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穿支骨皮瓣3D可视化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4
11
作者 金联洲 崔怀瑞 +3 位作者 戴开宇 胡斯旺 周小兵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建立旋髂深动脉及穿支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临床上旋髂深动脉穿支骨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2具新鲜男尸,分别采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及明胶/氧化铅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并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运用Mimic... 目的:建立旋髂深动脉及穿支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临床上旋髂深动脉穿支骨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2具新鲜男尸,分别采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及明胶/氧化铅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并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运用Mimics软件,在计算机上对腰区相关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该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髋骨、髂外动脉、旋髂深动脉及其供血皮瓣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观察。结论: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提供正常腰区皮瓣的三维动态解剖,为临床术前皮瓣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旋髂动脉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穿支的解剖与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永锋 洪虓 +5 位作者 刘亮 展昭均 李孝亮 蒲春华 陈士文 廖圣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4-759,共6页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数量及走向,并测量其起始处血管外径。结合解剖学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并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设计及切取DCIAPF,修复4例下颌骨体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结果DCIA穿支血管分为腹壁肌支、肌骨支和肌皮穿支。腹壁肌支全由DCIA的腹股沟段发出的占66.7%,腹股沟段和髂骨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33.3%。肌骨支全由髂嵴内段发出占75%,腹股沟段和髂嵴内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25%,且发自腹股沟段的穿支均为1支。肌皮穿支为1支的占58.3%,为2支的占41.7%。临床应用4例DCIAPF均成活,供区伤口恢复良好。术后1月,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形态恢复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示下颌骨缺损重建效果好。结论熟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有助于更好的切取DCIAPF和修复下颌骨(体部或下颌角)及口腔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动脉 穿嵌合 下颌骨缺损 数字化外科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检查对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自体移植乳房再造术前血管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雪静 路红 +4 位作者 徐熠琳 李小康 季宇 刘君君 朱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对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血管检查有效性,并分析穿支血管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8年10月43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使用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的女性乳腺癌...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对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血管检查有效性,并分析穿支血管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8年10月43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使用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穿支血管行术前常规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在超声造影增强状态下行三维重建,直观显示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情况,同时体表标注投影位置。结果:43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主要分布在脐周5 cm范围内,每侧2~5支,其中28例呈不对称分布。DIEP穿支血管管径与患者腹壁脂肪层厚度呈正相关(r=0.436,P<0.05);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穿支血管管径呈正相关(r=0.448,P<0.05)。43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后彩色血流信号均能显著增强,其中39例经三维重建后能清晰显示穿支血管与腹壁下动脉主干的关系,4例穿支血管显示欠连续。结论:多模态超声检查在乳腺癌患者DIEP乳房再造术前评估穿支血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腹壁脂肪层厚度对优势血管的选择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下动脉 穿 彩色多普勒 超声造影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贺继强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477,共3页
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是由股后外侧区皮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2003年Blondeel等提出的“Gent”consensus,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一级源动脉为股深动脉穿动脉。然而不少学者对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解剖认识不足,仍将股深动... 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是由股后外侧区皮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2003年Blondeel等提出的“Gent”consensus,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一级源动脉为股深动脉穿动脉。然而不少学者对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解剖认识不足,仍将股深动脉穿动脉误认为皮瓣的穿支血管,将其命名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2007年Ahmadzadeh等嗍首次报道了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为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提供了详细解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动脉 应用解剖 穿动脉 临床应用 穿血管 解剖信息 外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后鞘穿支腹膜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武 于小平 +6 位作者 崔怀瑞 潘爱华 曾勇 易孝纯 易亮 唐茂林 周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应用Mimics及CT配套工作站,三维构建以后鞘腹膜瓣为特色的腹壁下动脉血管体,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多类型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全身一次性明胶/乳胶-氧化铅动脉灌注:1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M... 目的应用Mimics及CT配套工作站,三维构建以后鞘腹膜瓣为特色的腹壁下动脉血管体,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多类型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全身一次性明胶/乳胶-氧化铅动脉灌注:1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Mimics工作站及CT配套的工作站分别进行三维建模与分析。2截取腹前壁标本行层次解剖及X线摄片。结果腹壁下动脉走行过程中分出后鞘腹膜支、肌支、外侧支以及肌皮穿支。有3支外径≥0.5 mm的后鞘腹膜支,分别与肌支、肌皮穿支共干。结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可制备后鞘腹膜瓣、肌瓣、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人体多处多种类型的复杂缺损,尤其适用于口腔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下动脉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后鞘 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温悦 穆兰花 +3 位作者 张寒 陈茹 张妍 严义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例10侧成人新鲜下肢尸体标本进行乳胶或氧化铅动脉灌注,解剖观察后区域血管的形态及分布,测量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管径、血管蒂长度及伴行静脉管径。在此基础上... 目的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例10侧成人新鲜下肢尸体标本进行乳胶或氧化铅动脉灌注,解剖观察后区域血管的形态及分布,测量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管径、血管蒂长度及伴行静脉管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股后区穿支皮瓣切取的手术模拟。结果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发出4-9支穿支供应股后区皮肤,以肌皮穿支为主,偶可见肌间隔穿支;降支优势较多,优势穿支多发自股后内侧。血管蒂长为(10.6±2.6)cm,其外径为(2.2±1.0)cm,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8±0.8)mm与(2.1±1.8)mm。结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存在个体差异,尤以第1穿动脉对其影响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确保皮瓣切取的安全性与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区 动脉穿 第1穿动脉 乳房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臀股部Ⅳ期压疮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长华 孔繁福 +2 位作者 伍真 聂萌 刘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臀股部Ⅳ期压疮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手足创伤骨科收治9例臀股部Ⅳ期压疮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26~68岁,平均46岁。截瘫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脑梗塞2例。清创后... 目的探讨应用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臀股部Ⅳ期压疮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手足创伤骨科收治9例臀股部Ⅳ期压疮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26~68岁,平均46岁。截瘫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脑梗塞2例。清创后创面面积8 cm×5 cm~18cm×9 cm。根据创面形状、大小及位置设计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压疮创面,皮瓣面积为10cm×7 cm~20 cm×10 cm。结果所有皮瓣成活,其中2例术后局部渗液较多,经积极保守换药治疗后,皮瓣恢复良好。9例获得6~24月随访,平均13月,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不影响日常生活,压疮未见复发。结论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穿支皮瓣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可供组织量较多,是修复臀股部Ⅳ期压疮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 软组织缺损 压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镱凝 范新宇 +2 位作者 毕鑫 彭玉峰 毕振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7.0 cm,皮瓣... 目的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7.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9.0 cm~18.0 cm×21.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分层缝合。术后观察创面闭合、皮瓣成活与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例皮瓣顺利成活,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外形基本满意;1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边缘坏死1.5 cm,换药处理后愈合;全部患者创面受区与腹壁供区创口Ⅰ期愈合。8例患者患肢功能活动良好,5例皮瓣位于关节部位长期制动因而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结论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具有皮瓣供区血供来源稳定,供区位置隐蔽、可提供较大面积皮肤和组织等优点,对于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 穿 下肢 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旋髂深血管或腹壁主要升支为蒂腹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19
作者 洪志坚 曹文建 +1 位作者 邱大学 陈一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在12具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的成人尸体的显微解剖发现,旋髂深动脉的腹壁主要升支为腹前外侧壁层腹膜的主要营养血管。腹壁主要升支大多起于旋髂深动脉的腹股沟段,走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模肌之间,并向深面发支营养壁层腹膜。腹壁主要升... 在12具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的成人尸体的显微解剖发现,旋髂深动脉的腹壁主要升支为腹前外侧壁层腹膜的主要营养血管。腹壁主要升支大多起于旋髂深动脉的腹股沟段,走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模肌之间,并向深面发支营养壁层腹膜。腹壁主要升支起始处动脉口径1.4±0.4mm,伴行静脉口径2.0±0.6mm,长为9.0±3.4cm。结果提示:以旅髂深动脉或腹壁主要升支为蒂可形成腹膜组织瓣,可局部转位或游离移植用于修复尿道、输尿管、肝外胆道和中等口径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动脉 主要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腹股沟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顾荣 王海文 +2 位作者 江新民 梅雄军 钟达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总结应用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骨缺损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髂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其中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修... 目的总结应用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骨缺损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髂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其中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嵌合髂骨穿支皮瓣修复3例;采用髂腹股沟联体穿支皮瓣修复6例。皮瓣最小面积5.0 cm×6.0 cm,最大面积35.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2例发生皮瓣皮下血肿压迫出现动脉供血障碍,拆除部分缝线后血运恢复,1例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运。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较平坦,两点分辨觉10.0~20.0 mm。受区移植髂骨均生长良好,骨折完全愈合。供区见2例瘢痕稍增生,余均呈线状瘢痕愈合良好。结论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不损伤主干动脉等传统优点,且具有可灵活修复骨缺损,可切取大面积联体(嵌合)穿支皮瓣及可修薄等特点,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沟区 浅血管 穿 移植 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